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提分专练:第五题 诗歌鉴赏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真题演练 (共3题;共33分)1. (11分)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1) 词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海棠花之美? (2) 词的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请分析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2. (11分) (2017高一上葫芦岛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B . 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C . 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D . 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E . 该诗先情后景,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景表达的套路相同。(2) 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 3. (11分) (2016高三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生憎:犹言偏憎、最憎。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1) 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2)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二、 模拟实训 (共12题;共132分)4. (11分) (2015高一上仙游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鹊桥仙元滕宾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注:滕宾: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1) 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5. (11分) (2016高一下南昌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各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1)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6. (11分) (2018高一上西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 .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C .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D .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E . 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用芭蕉与丁香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7. (11分) (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1) 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2) 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8. (11分) (2019高二上湛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感物起兴,展现一幅辽阔荒凉的空间,诗人的“愁思”也充溢无边的空间。B . 颔联细致描写了风急雨骤的景象,其中“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投射诗人的感受。C . “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情景交融,楚楚动人。D . 尾联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指出自己的音信被滞留,无法送到家乡的困境。(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 (11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1)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B . 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C . 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D . 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2) 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 10.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离亭燕张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至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1) “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哪个字用的妙?请赏析。(2) 这首词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11. (11分) (2019高二上扬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 , 歘见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释】骅骝:赤色的好马。歘见:忽见。(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对韦偃画马作整体评价“画无敌”,并表达了喜爱之情。B . 颔联写韦偃作画的过程轻松、洒脱、迅捷,但显得有些游戏心态。C . 颈联正面展现绘画的内容,两匹马情态不同,但引起诗人对骏马的想象。D . 全诗借韦偃所画骏马的形象,寄托了诗人特定时代产生的特定情感。(2) 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试从思想情感角度作具体分析。 12. (11分) (2017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 . 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C .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D .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E .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2)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3. (11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B . 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的黄昏秋江图。C . 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D . “堪恨西风吹世换”运用对比,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E . 上片“寓情于景”;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体现出他已被浓缩了的主体感受。(2) 这首词最后三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加以分析。 14. (11分) (2017高一上高邮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宋玉作风赋,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刚道:“硬说”的意思。(1) 词的上片侧重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2) 结合句子分析下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15. (11分) (2018高三下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注】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上国:指京城。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B .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 .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 .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E .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