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卷语文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1. (6分) (2018高一上通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B .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C .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D .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 .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C .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 .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C .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 .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2.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张翎母亲要来多伦多探亲,苏伟请了半天假,在家收拾房间。关于母亲的住处,苏伟两口子有过一些激烈的讨论。苏伟觉得母亲的眼睛不好,怕上下楼梯摔跤,应该住在楼下进门的那间房。晓烨说楼下这间房是她的办公室,先不提办公桌搬起来极是笨重,电话传真电脑打印机重新布线,也要费老事。两人争执了半天,结果是苏伟的意见胜出。苏伟的意见胜出,是因为苏伟的一句话。苏伟说母亲来探亲,没有医疗保险,若真摔了,医疗费用将是一笔硕大的开销。这句话一下子把晓烨镇住了。晓烨沉吟了半天,才说:“要搬你搬,我不管。”机场里接了母亲,母亲的模样倒没什么大变,只是身架更是矮小了一些。母亲把鼻子凑得近近地打量儿子,不像是看人,倒像是猫在闻食。“头发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母亲摸着儿子的手,啧啧地叹气。“还是你媳妇比你强,腰圆肚圆的,一看就是身体好。”苏伟捅了母亲一下,让母亲住嘴。晓烨这些年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秘方,最听不得人说她胖。母亲的眼病,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回想起来,苏伟总觉得是自己偷了母亲的眼睛,自己的那份光亮,原是踩在母亲的肩膀上得来的。苏伟的父亲去世很早,他和两个哥哥都是靠着母亲在皮鞋厂工作的微薄工资养大的。母亲常年营养不良,又劳累过度,有一天突然眼睛就坏了。三个孩子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懂事起来的。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糊火柴盒。糊两个火柴盒能得一分钱,每天糊满一百个才睡觉。糊火柴盒的收入孩子们只上交一部份,另一部份自作主张拿去给母亲买了鱼肝油。母亲的眼睛时好时坏 -却终究没有全瞎。后来三个孩子都成了家,大哥二哥搬出去住,苏伟也大学毕业去了省城。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却不愿和任何一个儿子住在一起。苏伟是母亲最疼的一个老儿子,所以当苏伟提出要母亲来多伦多探亲的时候,母亲虽有几分犹豫,最后还是来了。母亲是个节省的人,到了哪里都一样。在苏伟家,母亲舍不得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母亲自己的衣服,总是手洗了挂在卫生间里晾干。走进卫生间,一天到晚都能看到万国旗帜飘扬,听见滴滴哒哒的水声。晓烨说地砖浸水要起泡的,卫生间总晾着衣服,来客人也不好看。晓烨说了多次,母亲就等到早上他们都上了班才开始洗衣服,等下午他们快下班了就赶紧收拾起来。地上的水迹,母亲是看不清的。母亲自己看不清,就以为别人也看不清,晓烨的脸色就渐渐难看了起来。母亲操劳惯了,到了儿子家里,也是积习难改,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做上一桌的饭菜,等着儿子儿媳下班。母亲做饭,还是国内的那种做法,姜葱蒜八角大料红绿辣子,旺火猛炒,一屋的油烟弥漫开来,惹得火警器呜呜地叫。做一顿饭,气味一个晚上也消散不了。家具墙壁上,很快就有了一层黏手的油。后来,晓烨就带着月亮在外头吃饭,吃完了带些外卖回来,给苏伟母子吃。母亲无饭可做了,就闲得慌。母亲不仅不懂英文,母亲连普通话也说得艰难。所以母亲不爱看书看电视,更不爱出门,每天只在家里巴巴地坐着,等着儿子回来。苏伟下班,看见母亲一动不动地坐在黑洞洞的客厅里,两眼如狸猫荧荧闪光,就叹气,说妈这里电费便宜,开一盏灯也花不了几个钱。母亲近年学会了抽烟。母亲很是稀罕月亮,见了月亮就爱搂一搂,亲一亲。月亮说不要碰我。月亮说的是英文,母亲听不懂,却看出月亮是一味地躲。晓烨便对母亲说:月亮不习惯烟味,从小到大,身边没有一个抽烟的。母亲听了,从此再也不敢碰月亮。母亲的签证是六个月的,可是母亲只呆了一个半月,就提出要走。其实母亲是希望儿子挽留的。可是晓烨没说话,苏伟就不能说话。母亲虽然眼力价不好,母亲却看出了在儿子家里,儿子得看儿媳妇的眼色行事。航班是大清早的,天还是冷,晓烨和月亮都睡着,苏伟一个人开车送母亲去机场。一路上,苏伟只觉得心里有一样东西硬硬地堵着,气喘得不顺,每一次呼吸听起来都像是叹气。泊了车,时间还早,苏伟就领着母亲去机场的餐馆吃早饭。机场的早饭极贵,又都是洋餐洋味。苏伟一样一样地点了一桌子。母亲吃不惯,挑了几挑就吩咐苏伟打了包。母亲连茶也舍不得留,一口不剩地喝光了。母亲的手颤颤地伸过饭桌,抓住了苏伟的手。母亲的手很是干瘪,青筋如蚯蚓爬满了手背,指甲缝里带着没有洗净的泥土那是母亲昨天在后院收拾隔年落叶留下的痕迹。“娃呀,你听她的,都听。妈年轻的时候,你爸也是顺着我的。”母亲说。母亲在将近四十的时候才怀了他,小时候母亲从不叫他的名字,只叫他娃。母亲的这个娃字在他堵得严严实实的心里砸开了一个小洞,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他跑去了厕所,坐在马桶上,扯了一把纸巾堵在嘴里,哑哑地哭了一场。走出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在母亲兜里。“两千美金。大哥二哥各五百,您留一千。”苏伟陪着母亲排在长长的安检队伍里,母子不再有话。临进门的时候,他迟疑了一下,才说:“哥写信打电话,别提,那个,钱,的事。”