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ppt_第1页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ppt_第2页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ppt_第3页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ppt_第4页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育新学校高一备课组董雪娇,必修课中的诗歌:5个模块中有4个单元诗歌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1-1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2-2感受与共鸣(唐诗)3-2情思与意境(宋词)4-2含英咀华:英、华:这里指花朵;咀:细嚼,引申为体味。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品位“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品位、体会“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含英咀华的重点:新诗体、新流派、新的表现手法(新,创新),感知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掌握赋比兴手法和重章复唱手法的特点,体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感知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体会其抒情性特征,掌握芳草喻、美人喻、两性喻等手法的运用特征,体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了解汉乐府、古诗、建安文学、魏晋风度等文学常识,体会这一阶段诗歌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一点儿反思:面对新课改,我们如何处理好教材教法上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教材内容编排上的继承与创新:传统课文:氓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归园田居新课文:采薇(替换无衣)涉江采芙蓉(替换迢迢牵牛星),旧大纲背景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背景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倾向,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往往失却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新课标背景下的诗歌阅读强调“体验”。这有别于解放以来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过去我们往往担心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阅读面不够广,担心他们对诗歌的解读不到位,于是许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情感内容的分析,总是很详尽地分析诗歌通过写什么景抒发怎样的情感,或表达作者怎样的胸襟。采用的是简单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阅读结果。这固然重要,但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诗歌的表象当中而无法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由于教学中缺少了体验,也就缺乏了对诗中意境的把握,对诗歌的赏析也就不全面。,继承:扎扎实实落实知识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诗歌阅读教学要注重“积累”,因此对基本的文言知识、文化常识、背诵默写不能一带而过,还要一如既往地夯实基础。创新: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过程要创新。新课标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由以前“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传统教法,改变为“重体验”“重玩味”“重运用”的学生自主学习。,创新面临的挑战:时间紧、取舍难,本单元是高中第一个古诗单元,与现代诗单元相比,首先要解决“读懂字面意思”的难题,再加上“新诗体”“新流派”“新手法”的解读和赏析,内容多,含金量大,过去基本要用三周完成的内容,现在要在两周内完成,时间紧迫。,具体安排建议(6212课时),诗经两首(4课时)氓2课时(介绍诗歌产生、有关诗经、内容初步感知一课时;内容理解、手法鉴赏、作业处理一课时)取:诗经的相关常识氓的内容理解、思路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赏析舍:人物形象的分析、悲剧原因的探讨尝试:用“改写法”替代传统的串讲,让学生“感知”诗歌内容。勾连成语,课后积累诗经中的177条成语。,卫风氓,检查预习,说说你对诗经的了解解释重点词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共收录从到的诗歌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指,大都是。“雅”分、,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认真阅读注释,补充资料:率真自然的诗经,“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启功)唐以前的诗特别是诗经率真无邪,言为心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诗经,是水边萌芽的芦苇(秦风蒹葭),是道旁飘飞的杨柳(小雅采薇),是旷野上延绵的蔓草(郑风野有蔓草),是园子里绽放的灼灼桃花(周南桃夭),是挺拔于东门的杨树(陈风东门之杨)它们自自然然从从容容地从广袤的大地中、从现实生活的沃土中长出来,不用矫饰,没有虚浮,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六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毛诗序),“诗”有六个主要概念: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面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风”来讽喻上面的(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这样)说话的人不会得罪,听取的人足可以警戒,这就叫“风”,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各异,于是“变风”、“变雅”的诗就出来了。