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谈杨式太极含胸拨背、气贴于背和发劲以前,我曾写一篇杨式太极练气入门功法的贴了,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一是初练杨式太极要与呼吸相配合。二是人体内的气分以胸膜为界,为上下两层,上层气由鼻吸入,为后天之气,下层气为沉于丹田,为先天之气。三是呼吸时要做到细缓均长舒,吸气时下层气即先天之气由丹田上升贴于背部,呼气时先天之气由背部下沉回归丹田,要做到吸则气贴于背,呼则气沉丹田。四是要由中焦聚气使背部上拨,形成含胸拨背。这贴子发出后,许多网友相继在私信中提出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毫无气感,不知道如何气贴于背。二是把先天气和后天气混为一谈,想把后天呼吸之气贴于背。三是由中焦聚气方法不正确,产生腹部膨大,胸部紧张的问题。四是不知道气贴于背、含胸拨背与发劲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细说,供网友们参考:首先,大家有必要搞清楚含胸拨背、气贴于背主要练的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人也许会说这练的是气。这个说法正确,但不全面,除了练气,含胸拨背和气贴于背主要练的是腰。杨式太极的关键是腰,有“主宰于腰”,“腰为纛”的说法。发劲时,腰部要向后或向上放松一挺,以气代力,不用拙力,通出内气(先天气)即可发劲,非常简单。我们知道,腰的自然生理状态是向前弯曲的,腰一挺,则由曲变直,曲短直长,骨力内劲则通畅的上下延伸,使上下相随,这是从练意练形方面来说的。从练气方面来说,气存命门,当腰一挺,内气从命门出发,分成两股,一股向上,沿脊柱上行,催动脊背上拔,这就是 “拔背”。杨澄甫说“能含胸自然能拔背”,其实反过来也对,能拔背自然能含胸。然后内气再由脊背达于两膊,主要是肩、肘、腕,通过沉肩、坠肘、坐腕、舒掌,使内气达于掌指(或掌心)通出,这个过程就是发劲的过程。注意,这个过程中传的气,在“施者为力,在受者为劲”,劲是气的外在表现,也可以说气和劲是一体两面,而不是我们观念中的力,你要是一节一节的发力就错了。刚才已经说到了拨背,即内气从命门出发,分成两股,一股向上,沿脊柱上行,催动脊背上拔,就是 “拔背”,拨背是用气拨上去的,不是用力,这是首先要注意的地方。大家知道命门在什么地方吗?在腰椎上,与肚脐相对。拨背的过程与中焦聚气有极大的关系,中焦实际指人体上腹,丹田在下腹。但许多人不知道中焦聚气的正确方法,把气聚在小腹前面,使小腹鼓大,胸部紧张。下面说一说中焦聚气的正确方法,吸气时用身体中焦(上腹)吸气。注意,不是把气聚挤压到腹前部,把腹部膨起,这样就练错了。正确的吸法是,把气吸聚到腰椎内侧,通过轻、松、缓的聚气,这个过程古人称为“抟气”,抟气致柔,才能松沉如同婴儿。通过抟气把腰挺起来,使身体以腰椎命门为中心,上身向上松开,整个背部向上拨起(此为拨背),拨背其实就是腰挺加上含胸产生的效果。注意,此时腹部不但不膨出,且是微微内收的,如果你上腹抟气时上腹膨大,就肯定练错了。此时身体如果一个风箱,以命门为中心,上下对拉对开。这里重点说一下“含胸拔背”、“气贴于背”的练法和标准。 总的来说是两话:一是“含胸,胸略内含。”二是“拔背,使气贴于背。”具体如何理解呢?含胸源于上腹抟气挺腰,命门穴后凸,配合两肩胛骨和双臂向前外展送,即为 “两肩内扣”,这样自然会出现胸向内收的姿态,这就是拨背。至于“含胸拔背”多大程度为合适,只说胸略内含,多大为“略”,具体操作有两条标准:一是按拳谱“脊背要圆、气劲催身”的要求,从意与形方面来检查,检查什么呢?检查脊背是否圆了,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条竖沟是不是没有了。圆了,竖沟没有了,就算达到标准了。与之相配合的,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进行深呼吸前,要先学会落胸,所谓落胸,就是把胸部放松,让胸部随重力自动下沉,沉到不能下沉为止,两肩随落胸自然向外向前舒展内扣,此为含胸,含胸是落胸扣肩并保持松沉产生的结果,此时胸部和肩部都可以松开。然后,开始深呼吸。二是用“气”来衡量, “牵动往来气贴背”, “拔背使气贴于背”,都是以“气贴背”作为标准的。所以说,气贴于背原本就是气存命门,抟气致柔,拨背到位,先天之气随之自然上升附于背部的现象。