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基础训练如识点一、战国七雄1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 ( )韩 赵 楚 魏A B C D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3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4下列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城濮大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A B C D5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 ( )A燕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6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包括 (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A B C D7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在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2)“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长江流域的国家是哪个?由晋国分裂出来的国家有哪些?(3)“战国七雄”中位于今天北京一带的是哪个国家?(4)根据“战国七雄”的大致地理位置,尝试编写一段便于记忆的歌诀,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知识点二、商鞅变法8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9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目的是 ( )A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B让广大人民得到实惠C争当霸主D维护其特权和地位10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1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12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13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14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商鞅充满自信地站在成阳城楼上,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编制户口,加强刑法;二、奖励生产;五、推行县制;六、统一度量衡。”听了这些法令,人们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请回答:(1)请将法令三、四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地主阶级,你最欢迎法令中的哪两条措施?(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4)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持怎样的态度?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5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16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17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18阅读下列材料: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石犀请回答:(1)材料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如此称赞?(2)材料中的“伯禹”又指的是谁?为什么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3)“李太守”所修建的工程有何功能?时至今天,它是否依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4)你是否知道现在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是哪两大水利工程?其有何作用?(5)你的家乡还有其他水利工程吗?它有何功能?参考答案1B 解析: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2B 解析:战国形成的过程经历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故正确答案是B。3A 解析: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七雄并立局面形成。故选择A项。4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比较能力。“城濮大战”是晋楚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应排除,故选D。5C 解析: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分别是,齐国在东方,秦国在西方,燕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赵、魏、韩三国在中间。据此可知管辖我国山东地区的国家是齐国。6B 解析:解答此题抓住题干中的限制信息“战国”。分析各选项,其中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时期,据此排除,选B。7(1)略。(2)楚国。韩国、赵国、魏国。(3)燕国。(4)便于记忆的歌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8C 解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其直接目的是对付守旧贵族。9A 解析:要了解变法的目的,就应该把握掀起变法的原因。战国时期,一些地主是由奴隶主转化而来的,他们希望发展封建经济,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统治,因而实行变法。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的分析,可选定A项。10B 解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故B项符合题意。11B解析: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12C 解析: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变法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故选C项。13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14(1)三、奖励军功;四、承认土地私有。(2)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二是奖励军功,使“我”只要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能得到爵位、官职,给了“我”参与政权的机会。(3)对奖励军功最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这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4)“我”对法令非常欢迎,因奖励耕织,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能让“我”安定地生活;统一度量衡,有利于人们互通有无。解析:本题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15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16B解析: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17A 解析:由题干中信息“两千多年”“水利技术”排除C、D两项,大运河和赵州桥都在隋朝兴建,距今一千多年。由图片信息“岷江”“内江”“外江”可知本题选A项,都江堰坐落在岷江上,它将岷江分割成内江和外江。18(1)李冰。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