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3)_第1页
唐诗三百首 (3)_第2页
唐诗三百首 (3)_第3页
唐诗三百首 (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三百首李书磊 我许多次想就唐诗三百首写点什么,但许多次都住手了。我不太敢轻易碰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太不寻常了,它乃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是我们生于人世最早倾听的声音,我们通过这本书所赋予的感觉来体味世界,体味美丽、缺憾和爱。其实这本书不过是清朝一个自由选家随意的选本,但在它与我们的生命发生那么深的纠葛之后,它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必然,就是一种不可更易的天赐。第一首诗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就只能是这首诗而不能是别的什么。我手头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9年印刷的1959年新一版,翻开来每一页都是那么亲切。唐诗的时代早已经久远了,但我们今天读起唐诗三百首仍觉得那样贴近,所以我相信唐诗的位置不是时间性的而是空间性的:即使在20世纪,它的意义仍不在于它属于中古而在于它属于中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诗中的地名。唐诗中地名出现得极其频繁,“渭川田家”“春泛若耶溪”“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俯拾即是;地名甚至溶进诗句:“落日欲没岘山西”“洛阳女儿对门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地名入诗直到了浑然不觉的程度,使人感到在这些诗人眼中,他们居住的村落、城市、家园与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一样地永恒。他们的生命带着鲜明的地域性,脱离开这块土地就无法想象他们的存在:他们毫不踌躇地就把生命依托于这片土地,这里的山川草木都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命内容。他们在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展开了他们无限的情感与愿望:你能离开“巴山夜雨”想象他们的深情吗?能离开“燕台”和“玉门”想象他们的雄心吗?就连最有想象力的李白,他的梦中幻想也寄托于台州的天姥山。或许你可以指出他们人生的局限,他们没有但丁神曲所代表的视野和精神漫游,他们甚至把神话也坐实在蓬莱和昆仑山上,然而他们的人生却并不浅陋,可以说他们充分体验了人生与人性的深度。他们执著于这一方烟火,把生命落到实处,与立足的土地有一种不可分离的亲情,使人生变为真切而具体的过程。中国使唐诗“实”化了,而唐诗则使中国诗化了。我在中国旅行每到一个什么地方,比如说扬州,比如说敦煌,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从小在唐诗三百首中读过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不度玉门关”,好像我们这一生的中国旅行,就是为了印证我们的童年读物唐诗三百首。而正是有了这种印证,中国无数大大小小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就不单单是一片风景,它还是一段历史、一种境界、一种终于相认的亲缘。唐诗三百首使我们与中国紧紧相连。也许我们会走遍世界,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保留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憧憬,我们最终必将回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承担起杜甫和杜牧、李白和李商隐所赋予我们的情感与使命。唐诗三百首李书磊 我许多次想就唐诗三百首写点什么,但许多次都住手了。我不太敢轻易碰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太不寻常了,它乃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是我们生于人世最早倾听的声音,我们通过这本书所赋予的感觉来体味世界,体味美丽、缺憾和爱。其实这本书不过是清朝一个自由选家随意的选本,但在它与我们的生命发生那么深的纠葛之后,它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必然,就是一种不可更易的天赐。第一首诗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就只能是这首诗而不能是别的什么。我手头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9年印刷的1959年新一版,翻开来每一页都是那么亲切。唐诗的时代早已经久远了,但我们今天读起唐诗三百首仍觉得那样贴近,所以我相信唐诗的位置不是时间性的而是空间性的:即使在20世纪,它的意义仍不在于它属于中古而在于它属于中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诗中的地名。唐诗中地名出现得极其频繁,“渭川田家”“春泛若耶溪”“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俯拾即是;地名甚至溶进诗句:“落日欲没岘山西”“洛阳女儿对门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地名入诗直到了浑然不觉的程度,使人感到在这些诗人眼中,他们居住的村落、城市、家园与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一样地永恒。他们的生命带着鲜明的地域性,脱离开这块土地就无法想象他们的存在:他们毫不踌躇地就把生命依托于这片土地,这里的山川草木都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命内容。他们在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展开了他们无限的情感与愿望:你能离开“巴山夜雨”想象他们的深情吗?能离开“燕台”和“玉门”想象他们的雄心吗?就连最有想象力的李白,他的梦中幻想也寄托于台州的天姥山。或许你可以指出他们人生的局限,他们没有但丁神曲所代表的视野和精神漫游,他们甚至把神话也坐实在蓬莱和昆仑山上,然而他们的人生却并不浅陋,可以说他们充分体验了人生与人性的深度。他们执著于这一方烟火,把生命落到实处,与立足的土地有一种不可分离的亲情,使人生变为真切而具体的过程。中国使唐诗“实”化了,而唐诗则使中国诗化了。我在中国旅行每到一个什么地方,比如说扬州,比如说敦煌,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从小在唐诗三百首中读过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不度玉门关”,好像我们这一生的中国旅行,就是为了印证我们的童年读物唐诗三百首。