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悲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已经)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所以“变风”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颂”,就是赞美君王盛德,并将他的成功的事业告诉祖宗神明的。(“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四始”,是诗中最高的了。,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辞。”,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有尽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宋人李仲蒙的解说也很有意义,他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抱布贸丝“布”:古代的一种货币,泛、指财物。“贸”:交易来即我谋“即”:接近;“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谋”:商量婚事送子涉淇“涉”:渡过跋山涉水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匪”通“非”;“愆”:拖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乘彼垝垣“乘”:登上;“垝”:颓坏;“垣”:墙;“残垣断壁”载笑载言载:用于句首,无意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卜”:“生死未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卦象;“咎”灾祸;“咎由自取”以我贿迁“贿”:财物,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其叶沃若“沃若”:桑叶肥硕润泽,比喻女子年轻貌美;情意浓盛于嗟鸠兮“于嗟”同“吁嗟”,叹词其黄而陨“陨”:坠落;“陨落”、“陨石”、“香消玉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出差错,“屡试不爽”;“贰”:改变、背叛,“誓死不贰”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置若罔闻”“极”:止(没有定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夙”:早晨;“寐”:入睡“夜不能寐”;“朝”:日、天;“有朝一日”“今朝有酒今朝醉”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发语词;“遂”:完成、成就;“暴”:凶狠残暴咥其笑矣“咥”:讥笑躬自悼矣“躬”:自身,“事必躬亲”;“悼”伤悼,“抚今悼昔”,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男女未成年;“宴”:欢乐;“晏晏”:温和可亲、平静安定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违反;“是”:代指誓言;“思”:思念旧情“已”:了结;“焉哉”:语气词,了吧,请总结本课学习中涉及到的成语,1、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2、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3、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4、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请总结本课学习中扩展的成语,“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跋山涉水”“断壁残垣”“生死未卜”“咎由自取”“香消玉陨”“屡试不爽”“誓死不贰”“置若罔闻”“夜不能寐”“事必躬亲”“有朝一日”“抚今悼昔”,作业:课后自读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分组整理出自诗经的177条成语。,你能把诗改写成现代诗吗?试试改一段。(六组每组一段),【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上邪(粤教版),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直抒胸臆大胆表露自己炽热而真挚的爱情;奇特的想象,列举了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证明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极具震撼力的爱情誓言,才有了后来表达忠贞的爱情成语“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当太阳不在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还珠格格主题曲,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范例,作业:1、按照已有的段落格式,改写整首诗;2、口头翻译书后的两段文言文毛诗序:诗歌的起源诗集传:赋比兴的手法3、自读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课后分组总结出自诗经的177条成语。,第二课时,讲评作业氓的改写指名翻译毛诗序:诗歌的起源诗集传:赋比兴的手法补充:诗歌的产生及历史地位,氓改写高一三班孙靓雪,犹记得你忠厚的样子,将布币来换我的蚕丝,想同我表白你的心意。而我却泪湿你的白衣,恋恋不舍的与你分离,哪是我有意拖延婚期?只是你还未差媒来此,我又怎能这样嫁与你?但请你也别难过消极,当秋季来临既是婚期。,我登上那倒塌了的墙,遥望你在的那个远方,日夜的茶不思饭不想,见你不曾有归来迹象,眼泪浸湿了我的衣裳。望见你那熟悉的目光,我的心又将甜蜜回荡,同你说笑忘记了忧伤。你占卜向上天讨吉祥,我却想你何时娶新娘,快拉车来载我的嫁妆。,桑叶未落仍然碧绿鲜嫩,贪吃斑鸠别再吃那桑葚。规劝女子不要沉溺情恨,一旦情感不再那么忠贞,女子只会是伤心落泪人。