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骼肌及筋膜损伤的MRI表现,介绍,一、肌肉损伤(拉伤、挫伤、出血)二、裂伤三、骨化性肌炎四、筋膜室综合征五、钙化性肌坏死六、筋膜疝七、延迟性肌肉疼痛,肌肉的正常表现,正常肌肉外缘光滑,中间稍凸起,但不肿胀变形,所有序列都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T1WI上可见肌肉中间线状、枝状或羽毛状的脂肪影。,肌肉的四种病理表现形式:,1.肌肉及其附属结构信号正常、形态不正常。2.肌肉萎缩:含太多的脂肪。3.肌肉水肿:当肌肉发生损伤、肌炎及炎性肌病时肌肉中保留太多的水分。4.肌肉肿块:软组织肿块、血肿或脓肿。,概述:最常见的肌肉损伤是肌肉拉伤。拉伤多位于肌腱交界处。肌肉拉伤的典型表现是以肌腱交界处为中心的水肿。严重的肌肉拉伤(例如血肿)常提示有肌纤维断裂,在肌肉及周围MR表现为团块状水肿信号。肌肉挫伤是由直接外力造成。,一、肌肉损伤,1.肌肉拉伤(1),(1)肌肉拉伤通常位于肌腱处。不同肌肉的肌腱因其功能不同形状各异。许多肌腱位于肌肉深部,延伸超出肌肉(图)。这一部分特别重要,因为通常包括在外伤内。筋膜是位于肌肉边缘部的纤维组织。它是肌肉的鞘膜,也是肌腱最容易断裂的部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部位,因为肌肉撕裂时液体通常聚集在这里。,肌腱向肌肉两侧延伸,肌腱处呈羽毛状排列水肿。这是股直肌肌腱()完全撕裂。,T1WI,T2WI,T2WI序列中见冈上肌信号增高,纤维连续性存在,冈上肌肌腱部分性撕裂,1.肌肉拉伤(2),肌肉拉伤是一个急性损伤。病史通常很明确。连接两个关节之间的长梭形肌肉最容易拉伤。腘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最易受累。上肢的拉伤不太常见,主要有肱二头肌的拉伤。拉伤的表现是在撕裂位置出现大量的水肿。肌腱周围有水肿时,肌腱本身往往也会有信号的改变。肌肉拉伤有2种表现。大约有97%发生在肌腱处。液体量的多少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另外3%肌外膜拉伤表现为肌肉周围的异常。,股中间肌肌腱处肌肉拉伤胫骨后肌肌外膜拉伤,2.挫伤,挫伤通常是由直接外力造成的。MR表现类似于拉伤,但后者典型表现为局限在肌腱拉伤处。挫伤通常伴有皮肤水肿和骨挫伤。MR图像表现为受伤部位的水肿,通常因为周围间质出血、水肿。严重的挫伤可能合并血肿,表现为除水肿外的团块状病变。主要见于浅层肌肉。,合并皮肤、肌肉和骨髓水肿的肌肉挫伤(),3.出血,出血可以表现为独立性血肿或实质性出血。右图示股中间肌出血的混合性表现(肌肉血肿和实质出血)。,肌肉血肿T1WI和T2WI图像的信号强度取决于血肿的阶段,(1)超急性期3天T1高T2低(4)亚急性晚期7天T1高T2高(4)慢性期14天T1低T2低,摔伤患者(超急性期血肿)左侧臀大肌T1低信号T2高信号表现,(急性期血肿)T1信号略低于肌肉,T2因细胞内高浓度脱氧血红蛋白表现为低信号表现,(亚急性早期血肿)右侧臀大肌,T1加权像,血肿外围异常高信号,是由于2-7天后高铁血红蛋白的出现并可持续数月。,两个不同患者的小腿慢性血肿腓肠肌T1(左图)及T2加权像(右图)血肿周围的黑影(含铁血黄素的原因),鉴别诊断,血肿有时候与肿瘤很难鉴别,可通过MR增强鉴别,肿瘤有异常强化。右图病例竖脊肌病灶大部分出现强化,那么血肿的可能性就不大。病灶中心不出现强化,可能是坏死。血肿可能出现部分强化,但只是在边缘,T1增强T1,二、裂伤,肌肉撕裂,常伴水肿和出血。MR:T1肌肉体积增大,病变与肌肉信号相仿。T2弥散高信号,其中伴低信号裂隙。,可见到比目鱼肌完全撕裂的肌腱边缘不规则且彼此分离,撕裂肌肉的收缩,左侧胸大肌撕裂患者,图4轴位T2WI,刀砍伤,示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包括筋膜)断裂伴肌肉较大片状水肿图5左图冠状位T1WI,右图冠状位T2WI,下肢多处刀刺伤,亚急性期,可见略不规则团块状血肿呈TlwI及T2wI高信号,三.骨化性肌炎,严重闭合性损伤形成的肌肉间血肿延迟后骨化所形成的软组织肿块称为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的表现取决于血肿不同时期:1.非特异性的肿块2.外围骨化3.骨髓腔形成,注:a-c,MRT2WI、T1w1、T2WIFSTRA及病理图片示:右肱骨下段皮下软组织内片状不规则型等、稍高T2WI、T1WI混杂信号灶,病变边界不清,周围见大片状水肿信号,病理示细胞水肿明显呈空泡样改变,早期骨化性肌炎:非特异性肿块,中期骨化性肌炎:外围骨化,注:ac,MRT2WI、T1WI、T1WI-C十示:右股骨中下段骨旁见不规则形混杂T2WI,稍低及低T1W信号灶,病变边界清楚,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征象,轻度占位效应,病变沿骨长轴方向塑形,增强扫描病变轻度不均匀强化;df)x线、CT及病理图片示:右股骨中下段骨旁见不规则形病灶,病变从外向内呈等一稍高一高混杂密度病灶,临近骨质未见破坏及骨膜反应征象,病变中心与股骨干之间见线状低密度间隙存在。病理示不成熟骨组织、增生细胞分层排列,注:a-c,CT-MIPCOR、CT-VRCOR、CTTRAC+及病理示:右股内侧肌一大收肌间隙内见条块状成熟骨块,病变下端接近股骨骨皮质临近骨质未见破坏及侵蚀征象,病变中央镂空为软组织,增强扫描病变中央的软组织未见强化表现。