送走母亲,走出机场,外边是个春寒料峭的天,早晨的太阳毫无生气冰冷如水,风刮得满树的新枝乱颤。苏伟想找一张手纸擤鼻涕,却摸着了口袋里那个原封不动的信封 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又把钱还给了他。苏伟坐进车里,启动了引擎,却很久没有动身。汽车噗噗地喘着粗气,白色的烟雾在玻璃窗上升腾,聚集,又渐渐消散。(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机场见到儿子后的打量、抚摸、叹气,以及在家里忍不住想搂搂、亲亲月亮,这些表现都体现出母亲的慈爱。B . 父亲去世的早,苏伟弟兄三人成家后都出去住了,而“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反映了她的落寞与伤心。C . 不习惯异国他乡的生活、难以融入儿子家的家庭氛围等多重复杂因素,导致母亲探亲期限未到就提出要离开多伦多。D . 苏伟送别母亲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暗示他给母亲和哥哥的两千美金的事情并未征得晓烨的同意,而且也不想让她知道。(2) 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3) 请结合原文,探究造成“母亲”和“妻子”矛盾冲突的原因。 3. (20分) (2019高三下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灯和我们的街(土耳其)阿古兹涅辛我们街上的邻居对于四年举行一次的参议员选举觉得很不理解,而且怨声载道。您别以为我们有自己的参议员,能替我们做主,哪有这样的好事?也别以为我们能从自己街坊里选出一个参议员。那是白日做梦!参议员们根本不到我们这条街上来,要是真有一位信步走来了,那么他一定出不去。汽车从来不从我们这条街经过,电车不通,大车也不来,就连骡子也过不去。您可别一高兴就路过我们的街保管连您的怀表也会停住。一个文明人在这个大城市里见到这样的街道,他的大脑准会出现故障。可是我们却整天在这条骡子也过不去的街上来来往往。大姑娘们拖着木屐吧嗒吧嗒地走着,光脚丫的孩子们在噼啪噼啪地瞎闹。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就住在这条街上,能不走这条路吗?可是我们街上的居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管起国家大事来了!他们居然不满意四年选举一次!“哎,你们都是什么人哪?你们知道什么是选举吗?你们懂得参议员是怎样的人吗?”我这样劝解他们、可是白费劲。他们哪能懂得这些?他们自作聪明,而且根本不想明白一点道理。这也难怪:他们每天来往的这条街道是连骡子也过不去的呢。“那好吧,既然不赞成四年选举一次,那么八年选举一次怎么样?”我对他们说。“不,选举次数要多些!”他们回答说。“两年选举一次吗?”“不,老兄!要每天晚上天一黑就来一次选举。”“哎敢情是咱们的街坊都疯了。”我叹了一口气。我们这条街也真怪,每个居民都欠着一身债。这里房东在撵房客,那里的债主把门捶得震天响。门板上横七竖八地刻满了道道儿,因此送牛奶的,卖水的和面包铺掌柜的都没法再用小刀或铅笔在上面做记号了,小商贩在主顾家的门上用刀或铅笔画道,作为欠账未付之记号。我们天还没亮就起身,然后一直到中午都在为生活而奋斗:又是还债啦,又是收账啦,闹得不亦乐乎从中午到第三次祷告,是母亲揍孩子的时间,过了这段时间直到天黑,就是孩子你打我、我打你的时间了。在一片搬嘴弄舌、说长道短的气氛中,夹杂着煎大葱的气味。在这个时候,妇女们也不忘彼此相骂。而从晚上一直到天亮,她们就一直和自己的男人吵架。据说咱们这个地球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相干?我们街上的战争并没有停止。总之一句话:我们街上的居民被这些所有使人忧伤、悲伤、烦恼的事弄得疯疯癫癫了。“我说各位街坊,像选举这样的大事能每夜来一次吗?”我想说服他们。不料问题根本不在这里。这里面另有文章。我们街角上有一座路灯。不瞒您说,这座路灯是有名无实的:它既没有玻璃,也没有灯罩,也没有灯头,一句话凡是路灯所应该有的一切玩意儿它一概没有,有的只是一根铁柱,可是我们已习惯叫它路灯了。我们街上的居民早就忘记了路灯应该照耀街道这样一条真理,这根铁柱子光秃秃地竖立在街角,就好像一种装饰品、可是它倒能使孩子们解闷开心。他们走在铁柱周围转来转去,一看见乌鸦落在铁柱顶上,就拿弹弓射它们、这座路灯是谁装的呢?是一位什么大慈善家?慈善团体吗?国家吗?政府吗?市政府吗?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装的?为了什么?管这些干什么,我们只听年逾古稀、行将就木的老年人说过。这座路灯只在当年雷莎德苏丹登位的时候亮过一次,后来公布宪法的时候,它还点过一两夜。至于它在共和国宣布成立的时候有没有点过,至今还是一份疑案。有的人说点过,有的人却说没点过,现在言归正传,且听我们的街坊对路灯和选举的关系如何解释。一位老大爷心直口快地说:“您记得不久以前的那次选举吗?在选举的那天,给咱们的路灯安上了灯罩、玻璃、灯头,当天晚上就点上了煤气。咱们这条街顿时热闹起来了!可是一过了那夜,直到如今,路灯都没有亮过。”感谢上帝,这下子我总算明白过来了。我懂得了我们这条街上的居民为什么希望每天晚上天一黑就进行选举因为一选举我们的路灯就亮。说实在的,我是同意他们的意见的。(1) 对每天选举参议员的提议,“我”的态度前后不一,为什么? (2) 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 有人主张将小说标题改为“选举”,你是否同意?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 本文叙述特色鲜明,试从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三方面加以分析。 二、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4.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 , 擢为内殿直都虞候。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檛、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延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再中流矢 再:又B . 隶殿前左班隶:隶属C . 适挫吾锐气尔适:到,往D . 师旋 , 擢为内殿直都虞候旋:胜利(2) 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B .