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_第1页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_第2页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_第3页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_第4页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气不足证:腰椎酸痛(外伤除外)、胫膝酸痛、足跟疼痛、耳鸣耳聋、心悸气短、脱发或牙齿抖动、夜间尿频、尿频或小便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2)痰瘀证:头包、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定位痛或拒按痛)、静脉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口淡食少。舌苔油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3)肝火上亢证:眩晕、头痛、易怒、面红、眼红、口干、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4)阴虚阳亢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多。(1)眩晕1。眩晕发作时躺在床上休息,改变体位时缓慢移动,以防止跌倒,避免深弓和旋转。环境应该是安静的,以避免声音和光线的刺激。2.观察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血压等变化。3.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伴有头晕、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语言不畅、四肢麻木或行动不便,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常见症状/证候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的护理可根据医嘱选择在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5.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选择百会、风池、尚兴、头尾、太阳、唐寅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一次。6.用中药泡脚。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制剂,每天一次。7.穴位敷贴疗法根据医生的建议:任选双脚涌泉穴,每天一次。(2)头痛。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和伴随症状。2.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3.指导患者在头痛时卧床休息,抬起床头,改变体位时缓慢移动,如起床、坐着、下床,必要时给予支持。4.避免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嘈杂的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常见症状/综合征的护理。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摩穴位。常用的穴位有太阳、唐寅、风池、百会等。6.根据医生的建议,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以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和降压通道。每隔一天换一次耳朵。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于两侧太阳穴。8.对于眼睛发红、心烦和头痛的人,可以用菊花代替茶浸泡。(3)心悸气短1。观察心悸是否与情绪变化、食物摄入、身体活动等有关。2.心悸时卧床休息,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外观、出汗等变化。3.心悸发作有恐惧的人,应该有特殊的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如有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镇静剂。常见症状及证候的护理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在心脏、交感、神门、枕等穴位。5.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穴位按摩:可以选择内关、同里,也可以选择大岭、心俞、潭中、老宫、赵海等穴位。(4)呕吐痰和唾液1。急性发作呕吐的患者暂时禁食,并在呕吐停止后给予液体或半液体可消化食物。2.恶心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防止窒息。按摩双侧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以降低血压和停止呕吐。对病人来说(2)对于伴有呕吐的眩晕,滴舌后应服用姜汁,并使用少量频率。(3)遵医嘱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1)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滴注速率,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的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缓慢移动,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头晕、眩晕和恶心,应立即平卧。(2)五声疗法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如肝火上亢者,可给予具有良好的抑制愤怒和稳定血压作用的商业音乐,如江河水、汉宫秋月等。例如,如果出现阴虚阳亢,就可以发出带有羽音的音乐。其柔软、清润的特性有助于滋阴潜阳,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等。中药枕:将夏枯草、菊花、草决明和蚕沙放入布袋中制成枕芯枕在头上,通过药物的分散作用,达到清肝明目、息风化痰的功效。中医的特殊治疗和护理。(4)特殊技术1。中药浸泡和清洗(详见附件2)。2.穴位贴敷(详见附件2)。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件2)。4.穴位按摩(详见附件2)。中医特殊治疗与护理1。病房应该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不要太强。2.头晕目眩的人可以适当休息,不应该过度疲劳。眩晕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上眼睛,减少头部抖动,不要摇动床架,待症状缓解后方可下床。你应该慢慢移动,以防摔倒。为了避免强光的刺激,人们外出时应该戴变色眼镜,不应该从事高空作业。4.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并如实记录,供临床治疗参考。5.指导病人戒烟和限制饮酒。(2)饮食指导1。指导患者选择清淡、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盐的饮食。2.肾气不足证:饮食应营养丰富,如甲鱼、贻贝、银耳等。避免油炸、烘烤和辛辣的酒精和烟草。每天黑芝麻和核桃仁可以捣碎,并与适当的蜂蜜混合。3.痰瘀证:少脂、甘、稠、腻、寒、肉。肥胖的素食应该得到适当的控制。高血压患者不应吃得太饱。急性发作的呕吐患者应暂时禁食。半流食可以在呕吐停止后给予。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健康指导肝火上亢证:饮食主要是清淡,山楂,贻贝,紫菜,芹菜等。应该食用,辛辣,油腻和咸的食物应该被禁止。5.阴虚阳亢证:饮食应清淡、营养、低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萝卜、海带、雪梨等。避免辛辣的酒精、烟草、动物内脏等。可以用菊花代替茶来泡水。(3)情绪调节1。多与病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提供有效的指导。2.