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_第1页
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_第2页
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_第3页
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_第4页
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分析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业考试命题,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体现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习目标要求,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2011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为命题范围。二、试卷结构与试题分析(一)试卷结构化学试题分值为50分。试题由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四个大题18个小题组成。其中第一题选择题由10道分值各1分的小题组成;第二题填空与简答题由分值分别为6分、5分、4分的3道小题组成;第三题实验与探究题由分值为4分、9分、4分的3道小题组成;第四题计算与分析题是两道分值为3分、5分的综合性应用题。(二)试题分析题型题号考查的知识点课标体现试题特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选择题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生活现象为试题内容,考查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判断化学变化)。2元素的化合价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组成的表示以生活中的物质为载体,考查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判断元素的化合价)。3判断微粒微粒构成物质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考查核心。4物质分类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利用学科基础知识,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种类。5分子性质微粒构成物质以生活现象为试题内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6食物中的营养素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物质与健康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7判断化肥种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8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9溶解度曲线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填空与简答11元素;离子符号;灭火;俗称;合成材料;空气污染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认识化学元素;微粒构成物质;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以实际生活中的素材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和理解。12水的净化;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类型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水与常见的溶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13酸的性质与酸碱度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考查学生学科知识及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与探究1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探究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考查核心,突出化学学科特点。15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地球周围的空气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从理论层面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16酸、碱、盐的性质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用学会的实验技能和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计算与分析17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组成的表示;质量守恒定律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8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水与常见的溶液;质量守恒定律三、试卷得分及答题情况统计(一)学生试卷得分情况统计我们抽查了600名学生的试卷,实际参考人数为590人,缺考10人。对各分数段学生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分数段504544403930292020以下人数1081361588999比例18%22.7%26.3%14.8%16.5%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50难度值329918%67%最低分00.66(二)上表数据与2010年相关数据对比图(三)学生答卷情况统计:根据抽查的试卷对学生答题情况作了如下统计。题型题号得分率答题情况及典型问题选择题193.2% 典型错误:第2题“二氧化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学生选择了B(+2价),没选D(+4价)。第5题“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现象不正确的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B(水变成了水蒸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C(食物腐烂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第10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描述或判断正确的,学生选择A、C、D的都有,而很多学生没有选择B(金属铁与硫酸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增大)。273.2%381%491.5%562.2%696.5%780.5%891%983.7%1030%填空与简答1189.1%11题共分为6个小题,满分6分。出错率较高的是选择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少数同学选择了CO2。有个别同学不审题,题中要求选序号,但是写了名称或符号。1270.4%12题分为3个小题,共5分。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但有部分学生把第一问(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填成了“吸附”或“过滤”。第(2)小题有部分同学判断出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但却把“O2”写成“2O”或“CO2”;还有部分同学这个空没有写。有少数同学把“分解反应”答成“复分解反应”等。 第(3)小题是本大题出错率较高的一题,学生试卷中出现很多答案。如:硬水中有不良元素,使人病倒;硬水中有许多杂质;硬水造成环境污染;硬水不能使肥皂充分溶解;硬水对衣服造成伤害;硬水中有很多难溶性杂质;硬水中杂质的异味使人生病;硬水烧的锅炉上留下的物质易发生爆炸;硬水对牙齿的生长不利;硬水形成污垢;硬水中的Ca、Mg微量元素过高;硬水不卫生;硬水使人中毒;硬水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多,而使锅炉爆炸;硬水使人手脚麻木、抽搐、恶心;使人中毒;肚子疼;皮肤受伤、干燥;大脖子病;癌症;还有一位同学在试卷中写到:喝了硬水会拉肚子;硬水中含有细菌等等。1345.9%13题分为2个小题,共4分。 第(1)小题要求答出物理方法,但有部分学生答出的是化学方法。这一题学生的答案也有很多种,如:蒸发溶剂;加热煮沸;加高浓度的醋酸;加溶质;加醋精;拿一个湿润的PH试纸测其PH;添加水溶液;让食醋的百分比增大;发酵;加碱;将醋酸分子结晶出来等等。 第(2)小题的答案要求符合两点:一是不同类别,二是生活中的物质。有很多同学做出如下答案:水垢,鸡蛋壳;铁,铝;苏打,小苏打;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写生活中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氧化铜、氢氧化铜等等。还有一部分同学的试卷中出现如下答案:污垢、松花蛋、鸡蛋、小苏打(主要成分是NaHCO3)。