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读 (2).ppt_第1页
古文今读 (2).ppt_第2页
古文今读 (2).ppt_第3页
古文今读 (2).ppt_第4页
古文今读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坑爹的文言翻译,警惕文言文翻译九大易错点翻译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考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例1.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2006年高考天津卷),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读“nn”,困难,与易相对;“nn”,责难,责备。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一、误译文言实词,例2.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环小传2006年高考广东卷),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二、误译文言虚词,例3.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2006年高考四川卷),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解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三、译文用词不当,例4.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2006年高考四川卷),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四、语言不合规范,例5.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2006年10豫南五市联考题),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五、不辨感情色彩,例6.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2006年高考天津卷),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六、误译原句语气,例7.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2006年高考重庆卷),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例8.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例9.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亦称负薪之忧。见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九、不懂修辞和文化常识,子非九五,乃一采薪之樵耳,奈何以孤寡自任,无乃亡自耶?子将死之。,小试牛刀,你不是皇上,而是一个砍柴的樵夫罢了,为什么要用皇上的称号来称呼自己呢,恐怕你要自取灭亡了吧。你将因为这件事而死。,例10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解析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十、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2、(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先帝不以臣卑鄙。,1、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2、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3、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例1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例2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3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十一、以今义译古义,例12、以相如功大,拜上卿。,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解析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十二、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解析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十三、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14曹操手书来,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解析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十四、省略成分没有译出,例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解析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