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C .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D .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B . 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C . 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D . 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4)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5. (8分) (2017高一下桂林期中) 阅读元日田家,完成下列小题。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 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 .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 .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 . “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E .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2)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10分) (2019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 长恨歌中以蜀地的山水来衬写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圣主朝朝暮暮情。 (2) 旅夜书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_,_。 (3) 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 (4)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_,_。 (5) 扬州慢中描写红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_,_。 (6)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_,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三、 语言运用 (共5题;共16分)7.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虽然电脑病毒猖獗,但电脑公司总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的杀毒软件及时杀毒,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B . 蒲松龄到了70多岁才考中秀才,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 写出了聊斋志异。C . 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就要研究和吸收国外一切有用的东西,决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D . 这伙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最近又潜入广西、云南边境,偷偷地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更是如虎添翼 , 无法无天了。8. (2分) (2019高三下红桥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观,推进和挖掘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B . 决议指出,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D . 10月24日,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大在举世瞩目中胜利闭幕,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都已然站上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治安类的题目及答案
- 探针基础知识介绍讲课文档
- 2025年湖南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非事业编制学历教育教师及辅导员岗位招聘1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合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招聘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一》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5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监察委员会招聘监察辅助人员(4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达州市中心医院社会志愿者招募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学校劳务合同
- 2025年铜陵市铜官区小学非编教师招聘2名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件资料
- 色彩基础知识ppt
- 寻找消失的滇缅路:松山战痕课件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介绍课件
- 华科版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共24课时)
-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