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判断:下例信息各属于哪种信息类型?,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类的生长。,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温度对于蛇类来说属于什么信息?,在繁殖季节,公鸡“抖抖大红冠子花外衣”来引诱母鸡交配。,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昆虫学家就发现,一只雄飞蛾能够接收到几公里外雌飞蛾发出的某种信号,从而赶去相会。它们敏锐的触角能捕捉空气中不足1/3盎司的信息素(一种无色无味的特殊化学物质)。,行为信息,化学信息,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资料1,资料2,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资料3,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用来传递性信号。,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资料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分析,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捕食害虫,昆虫性信息素防治病虫害,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被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少,更不会灭绝。,一、抵抗力稳定性a、概念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自然林抵抗力较强,人工林抵抗力较弱,二、恢复力稳定性a、概念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b、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抵抗力强,恢复力弱,抵抗力弱,恢复力强,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两者存在相反的关系。思考:有没有特例呢?,a,b,苔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它们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例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它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地衣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也很容易被破坏,它的生长又很慢,一旦因某种原因使地衣大面积死亡后就很难恢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沙、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据图回答:(1)图_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图_中的稳定性最差,原因是_。(2)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_。(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_和_有密切关系。(4)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丙,为植物提供N源(或营养物质、肥料),营养结构(即食物网),非生物因素,要密封、要透明、生物生活力要强、瓶中水量不能超过4/5、生物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合理,D,【解析】生态系统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A错;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物理信息传递信息,B错;信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是错误的,那是能量流动的特点,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C错;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对。,1.(08广东)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问关系,A,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2、(09广东)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3.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C,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B,6.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B,A.乙甲丙丁B,丁C.D甲丙乙,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B,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8、(09海南)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9、(12安徽)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80只/hm2,偏高,(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美术学院《电子系统设计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星海音乐学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工业大学《空间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脑美术(AutoCAD)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债权法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分镜脚本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室内空间软装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大学《电子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心理与教育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材料与工艺(金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新疆理工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名行政教辅人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PPT
- 增值税转型改革及增值税条例课件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西藏男孩丁真 课件
- 挖掘机司机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大全(600题版)
- 穿支动脉梗死的病因和机制课件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 布草间管理制度(3篇)
- 高校电子课件:产业经济学(第五版)
- 法商小课堂传承保险法商课婚姻保险法商课32张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