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1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2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3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4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质量问题防治手册湖南顺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彭通中学项目伊 2006年7月列表总计1第一章混凝土结构工程2第一节钢筋工程2第二节模板工程5第三节混凝土项目10第二章钢结构工程16第一节焊接质量16第二节钢结构安装20第三章砖石工程22第四章建筑屋顶项目26第五章房屋裂缝特殊质量问题29第一节混凝土结构裂缝30第二填充墙砖裂缝36第三节石膏层裂缝38第六章房屋渗漏特殊质量问题40第一节防止地下泄漏40第二节外墙(外部门窗)防渗漏44第三节防止厨房和卫生间渗漏50第七章装饰项目52第一节石膏工程52第二层地面工程54第三节装饰板(砖)项目58第四节门窗项目61第五节幕墙项目64第六节涂料项目67第VII节天花板项目70总则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对项目质量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对我公司下属建设项目的“许多疾病、常见疾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了部分总结,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特别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第一,手册是公司内部工程质量问题防治方法和业务培训教材,是对建设项目的综合实施。每个项目在工程开始前,都要组织各方(项目经理、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单位等),建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小组,加强组织对质量通病防治问题的领导和技术管理,制定相关通病防治方案及实施细则,严格监督实施和审查。其次,手册针对每个常见的质量问题分别介绍了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原因,重点介绍了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一般质量管理、工程(技术)部门要从源头进行防治工作,加强图纸审查和准入材料验收;对质量容易出问题的部分,要加强技术交叉和工序收购,对违反规定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分,要及时纠正。第三,公司和项目要在质量管理目标上加强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组织要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必须重视项目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方法,取得显着成效。编写时致力于通用性、内容完整性、简洁,手册内容与国家现行的规范和标准相冲突时,国家的规范和标准应优先考虑。各项目要继续扩大和完成手册,在实施中,积极探索项目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总结经验,在建设工程条件成熟时补充和修订相关内容。第一章混凝土结构工程第一节钢筋工程首先,electroslag压力焊接接头的质量不符合要求(a)现象:连接的轴向弯曲或轴向偏心过大,焊接包不均匀,有咬边、矿渣和未熔合的现象。在钢筋弯处烧伤。(b)原因分析:1、钢筋末端歪斜、不干净或不平的一面被清理。钢筋安装不当,轴向偏移,设备损坏,钢筋摇晃和位移。焊接完成后,连接器未完全冷却。2、焊接工艺方法不当,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操作技术但;3、通量不均或有湿气。(c)预防措施1、在焊接前,钢筋末端弯曲或扭曲的部分必须通过校准或剪切完成,钢筋端面必须平整。2、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授权焊工完成。安装钢筋时,钢筋或固定轴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钢筋是否固定,安装太长的钢筋时,必须有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延长线(例如设备损坏,特别是焊接设备垫损坏),必须及时维修或更换,并有经过验证的后准焊接经验;根据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CJ18)合理选择焊接参数,准确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后,根据需要冷却1-2分钟,然后在接头有足够强度时移除或移动设备。焊工要有岗证。焊接钢筋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验焊接,合格后才能焊接;5、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接头折弯和偏心超过标准和成本接触通过的接头必须移除热影响区域,然后重新焊接或采取加固焊接措施。易碎的破损接合应按照规定重新验证,不合格接合应在去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二、柱纵向钢筋偏移(a)现象: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筋和楼板柱纵向筋拉伸部分经常出现偏移情况。