桑叶飘零时我整日哀叹,日子清贫艰苦我未曾怨。但如今淇水湿我的布幔,你的诺言早已抛下山涧,男子的感情为何再三变?,嫁你三年何时有过清闲?早起晚睡我对可有亏欠?你娶我为何又对我恶言?兄弟们不知我的处境难,只会一味耻笑我把家还,想来只能我独自暗心寒。一心同你共白头不分离,怎知今日令我神伤不已。曾经的欢声笑语与甜蜜,如今已化作往事难追忆。溪水和洼地总有个边际,你背信弃义我只有分离。,爱的祭奠高一六班胡晓普,爱的季节,你来了一遍又一遍憨厚的笑脸,分明诉说着你娶我的心愿月圆那天,我送你过了淇水多远心上人啊,已经等了这么久,还在乎下一个秋天?破碎的瓦片,零落而残缺的墙面眼前是风沙漫天,想念却让我望眼欲穿明明看不见,你的身影却若隐若现是幻觉?是思念!伴着泪眼终于看见了,你带着疲倦奔向我的身边还有那永恒不变的笑颜,那等不及的繁琐礼数终于过去我陷入了你的臂弯日子一天天,我贪恋着生活的新鲜拔不出的是我的心,却深陷泥潭谁来告诉我为何女子对爱情天生就是这般当容颜如桑叶凋落,你再也不看我一眼嫁了你这么多年,受的苦比海水还咸无奈绝望的我只能复归淇水彼岸我做错了什么?让你变了又变,挨打受苦的始终是我该做的我做,还有哪里不妥到底是谁的错心中的苦不能对至亲的人说受了嘲笑还只能独自悲伤沉默沉默想与你白头到老的快乐到如今成了我哀怨的寄托你永无休止的背叛是那条望不到头的河我被淹没找不到解脱,既然憨憨的笑容早已变成冷漠既然爱的誓言早已不再深刻那就算了吧一任脚下的淇水匆匆流过只留下那肝肠寸断的悔和淇水边无尽的落寞,情殇高一六班李新,小时候,爱情是一粒种子你我用欢笑浇灌你牵着我的手说你我的爱情之花最鲜艳长大后爱情是一份期盼你我用思念慰藉我望着皎洁的月诉说着你我白头偕老的心愿,结婚后,爱情是千疮百孔的心我努力用汗水填补你看着我消逝的青春容颜把“爱你一生”变成了落空的誓言而如今爱情是一去不复返的淇水我用泪水呼唤你背对着我留下模糊的影对你的负心我只能情缘斩断,诗歌的诞生和历史地位,诗歌的产生: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史就是诗,诗就是史”(李劼文学是人学新论)诗歌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古国首先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史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唯一靠口耳流传的文学样式,更是在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探究思考: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叙事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用诗中的关键词回答)?,女主人公的感情经过了“耽”“悼”“怨”的情感发展过程。“耽”: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悼: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情节:恋爱()()章节:第1-2章()()诗句:秋以为期载笑载言基调:热情、幸福()(),结构图,婚变,决绝,第3-5章,第6章,无与士耽士贰其行至于暴矣,亦已焉哉,怨恨.沉痛,清醒.刚烈,被抛弃的女子在淇水畔,用追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悲惨的一生。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提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兴:,比:,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喻体本体,桑其叶沃若,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兴、比,提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兴:,比:,以兴起,引出观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斑鸠桑葚,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男子。,喻体本体,第四章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兴、比,兴:,比:,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其黄而陨,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兴,兴:,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女也不爽士也罔极,喻体本体,第五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兴手法,“比”可以使诗歌更为生动、形象;“兴”可以引起联想,起到烘托的作用。,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深刻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婚后“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赋,总结: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从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上,以四言为主,少数诗中用“兮”字。质朴而文少夸饰。结构上,往往采用重章叠句。手法上,赋、比、兴。,补充资料,探讨,弃妇有诸多美德但仍遭受被休弃的命运,到底谁应该对她的婚姻悲剧负责呢?请结合课文分析有可能的因素。,参考意见,1、氓变心说,2、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3、年老色衰说,桑之未落,其也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4、贤妻非良母说,5、不合礼法说,中国古代的官媒媒人在历史上有媒、媒妁、月老、红娘、媒婆等不同称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它是婚姻制度中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最早建立官媒制度的是周王朝。当时,媒官的名称叫“媒氏”,他们从国家领取一定俸禄,执行公务。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禁迁葬者嫁殇者。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刑者,归之于士。,从“掌万民之判”句可看出:判者,半也,男女一人各为一半,合之为偶而成夫妇。