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地理第三章亚洲2014_第1页
世界经济地理第三章亚洲2014_第2页
世界经济地理第三章亚洲2014_第3页
世界经济地理第三章亚洲2014_第4页
世界经济地理第三章亚洲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亚洲,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公里/29.4%,自然环境复杂:海拔8848-396米,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32亿/60%民族和民族复杂:60%黄种人、东亚、东南亚和西亚土耳其;白色30%,南亚和西亚;另外10%。1000多个民族、宗教和文化是多元的:宗教的三大摇篮,经济相对落后:国内生产总值占古代人类文明摇篮的18%,中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现代,几乎所有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家都在战后实现了政治独立,49个国家的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亚太地区, 区域差异显著的中部国家:日本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色列、韩国、新加坡和波斯湾的产油国如香港、台湾和澳门; 8个东盟国家:10个独联体国家:8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章亚洲;第一节发达工业化国家日本;第二节发展东南亚与“四小龙”;第三节不发达的南亚国家;第四节动荡的西亚。第一节发达工业化国家日本,第一节发达工业化国家日本,1。自然地理2。人口地理3。历史发展4。基本经济特征5。工业发达,日本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思考:日本工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为什么形成加工贸易经济?海洋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1)东亚狭长岛国1。岛屿环境日本群岛:四个主要岛屿和超过3,900个岛屿长而扭曲的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拥有30,000公里扭曲的海岸线,优良的无冰港口,太平洋海岸和内陆海岸680人/平方公里,太平洋沿岸三个主要城市群340-680人/平方公里,三湾一海。主要城市附近人口稀少的地区:4家特大型企业年产1000万吨,福山年产1600万吨(世界第一),水岛年产1200万吨(世界第三),鹿儿岛年产1150万吨(世界第四),俊金年产4000m3巨型高炉,其中25座位于日本。其中,大鹏2号5070m3(世界1号)和芦岛1号5050m3(世界2号)以造船业为例,于1958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10万吨级的船舶,1966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20万吨级的船舶,1971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50万吨级的船舶,1979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56万吨级的船舶合资企业、石化合资企业、钢铁合资企业、专业化产品:特种钢材、特种车辆、特种船舶的专业化企业:汽车、电子行业的生产分包;第二部分:发展东南亚与“四小龙”;发展东南亚;第一,重要的地理位置;第二,显著的地理差异;第三,主要经济区域;第四,东南亚国家联盟;并且,思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分析?东南亚两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地理原因是什么?重要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南阳,印度支那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群岛(南洋群岛),11个国家的两个大陆之间的桥梁,两个海洋之间的桥梁重要地理通道马六甲海峡:东十字路口龙牧海峡-马卡萨海峡:新兴国际深水航道清晰:40-48公里宽,流域海拔75米,2。明显的地区差异,两个主要的地理区域以清晰峡谷为界。北部半岛地区、南部群岛地区5个国家和6个国家(1)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稳定的块状结构;山川并立,四条河流纵横,三角洲平原纵横;热带季风气候,岛屿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和许多火山地震;典型的海洋环境(世界上最大的群岛,20,000个岛屿);热带雨林,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2)半岛文化地理环境:汉藏和南亚语言,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影响汉族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岛屿: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言,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基督教国家(菲律宾),影响汉族文化和印度文化,大量中国人(3)半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稻田农业、水稻种植、封建小农经济;弱矿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具有世界意义。大规模的种植农业不能为自己提供食物。采矿业发达(石油、天然气和锡),中国人在东南亚的分布,3。主要经济区域,(1)四个主要三角洲平原红河三角洲平原、湄公河三角洲平原、湄南河三角洲平原、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平原、河内和胡志明市、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曼谷和仰光,(2)胶锡区:马来西亚马来半岛的西部山麓(海拔50-600米),橡胶和锡矿开采,80公里宽,集中在马来西亚80%的人口、90%的种植园以及工业和矿业企业,如吉隆坡和怡保。近年来,它已经转变成一个制造带。(3)印度尼西亚在爪哇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为126,000平方公里。有许多火山和岛屿经常发生地震。沿着岛屿中轴线的火山带,外围的丘陵、高原和山间盆地。北部海岸的冲积平原。农林: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良好,土地复垦率达70%。大米、茶叶、木棉、金鸡纳、椰子、橡胶、咖啡、油棕等。森林覆盖率为23%,人工柚木林。工业:炼油、造船、机械、冶金、橡胶、纺织、化工、造纸等。雅加达、泗水、万隆、三宝龙等。面积为105,000平方公里/35%。人口占二分之一。地形复杂,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全年都炎热多雨。雨林和热带季风森林。该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领域。大米、椰子、甘蔗、烟草、阿巴卡等。马尼拉北部的中央平原是全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矿物质包括金、铬、铜、锰、锌、煤、硫等。马尼拉,马尼拉湾的首都,是最大的港口。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是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于1967年建立的。文莱(1984)、缅甸和老挝(1997)、越南和柬埔寨(1999)加入。东盟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是一个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综合性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并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启动:实现区域内贸易零关税。2002年,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河和泰国产品的关税下降到0-5%。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将在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2001年东盟-中国(10 1)会议: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将覆盖11个国家,1300万平方公里,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近8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13%。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最大自由贸易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在建设过程的第一阶段(2002-2010年),关税阶段已经开始并大幅降低。到2010年1月1日,中国对93%的东盟产品的贸易关税将降至零。在第二阶段(2011-2015年),将全面建立自由贸易区,即东盟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之间的绝大多数产品贸易,中国也将实现零关税。同时,双方将实现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开放。197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将“四小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新兴工业国家”。主要特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倾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趋于缩小;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制造业比重迅速上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1.