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晚清的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改变。经学应该取精用宏,(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的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 , 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经学学者应提出 , 而不是寻章摘句。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1)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摧枯拉朽凤毛麟角故步自封真知灼见B . 排山倒海鹤立鸡群安之若素真知灼见C . 摧枯拉朽鹤立鸡群故步自封远见卓识D . 排山倒海凤毛麟角安之若素远见卓识(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B . 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C . 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D . 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发掘经典自身意蕴(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B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使得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C . 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D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5高二上景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四时之外朱良志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义。(选自文艺争鸣2011年第8期)(1) 下列对“四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B .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C . 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D . 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时间和空间只会带给人局限,谁都无法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B . 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的最高境界。C . 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D . 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州沧浪亭里有一小亭,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里的风景却令人难忘,人们都觉得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B . 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当下此在的感受,认为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因此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C . 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交织到一起,因为无法比较它们的短长、大小,所以只能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D . 作者通过分析刘希夷、张若虚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强调的是这些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3.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B .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C .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D .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B .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C . 圆珠笔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尚达不到相关要求。D .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E .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3)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4. (12分) (2019汕头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地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我慢慢的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我好像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的就睡了。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的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那就快睡去了。(有删节)【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B . 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C . 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D . “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汕头市一模语文第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2)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3) 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7高一上宜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 ,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 , 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分裂。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B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C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D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B . 比冠:等到成年。古代男子十八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C . 神宗:庙号即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起源于商朝。此处“神宗”正是庙号。D .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B .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C . 苏轼调到徐州任知州时,恰逢黄河决口泛滥,他身先士卒,率领军民奋力抗洪,修筑长堤,最终保全了全城。D .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日久生弊。王安石担任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后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却不知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坚持己见,说两种制度都有弊端,司马光很不高兴。(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7泉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将至海州明山有作张耒望望孤城沧海边,好云深处是人烟。鸟飞山静晴秋日,水阔人闲熟稻天。旂影远摇沽酒市,棹歌归去隔村船。功名富贵非吾事,誓斸明山数亩田。【注】绍圣初年,张耒因元祜党籍案被贬谪到润州当官,途经海州。(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望”字领起全诗,以旷远的沧海和美丽的云海衬托海州的地理和景观。B . 颔联以“鸟飞”衬托明山的宁静,以“熟稻”无人收割和“人闲”形成反差。C . 颈联“旂影”和“棹歌”,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表现当地生活的闲适。D . 尾联“非吾事”直抒胸臆,与前三联相比,陡然提高声调,把情感推向高潮。E . 作者围绕海州风土人情,从多个角度宛转地加以表现,营造汪洋浓郁的意境。(2)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韩愈师说) (2) _,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3) _,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 仁以为己任,_?(论语七则) (5) 金张籍旧业,_。(左思咏史) (6) 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7) 鹫翎金仆姑,_。(卢纶塞下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