因此,“判”即婚姻,“掌万民之判”也就是管理人们的婚姻,这就是媒官的职责。上述文字说明了“媒氏”的具体任务有:一、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和姓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命名);二、通令三十岁的男子,二十岁的女子按时结婚不可衍期;三、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适龄青年及时结婚;四、监督执行彩礼的数量;五、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那些违法者。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官媒制度的最早和最完善的记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媒妁”的婚姻结合就相当于现代的没有经过法律认证的婚姻。中国的古代是一个很讲究礼法的国度,“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曲礼)“子无良媒”:女主人公因感情而丧失理智,违背了礼法,到了男方备受歧视,也不为自家兄弟理解,这是她悲剧的根源。,采薇(1课时)重点:重章复唱情景交融(最后一章的独特性)勾连:关雎蒹葭学习重章复唱的手法拓展:高考题芣苢伐檀(练习册)写作训练(练习册26页):根据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诗中的意境加以联想和想象,用现代散文诗的笔法改写最后一章,要求做到情景交融。,采薇,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检查预习:字词注音,岁亦莫止猃狁之故载渴载饥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彼路斯何四牡骙骙小人所腓象弭鱼服雨雪霏霏,MXinynZiGchLKuFiMy,检查预习:这首诗说了什么内容?,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靡室靡家,玁狁之故;靡(m):无。玁狁(xiny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或狄。不遑启居,玁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没有止息。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病痛。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第三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假字,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常:通“棠”,即棠棣树。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古代一种大车。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第四章,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ku):马强壮的样子。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依:指乘。小人:指兵士。腓:掩护,隐蔽。以上两句的主语是戎。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用象牙镶饰的弓的两头缚弦的地方。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戒:戒备。孔棘:十分吃紧。棘:同亟,紧急。,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第五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迟迟:缓慢的样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第六章,你还学过诗经中的哪些诗歌?试着背一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意同颜色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意同颜色的句子,有什么特点?,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注意同颜色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诗经的很多诗篇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什么叫重章复唱?有什么作用?,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重章复唱。,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裕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加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思考探究:试以采薇为例,说说重章复唱的作用。,薇:作柔刚岁:初暮阳,戍役漫长,思乡之情,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人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采薇,叙述难归原因,四、五章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第六章现实的哀伤,追忆思乡之情,薇:作柔刚岁:初暮阳,我戍未定王事靡,戍役漫长,狁之故,今昔之对比,现实的困境,倒叙,前三章,主题,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作业:阅读练习册上芣苢伐檀两首诗,结合具体诗句,说说重章复唱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练习册26页):根据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诗中的意境加以联想和想象,用现代散文诗的笔法改写最后一章,要求做到情景交融。,写景要抓住特征+处理作业(1课时)采薇写作训练发现的问题:学生不会写景,大多数学生把最后一章改写成了小故事,却忽略了“画面”“情景交融”的要求,问题出在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想象力不足,又缺少把景物描写生动的各种技巧,所以在这里勾连“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在归园田居一课再复习“情景交融”的写作训练。