因此,工程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图12,图13)。图12列竖条间距偏差,移位图13列竖条间距均匀,无移位(b)原因分析:1、模板不固定,施工过程中,撞柱模板,柱脚在柱形相对位置上移动不正确;2、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部包大小不符合要求,柱垂直加固偏移,甚至整个柱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3、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低垫强度、不均匀垫设置、少量、不均匀垫厚度、垂直筋、结扎等问题;4、施工者自由摆动、踩踏,爬上绑扎形状的钢筋骨架,松开绑扎点,纵向肌腱偏移;5、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容易接触箍筋和纵向筋,使钢筋因振动而放错位置;6、梁柱节点的钢筋更加密集,主筋经常被梁筋扭曲和偏转;7、施工中,基础柱筋有时与基础主筋绑在一起,钢筋过长,顶部和位置箍筋约束不足,整体骨架刚度差,位置摇晃不正确。(c)预防措施:1、设计时应合理调整梁、柱和墙之间的相互尺寸标注关系。柱,墙比梁边缘宽50 100mm。也就是说,大包小,防止上下等宽发生。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每层楼板上显示柱、墙剖面尺寸线,然后将柱、墙固定到底部延伸垂直筋、两个箍筋或位置水平筋、主层标高和上方500mm处的箍点焊;2、基本部分筋应固定到短筋塞、逐层筋和定位带;3、根据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串牢牢捆绑,不能遗漏绑扎的要点;4、柱、墙钢筋骨架侧垫应绑紧,所有垫厚度一致,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5、在上钢筋捆扎过程中,在梁柱连接处应用箍筋和柱纵向加固点焊固定。第三,钢筋的直螺纹连接没有标准化(a)现象:如果加固连接卡舌外部的鲁斯扣不符合规定,则连接器上的套筒没有拧紧,连接卡套开裂等。(b)原因分析:1、钢连接接头螺纹加工数量不足或过多,现场控制不严格;2、施工人员不能按要求工作,现场监督管理不足,接头连接后没有使用扭矩扳手及时检查;3、连接套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格。(c)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钢接头丝锥加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做好背景交叉及检验工作;2、连接套规格必须与钢筋匹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格。3、验证钢筋接头质量时,根据钢筋规格验证接头连接力矩拧紧值是否符合要求(图16,图17)。4、检查钢筋套筒连接样式检查报告,在工作中对钢筋连接接头进行现场证据抽样检查。搭扣长度不够,末端切得不均匀。图16直螺纹接头切割不均匀4端口长度图17直螺纹接头通用规和止动测试第二节模板项目一、轴偏移(a)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样板时,发现柱、墙的实际位置与建筑轴线位置发生了偏移。(b)原因分析:1、模板翻拍错误或技术不明确的情况下,配置模板组件时,组件未按规定就位;2、组件轴放置错误;3、墙、柱模板根和顶无限措施或限制,偏移发生后没有及时纠正,导致累积错误;4、不拉水平线、不拉垂直线的冲模,没有垂直垂直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不太大;6、混凝土浇筑中对称不均匀冲裁或过度侧压挤压模板施工,模板位移引起的高灌注高度;7、拉伸螺栓、上部支撑、木楔的使用不当或松弛轴向偏移。(c)预防措施:1、为了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基础,详细翻译每个零件号、轴位置、几何尺寸、截面形状、预留孔、嵌入式零件等的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应审查模板加工图和技术交集;2、网格线测试后,组织人员进行审查接受,同意安装模板前确认错误;3、墙、柱样板根和顶部应设置可靠的限制措施,如用预埋的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确保样板底部的准确位置。4、拉水平、垂直和垂直垂直控制线以确保模板的水平和垂直位置正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为确保模板及其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专门设计的模板;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轴、支架、上方支撑、螺栓,检查,发现及时处理问题;7、在混凝土浇筑中,为了均匀对称冲裁,浇注高度必须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的允许范围内。二、级别偏差(a)现象:测量检验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级或嵌入式零件、孔保留层和施工图设计层之间存在偏差。(b)原因分析:1,无法关闭控制网络,因为没有级别的控制点或点数太少。垂直样板布线不是平面的。2、无模板顶层标记或按标记配置或标记错误;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旋转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零件样板(如4、楼梯踏步或钢板)不考虑装饰层厚度等。