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在酒楼上,开篇絮语,二十世纪前叶,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极大地普及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我们称之为“新青年”,鲁迅是运动的亲历者,不过他这时已经逐渐步入中年。作为一名中年作家,鲁迅缺乏其他新青年常有的狂飙式的激情。他以自己特有的怀疑与冷静的态度审视了这场运动的全程,并用自己的笔墨为这一阶段的中国做了深刻的写照。,鲁迅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时,也在关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鲁迅的思想,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2、绝望和反抗绝望的生命意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国看客之多,精神的空虚、信仰的缺失导致了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冷漠、扭曲、残忍。药中那些潮一般涌向前看杀革命者头的人;孔乙己里拿孔乙己作为赏玩对象的酒客、掌柜和小伙计;阿Q正传中的阿Q和那些看阿Q和小D打架近半点钟之久的人们,以及阿Q上刑场时围观阿Q的人这些爱看热闹的看客,男女老少俯拾即是,他们都是在赏玩苦难,这既是自身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1、少年时代(1881-1897)2、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3、留日时代(1902-1909)4、家乡教书(1909-1912)5、官吏时代(1912-1926)6、上海十年(1927-1936),鲁迅的创作,1、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散文诗集野草(19241926年,共23篇)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3、杂文创作: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等等。,4、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呐喊: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4篇。1923年8月初版原收15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彷徨: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鲁迅先生自己说,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3、对大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一、农民:阿Q正传、祝福、风波二、知识分子:孔乙己、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平常爱读美满的团圆,或惊奇的冒险,或英雄伟绩的,谁也不会愿意读呐喊。那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张定璜,鲁迅先生,1925年,1、“看/被看”“吃/被吃”的情节模式示众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伤逝、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解读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3认识小说中社会现实,探讨小说主题。,一、鲁迅及其作品介绍,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另有代表作中篇阿Q正传。一生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近20本。另有文化论著等。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呐喊:狂人日记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阿Q正传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兄弟离婚,2写作背景在酒楼上写于1924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北方文坛显出寂寞荒凉的景象。鲁迅这段时期思想比较苦闷,他不知道革命的主力在哪里,也不知道新的战友在哪里,因而一度产生“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孤独感。和呐喊相比,彷徨中的作品战斗的意气是冷了不少,但鲁迅这时考虑问题是更深沉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时,“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这就使他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更为深透。在酒楼上就是鲁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的一篇凝聚着他深刻见解的作品。,小说写于1924年2月16日,收入彷徨集中。1924年的思想界正处于“五四退潮期”,各种保守和反动势力猖獗,新文化势力分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人们还是会那样”(鲁迅自选集自序)。这位清醒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一时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前景,不得不面对“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现实,于是有了精神上的“寂寞”、“彷徨”之感,正如他在题彷徨诗中所写的:“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吕纬甫形象的意义,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留下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着眼点,“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大多数描写他们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以及失学、失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的苦闷。但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却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读在酒楼上、孤独者等作品,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热情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周作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钱理群:鲁迅艺术水准最高的“诗化小说”之一。叶兆言:在酒楼上不是鲁迅最有名的小说,但却是鲁迅最好的小说。,给加点字注音,渍痕z莓苔ti白皑皑i窗棂lng呷一口xi堂倌gun擎起qng颤动chn眼眶kung长庚gng啾唧ji送殓lin诳语kung如嚼泥土jio迂y踌躇chuch踟蹰chch精悍hn骇怪hi圹穴kungxu敷衍yn辜负g阔绰chu寒暄xun,在酒楼上,吕纬甫向“我”叙说了两个让人伤感的小故事,一是为童年时死去的小弟弟迁坟,一是为先前邻居的女儿顺姑送剪绒花。这两个小故事和吕纬甫自己的经历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1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2文章分为四部分:(一)(1-7)回乡无聊去酒店。(二)(8-21)巧遇朋友吕纬甫。(三)(22-48)听友叙说三件事。(四)(49)与友分别奔东西。,这是一篇描写新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小说。,1、阅读全文,思考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相当一部分新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小说通过回顾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寻。