实验与探究1462.3%典型错误:1、错字多。如“灾”写成“灭”、“溅”写成“测、渐、蹦”等;2、语言表达不准确。如(1)题出现“引起爆炸、酒精溢出”等说法;(2)题出现“滤液不纯、滤液不干净、滤液中存在杂质”等说法;(3)出现“水沸腾、爆炸”等;(4)题出现“质量大了、称不出质量、读数读不准”等。1563.0%典型错误:1、书写不规范。如:“Mn”写成“MN、mn”。2、方程式书写错误。如:不配平、不注明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写错、不标气体符号等;3、不会选择气体发生装置;4、作为气体干燥剂的液体不会选择。在此题当中失分较多,如填写“H2SO4、水、过氧化氢、石灰水”等。1662.3%典型错误:(1)题:写“树皮、墙皮、鸡蛋、碳酸钙”等;(2)题:方程式书写错误;(3)题:“一水多用、关闭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等。新颖答案:(3)题:用网络邮件代替纸质信件、教科书循环使用、绿色出行等。计算与分析1754.6%典型错误:(1)题:审题错误,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部分学生计算为各元素质量比;计算错误,正确答案为“8:14:2:1”,学生试卷中出现“8:16:2:1、8:24:2:1”等错误答案;(2)题:求两种元素的质量比,部分学生计算为四种元素的质量比;(3)题:不能正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从而出现“C、H、O;C、H、O、N”等错误答案。1843.8%典型错误:1、方程式书写不规范。(1)不配平;(2)元素符号书写错误,如“Cl”写成“C1、CI”等;(3)在化学式上直接修改数字;(4)“H2”不标气体符号或“FeCl2”标沉淀符号。2、解题格式不规范。(1)数字书写不规范;(2)不列比例式直接得出答案;(3)求质量分数不乘以100%;(4)相关质量未对应相应物质等。3、计算错误。(1)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2)计算结果错误;(3)计算结果不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4、审题不认真。(1)铁与稀盐酸反应写成铁与稀硫酸反应;(2)求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计算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3)第三问已说明“当生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还有部分同学费劲心思考虑盐酸是否过量等。5、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1)不知道生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写成“Fe2O3、FeO、Fe3O4”;(2)不知道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还是“FeCl3”。四、典型问题归纳1卷面中的错字太多。如“吸附性”写成“吸复性、吸咐性”等。2化学符号及计算格式书写不规范。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计算题的格式等均出现了书写不规范的情况。3答题不准确,语言叙述不清。如18题最后一问,要求指出错误原因,部分同学在作答过程中的语句不完整,缺少因果关系。4不认真审题导致不按要求答题。如将“指出错误”写成了“改正错误”;将“填序号”填成了序号所代表的内容等。5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应用学科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6学生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部分学生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酸性溶液的pH与其酸性强弱成反比,很多同学对这一点分析不清楚,从而导致答题错误。学生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等也都有一定欠缺,有待于提高。 五、对今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严谨性在评阅试卷过程中发现学生书写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存在不规范现象。例如:“Cl”写成了“Cl”;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用等号连接、缺少反应条件、不标气体符号、乱用沉淀符号等。在阅卷中还发现学生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如不设未知量、不列比例式、相关质量与物质不对应、不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计算质量分数不乘以“100%”、不答题、所设未知量与题中未知数不统一等。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严谨性,并通过自己的准确书写对学生起示范和引领作用。2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学生在试卷中出现了很多错别字,包括一些化学专业术语、仪器名称,如“元素”写成“原素”;“原子”写成“元子“等。虽然化学学科教学不同于语文学科。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规范学生字、词等的书写。化学新课程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对于公民的科学素养来说,就包括基本的书写、计算、阅读等能力。若一名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对于常用字词都不能准确书写,还怎么谈科学素养。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准确书写,尤其是化学专业术语、仪器名称。如:过滤、蒸馏、元素、原子、锥形瓶、天平等。 3关注学困生,减少两极分化今年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依然是6:3:1,也就是说学生只要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学业考试中化学就能得到30分以上,而达到合格。认真分析总结今年试题就可以发现至少有30分很基础的试题,其中很多题的难度要远远小于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只要一个学生能具有学习化学的态度,就应该能达到合格。可是通过试卷抽测,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依然有33%的学生没有合格,20分以下学生就占了16.5%,甚至于出现了0分试卷。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少对学困生的有效关注,而使一些初中毕业生不具备最基础的化学学科知识。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细节,纠正偏差,以有效减少学困生的数量,避免严重的两极分化。 4降低练习题难度,注重分层教学 通过分析抽测数据以及听课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些化学学困生来说,是由于缺少化学学习兴趣导致的。这应该与教师平时教学中选择的练习题难度过大有关。我在听课调研过程中也曾发现这一问题。有些教师布置的课后巩固练习难度非常大,教师在讲解习题时,用一节课的时间处理的学生作业不到50%,还有一些学生未懂问题一带而过,我们试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得需要多少时间,这样下去,学生怎么能不出现学科倦怠感,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我希望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最好能体现分层教学,即抓好双基又能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关注学优生的个别发展。5注重学科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抓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试卷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如不会辨认钾肥;不会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不会计算某一化学式中未知元素的化合价;不知道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不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称;不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曲线等解决简单问题。6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不再要求学生进行复杂数据的计算。如有关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这一题型,已很少出现溶质三、四种来源的题型以及先判断反应后溶液是否饱和再进行计算的情况。但这些并不代表学生可以连最简单的数字加减、整数约分、保留有效数字都可以不会了。在评阅试卷中就发现很多学生把“16:28: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