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间接接触触电保护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保护原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的安全要求。2,6.1保护接地、1、保护原理由于接地电阻小,漏电设备的外壳电压可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人体与漏电设备的接地电阻接触的分流作用,使漏电电流大部分通过接地电阻,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安全。3,2。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如果电气设备采用接地保护(即TT系统),当发生漏电时,外壳仍有较高的漏电电压,不能保证人身安全。虽然大部分漏电流通过接地电阻,但漏电流比不接地的电网大得多,通过人体的电流仍然超过致命电流。因此,保护接地仅适用于不接地的电网。在不接地的电网中,所有可能因漏电而对人体造成电击的金属部件都应接地保护。4、要接地的电气设备和装置、电机、变压器开关、便携式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电力变压器的二次绕组配电屏、机柜的金属外壳或框架、配电设备的金属框架、靠近带电部件的金属屏蔽、围栏电缆的金属接线盒、金属护套、金属架空线路的金属塔、金属支架、各种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允许值、6.6.2中性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TT系统)以及, 当发生泄漏时,外壳电压仍然是危险电压。 并且泄漏电流不能断开短路装置。一般来说,中性接地系统不采用保护接地。在低压共享用户中,当难以采用零序保护时,可以采用接地,但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以确保安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应采用保护接零(TN系统),RN,RA,安全原则,当一相接触设备外壳时,故障相通过外壳与零线形成短路,较大的短路电流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动作并切除故障相。、9、保护接零的条件,中性点接地是否可靠,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的零线应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的零线不应装有熔断器,开关零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一半,保护装置动作可靠,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短路电流不小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4倍或自动开关瞬时动作电流的1.5倍,引起零线带电1,三相负载不平衡2,线路3中设备漏电,零线4断线,线路1接地5,带接地保护的设备漏电6,单相设备单相接地系统7,中性点接地电阻高8,高压窜入低压9,磁场和静电感应。 11、中性点接地(工作接地)的影响1、削弱单相接地的危害1、电气设备的连续运行,长期以来,二对零设备对地电压接近三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增加到相电压2,减弱了高压跳低的危害,为相电压提供了一个参考点,稳定了电网的电位。12、重复接地的作用1、减少零线断线的危害1、零线电位上升、零壳带电2、负荷中性点漂移,造成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2、减少设备漏电对地电压的持续时间3、缩短排除故障的时间4、提高架空线路的防雷功能。重复接地的具体要求1。重复接地位置1。架空线干线和支线终端,沿线每1公里2个,线路引入车间和大型建筑的地方3个。在接零系统中,不允许个别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否则,当接地设备漏电时,零线的电位将升高,这将导致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上的危险电压,从而增加触电的风险。不好!零线有电!15、接地装置1、金属部件、金属管、金属桩等的安全要求。自然接地体和大地之间有可靠的连接。然而,有两种情况不能用作自然接地体:1 .易燃或易爆介质2。DC电源电路。16,2。人工接地体的裸铝不得直接埋在地下。用作接地体或接地线的接地体的最小尺寸应满足要求(mm)。17岁。接地线的最小尺寸。18岁。接地体的安装。接地体长度为2 2.5m,上端距地面的深度不小于0.6m,相邻接地体之间的距离约为5m。相邻接地体与建筑墙体基础的距离不得小于1.5m,相邻接地体与独立避雷针接地体的距离不得小于3m。接地体的连接和保护应为1。应使用螺栓(防松和防锈)连接接地部件。地下部分应焊接(搭接焊接)。圆钢,搭接长度不得小于直径的6倍,扁钢应两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宽度的2倍,焊接应分三面进行,接地装置应防腐蚀:避免腐蚀环境,外露接地线应镀锌、涂漆、焊接,并涂沥青以防机械损伤。20岁。接地电阻的测量1。接线应分别将接地摇表的端子E、P、C与待测接地体、电压极和电流极相连(三者在地面上沿直线相隔20m)。欧共体接地体电压极电流极2,调零和调零旋钮使指针在零中心线上。接地电阻的测量。粗略测量将放大开关设置到最大值,慢慢转动手柄,同时转动测量刻度盘,使指针指向中心线。如果读数小于1,放大开关应设置为较小的倍数。4、精测当指针接近平衡时,加快手柄速度120r/min,转动测量刻度盘,使指针位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杆施工方案(3篇)
- 直播电商中直播电商的定价策略实践对GMV增长研究
- 2025年护理三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广信江湾新城应急预案(3篇)
- 衡水市突发应急预案演练(3篇)
- 深圳应急预案项目管理办法(3篇)
- 运城学院《设计基础理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应用文写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检测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城乡基础设施规划》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909.7-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7部分:卷绕试验
- GB/T 27749-2011绝缘漆耐热性试验规程电气强度法
- 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 GA 1016-2012枪支(弹药)库室风险等级划分与安全防范要求
- FZ/T 07012-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毛精纺产品
- 地质灾害培训班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 常见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课件
-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 um-joyo c2001跨平台监控防误一体化系统使用说明书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国家科学技术奖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