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银河说爱情》有感_第1页
读《李银河说爱情》有感_第2页
读《李银河说爱情》有感_第3页
读《李银河说爱情》有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李银河说爱情有感认识李银河,是多年前阅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时得知她是王的遗孀,两人非常相爱,王小波写给她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堪称情书典范。同时了解到李银河作为社会学家研究的都是边缘人群,这在十几年前的我看来颇为惊世骇俗。来看一下今天这本书。首先作者将产生婚姻制度的原因概括为三种。第一个原因是人类婴儿的哺乳期特别长,人类婴儿出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必须得由父母来哺育,这就需要一个制度来配合。第二个原因是恩格斯提出来的,那就是为了私有财产的继承,自从私有制出现以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需求:我要知道与我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是谁,然后把财产传给他;而要明确知道孩子的血缘关系,就需要有一个边界清楚的婚姻关系。第三个原因,是要规范性行为,就是用一夫一妻这种形式把人的亲密关系固定下来,让人的性行为不能够随意流动。其次将一直没好好研究过的婚姻法的修订了解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婚姻法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为基本国策,反对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禁止重婚纳妾,提出结婚自由,离婚自由。1980年的婚姻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就可以判决离婚。另一个是确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001年的婚姻法增加了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增加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规定。第二个要点是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条款。第三个要点是在总则里增加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原则。2011年婚姻法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司法解释,关于房屋归属权的问题,即夫妻婚前买的房子算婚前财产,谁出钱买房,产权归属其个人,不算夫妻共同财产。2017年婚姻法更新了关于彩礼的司法解释,由于彩礼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已经形成一种婚俗,严格地说属于变相的买卖婚姻。从五次婚姻法的修订来看,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作者认为女性应该改变自己的择偶观,去选择那些尊重妇女人格的男人,愿意承担家务的男人,愿意为女性在家庭中的更大付出承担更多经济责任的男人,而不是那些让女人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独立收入专职伺候他的男人。女人要依靠自己的独立工作、独立收入去争取与男人平等的家庭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途完全寄托在男人身上,那是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接下来谈一下单身问题,我本人很讨厌别人戏谑的称呼单身人士为剩男、剩女,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人人都必须结婚,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否则你就被剩下了。作者分析了年轻人不想结婚的一个原因是离婚成本太高,包括物质成本和精神成本,许多人认为如果婚姻破裂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损失的话,他的结婚欲望就会降低,并且离婚时打官司也是伤筋动骨的一场折磨。其次是很多人不想生育,传统社会中认为只有生了孩子,才有必要去营造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那些把孩子当成负担的人就觉得没必要结婚了,达成共识的情侣觉得只恋爱不结婚也没什么不可以。第三个原因,人类的预期寿命已大大延长,现在普遍提高到七八十岁,这样面对一个人五六十年这么过下去,这件事本身就非常让人望而生畏,这也是目前婚姻制度让有些人难以忍受的地方。第四个原因,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了,女人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这样她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单身,结婚不再是她唯一的生活来源,于是有些女人选择了不婚。那么,作为单身族,不婚族,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作者给到了以下四方面的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你尽管不结婚,自己过日子,但也要去经历爱情、亲情和友情。第二个,经济上要独立,要有自己的事业,这样养老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个建议是单身族要发展个人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生活情趣,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独自一人也活得够精致,对待生活一丝不苟。第四个建议是做好应对社会压力的心理准备。特别是三十岁到四十岁这个年龄段,过了四十岁,大家就懒得问你了,你自己也习惯了。最后谈一下生育观念的变化。在古代,我国基本上是一个鼓励生育的文化,尤其是在先民社会,生存环境非常艰苦,人的死亡率极高,人的预期寿命也就三四十年,如果不大量地生孩子来补充族群,就有可能灭种,当时人有切近的危机意识。而在现代,生育制度是随着人口状况的改变而调整的。20世纪70年代,全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由于计划生育与传统的家庭价值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反差太大,一时间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难。而到了2011年,全国普遍实行了双独二孩,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放开以后,符合生二孩条件的人里真正生了二胎的只有三成。目前丁克家庭大量涌现,他们选择自愿不育的原因是:如果生孩子,我的生活水平可能降低,生活负担加重,责任加重,养不起孩子。或者说,如果我生了孩子,必须给孩子体面的生活,如果提供不了一个体面的生活,宁肯不生。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口已经太多了,既然不能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就少给它生个孩子吧,这是从人口角度出发的考虑。从文化转型上看,自愿不育更深刻的原因是个人主义理念的增加,家庭主义的理念下降。这里提到个人主义并不等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只不过是以个人为中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比较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而传统价值观总是把生育责任、传宗接代、家庭价值摆在首位,很难说这种观点就不是自私的。这里还提到了女性的生育权,包括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