对于肝阳上亢易激动的患者,解释情绪激动对疾病的不良影响,引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对有严重眩晕、烦恼和焦虑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减少访视人群,为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空间,鼓励患者听舒缓的音乐,驱散烦恼和焦虑。4.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成功治疗经验,增强患者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健康指导功能锻炼护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选择舌操和抗高血压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在眩晕缓解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进行眩晕康复锻炼(详见附件)。健康指导是解决病人依从性差的方法5.护理中的困难。指导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服从医生的安排,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药物,可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4.解释药物饮食和护理的知识。5.建立眩晕患者信息系统,定期随访出院患者,提高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行为能力。5.护理上的困难。附: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6.护理效果评估。1.准备动作:以自然正确的姿势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面朝前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以90度角放在大腿和膝关节上,两腿分开与肩膀一样宽,放松全身肌肉,均匀呼吸。2.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拍,大约32拍。3.按摩百会穴:将手掌对着百会穴旋转一周,共32次。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次,共32次。5.木头清脑:双手的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按摩从前额到耳后。从前面到后面走一圈,大约32拍。6.颈部擦拭:用左手手掌大鱼际擦拭右颈部胸锁乳突肌,然后用右手擦拭左颈部,一次一拍,共32拍。7.揉曲池穴:按揉曲池穴,先用右手,然后换左手,每周旋转一次,共32次。减压练习,8。搓胸:用拇指搓内关穴,先搓左手,再搓右手,顺时针搓一拍,共32拍。9.向下引血:分别用左手拇指和右手拇指在左右腿上揉足三里穴,每周旋转一次,共32次。10.扩胸理气:松开并下垂双手,然后握紧空拳,将手肘弯曲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并恢复。舌头伸展运动的第一部分:舌头缓慢有力地伸出口腔。主要用于锻炼舌内肌群中的舌垂直肌和部分舌外肌的功能。八拍是一组动作,在四个周期内完成。2.舌头在第二节滚动:舌尖接触狗的牙龈,并沿着硬腭向后滚动舌头。主要锻炼语内肌群的舌上纵肌和部分舌外肌的功能。八拍是一组动作,循环进行四次。舌头练习,3。第三节舌尖和鳃的运动:舌尖紧紧地顶着左颊,主要锻炼左舌内肌群、舌横肌群和颊肌群。复位后,用同样的方法锻炼右肌肉群。四拍是一组动作,总共8个周期。4.第四节咬舌动作:用上下牙齿轻轻咬舌面,在咬的同时向外伸展,以同样的方式缩入口腔,咬一口后发出“哒”的一声。它主要训练舌内肌群中的舌垂直肌、部分舌外肌和口轮匝肌。八拍是一组动作,循环进行四次。舌头运动第5节舌头弹跳运动:舌尖在接触硬腭后在口腔中快速上下移动。舌头的主要肌肉群是缎子精制的。舌头的上下纵向肌肉是舌外肌肉的一部分。四拍是一组动作,总共8个周期。舌头运动姿势:双脚分开,肩宽分开,手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眼睛向上看,呼吸均匀,站立和坐着。1.用手擦脖子:将手指交叉放在后颈上,来回摩擦大约100次。2.左顾右盼:将头向左转,然后向右转30次。范围应该很大。感觉发酸和浮肿更好。3.前后点头:头部先向后,身体前倾时,颈部尽量向前伸展30次。旋转手臂,放松颈部:双手放在两侧肩膀上,手掌向下,来回旋转手臂20-30次头晕康复锻炼,1。口服汤剂1。一般来说,每剂药服用2-3次。服药的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能、疗效和病情来选择。例如,解表药和清热药应在饭前一小时服用,解表剂应预防感冒或增加衣物或补充粥帮助排汗。解决食物停滞的药物通常在饭后服用。应在饭前服用泻下药物。驱虫剂应该在早上空腹服用。安眠药应该在睡觉前服用。补药应该空腹服用。驱虫剂应该空腹服用,尤其是睡觉前。避免油腻和甜食。紧急药物是处方。中药应用注释,附录1,中药应用注释,附录1,3。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毫升,心力衰竭和限制摄入的患者每次服用100毫升,老人和儿童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服药。当发热病人服用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稍多一些,以助药效;应该有更多的药水来生津止渴,而且可以经常服用,而不是喝茶。强者服用更多的药物,而弱者,如儿童和重症患者,服用更少。一般情况下,每日早晚各服两次,清热解毒药每日可服3-4次。补液药物应该在早上服用一次,晚上服用一次。发汗药可服用2-3次。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1、2,口服中成药1。口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铅)、散剂或汤剂服用。2.服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并提醒医生注意过敏体质。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1、3。密切观察药物反应,特别是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锉或咬;混合物、悬浮液、糖浆、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在摇晃后直接服用。例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该为后代浸泡在沸水中。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1、3,中药注射剂1。服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根据药物说明书中推荐的分配要求和给药速度分配和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它们目前正在使用。严禁混合。4.中西药合用时,应分别使用中西药,前后使用隔离液。中药应用注释,附录1、7。过敏反应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并通知医生。(2)密封有不良反应的药液和管道,并按要求送检。(3)进行过敏鉴定,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在治疗过敏反应期间,应指导患者吃清淡饮食和禁食鱼腥味的毛发。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1、4。如有必要,在使用外用中药之前,先进行皮肤干燥和清洁以及局部清创。用药后应注意反应。如出现局部症状如灼热、发红、瘙痒、刺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治疗。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悸、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报告医生。过敏体质的人慎用。中药应用注意事项,附录1,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耳穴埋豆应根据医嘱和针灸p(3)不应在孕妇面部、大血管、腹部和腰骶部施灸。特色技术应用注释,附录2、3。注意室内温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采取合理的姿势,充分暴露艾灸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5.艾灸应先施于上部,然后施于下部,先施于头顶、胸部和背部,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