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练习边塞征战诗精品资料.ppt_第1页
高考练习边塞征战诗精品资料.ppt_第2页
高考练习边塞征战诗精品资料.ppt_第3页
高考练习边塞征战诗精品资料.ppt_第4页
高考练习边塞征战诗精品资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边塞征战诗,3,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4,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5,边塞诗归纳特征,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风格雄壮豪迈(唐)沉郁苍凉(宋),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6,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7,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的怨恨塞外迥异于中原的风光,主要内容,8,边塞征战诗词的立意主旨,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10,“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11,“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12,驰骋疆场,杀敌报国。这类诗格调高昂、豪迈,振奋人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13,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14,战争的残酷,战斗的惨烈,为保卫边塞付出巨大的代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壮丽的风光,开阔、高远,让人心情振奋,顿生满腔豪情。正是这壮丽的河山,激起戍边将士们拼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16,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天山雪后海风寒,军中遍吹行路难。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17,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种情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非常强烈。,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蹄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8,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对家乡的思念。,19,示例题解析,20,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僻字难典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1,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燕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2,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23,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4,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25,3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26,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27,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分)(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3分),28,“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低飞,荒凉萧瑟。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芦笋初生渐欲齐”芦苇发芽,争着向上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