“四小龙”当前的经济形势2。“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原因。“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意义?“四小龙”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2011年9386万人/1.31%。土地面积137,000平方公里/0.10%;国内生产总值为2116亿美元/3.02%。它改变了世界工业区的分布格局:工业化突破了长期局限于现代世界的“中心”局面,发展成为落后的“边缘”国家。工业化国家从最初集中在西欧和北美扩展到东亚等地区,并通过日本、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西太平洋形成了从韩国到南方的“近海工业区”。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和不稳定性,亚洲“四小龙”的基本情况(2013),亚洲“四小龙”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布情况(%),台北市中心,(1)地理条件和小土地面积。韩国为9.9万平方公里,台湾为3.6万平方公里,香港为1069平方公里,新加坡为646平方公里。资源稀缺。韩国和台湾有一些矿产,而香港和新加坡土地有限,几乎没有矿产。人口众多。在经济起飞之前,1960年的人口密度为33,360人:香港2,877人,新加坡2,653人,台湾298人,韩国254人。共同的地理优势:都是岛屿型或半岛型国家或地区,海岸线长,港口多,都处于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处,马六甲海峡是两大洋之间的航运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港口。香港港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闻名的天然港。台湾和韩国有许多著名的港口,如高雄、基隆、釜山和仁川。“四小龙”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交通便利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有利条件。他们面临着人口就业和内部市场狭窄的压力。历史原因是殖民地的物质基础。新加坡和香港: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是英国的自由港,从事东南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转口贸易。商业、服务和金融部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韩国和台湾:1945年前,一些工业基础设施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建立的。台湾:1949年国民党引进大量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1949年初,402,000黄金从国库运往台湾。在台湾现有的100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有20多家是大陆资本,约占总资产的1/3。香港:纺织业是制造业的支柱之一,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资金、技术和设备主要来自上海。(3)国际因素: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原始的殖民基础、相对稳定的政治形势和特殊的优惠政策,已经成为西方跨国公司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减少,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从1948年到197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为7.6%,与西方的特殊历史关系得到了特殊的贸易照顾。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有利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主要工业国降低了70%的应税进口(不包括谷物、肉类和奶制品)的税收。工业品关税已经降低从1949年到1980年,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向台湾提供了120多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贷款和联邦调查局,其中约90亿美元(不包括军事贷款)。从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其他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向韩国提供的援助、贷款和投资总额约为260亿美元。初级产品出口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殖民时期,进口替代工业化(基本消费品的国内生产)在50年代第一次,出口导向工业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60年代第一次,进口替代工业化(重化工产品的国内生产)在70年代第二次,出口导向工业化(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80年代第二次。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当地生产能力已经取代国外生产能力成为最初的技术转让。技术的发展比低工资的优势更重要:“四小龙”现在在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比发达国家有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比其他工业国家有优势,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国技术。(6)劳动力廉价,人口素质好,积累率高。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中等教育和职业培训。除了日本,“四小龙”是亚洲劳动人口中识字率最高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投资在亚太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继续保持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弥补了资金缺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金融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其储蓄率为25%,投资率为30%,而同期拉丁美洲和西欧的储蓄率仅为20%。(1)进口替代战略阶段:20世纪50年代,保护政策取代了进口工业产品,狭窄的国内市场用国产工业产品取代了进口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化。早期阶段:工业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包括日常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后期阶段:资本货物或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通过关税壁垒或非关税壁垒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刺激国内或区域工业的发展。作为进口替代战略的结果,以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内市场狭小与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之间的矛盾。从国际市场中寻找出路已成为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国内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需求部分由进口满足。(2)出口导向战略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出口导向型工业化。经济起飞和奇迹般的高速增长。发展出口型加工产业,出口贸易已成为早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加工贸易型纺织出口产业处于后期: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扩张,贸易、运输、金融、旅游等快速发展,形成多元化经济结构,保护新兴产业活动,采取双重政策。公司在进口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货物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并且对它们在生产出口产品和出口销售中使用的任何投入免税。银行业改革确保出口导向型生产获得营运资本和投资资金。政府提供出口补贴。(3)国际化、自由化和科学化的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技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多元化经济的国际化和自由化是“小而美”。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不是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面对国家和地区的禀赋特征,这是一条有效的发展路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25年为孔雀王朝,4-5世纪为吉多王朝统一的伊斯兰国家:13-16世纪为德里苏丹,16-18世纪为世界强国之一的莫卧儿王朝。现代殖民历史: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从事商业贸易,并在印度海岸建立了立足点。英国在1757年属于印度,1849年被英国占领。1947年,英国的“蒙巴顿”计划分裂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同年,印度获得独立。印度共和国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