病理示镜下见成熟板样骨,晚期骨化性肌炎:骨髓腔形成,四、骨筋膜室综合征,病因:外伤后肌肉筋膜间隙内压力增高,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患肢疼痛、感觉消失等。MRI表现:患侧肌肉筋膜间隙增宽,T2上肌肉信号弥漫性增高。,四、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多室受累为主;后浅室和后深室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为外室和前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MRI表现可随病程而演变,且MRI所示肌肉肿胀程度和血肿大小与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程度相一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MRI大致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3d以内)、亚急性期(4d3个月)和慢性期(4个月以上),急性期MRI特征为受累肌肉高度水肿,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此期筋膜间室内压力常急剧增高。亚急性期信号复杂,除肌肉水肿外,肌肉坏死在此期表现明显。肌肉在缺血12h以上即可出现变性坏死改变,3d以后坏死范围常明显扩大。与肌肉肿胀相比,坏死区在T1WI上呈更低信号,T2WI上呈更高信号。筋膜间室内血肿是亚急性期的另一重要特征。血肿可为外伤直接引起,也可为发病过程中的血液渗出,最易发生在坏死肌肉。此期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可在持续数天后,因肌肉坏死和渗血的吸收而逐渐平稳并下降。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间隔内脂肪增多和筋膜增厚。此期筋膜间室内压力可趋向于正常。,例2:,例1,例2,五.钙化性肌坏死,钙化性肌坏死是以潜在组织发生的营养障碍导致的钙化性肿块为特征,外伤后极为罕见,几乎全部发生在下肢。钙化性肌坏死的单块肌肉被中央液化、周边钙化的梭形肿块所取代。临床发现软组织肿块扩大常被误诊为增大的软组织肿瘤或感染。,A,B冠状面MRI示左侧胫骨中段髓腔内信号不均,可见斑片状低T1WI信号(A)和稍高T2WI信号(B)C,D横断面MRI示左小腿前外侧皮下软组织信号不均匀,T1WI(C)、T2WI(D)均呈条状低信号,左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示胫骨外侧大面积斑片样钙化影(箭头所示),六、筋膜疝,筋膜疝是肌肉通过筋膜缺陷处形成的疝,当肌肉收缩时其表现为向外突出。类似于肿块的筋膜缝信号通常是正常的(有点像辅助肌)。筋膜疝不是持续存在的,MR有时发现不了,只有在肌肉收缩时才可见。筋膜疝是典型的运动伤,最常涉及小腿这类肌肉损伤超声检查较好,因为它是动态的检查。,图1术前双侧大腿比较,箭头示右侧大腿外侧局部隆起畸形图2MRI仰卧双腿自然伸直位,右大腿外侧股外侧肌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保洁公司住宅小区物业清洁聘用合同
- 2025版食堂外包服务项目合同
- 2025年度高性能金属制品采购及售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保安外包服务合同样本-临时性安保需求
- 2025年度环保节能打印机租赁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外墙清洗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新能源产业2025年私募股权投资热点:退出策略与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 2025版商标注册代理及品牌维权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墙纸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合同
-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量预测与城市交通流优化策略
- 走进奇妙的几何世界
- 飞虎队精神将永远留在这里
- 湘教版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三篇)
- 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管理-课件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新课标学习心得分享
- 环保与物业公司合作协议
- FZ/T 01057.2-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
- 面条制品-课件
-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知识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