气贴背是先天之气受中焦抟气、气存命门的带动,自然从丹田上升到后背产生的感觉,拨背正确了自然就有这种感觉,不能靠想象,也不能用硬逼的办法。那么,怎么检查“气”是否“贴背”了呢?当你深呼吸时,如果挺胸,前胸有紧的感觉,像是有一张纸贴上去了一样;当你含胸拔背时,后背紧,像是有一张纸贴在后背上了,这就是“气贴背” (气贴背是一种太极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背后圆散,有融化之感,而不仅仅是像有张纸贴在背上,这种气感能用意念将其送到需要的地方,随心所欲。所以练拳要将背后练出“东西”,奥妙自生)。当你不挺不含时,前胸后背的感觉都不明显。当你做到“气贴背”时,小腹则有挺实的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能如此则下盘稳固,如挺胸则气拥胸际,下盘不稳,否则,小腹则没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松胸实腹(能含胸拔背,胸就松了)。因此,含胸拔背正确了,自然气贴于背,气沉丹田,不仅下盘稳固,而且发力的效果大增,正像杨澄甫所说 “能拔背则力由脊发,力大无穷矣”。另外,内气由脊柱经过,有益于扩通督脉,贯通小周天。先面我们说到,抟气腰挺,气存命门,将从命门分成两股出发,一股是向上的,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么,从命门出发向下的那股先天之气呢?下面就我们就说说这股下行先天内气的问题。上腹抟气腰挺,腰部直了,另一股先天之气从命门出发下行,臀部就自然向下向前收了,原先腰部的横沟就没有了,用手由腰向下摸,臀部和腰部是平的,感觉不到臀部突起,这被古人称为收臀、落臀、敛臀、垂臀等等,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中焦抟气腰挺,气存命门,一股先天内气从命门出发向下,催动胯部向下向前移动,这叫“腰催胯”,因为胯和臀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一般不说胯而说臀,叫做收臀、敛臀、垂臀,但我认为收、敛并不太确切,这容易让人理解成向前平移,而没有向下的力量,这样就起不到胯催膝的作用。只有臀部既向下又向前才能催动胯的力量向下,再催动膝,膝再催动足,这就是“胯催膝,膝催足”的传动方法。这使人体自命门为界,以上就向上松开,以下就向下松沉。因此,挺腰要贯穿在打拳的全过程,但在发劲时,要加大挺腰的力度和速度。这时当你手放在一个训练有素的拳家的腰部时,你会有命门穴向外突的感觉。当你将两手分别放在其臀部和挨着腰的背部时,你会感到臀部在向下运转,背部则有上拔的动势。而收臀落臀不仅能达到“胯催膝”的目的,同时也推动了“缩胯提裆”,使两胯产生自然内缩之意,而两胯自然内缩,则会带动提裆,然后带动下身所有关节同时向下、向前松沉,所以拳谱说“提裆要领收臀为高”,反之,臀不收而后突,裆部则会自然下坠。下坠则又会影响收臀。收臀、提裆又能促使丹田气沉和发劲。收臀和拔背也是互动的,收臀正确了,含胸也就正确了。如果臀不收而后突,必然会挺胸,说句土话,叫做“撅屁股必然挺胸”,傅家人打太极就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说傅家只得了杨式太极之形,而未得其真意。以上所有的动态,“主动轮”是都是挺腰,但动力是气,是上腹抟上层后天之气和牵动下层先天之气形成内外相合的混合动力,其它动作则均为“从动轮”。所以说关键在腰,“腰为纛”,“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隙”。所以又说,含胸拨背只与呼吸有关,与其它东西关系不大。下面再说说再说“沉肩坠肘”,这两项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肘抬则肩耸,肩沉又促使肘坠。肩的动作应当包括三项内容:沉、扣、展。沉肩是肩向下沉,使脊背之先天之气通过肩传递到肘,这就是“肩催肘”。“肩垂则力催肘前”,沉肩也促使气沉丹田。如两肩端起(八反中称之为“寒肩”人们遇寒冷时,两肩耸起的现象),则气上浮,全身皆不得力,当然发力就不整了。肩扣,就是随落胸而两肩自然向前向外舒展内扣,可使背圆,胸含,辅助使肩的先天内气到肘,所以有 “肩扣则气劲到肘”之说。肩开,就是把大臂根部的肱股头和肩胛骨之间的缝隙松开,起到放长击远的目的。松开后,用手可以摸到肩和臂的连结处有一小沟。