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学》的功能语篇分析_第1页
原本《大学》的功能语篇分析_第2页
原本《大学》的功能语篇分析_第3页
原本《大学》的功能语篇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源期刊网 原本大学的功能语篇分析作者:陈璐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3期摘 要:自从M. A. K. Halliday为语篇分析提出系统功能理论框架之后,有很多学者曾尝试在此框架下对各种中英文语篇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为语篇分析理论之一的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的内涵,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和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并在张德禄先生提出的“语境语篇评价语境”的分析模式的指导下,尝试对中国古典文学“四书”之一的大学进行语篇分析,期望从系统功能语法这一独特角度掌握大学的语言及文体特征,从而可以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增加一点色彩。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纯理功能;“语境语篇评价语境”;大学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09-02一、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M. A. K.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具有社会倾向的功能语言学处理方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同时也影响到和语言相关的不同领域。系统功能语法是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组成的。系统语法的核心部分是构建句子的一整套有效选择的图表,并且配有对不同选择之间的关系的详细说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进行选择,从而将它们划分为6种及物性选择:及物性Transitivity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动作过程action process事件过程event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ur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内化过程internalised process外化过程externalised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由三个层次,即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构成的符号系统。语义层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个纯理功能组成。概念功能用来表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它主要包括“及物性”和“语态”。人际功能是充分运用语言来表达社会和人的关系,包括讲话者进入语言情境的形成。它主要包括语气和情态。语篇功能是指语言中存在着一种机制将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语篇,这种机制使实际的言语区别于一系列的随意的句子。韩礼德认为句子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同时实现的产物。因此,语篇的分析可以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出发,通过分析各个部分来达到探析语篇深层含义的目的。韩礼德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中明确指出,他的这本书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可用于语篇分析的语法框架。他提出的语篇分析的三大步骤为:词汇语法分析情景语境分析文化语境分析。在此基础上,张德禄先生提出了一个更为行之有效的“语境语篇评价语境”分析模式:(1)首先分析情景语境,情景语境由语域变量值(语场、基调、语式)体现。(2)从三大功能出发,分析语篇的纯理功能,具体体现在语篇的及物性系统、衔接手段等。(3)在语篇特定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对语篇的纯理功能进行解释和评价。二、原本大学的语篇分析笔者将尝试用上述功能语法分析模式对原本大学进行语篇分析。(一)语境韩礼德认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一个语篇必定产生于一定的语境。每个语言社团都拥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便构成了一篇语篇的文化语境。而情景语境则表达诸如交际时间、地点、双方关系等信息。就文化语境来看,曾子著述大学,是在夫子逝世以后。在南怀瑾先生看来,当时,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列国的各诸侯,都不能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使得人君不成人君,臣子不成臣子。因此,曾子以悲天悯人的心情写出大学,旨在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流传后世。此外,大学是齐鲁文化的精品,温柔敦厚,朴实无华,也代表了古代中原文化的精华。就情景语境来看,又可细分为语场(Feild)、基调(Tenor)、语式(Mode)三变量。从语场角度来看,大学是曾子面对当时世风不古的社会而特别提出的自立立人而达于至善的修养功夫。南怀瑾先生将其纲目概括为“四纲”“七证”“八目”。“四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大学之道的“大道”。“七证”即为七步学养的功夫,就是“知、止、定、静、安、虑、得”。“八目”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基调的角度讲,大学主要为当时有志于内外兼修,自立立人而达于至善的知识分子所撰,旨在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从语式的角度看,文章采用非常正式的文体,浑厚而庄重,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与对当时读书人所寄予的殷切希望。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曾子著大学,是因为他看到当时鲁国内政混乱,各诸侯国,胡乱增加赋税,搜刮民脂而归为己有。同时他也看到诸侯各国,以及鲁国内政争权夺利的结果,大多都是两败俱伤的惨淡下场。因此,坦率提出他的“危(正)言危(正)行”,作为警世晨钟的名言。(二)概念功能从概念功能来看,笔者尝试分析了原本大学前六段的句子的及物性,发现几乎所有的句子都属关系过程,比如“而后”、“则”、“欲先”、“故”等这些表示句子关系的字眼在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于是四纲、七证、八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之紧密便溢于言表。(三)人际功能从人际功能来看,文章中的句子绝大多数为陈述语气。无论是在阐述“大学之道”、七证、八目,还是在分析诗经中的篇章,历史贤圣如尧舜的事迹等,都是采用陈述句。形象地体现了曾子在做学问上的严谨,实事求是,以及对读书人的负责任的态度。(四)语篇功能南怀瑾先生称其为曾子“内圣外王”的大手笔,笔者觉得一点都不错。文章伊始,就接连几个排比句,气势磅礴恢弘,古文的简洁整齐、温柔敦厚之美一下子便铺天盖地地卷来。文章的语法衔接主要体现在语音衔接、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语义衔接上。从语音上来看,文中有诸如“者,者,者”、“至,诚,正,治,”、“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之其所而辟焉”、“上,下,下,上;前,后,后,前;右,左,左,右”等等的字眼,读来朗朗上口。词汇方面的衔接则更多了。文章的几乎每一段落都有体现。如文章伊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文章中间部分,如“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等等。语法衔接上,如“在,在,在”、“而后有而后能而后能而后能而后能”、“欲先欲先欲先欲先欲先”,仅举几例。语义衔接上,文章首段概括阐述了四纲,在其之后紧跟着就提出七个求证大道与明德的学问程序。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文章在提出“内明”之学以后,接着便说如果要真正明白了“明明德”,想要把“内明”之学付之“外用”,那就必须知道“外用”和“明明德”的重点是什么。所以,文章开始便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然后又写道“物格而后知至”,“一路又倒转回来,这样一反一正,俨然唐宋之间,禅宗大师们棒喝的教育法,至于有关如何才是诚意、正心等修齐治平之学的细节,同在后文分别开示,不落一步三摆的风骚小器格局”。三、总结由以上对原本大学的语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也可以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并且用此理论分析语篇可以让我们领会到古文的一些独特之处。因为它将文章的特点与语言的功能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点也体现了此模式用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