,作业讲评:写景抓住特征,阅读:必修2P51页,研究济南的冬天和紫藤萝瀑布,要做到写景生动,可以借鉴哪些方法?,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同类景物之处(注意运用比较的手法)注意写出景物的变化(形状、光线、色彩)二、善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三、要在景物中蕴藏一种情感,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一个主题。,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光线、色彩的变化)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儿,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抓住形状、光线、色彩的变化,运用比喻)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儿,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运用比较,表现不同特征)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画龙点睛)巴金海上日出,推荐:曾东唐诗素描曾冬,湖南新化人。著有唐诗素描、花瓣雨、哲理作文点评、月下拾梦(主编)等文集。唐诗系列部分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拍摄成散文电视和音乐散文,同时被做为范文收进山东省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及海南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读本、初中课外精品阅读。湖南日报、湖南作家、台湾现代青年、马来西亚诗华日报等20余家报刊电台专题评介了他的作品和创作事迹。2000-2001年在湖南日报开设“唐诗写意”专栏。,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在今夜饱满如圆。流浪的人,斟一杯淡酒,就掉进相思里了。束束月光爬进了古都长安的一间书房。雕花的木床边,瘦小的诗人,找不到一条回家的路,分不清窗前凄冷的光辉,是深秋夜里飘落的冰霜,还是一张空白的信笺,或是老母亲一头银色的白发。朦胧中,捡起的,却是一段一段的乡愁。此时,只有那轮满月,睁着慈祥的目光,把一个孤单的身影照耀。在家乡如绳的田埂上,是不是有一位老者,和我一样,站在月光下,形影孤怜,轻唤一个人的乳名。母亲啊,采透明的月色回家吧,那是游子在中秋夜里,在渭水岸边,寄给您的一帧相思啊!,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时候,那弯浅浅月跌进了河对面的山坳。一只乌鸦凄凉地鸣叫着越过夜空,溅落了漫天的寒意。薄薄白白的霜就铺满了船舷。一位诗人独立船头,他长长的胡须已被秋天染白。岸边一丛红红的枫叶,被船上的渔火隐隐地映出,在微风中悄悄地摇曳,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好深好深的秋啊!诗人斜倚船舷,一些淡淡的往事,如手中那杯苦涩的浓茶,袭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而夜色中的寒山寺,静静地立于繁华的苏州城外,送走了多少个春秋,目睹了多少离愁和别恨?只有那株与它一样苍老的古槐,知道这数不清的故事了。突然,一阵清晰的钟声穿过寂静,掠过了船篷上的一只小鸟,它扑拍着翅膀,飞进了浓浓的夜色。它会找到黑暗中的家吗?诗人看到了又一艘客船,停在了枫桥。隐约中,一些人上船,一些人下去。还有一些手,一些泪,在眼中晃动。,春天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记得当初从军时,正值春天,我还正年轻。杨柳的枝叶在风中飘荡,依依不舍地向我挥(招)着手,似乎想要把我留下来。小鸟们唱着欢乐的歌,花儿们竞相开放,家乡最美的景色尽收眼底,似乎也预示着我们终会取得胜利。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我可爱的家乡呢?王天羽,还记得从军的那天,天空清澈透明,连云朵都少见,微风阵阵,却吹不走我心头的无奈,也吹不走父母眉间的皱痕;柳枝在风中翩翩起舞,似是向我告别,又像在试图挽留我前进的脚步。我环顾四周,多久,我才能重回故乡?眼下我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心里却百感交集。天空中白雪纷纷,晶莹的雪花似乎急于寻找一个落脚地,使我的内心也忐忑不安起来万一回到家人去楼空怎么办?万一父母已经不住时间的离我而去怎么办?放眼望去,一片白雪茫茫,我的心也是空白一片。李雯昕,那是个盎然的春日,心怀报国壮志的我决定从军战斗,开始我的戎马生涯。湛蓝的天空中不时掠过几只返巢候鸟的身影。微风拂面,吹得杨柳招摇。年迈的父母相互搀扶着送我离乡,目光中是满满的不舍。我挥手作别,在我身后,柔柔的杨柳挥动着枝条,似向我道别,又似想拥我入怀,挽留我的脚步.现在我回来了,经过了多少个日月,经过了多少个春秋,我终于回来了。杨柳光秃秃的枝干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被怒号的狂风一次又一次掀起,雪花在空中飞扬,寒意阵阵,厚厚的积雪阻挡了我前进的道路,记忆中的故乡在这个寒冬的雪天变得面目全非。我摸索着向家的方向移去,无人的道路上唯有风的呼啸和我的叹息陆一苇,离骚2课时积累整合:文学常识:屈原、离骚楚辞文言翻译的角度,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熟读的基础上背默5句话(课后习题二,“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感受鉴赏、思考领悟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抒情主人公“我”,独特的比兴手法:芳草喻、美人喻、两性喻)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练习册31页:“颁奖词”的拟写和仿写屈原列传的自学练习册31页:课外小论文的撰写,屈原,离骚,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湖北姊归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杰出的、最长的抒情诗,共375句,2500多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及汉人模仿的作品合编为楚辞,从此,楚辞便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它对后世的影响,只有诗经可以与它相媲美。