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酮监测专家共识_第1页
血酮监测专家共识_第2页
血酮监测专家共识_第3页
血酮监测专家共识_第4页
血酮监测专家共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2014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丽水市人民医院陈日秋主任医师。前言:糖尿病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是内分泌代谢专业最常见的急症,如果不及时合理治疗,死亡率将会更高。酮体监测是高血糖危象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酮体监测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或局限性。医生需要结合临床情况更合理地使用酮体监测方法。酮体的产生和代谢,酮体的产生:正常人血液中的酮体含量很少。当某些生理状况(如饥饿、禁食和严重的妊娠反应)导致体内葡萄糖供应障碍,或病理状况(如糖尿病)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时,脂肪酸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物质,其可在肝脏中大量氧化以产生大量酮体。酮体在肝脏中生成,然后转运到肝外组织(如心脏、大脑和肌肉)供血液利用,而肝细胞由于缺乏相关酶而不能自行利用酮体。(肝内酮体形成肝外组织利用酮血症和酮尿症酮症酸中毒)、一般来说,-羟基丁酸占总酮体的70%,乙酰乙酸占28%,丙酮占2%,并且这一比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临床上检测-羟基丁酸水平更为重要)在DKA早期或缺氧严重时,乙酰乙酸转化为-羟基丁酸,从而使-羟基丁酸与乙酰乙酸的比例从正常的2 31增加到161。补液和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羟基丁酸被氧化成乙酰乙酸,-羟基丁酸/乙酰乙酸比率下降,酮体水平总体下降。酮体检测原理,尿酮检测:硝普钠法,检测酮体中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浓度(定性或半定量)。不足:-羟基丁酸浓度最高,与酮病无法检测时的病情平行,结果只能定性或半定量显示。血酮检测的:-羟基丁酸脱氢酶法直接检测-羟基丁酸水平。反应产物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1)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定量测定,主要用于临床实验室的生化分析仪。(2)电化学法可用于定量测定,主要用于POCT血酮试纸,如血酮试纸。糖尿病患者血酮监测的临床意义、酮病诊断:英国成人DKA指南和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将血酮体3摩尔/升或尿酮体阳性(即尿酮体检测)视为DKA诊断的三个重要标准之一。后者还建议对随机血糖反复高于13.9毫摩尔/升的患者进行床边血酮检测,以筛查DK和DKA状态。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研究表明,患者血酮体水平在尿酮转阴前13小时已降至正常,因此根据尿酮转阴调整胰岛素输注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选择血酮监测更准确)院外预防(应用血酮试纸或便携式血酮仪:方便、快速、高接受性)。嘿。表2治疗监测指标和治疗效果评估,表4。血酮检测指标与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1.1之间的关系。POCT血酮和血浆或血清中的血酮。由生化仪器:测量的血浆-羟基丁酸与由血酮仪器测量的毛细血管血-羟基丁酸高度相关,平均差约为0.49 mmol/l. 2。血酮和尿酮的关系:尿酮和血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线性关系。(尿酮滞后)。5.血酮监测的临床指征。当糖尿病患者有下列情况时,应检测酮体:1。胰岛素治疗不当的1型糖尿病:0未治疗、胰岛素治疗中断或胰岛素剂量不足;2.血糖控制不佳:随机血糖13.0毫摩尔/升;3.严重感染。严重的压力。糖皮质激素、苯乙双胍等药物:血酮监测的临床指征,6。一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和胰高血糖素瘤等。7.孕期常规检查,尤其是妊娠后半期;8.饥饿:长期饥饿,低血糖;9.口服大量葡萄糖:或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后;10.特殊体征:(1)多尿、口干和饮酒过度加重,特别是伴有过早疲劳、食欲不振、视力模糊等。(2)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不适症状;(3)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4)深呼吸,伴有烂苹果味等症状;(5)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逐渐恍惚、甚至谵妄、昏睡或昏迷等。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的诊治过程及诊断思路:对于已知糖尿病史的患者,有共同的DKA诱因和三个临床特征(明显脱水、酸中毒和意识障碍),诊断不难。血液、尿糖和酮体检查后可作出诊断。对于无糖尿病病史或症状不典型(如腹痛)的患者,临床上易被忽视,应警惕该病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血糖、血酮体和尿酮体检查。