(c)预防措施:1、要在每层上设置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必须平整垂直模板根;2、在模板顶部设置级别标记,经常检查级别标记,严格按照标记构建;3、建筑楼层标高由第一层0.000层控制,禁止逐层向上测量,防止累计误差,每个楼层存取点必须至少3个(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供审核;4、在楼梯踏步或钢板上安装样板时,应考虑装饰层厚度。三、结构变形(a)现象:卸下模具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和墙有鼓凸、颈部收缩或翘曲现象。(b)原因分析:1、模板支撑间距太大,模板刚度不好;2、小型钢模具组合,未设置接头时模板完整性不良;3、无壁模板对拉伸螺栓或螺栓间隙过大,螺栓规格太小;4、垂直承重支撑的基础土壤未压缩,无支点,支撑基础下沉;5、门窗开口内部模具顶部支撑不牢固,混凝土振动时模板被挤压;6、梁、柱模板夹具的间距太大或未夹紧,或者拉伸螺栓的安装数不足,使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动引起的横向压力,从而导致局部膨胀模具。7、浇筑墙、支柱混凝土速度过高、水一度高、振动过大;8、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经验验证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造成模板变形。(c)预防措施:1、在模板和支撑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身重量、施工载荷、混凝土自重和抹刀时产生的横向压力,确保模板和支架的足够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图18)。图18模板支持系统崩溃2、支承底部是回填土方基础,首先要按规定牢固夯实,设置流域,铺设长垫或钢,防止支承下沉;3、小型钢模具组装、拉伸螺栓间距、规格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定;4、梁、墙模板上应设置临时顶支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梁、墙口宽度;由于混凝土浇筑中有膨胀力,因此设置顶部支撑时长度比可能小于梁、墙的宽度。5、浇混凝土,均匀对称下料,灌溉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的严格控制,都要保证混凝土振动,防止过度振动引起模板变形;6,对于跨度4m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必须按设计要求拱。如果设计没有特定要求,则起拱高度必须在跨度的1/1000到3/1000之间。第四,接缝不严格(a)现象:模板的接缝不严格,浇筑混凝土时会发生漏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孔和露根严重,如图19所示。图19模板支撑不牢固,接缝不牢固(b)原因分析:1、模板翻转不准确,木模板粗糙生产,拼写不强;2、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剪,接缝措施不当;3、梁、柱切换部件、接头尺寸不允许,放置不当。(c)预防措施:1、要求建设单位发生严重变化,加强工艺管理,加强质量意识。2、浇混凝土之前,木模板要提前浇水,以便充分吸水;3、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界外部变形,及时直线修剪;4、钢模板之间的缝合措施要合理(可以使用双面纸),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阻止缝合;5、梁、柱交接部分要牢固,接缝要牢固(接缝之间放入双面粘合纸)。第三节混凝土项目一、蜂巢(a)现象:混凝土结构面出现部分泥浆,砂浆少碎石,石头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缝隙(图20,图21)。混凝土部分酥皮施工缝交点不密图20施工缝交点的区域混凝土非压实图21板混凝土松散和蜂窝(b)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或添加水量不足的测定,使砂浆、石头少;2、混凝土搅拌时间充分,未混合均匀,性质低的振动不稠密;3、混凝土下料太高,没有设置弦管引起石砂浆分离;4、混凝土未分层的冲裁、振动或振动泄漏或振动时间不足;5、模板间隙没有堵塞,水泥浆的损失严重。6、使用更致密的钢、过大的粒度或混凝土坍落度;7、地基、柱、墙根未先浇相同比例减少的碎石砂浆(c)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测量,均匀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求;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米,应安装焦炭或溜槽,墙、柱等垂直构件根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碎石砂浆(一般30 50mm为宜)比例相同。3、给混凝土浇水时,分层振动、分层振动,防止渗漏;4、模板施工接缝必须堵得很紧,灌溉用水要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渗漏,地基、柱、墙根要在底部浮1 1.5个小时,确保河套混凝土下沉后浇上混凝土,以免产生“朽木”。5、出现小蜂窝时:洗净后压缩为1: 2或1: 2.5水泥砂浆。6、出现较大的蜂窝时:弱松蜂窝颗粒,洗涤后倾斜模具,小心包装为高水平细石混凝土;更深的蜂窝,例如难以清除的情况下,可以在灌浆管、排气管、表面砂浆或混凝土填充后进行水泥灌浆处理。第二,麻棉(a)现象:混凝土部分表面出现了缺少的纸浆和许多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