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绵亘擦边球积毁销骨不记前嫌B . 渊源成式化终南捷径行迹可疑C . 蜜饯百叶窗披沙拣金和盘托出D . 白晰杀风景彪炳千秋诚惶诚恐2. (2分)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 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刹那间好像有一双阴冷的鹰爪,丝丝入扣地 我的咽喉,顿觉手指发麻,眼冒金星。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 的花朵。A . 依仗 扼住 绝妙B . 依靠 压住 绝妙C . 依靠 扼住 绝伦D . 依仗 压住 绝伦3. (2分) (2017高三上武清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天津版“摔跤吧爸爸”刘凤和自筹几十万元办起免费开放的摔跤馆,每天有接近30多个孩子来这里学习摔跤和跆拳道。B . 印度和巴基斯坦于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被接纳为正式会员国,从而实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扩员。C . 北冰洋航线一旦开通,我国通往欧美的航线将大大缩短,每年可节省大约1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费用,成本降低近一倍。D . 目前,升级版的天津终身学习网可为市民提供包括生活保健、家庭教育等在内的14类2000余节高清微课程学习资源。4. (2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B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所选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C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D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5. (6分) (2018高一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1) 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B . 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C . 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D . 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B . 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C . 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D .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B . 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C . 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D .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6. (18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扬州一觉,千年不醒朱文颖有一个梦,或者一种现实一一它从来未曾证实,但也似乎永远不被否定。我一直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两岁,或者三岁,我们一家,我、父亲,还有母亲,在一个轻雾的早晨,坐车来到水草极盛的河边,母亲替我梳着头发,然后指向远方:“喏,那边,那边就是扬州了呢”这个梦我母亲是否定的。她说她从来都没去过扬州,更不要说再带上我和父亲了,而我父亲則抿嘴一笑,并未正面回答。他们两个都是南方人,神情里有着南方的含蓄与意犹未尽。但这个梦于我却是无比真实,比很多现实生活更要真切无比。我固执地记得那个场景。我母亲把我抱在怀里,风吹过来,然后她的手指向薄雾深处的水域:“喏,看到了吗,那就是扬州啊。”还有一件事也是奇怪而莫測的。十多年前,真实记忆里我第一次去扬州时,朋友带我游个园。半园逛过,我说:“这地方我住过。”朋友笑,说:“不可能,这里从来不对外开放客居的。”但我仍然固执,说真住过。而且是一间大客房,一溜下着蚊帳,纯白色的,像一朵朵夏日里也掩盛开的荷莲。仍然是十多年前,个园游过的第二天,朋友开车送我去高旻寺。恰是正午。一个小沙弥跑来开启铁门。寺静极,有几棵参天的古树。这江南四大禅院之一的高旻寺,正值改建,原先的正门封住了。朋友是旧地重游,于是感慨:全变了,不一样了,真的全不一样了。在高旻寺用餐,饭堂正中是一张长条木桌,一盆白米饭。汤是青菜汤,另有咸菜、炒茄子等素食。我们一坐了。菜极淡,盐放得很少,并绝无味精。虽然时候不早,已是饥肠辘辘,却仍然食之无味。因为在寺庙中与僧侣共餐,饭食是不能剩的,大家努力把碗中的饭菜吃完后,抹抹嘴巴,忍不住问道:寺中的大和尚也吃这个吗?回答说是,并告知这青菜与茄子还都是自己种的。不时有和尚吃完饭,默默站起身去刷碗,素色的长衫在面前晃来晃去。那天我没有多说话,我总觉得仿佛多问了这样的问题,多少有些影射出对僧侣清贫生活的鄙夷而不知为何,这让我感觉羞愧。因为和尚不肯收饭钱,所以朋友拿了钱出去捐募。这时我身边有人轻声说道,其实在庙中乞食,是必得的。因为僧侣们觉得,佛的也就是众生的,你问他讨取什么,他都肯给你。真的全都可以给吗?我又连问一句。重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因为还未完全竣工,殿内的脚手架还未拆除,但已可见气势的不凡与场面的恢弘。我们在殿内走动,现看四壁的佛教壁画。或许是殿大而空旷的缘故,讲话的声音发出了辽远的回响。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走上前来,说道:不要喧哗,有僧正在午睡。看一看就请出去吧。这和尚穿着深色的袈裟,眼眶很深,颇有达摩相。我们问他的籍贯,回答说河北。不多言。出寺门,我竟有些恍若梦境的感觉。寺外荒凉,几片池墙。塘中却是残荷,不见花,光有大瓣杂芜的荷叶。身体在那艳阳下出奇的沉静下来,突然不太觉得热了。我们朝河边走。走了很久,河边的水泥墙忽然不见了,面前是不宽的一片水域,有小艇停着,船上一位船夫,悠闲而坐,等待接渡者上船,然后把他们载向彼岸。可以望见河的对面,丛丛的树影。朋友说,对岸有一座庵。渐渐有摆渡者过来,背着大捆捕虾的虾笼,沿踏板上了船。而河水,在烈日下闪着光,竟是通体透明,后来就很长很长时间再没去过扬州。仍然记得那个两三岁时的梦。记得我固执地在个园里说:“这地方我住过。”记得十多年前高旻寺那顿清淡的午餐。记得烈日下淡到虚无的河水一直记得扬州。去年秋天我去德国。到了中部的一个小城镇马戈的堡。我在地图上查找它的方位和知识欧洲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市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大部分的统治时间都居住在那里,死后也葬在那里的大教堂;在二战时期,它是德国被盟军轰炸毁坏程度仅次于德累斯顿的第二大城市,美国和苏联的军队占领了该城。