嘿。诊断DKA应使用血酮试验,如果没有血酮试验方法可用,尿酮作为备用方法。此外,床旁血酮监测(如便携式血酮仪)被推荐为临床上需要紧急治疗的DKA患者的治疗监测方法。当血酮3摩尔/升或尿酮体阳性、血糖为13.9摩尔/升或被称为糖尿病患者、血清碳酸氢盐-18摩尔/升和/或动脉血pH7.3时,可诊断为糖尿病酮症,而血清碳酸氢盐-18摩尔/升和/或动脉血PH7.3可诊断为DKA。如果出现昏迷,可以诊断为DKA昏迷。(2012,中国高血糖危机诊断和治疗指南)。嘿。6.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过程(1)。1.评估疾病状况并建立渠道。(改善血酮,快速评估脱水状态,建立静脉通道。同时,采集血样,测量血糖、血酮、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指标)2。补充液(当血糖11.1摩尔/升时,必须补充5%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治疗必须持续,直至血酮和血糖得到控制)3。胰岛素疗法。(1)第一次静脉内给予0.1U/kg体重的正常胰岛素负荷剂量,随后以0.1U-1h-1的速率连续静脉滴注。如果血糖在1小时内下降不到10%,静脉注射0.14U/kg后继续维持先前的输注速率,然后根据血糖下降的程度进行调整,以每小时4.25.6mmol/L的血糖下降为理想。(2)床边监测患者的血糖和血酮。当DKA患者的血酮值下降0.5毫摩尔-1h-1时,胰岛素的用量增加1u/h。(3)当3)DKA患者的血糖达到11.1毫摩尔/升时,胰岛素的输入可减少到0.02 0.05毫克-1h-1。这时,应该在静脉输液中加入葡萄糖。此后,应调整胰岛素给药速度和葡萄糖浓度,以将血糖值维持在8.3毫摩尔/升至11.1毫摩尔/升之间,且2毫升/分钟的血酮是合适的。在前6小时内每1小时检测一次血酮和血糖,每2小时检测一次血电解质。目的在24小时内纠正酸中毒和酮症。诱发因素和并发症治疗: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详细诊断和治疗过程见附录1)。对于酮症的紧急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在适当的条件下检测酮症建议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血糖13.9毫摩尔/升,酮体0.5毫摩尔/升但13.9毫摩尔/升,酮体3.0毫摩尔/升,DKA急救,每1 2小时测定一次血酮体,直至血pH 7.3,HCO-315毫摩尔/升。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营养治疗为基础。过多限制热量摄入可能导致饥饿酮症。目前,妊娠酮体的生理正常值仍然缺乏,以非妊娠妇女的正常值为参考范围。当:名孕妇的DK和DKA受到伤害时,血液中的酮体成分,尤其是-羟基丁酸,会从母亲的血液中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在大脑的基底神经节积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威胁到未来的生命。妊娠早期发生的酮症可导致胎儿畸形,而妊娠中晚期发生的酮症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甚至胎儿宫内缺氧死亡。如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轻度和暂时性酮症不会对孕妇造成太大伤害。如果发展到DKA水平,可能会危及孕妇的健康甚至生命。血酮监测原理:(1)A1)A1级妊娠期糖尿病(仅需要药物营养治疗):饮食疗法在第一周每天同一时间监测血糖/血酮,并在出现明显饥饿感时增加监测频率;每次调整热量摄入时都要测量血酮。当瓶中的血糖为13.9摩尔/升时,测定一次血酮,以确定是否有酮症。如果血酮增加,也测量动脉血气分析。(2)当2)A2级妊娠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血糖:不符合标准时,应采用7点法测量血糖,并适当增加血酮监测;当血糖波动较大且血糖为13.9毫摩尔/升时,测量血酮。当血酮升高时,也测量动脉血气分析。为了应对:中由饥饿引起的DK,主要是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达到2100千卡。当卡路里满足身体需求后,DK会自然缓解。胰岛素剂量不足引起的代谢性DK通常伴有高血糖,主要通过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来缓解。DKA是按照DKA对待普通人的原则进行的。特殊糖尿病人群血酮的监测和治疗;DKA老年人常有诱因,其中感染最为常见。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患病时间长,机体对血容量减少的反应差,症状往往不典型。患有胸闷、气短、腹痛、昏迷和不明原因少尿症状的老年患者,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都应常规检测血糖和血酮。治疗原则:(1)与成人基本相同。纠正脱水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救援措施。(2)由于老年人多器官功能普遍下降,纠正脱水的首选是等渗液或胃肠液输注,这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并随时调整补液。(3)密切关注血糖下降的速度,以免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低血糖、脑水肿甚至脑疝,危及生命。(4)调节电解质水平,防止血钾过度波动。血钾过低或过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