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作业计划_第1页
调车作业计划_第2页
调车作业计划_第3页
调车作业计划_第4页
调车作业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调车工作,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调车时间定额测定第三节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第四节驼峰调车设备及作业组织第五节调车作业计划,.,2,复习旧课,调车作业通常由若干和若干这两种基本因素组成。其中,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基本单位。牵出线调车常用的作业方法有:和。,调车钩,调车程,调车钩,推送法,溜放法,.,3,复习旧课,推送调车法特点:溜放调车法特点:,效率较低,但比较安全,主要用于不许可溜放调车的车站和地点。,与推送调车法相比较,其分解行程短,分解一个车组所用的调车程数也较少,可显著提高调车效率。,.,4,复习旧课,驼峰由、和三部分组成。与牵出线调车相比较,驼峰调车的特点:,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峰顶平台,1、调车的动力2、提钩的地点3、溜放速度的控制4、车组间隔的调节,.,5,复习旧课,根据驼峰设备条件和机车台数的不同,驼峰调车作业组织可以采取的作业方案有哪几种?,单推单溜双推单溜双推双溜,.,6,第二章调车工作,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调车时间定额测定第三节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第四节驼峰调车设备及作业组织第五节调车作业计划,.,7,一、调车作业计划的意义,调车作业计划:是规定车列如何解体、编组、取送、甩挂等作业的具体行动计划,调车工作根据调车作业计划进行。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要求:省钩,短行程,调车重量少,节省时间,保证安全。,.,8,一、调车作业计划的意义,编制的依据和下达形式1.依据:(1)到达列车确报,须经核实。(2)站内存车,按股道车辆的排列顺序。(3)阶段计划。2.下达形式:调车作业通知单,.,9,二、解体调车作业计划,1.纵列式车站:列车一般都是整列解体。2.横列式车站:可以一端担当、或两端同时进行,也可以解编并举。若采用分部解体的方法,应正确选定“开口”位置,其方法如下,.,10,(1)在车列的大车组前开口,以便第一钩把大车组摘走,减轻车列的调动重量。,.,11,(2)在便于利用调车机车次位集结少量车组处开口,以便减少调车钩数。(3)两端牵出线共同解体一列车时,应考虑两台机车作业均衡、合理配合。如使两部分车数大致相等或按“坐编”要求开口等。,.,12,例题1,已知D站到达解体列车停于1道,线路固定使用办法同书P22,其编组内容如下表所示:编出解体作业计划。(调机自尾部挂车)(整列解体),13,解:首先根据车组位置算出车辆数,根据线路固定使用方法填出股道编号。,5,2,5,9,9,10,6,7,14,7,8,9,14,解体调车作业计划:,.,15,例题2,A站在路网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A、B、C为编组站,a、b、c为区段站,数字为中间站,A站调车场部分线路的固定用途如下:4道C及其以远;6道B及其以远;7道a及其以远;8道b及其以远;9道A-a间;10道本站作业车、检修车;11道空敞车、空棚车。调车场在到达场的左方,到达解体的45011次列车停于到达场5道,编组内容如下图所示,编制解体钩计划。,.,16,例3:B站衔接方向和列车编组计划如下图所示,该站股道固定使用办法为:15道到发线,615道调车线,其中7道集结C及其以远车流,8道集结D及其以远车流,9道集结E及其以远车流,10道集结f卸车流,11道B-C间,12道本站作业车。左牵出线调机为1调,右牵出线调机为2调,解体作业由1调担当。到达解体的20032次停于3道,编组内容如下图所示。(分别按一批和两批解体编制调车计划),可开列出解体调车作业计划如下图所示。,一批分解,两批分解,.,19,作业:(分部解体),已知列车编组内容为P22图1-2-12和图1-2-13的两列到达解体列车分别停于3道和5道,D站线路固定使用办法见书P22,写出解体作业计划。,.,20,三、编组调车作业计划,当车辆是按去向和类别在固定线路上集结时,可将相关各车组连挂成列并转场而完成编组作业,对此所编制的钩计划为编组调车作业计划。,.,21,三、编组调车作业计划,一般列车:连挂与转线。例1:D技术站衔接方向如下图。调车机车要编组3102次C去向列车,编组内容规定为:C站及B-C间车流为一组,挂于列车机车次位,B站及A-B间车流为另一组,列车编成车数为50辆,7道已集结B站及A-B间车流20辆,8道已集结C站及B-C间车流32辆,若车辆连挂已符合技规要求,编成后从4道出发,则3102次列车的编组调车计划为:,.,22,三、编组调车作业计划,2、摘挂列车编组:同一方向各中间站的车组混在一条线上集结,要求按站顺或到站成组编组。站顺编组:为减少摘挂列车在中间站的调车作业,以缩短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分,各技术站在编组摘挂列车时,将待编车列中相同到站的车辆选编成组且各站车组按到站在区段内的远近顺序编挂的编组方法。到站成组:无站顺的要求,但同一到站必须放在一起。,.,23,三、编组调车作业计划,(1)按站顺编制编组调车作业计划:按站顺编制调车作业计划时,待编车列的车辆排列顺序通常用数字下标形式表示,数字表示车组到站,其下标表示该车组的车数;并规定列车编组后距调车机车最远的车组到站为“1”(首组),车列中序号最大的车组为尾组;从远到近依次编为2,3,牵出线在调车场的右方,调车机车在右端作业。