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论,创作的动因创作的条件创作的心理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因革,1,第一节艺术创作的动因,艺术创作的动因,是指创作者萌发创作的原因。涉及创作者动机、心理因素、外界影响、社会条件等。直接和对艺术的性质、作用等艺术理论的重大问题的认识相关联。我国古代关于创作动因有:言志缘情说;畅神娱人说;经世济用说等等。,2,一、言志缘情,言志缘情(思想性情感性)言志:即通过艺术(特别是诗歌)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和意见。缘情:即抒发作者的情感。“诗者,志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行于言,言之不尽故嗟夫之,嗟夫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受儒家思想的主导入世。,3,二、畅神娱人,受佛、道思想影响,主张通过艺术获得精神的自由解放和愉悦舒畅出世。以物写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万物与我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养心。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知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南朝刘宋画山水序)阐述了艺术创作的独立价值审美(自娱和娱人)。,4,(元)倪瓒容膝斋图立轴,5,(清)石涛山水,6,古琴曲欣赏: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7,古琴知识,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拥有中国最早的乐谱最别具的演奏方式最独特的谱式古琴造就了最为殊异的中国琴人的生活古琴音乐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最高水准古琴艺术包容着最为广博的文化内涵,8,9,10,11,伏羲式古琴.,连珠式古琴,12,神农式古琴,仲尼式古琴,13,14,15,16,三、经世致用,教化作用宣扬伦理、劝善惩恶。鲜明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科举谋官的必备条件。职业艺术家不可逃避的谋生手段,同时也是创作的动力之一。为人生而艺术,17,小结,三种动因有区别但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个艺术家身上往往显现出复杂的情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18,第二节艺术创作的条件,人品学识游历才艺,19,一、人品,“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汉)杨雄法言问神“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唐)柳公权“画品优劣,关于人品之高下。”(元)杨维祯图绘宝鉴序“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明)文征明“学画者,先贵在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争之气,隐跃笔端。”(清)王昱东庄画论,20,二、学识,包括学问和见识两个方面多读书则胸次自高,出语多与古人相应,一也;博识多智,文章有根据,二也;所见既多,自知得失,下笔知取舍,三也。“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中不能尽妙。”“退避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1,三、游历,游历最能触发创作灵感和激情。游历为创作提供最为丰富、生动的素材。游历能廓清胸次、陶冶性情。游历是文人交游、互相交流的条件。游历塑造艺术家的人品、人格,激荡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情调。,22,四、才艺,之艺术创作的技巧、技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苏轼中国古代艺术家大多精琴、棋、书、诗、画,相互融汇、统一。,23,第三节创作心理,虚静应感神思,24,一、虚静(一)道家之虚静,“虚静”源于道家老庄哲学,指心境空明、宁静的状态。“至虚极,守静笃。”老子“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乎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25,(二)儒家之虚静,“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为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荀子,26,(三)佛教之虚静,佛教传入中国后对“虚静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我无欲心则休息,自然清净而得解脱,是名曰空。”佛说圣法印经佛教的“空”,尤其是主张内省、静思的禅定理论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虚静说”。所谓禅定,就是要摆脱外界的诱惑和抑制自身的情绪波动,心驻一处,这样可以“由定生慧”,改变精神状态,观想到奇妙的佛境。,27,(四)“虚静”与艺术创作,1.艺术创作活动的内驱力和心理前提。虚静实质上是要绝绿凝神,心灵脱俗,不受个人的功名利禄、利害得失以及种种实用目的所束缚,获得精神自由的境界。“云何能一,以忘我故;若不忘我,一画之中已现二相,而况多画?”苏轼“画必须静坐凝神,存想何处是山,何处是水。何处是楼阁寺观,村庄篱落,何处是桥梁人物车舟,然后下笔,则丘壑才新。不然,任意挥洒,非不可人,便是套头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未动笔前,须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凝。”(王昱东庄论画),28,2.虚静有助于艺术想象,“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虚静产生幻想“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知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事何事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像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墨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清)冠九都转心庵词序,29,小结,由道、儒、佛的学说融汇、发展而成的“虚静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创作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0,二、应感,“应感”,是我国古代关于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有如“天机”、“感兴”、“兴会”、“灵气”、“妙悟”。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想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里风发于胸臆,岩泉流于唇齿。陆机文赋,31,1.特点之一: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唐)李德裕文章论“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明)汤显祖“有时忽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宋)戴复古“千招不来,仓卒而至”(清)袁牧“其不可遏也,如弓箭之离弦;其不可测也,如震雷之出地。前乎此者,杳不知其所自起。后乎此者,杳不知其所由终。不前不后,恰值其时,兴与机会,则可遇不可求之杰作成焉。”(清)沈宗骞,32,特点之二:稍纵即逝,不再重复,“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之所见”苏轼文与可画竹“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才著手便煞,一放手又飘拂去。”王夫之姜斋书画“艺事必藉兴会,乃得淋漓尽致;催租之罢,时或憾之。”(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兴致所至,毫端毕达,其万千气象,都出于初时意计之外。今日为之而如是,明日为之又是一样光景。”(清)沈宗骞,33,特点之三:亢奋激越,不能自己,“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于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明)李贽焚书“员外居中,箕坐鼓起,神机始发。其骇人也,若流电击空,惊飙戾天。催挫斡掣。撝霍瞥列。毫飞墨喷,捽掌如裂,离合偿恍,忽生怪状。及其终也,则松鳞皴,石巉岩,水湛湛,云窈眇。投笔而起,为之四顾,若雷雨之澄霁,见万物之性情。”(唐)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34,2.灵感产生的条件,第一,平日的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技艺训练。第二,执着的艺术追求。第三,意静神旺,触物而成。,35,三、神思,神思是我国古代关于艺术想象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古人云:形在江海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刘勰文心雕龙“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无穷。俱五声之音响,而出言异句;等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萧子显文学传论,36,1、神思以虚静为基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37,2.感应外物是关键,神思离不开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应。“与造物者游,得于心,形于言。粲然在纸而成章,则谓之文;得于心,形于手。粲然在纸而成象,则谓之画。余尝学为文,述山之势,水之态,烟霞云雾之变,草木鸟兽之行,以至于神情鬼状,或曲尽其思致,则使人读之不啻若登山临水,仰烟霞云雾,俯草木鸟兽,而鬼神出没乎左右,心目为之竦动焉。虽未必能穷造化之妙也,而其故则可知已。又况心手相应而为之画哉!使人观纸上之象而竦动也,故当十佰于纸上之文,而或不能然,其不以规矩于笔墨畦町间乎?盖有道有艺,道至而后艺至。”(明)苏伯衡赠金与贤序,38,3.神思以艺术家强烈、充沛的情感为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