,2、请简要分析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在酒楼上塑造了吕纬甫的典型形象。吕纬甫本来是一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经过多次辗转流离,感到青年时代的梦想没有一个实现,便敷敷衍衍的教点“子曰诗云”,随波逐流地做些“无聊的事”,以满足别人和抚慰自己。他对自己的生活道路作了如下的概括:像一只苍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一名革命的闯将,他曾经“到城隍庙里去拔神像的胡子”,并且,“连日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他曾勇敢地站出来向封建神权挑战,是一个“敏捷精悍”、英姿勃勃的青年。然而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历史的逆转,他失去了方向,逐步磨光了棱角,蜕变为封建教育的传声筒。,他千里迢迢从山西太原回到江南S城,不过是为了给早就死掉烂掉并且踪迹全无的小弟“迁葬”,以骗骗母亲,安慰自己。他自己在办完这些无聊的事情之后,仍然要去教什么“子曰诗云”,用孟子女儿经中的封建思想去毒害青年。他就这样敷衍着过日子,混着日子,“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吕纬甫落伍、落荒,继而颓唐、消沉,终而由战斗者变成了苟活者。他不甘心颓废,却又无力自拔,明知道在消沉,也不去振作。按着他自己的比喻说,像一只苍蝇,“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走了,但是只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吕纬甫不甘心落伍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吕纬甫形象总结,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依次看到的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1、吕纬甫是一个善良、诚恳的人,这两件都是“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但他却都做得很尽心。他为什么要尽心于这种“等于什么也没有做”的事呢?吕纬甫已在政治上变得颓唐了,但从他做这两件小事来看,他还是一个善良、诚恳的人。,在迁葬的过程中,他辛辛苦苦地在雪地里忙碌了大半天,如果仅仅是为了骗骗母亲,他无须这般一丝不苟。兄弟之情、母子之情,令他尽职地完成“迁葬”。送剪绒花的事亦是如此:一是为母亲,这是母亲的心愿;二是为阿顺,如他所言:“为阿顺,我实在还有些愿意出力的意思的”。因为往昔阿顺招待他吃荞麦粉温馨的记忆,吕纬甫不能忘怀,他希望送去剪绒花作为报答和弥补。吕纬甫心地善良、诚恳待人的品质,在处理这两件小事的过程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后思考,文中通过吕纬甫之口,交代出他以前是一个怎样的人?做了哪些激进的事情?现在又在从事什么工作?他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用书中的词语来说说),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一起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现在他从事的工作,在私塾里授课,讲诗经、孟子、女儿经这些代表封建传统礼教的东西。吕纬甫的人生态度由狂热而失望,由激进而消沉、落拓,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凡事“敷敷衍衍”、“模模胡胡”、“随随便便”。,2、吕纬甫是由激进转消沉的人,鲁迅对青年的针砭,像吕纬甫这样由狂热而失望,由激进而消沉、落荒,在当时的青年中并不罕见,鲁迅坦然承认,自己也曾一度颓唐。在两地书中他对此作了精当的剖析:“中国青年中,有些很有太急的毛病因此,就难以耐久(因为开首太猛,易将力气用完),也容易碰钉子,吃亏而发脾气,此不佞所再三申说者也。”他因而主张改革者“要缓而韧,不要急而猛。”吕纬甫的悲剧中正蕴含着他对忽而狂热、忽而消沉的青年们的针砭。,3、他既糊涂又清醒,吕纬甫虽浑浑噩噩度日而无力自拔,但他同时也是十分清醒的,充满自责。他说:“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到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他甚至尖刻地讽刺自己:“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提醒知识分子不可重蹈覆辙,吕纬甫说的很坦诚,很符合实际,却也很痛心。他显然不满于这样的人生,但他的人生却确实是一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对于自己这种可悲的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加深了心灵的痛楚。鲁迅在对吕纬甫这类知识分子悲剧人生的展示中,提醒当时的知识分子,不可重蹈他的覆辙。,4、他是革命运动后的一个落荒者,可以说,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相当一部分新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鲁迅在非革命的革命急进论者(见二心集)中曾指出过,在革命的进程中发生分化是很自然的事,难免“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在酒楼上所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的事,吕纬甫便是在革命运动风浪过后的一个落荒者。,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生动地展示出,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之后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处于一种孤独无奈,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迷惘消沉状态。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题辞,在酒楼上小说的题旨正与这样的题辞相呼应。,找出文中肖像描写的语句,人物的外貌体现了吕纬甫的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也”说明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过去是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现在则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反映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人物语言,圆圈理论。第19段他说的很坦诚,却也很痛心。他显然是不满于这样的人生的,但他的人生却确实是一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然而他又不得不像蜂子或苍蝇似的盘旋回来。正是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对于自己这种可悲的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加深了他心灵的痛楚。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荒唐可笑),5“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吕纬甫对自身生活经历的自嘲具有怎样深刻的含义?,【】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荒唐可笑的变化的不可避免。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得他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面也在不经意之间自然表露了出来。,写作手法探讨,这篇小说主要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细节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侧面描写,如作品中通过“我”的视角写吕纬甫,以及环境烘托等手法。,3结合阿顺的故事简要分析吕纬甫消沉落寞的原因。阿顺是吕纬甫邻居家的女儿,能干、善良。为了阿顺,吕纬甫硬吃下大碗的荞麦粉以至于整夜饱胀睡不稳也毫无怨言,甚至还“祝赞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即使这次应母亲要求大老远地回到S城送两朵不易买到的剪绒花,也还是心甘情愿。