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_第1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_第2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_第3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_第4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夜上受降城闻笛,.,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3,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4,朗读思考,1.诗的1、2句描写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雪”和“霜”好在哪里?分析写景的作用边塞夜景:大漠似雪月色如霜“雪”“霜”比喻生动描写了月色的明亮、清冷,使人凄神寒骨。写景的作用用边塞月夜寒气逼人的景物,渲染征人孤寂凄凉的心境和深沉忧郁的思乡之情。景中寓情。,.,5,2、如何理解第三句中的“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6,3、第四句紧承上句,直接抒情。“一夜”和“尽”妙在何处?,“一夜”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尽”道出了幽怨的芦笛声触动了所有征人的思乡情怀,他们无一例外,集体失眠。表现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7,小结,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所要抒发的感情蕴含在对景物和征人情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