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老子在今天做老师(1).ppt_第1页
假如老子在今天做老师(1).ppt_第2页
假如老子在今天做老师(1).ppt_第3页
假如老子在今天做老师(1).ppt_第4页
假如老子在今天做老师(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如老子在今天做老师,摘自人民教育2013.19李亮周彦,老子与孔子很不相同,大致看来,孔子的言论多是让我们“做什么”,而老子的主张大多是警告人们“不要做什么”或者“不要只顾着做什么”。孔子强调入世、开拓,这无疑是生活的一个向度,是一个人背井离乡,踏上征程的指引;而老子的教诲则是另一个向度,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皈依精神家园的航标。老子的“自然”、“无为”、“不争”,即使不能成为生存的基本法则,也必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警钟”。前者的目标是外在的强大,后者的目标是心灵的安顿,两相结合,才能获得人生的完整幸福。,一、别着急,“道法自然”,是老子乃至道家的主要思想脉络。大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运动,是“原来如此”与“法尔如是”的。教育的根本节奏,就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包括生理和心智的成长,这种过程是无法跨越的。而如果试图去跨越,就是一种自欺。,老子教诲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跟来拔高,很难站得稳,跨越式的走路求快,很难用这种方式来赶路。任何时候,过度膨胀的自信会导致一往无前的“勇气”,可是自伐者无功,自以为是的人不可能走得太远。,第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天地与圣人都是不讲仁爱的,不要自作多情地认为老天会眷顾自己,会眷顾勤奋的人,不恰当的勤奋一样背离大道,一样会毁了孩子。当然,天地不会刻意眷顾你,也不会刻意憎恶你,他的不仁,可视为一种不言之教,是最大的仁,让你自己去体会大道的规律。所以,正是因为天地都不可指望,人才更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着急的理由,第二,对于个体来说,“物壮则老”,一个东西太强壮了,就必定会衰老,违背了大道就会走向衰亡。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事事争先,霸气十足,总处在巅峰状态,也未必是好事。基础教育与其说是实现可能性的阶段,不如说是培养可能性的时期。,第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大道的运行是相反相成的,返回本初的状态,走到自己的反面都是可能的,同时道又不是强硬凌厉的。这是老子最为智慧的提醒之一。一方面,运动的方向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过度求快,看起来以为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未必,它也可能埋下更多更大的隐患。另一方面,“反”还指返回。发展虽然是总体往前的,但并非是线性轨迹,也可以是不停回到本初的循环式前进,这点更显智慧。,人的发展也不可能是线性向前的。孩子在成长中不断地回到新的起点,在反复、回头中推进思考,才有整合创新的可能。“治大国,若烹小鲜”,而着急的心态则正好相反,花费了过度的力气来教育儿童,结果往往过犹不及,反倒整出了问题,越是重要的事,越需要举重若轻,教育是慢的艺术,折腾、急躁、用力过猛,就一定违背人生成长的规律。,教育中不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效率感,缺乏的正是遵从学生自然生长规律的闲适,而精神的闲适就是一种虚空,一种“无”,“无”方能生“有”,方能生“慧”!,二、做减法,与“求快”相影而随的是“贪多”。教学中,为了效率及考试的成绩,我们总习惯于贪求更多的内容、时间、强化次数。课后也是一样,最终,孩子的“课余”里只有“课”,而没有“余”了。,“为道日损”,一直要减到无为的程度,才能领悟大道。因为长而不宰。所以,老师不要总是试图用什么方式去主宰学生的学习。教得太多,过度把控,就会消解学生的自我意识,妨碍学生的发展。,做减法的理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为腹不为目”“少则得,多则惑”,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对外部知识的过度追求。更要警惕贪多冒进的浮躁心理。,精简的内容重点突出,容易掌握,内容过多反而迷惑了视线。,“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了“有”,才有依凭、有方位、有基础,但是“无”也很重要,它能预留空间,留下不确定性,因而也就能留下自主性、发展性和可能性。有了“有”,又有了“无”,学生才能吸收内化,并进而转化为发展的可能。勤奋的老师会做加法,但要想成为智慧的老师,还必须会做减法。,三、不妄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有为”的对立物,而可以看作是“有为”的重要补充。“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不强作妄为”,即不要做那些不该做、不可做的事情。“化而欲作”,也就是万物化育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一些欲念,想要不切实际地做这做那。,一是有所不为。教育中打着“爱孩子”旗号的,实际是有违教育规律、有碍学生发展的事,不为。二是不过多干预,不越俎代庖。“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三是选择性切入。不急于求成,匆忙决定。四是不必过高估计教育的价值。理想主义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觉得“教育什么事都可以做”,是危险的。,如何“无为”?,四、要知常,“知常曰明”,也就是知道恒常、回到本初,就是智慧,就是开明。虚静守常,这是老子给我们的又一个忠告。,“常”是本初的状态。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实现了的也许远远抵不上遗失了的,特别是那些本初的纯真。“常”也是朴素的常识。“乐与饵,过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