而现实是阿顺已经在悲苦中去世,吕纬甫面对的,除了不幸的消息,还有阿顺“像一个鬼”的妹妹和“恶狠狠的似乎就要扑过来,咬我的弟弟”。,对吕纬甫来说,美丽的阿顺正是“旧日的梦的痕迹”,而眼下的遭遇正是现实境遇不如人意的反映。现实的处境与他的理想相距太远,以至于使他看不到实现的可能。一个积极向往革命渴望改变现实的热血青年失去了理想与追求,转而消沉颓唐与现实妥协。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换汤不换药的现实,传达出改革如此艰难的思想。,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遭遇不如人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2)与后文顺姑的最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联系原文看,吕纬甫和顺姑两个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1)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剧性的。(2)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悲哀。,思考:,造成吕纬甫人生失意、理想幻灭的原因固然与小知识分子自身性格软弱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是什么?还有社会原因。造成吕纬甫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的国度,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异常强大。他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小说主题:,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作者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索。作者既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做了严肃的针砭。,小说中生动的景物描写,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深化了小说的题旨。试找出几例并简要分析。(1)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我”的住所窗外“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正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2)楼下废园“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在萧索凄清、死气沉沉的背景下,梅花、山茶花与白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画。体现了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1.交待人物活动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渲染或营造气氛,奠定作品基调;4.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铺垫),6.深化或者暗示主题。,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第2段“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作用: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正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作品中的环境整体有些阴暗压抑。这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社会环境。,第4段“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作用:这不正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吗!,第31段“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作用:在这里,正隐隐地透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是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体现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第31段“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啁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食粮,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作用:此处鸟雀归巢的画面,烘托出吕纬甫如今妥协、丧失自我、沉沦的形象。,第49段“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作用:“罗网”展现封建文化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环境。,关于题目酒楼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消闲解闷的地方。在此停留一方面是因为心的劳累困顿需要休整,一方面也是苦闷需要发泄。到S城、到酒楼是“我”和吕纬甫共同的心理追求,前者因为那是他们曾壮怀激烈革命过的地方,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后者因为辛亥革命后,他们都四处漂泊,生活艰难,都是失败者。酒楼为“我”和吕纬甫提供了一个怀旧的场所,一个释放苦闷的场所,一个反思的场所,一个使人清醒的场所。这是一个中转站,它可以埋葬过去,也可以通向未来;可以让人清醒,也可以让人沉醉。,作品详析,关于叙述角度在酒楼上的故事情节是以对话的方式展开的,采取这种表达方式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什么好处?对话描写,便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让读者像一个洞明的旁观者一样,明了双方情感发展脉络;又由于叙事中夹带着抒情意味浓重的议论,感情也就袒露得更为分明。,艺术特色,1、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吕纬甫在颓唐消沉中逐渐消磨生命。,艺术特色,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归乡模式)“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供应科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 机械工程材料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来看!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已出
- 母婴店助理面试题及答案
- 槽车泄漏应急预案格式(3篇)
- 2025年学法普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劳动关系协调考试专项模拟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措施的应用
- 消防员识图考试题及答案
- 特种设备安全总监、安全员任命
- 动液面的计算与识别
-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底稿
- 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合同
- 七年级上册填图练习册(人教版)
- YS/T 514.4-2009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称量法、钼蓝分光光度法
- 肾癌NCCN指南中文版2023.v1
- GB/T 18380.2-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心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 相关控规-申花单元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优质教学课件
- 英语关联词汇总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