而正是有了这种印证,中国无数大大小小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就不单单是一片风景,它还是一段历史、一种境界、一种终于相认的亲缘。唐诗三百首使我们与中国紧紧相连。也许我们会走遍世界,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保留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憧憬,我们最终必将回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承担起杜甫和杜牧、李白和李商隐所赋予我们的情感与使命。唐诗三百首李书磊 我许多次想就唐诗三百首写点什么,但许多次都住手了。我不太敢轻易碰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太不寻常了,它乃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是我们生于人世最早倾听的声音,我们通过这本书所赋予的感觉来体味世界,体味美丽、缺憾和爱。其实这本书不过是清朝一个自由选家随意的选本,但在它与我们的生命发生那么深的纠葛之后,它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必然,就是一种不可更易的天赐。第一首诗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就只能是这首诗而不能是别的什么。我手头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9年印刷的1959年新一版,翻开来每一页都是那么亲切。唐诗的时代早已经久远了,但我们今天读起唐诗三百首仍觉得那样贴近,所以我相信唐诗的位置不是时间性的而是空间性的:即使在20世纪,它的意义仍不在于它属于中古而在于它属于中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诗中的地名。唐诗中地名出现得极其频繁,“渭川田家”“春泛若耶溪”“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俯拾即是;地名甚至溶进诗句:“落日欲没岘山西”“洛阳女儿对门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地名入诗直到了浑然不觉的程度,使人感到在这些诗人眼中,他们居住的村落、城市、家园与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一样地永恒。他们的生命带着鲜明的地域性,脱离开这块土地就无法想象他们的存在:他们毫不踌躇地就把生命依托于这片土地,这里的山川草木都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命内容。他们在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展开了他们无限的情感与愿望:你能离开“巴山夜雨”想象他们的深情吗?能离开“燕台”和“玉门”想象他们的雄心吗?就连最有想象力的李白,他的梦中幻想也寄托于台州的天姥山。或许你可以指出他们人生的局限,他们没有但丁神曲所代表的视野和精神漫游,他们甚至把神话也坐实在蓬莱和昆仑山上,然而他们的人生却并不浅陋,可以说他们充分体验了人生与人性的深度。他们执著于这一方烟火,把生命落到实处,与立足的土地有一种不可分离的亲情,使人生变为真切而具体的过程。中国使唐诗“实”化了,而唐诗则使中国诗化了。我在中国旅行每到一个什么地方,比如说扬州,比如说敦煌,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从小在唐诗三百首中读过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不度玉门关”,好像我们这一生的中国旅行,就是为了印证我们的童年读物唐诗三百首。而正是有了这种印证,中国无数大大小小的地方对我们来说就不单单是一片风景,它还是一段历史、一种境界、一种终于相认的亲缘。唐诗三百首使我们与中国紧紧相连。也许我们会走遍世界,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保留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憧憬,我们最终必将回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承担起杜甫和杜牧、李白和李商隐所赋予我们的情感与使命。唐诗三百首李书磊 我许多次想就唐诗三百首写点什么,但许多次都住手了。我不太敢轻易碰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太不寻常了,它乃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是我们生于人世最早倾听的声音,我们通过这本书所赋予的感觉来体味世界,体味美丽、缺憾和爱。其实这本书不过是清朝一个自由选家随意的选本,但在它与我们的生命发生那么深的纠葛之后,它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必然,就是一种不可更易的天赐。第一首诗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就只能是这首诗而不能是别的什么。我手头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9年印刷的1959年新一版,翻开来每一页都是那么亲切。唐诗的时代早已经久远了,但我们今天读起唐诗三百首仍觉得那样贴近,所以我相信唐诗的位置不是时间性的而是空间性的:即使在20世纪,它的意义仍不在于它属于中古而在于它属于中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诗中的地名。唐诗中地名出现得极其频繁,“渭川田家”“春泛若耶溪”“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俯拾即是;地名甚至溶进诗句:“落日欲没岘山西”“洛阳女儿对门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地名入诗直到了浑然不觉的程度,使人感到在这些诗人眼中,他们居住的村落、城市、家园与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一样地永恒。他们的生命带着鲜明的地域性,脱离开这块土地就无法想象他们的存在:他们毫不踌躇地就把生命依托于这片土地,这里的山川草木都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命内容。他们在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展开了他们无限的情感与愿望:你能离开“巴山夜雨”想象他们的深情吗?能离开“燕台”和“玉门”想象他们的雄心吗?就连最有想象力的李白,他的梦中幻想也寄托于台州的天姥山。或许你可以指出他们人生的局限,他们没有但丁神曲所代表的视野和精神漫游,他们甚至把神话也坐实在蓬莱和昆仑山上,然而他们的人生却并不浅陋,可以说他们充分体验了人生与人性的深度。他们执著于这一方烟火,把生命落到实处,与立足的土地有一种不可分离的亲情,使人生变为真切而具体的过程。中国使唐诗“实”化了,而唐诗则使中国诗化了。我在中国旅行每到一个什么地方,比如说扬州,比如说敦煌,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