沉、扣、展三者同时运作,似乎互相矛盾,不易做到,需要松柔情况下慢慢去体悟,但绝不能僵。所谓“坠肘”,也叫垂肘,坠的方向是既向下同时又向前。拳谱云“肘垂则气力到手”。但是如果只单纯下坠,没有向前动作之意,则意不到气也不能止,就不能使气到手。不只是手臂的关节,双腿的关节同样如此。所谓松沉,必须是两个方向同时存在的,即:向下和向前。注意,以上要点全部做到以后,那么你命门以上的背部是向上松拨,命门以下的背部是向下松沉向前松收。上肢各关节是向下向前松开(沉肩坠肘落腕即是此意),下肢各关节同样如此。到了这个状态其实你就已经有整劲了,上下肢各关节之前如有气驱动。然后说说如何发劲的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放松快速的一挺腰,四肢保持松沉,腰椎出发,一投从发劲的手部通出,一投向下从脚底通出,即可发劲。发劲的关键就是以气代力,保持放松,不可用力,以轻快挺腰带动。当挨近敌方时,腰一挺,可骤然发出爆发力。这就是“寸劲”。太极强调用意不用力,说太极拳的发劲方法,就离不开气。拳谱及前人对气的论述颇多。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稍滞”,“劲之气之苗,气者劲之根”等等。我们不说古人的事了,现在集中精力说说如何初学者如何发劲的问题。以前我对发劲的问题讲的很多,但想到多数人没有气感,所以经常从松沉、用意等方面来说,实际上松沉了也就能够意到气到,气到则劲力。但现在这贴子说的内容围绕气为核心,所以我着重说说围绕气如何发劲的事项。发劲时,气的运行路线和劲力的传递路线基本是一致的,气由丹田发出至“命门穴”, “命门穴”向后一凸,气则由腰部向上下分开,向上,沿督脉上行,经两膊达于大小臂,最后到劳宫穴或指尖。向下,经“尾闾”,“会阴”,沿腿到达脚心涌泉,然后从原路返回,与向上之气合在一起,同时到达手掌,这一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这就是丹田劲力的发放方法。气的运用关键是“有气”,“欲求劲之足,必先求气之充”,得气的方法和呼吸的训练、身体的姿势密不可分,呼吸的方法不多说,已经有人说了很多,而身体的姿势在气功三要素中叫做调身,如含胸拔背、收臀等。姿势既是得气的方法,也是用气的方法。气运用的另一项是放松,用意不用力,用力则身紧,身紧则气滞,气滞则僵拙,僵拙则劲不能出。放松在气功中叫做“调心”,炼气是内家拳主要得力途径。方法是打拳、站桩。太极套路的用意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通关提分题库汇编附答案详解
- 市监局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信息系统监理师-上半年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材料与构造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感觉和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 执业中药师补虚药单项选择题(-01-15)
- 政采专家考试全新试题及答案大全
- 第13课 桥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 2025 年高职畜禽智能化养殖(设备操作)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简单的周期问题(一)》教案
- 春江花月夜赏析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题库及答案(含考研真题)
- 铁路防溜课件
- 2025中铁云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物理教师读书分享会演讲稿模版
- 增加矿山规模的申请书
- 第4章 第6讲 切比雪夫不等式与大数定律+7
-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运维管理手册
- 离合器接合叉加工工艺制订及铣7mm槽夹具设计与建模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六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