后人还以“风”“骚”并称代指文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绮丽浪漫的楚辞,诗经是长在黄河流域一带的沃土上的文明,它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特点;而江淮流域那片高山巍巍、江河滔滔的土地,丰饶的物产使百姓“不忧冻饿”(汉书地理志),信奉鬼神、盛行巫风的习俗,使楚地充满神秘感,也使楚人具有温厚的品性、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因而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楚辞,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自古以来,“风”“骚”并称。,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的文体特点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离骚是怎样一首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低头长叹息,眼泪擦不干,我哀怜着人生多么艰苦。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虽:唯,只;好:崇尚;修:善;“姱”:美好;“鞿羁”:马笼头、马缰绳(严于律己)謇:助词,用于句首;“谇”诤谏、诟骂;“替”:(被)废弃,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申斥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内心所崇尚的,即使是死上多次我也不肯悔改。,“以”,因;“善”,崇尚;“虽”,即使,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我埋怨你(怀王)反复无常,始终不肯体察我的苦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美貌,才造谣诽谤说这是淫态。,怨:埋怨、责怪;浩荡:反复无常;民心:人心,指屈原自己的苦心诼:造谣;善淫:善于淫荡(比喻蛊惑),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对国王以夫君相称,称群小为众女,把君臣关系说成夫妻关系、男女关系,这就是所谓“两性喻”。在封建时代,君臣之间君为尊,夫妻之间夫做主,两者平行而相似。诗人以妇人自比,将君王与大臣、大臣与大臣的明争暗斗和权势起伏用夫妻间的离合悲欢、感情纠葛作比喻,使抽象的变为具体,让人可感可知可了解,平添了许多人情味。,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本来世俗就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不正当地行事。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抛却准则争着走邪门歪道,争着把苟合取容极尽奉承讨好作为行为准则。,工:擅长、善于;“工诗善画”;偭:背弃;“错”通“措”,行事;背:违反;追曲:追求邪曲之行;周:合;度:法,准则,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我忧愁苦闷、忧郁失意,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忳:忧愁很深;郁邑:烦恼苦闷;侘傺:抑郁不得志;穷:不得志;溘:忽然;忍:容忍,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谁能够志趣不同而相安无事?,不群:不同流合污。“卓尔不群”(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成就超出平常人)。方圆:方,凿子,比喻方正、君子;圆:圆孔,比喻圆滑小人;“方凿圆枘”(比喻格格不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忍受别人的怪罪和污蔑。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伏清白之志而献身正道,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尤:怪罪。“怨天尤人”(抱怨天埋怨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伏:保持;厚:嘉许。,探究思考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诗中看,诗人的“多艰”体现在哪些方面?,朝谇夕替灵修不察众女谣诼忍尤攘诟、屈心抑志,造成诗人“民生多艰”的原因有哪些?,环境污浊,投机取巧;小人当道,谗言诬陷;君主不明,偏听偏信;坚守节操,鸷鸟不群。,外界原因,内在原因,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复路,回原路。行迷,走迷了路。及,趁着。“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子鱼论战),步:步行,使动用法。兰皋,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驰,快跑。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进、退:古代君子进则从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不入,不被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初服:“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不吾知:“不知吾”,否定句式代词作宾语前置。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不可以已”。苟,只要。信,确实。芳,美好。,高、长:用作动词,加高,加长。岌岌,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子芳,芳香。泽,污浊。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唯犹,唯独(只有)还亏:亏损,反顾,回头看。游目,放眼观看。往观,去观察。四荒,指辽阔大地。缤纷,繁多。繁饰,众多装饰品。芳菲菲,服饰品之芳香浓烈。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欲盖弥彰”(想要遮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好修,爱美,喜好修身洁行。以为常,认为是常规。体解,肢解。未变,不会改变。惩,挫败,探究思考二:“虽九死其犹未悔”“悔相道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