在两德没有统一期间,它归于民主德国,两德统一以后它现在是萨克森州的首府。于我,这个地方和知识都是陌生的。黄昏的时候我们到了,先去看一个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这个教堂在二战时被毁坏得非常厉害。德国人后来用一种专门的砖来重建它。这种砖据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被雨淋湿以后,这个教堂的墙面就会呈现一种非常古老的灰黑的颜色。那天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很多的鸟群飞了起来,街上没有人。突然之间,我坐在黄昏的阴影里,发呆,心悸,惊惧,有什么东西曲折而缓慢地流过我的心头。故乡。我想到了“故乡”这个词。我突然觉得,“故乡”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么狭隊。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关于扬州的梦境写起,既给文章笼罩上一种梦幻色彩,也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深深的依恋。B . 母亲明确否定我的梦,父亲则抿嘴一笑,并未正面作回答,这表明了父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C . 扬州的朋友否认我住过个园,而我则能回忆起我住个园时的具体情形,真是有些奇怪莫测。D . 寺庙外悠闲而坐等待摆渡者上船的船夫,烈日下通体透明的河水,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 文章题为“扬州一觉,千年不醒”,可文中却花费不少笔墨写德国小镇马戈的堡的教堂,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 文章以“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7. (15分) (2019高三上无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周亮工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食饩于邑,甲申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公醉我,我为公制印。公意得,正学意得矣。”侍御乃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霹雳符也。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生砰訇曰:“事甚急。”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曰:“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侍御乃大笑。复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去又于桥上歌会稽太守词。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生意乃快甚。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辛亥秋,侍御以生所为印示余,予入之谱,复隐括楼冈太史述生事,录之于前。侍御曰:“每展玩生印,觉酒气拂拂从石间出。生歌会稽太守词声,犹恍惚吾耳根目际也。”(选自虞初新志)【注释】甲申:指1644年。(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于物无所忤忤:发怒B . 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罄:完、尽C . 急趋迎之,执手问故趋:快步走D . 别侍御返里里:故乡(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姜次生本是一个读书人,朝代鼎革后,他放弃了读书仕进之途,刻章、喝酒、醉歌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B . 醉酒之后,姜次生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人们围着听他歌唱。他眼睛不好,只能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C . 姜次生自信刻章技艺高超,他以此要求跟方侍御换酒喝。方侍御答应了他,从而成了得到姜次生图章最多的人。D . 姜次生“寄意图章”,是将生命熔铸其中,他认为他的印一定会传之后世的;后来他的印被周亮工收入印谱。(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4)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7高二上黔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 .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C .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D .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E .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2) 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9高三下安达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2) 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 (3) 杜甫春望中“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1分)10. (5分) (2018东莞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_:一是结构模拟,_,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_,暂时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便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是对人脑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11. (1分) (2018高一上宁波期末) “校园读书节”在橱窗里展示了一系列课本作者与作品,其中有曹文轩草房子、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瓦尔登湖、汪曾祺人间草木、鲁迅呐喊,现向全校征集阅读推荐理由的文字,将与书籍一起陈列,请你选择一本来写。(不超过80字) 12.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