,24,MabcdefgN7654321,例2:由技术站M发往N站的摘挂列车,待编车列的排列顺序为:e3d2g4a2f1b3a2f2c4e2a1,待编车列排序变形:3342147221637222543271列车编成后各中间站车组的排列顺序及编号为:14233542546375,.,25,三、编组调车作业计划,(2)编制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的方法:表格下落调车法(调车表法)下落:在编组摘挂列车时,为了调转车组顺序,就需要把待编车列中的反顺序车组分解到不同线路上,这样的调车过程,反映在调车表上,就是车组下落。车组下落方法:16字规则。由左到右,1号开始,先同后顺,逐列下落。例:上例待编车列停于12道编成转往出发场1道,下落并编制调车作业计划。,.,26,调车表,.,27,(2)调整:1)调整对象:可调车组;2)调整目的:节省调车钩数;3)调整方法:结合“合并”来考虑。例:,.,28,第二批,第一批,列,股道,2,2,1,7,29,(3)合并:,例:,暂合列:将几个下落列暂时合并成为一个列,该列称为暂合列,未合并的列称为已顺列。,2)方法:形成暂合列。,1)目的:合并使用线路,不仅节省线路数,而且可将推送钩转化为溜放钩,最终节省调车钩数。,30,第二批,第一批,股道,列,31,二、四、五形成暂合列,一和三为已顺列。,列,股道,32,(1)不合并(待编车列停于12道编成转往出发场1道),调车作业计划:,12+11,5-2,3-1,7-1,4-1,6-1,3-2,5-1,4-1,调机挂尾1,7+1;,6+1;,5+3;,4+2;,3+3;,CF1-11,6个推送钩;,调车程=8+26=20个,8个溜放钩;,股道,列,33,(2)合并(待编车列停于12道编成转往出发场1道,二、四、五形成暂合列),调车作业计划:,12+11,5-2,3-1,4-3,3-2,5-1,调机带2,股道,列,34,5推送钩;8溜放钩;调车程=8+25=18,4+2;,3-1;,5-1;,3-1;,调机带1;,4+1;,5+4;,3+5;,CF1-11。,1211;5-2;3-1;4-3;3-2;5-1;调机带2;,不合并:6推送钩;8溜放钩;调车程=8+26=20,股道,列,35,例4:待编车列停于12道编成转往到发场5道,编制调车作业计划,股道,列,不合并调车作业计划合并后调车作业计划,129101141111131102121,129101113102121112101121101111124105CF511推5溜7,111141131123112103CF511推6溜7,.,40,总结:,编制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步骤下落是基础,具有稳定性;调整须与合并相结合,具有可变性;合并是难点和关键,具有灵活性、技巧性。,.,41,分批分解时开口范围和开口位置的选择(1)开口范围:说明:首组(序号最小的车组),尾组(序号最大的车组),左端指前,右端指后开口原则:,.,42,1、尾在前,首在后,开口范围在其间。,2、首在前,尾在后,开口范围在两边。,635412435,312354324,.,43,(2)开口位置选择方法:,1)能形成对口,节省一钩。,4727631457652,3)分批车组大致相等。,978129534761,2)在尾组之后开口,节省一钩。,所谓一次“对口”就是两个相邻顺号列连接成顺序的过程。,7253416,6在第一批不分解,.,44,(3)向第二批车列回送,可少占用一列。第一批中有一个车组占用一列,可将此车组回送第二批。,4527631457652,.,45,(4)选择合并暂合列有利方案,1)减少溜放钩数2)减少调动车数举例,.,46,1)减少溜放钩数,使暂合列形成“邻组”,一个邻组可省一钩,使暂合列各列车组相互交错最少,利用暂合列尾组。(暂合列尾组在右端。上例三、五合并),利用待编车列的端组(最右边的车组),使可调车组处于有利位置,利用暂合列的端组,.,47,使暂合列形成“邻组”,一个邻组可以省一钩。邻组:指待编车列中相邻的车组。例:326514一1二2三34四5五6,二、四合并无邻组,二、五合并,,2,6组成一个邻组,可以省一钩。,.,48,使暂合列各列车组相互交错最少。例:135417136282一11122二33三4四56五78,二、四合并互相交错,二、五合并也有交错,三、五合并,不交错,利用尾组。(暂合列尾组在右端。上例三、五合并),.,49,利用待编车列的端组(最右边的车组)例:263254123一12二223三34四5五6,.,50,利用暂合列的端组。例:10496134824752一122二344三45四67五8六9七10,.,51,二、四、六合并,三、七合并。10496134824752一122二963447三1045五8,先分解二、四、六暂合列,然后带7挂三,分解三、七暂合列。,.,52,利用暂合列的端组。例:1049613482475296344710456(7)一1223444567二(963447)三10456(7)四五8910六七,.,53,使可调车组处于有利位置。例:3421315134一111二233三344四5二、四形成暂合列。可调车组3放到第三列减少交错。4放到第四列形成邻组。,.,54,举例1:将待编车列43732472653312435472645324按站顺(1,2,9)编制编组调车作业计划,待编车列停于调车场11道,调车机车在右端作业,编成后转往出发场3道,要求两批分解,使用三条线路(10,11,12)编组。解:1)确定开口位置:,2)填写调车表完成下落,43732472653312435472645324,.,55,56,3)第一批车组72回送到第二批车后部,标出可调车组4,二、四暂合形成暂合列,可调车组4放到第三列形成邻组,第一批车组62回送到第二批车后部,57,4)最终调车表,58,11+2210-212-711-612-310-411+2010-411-2,12-510-311-212-411+1010-312+1910+16DF3-42,二、四暂合5挂车钩12摘车钩22个调车程,5)调车作业计划编制,59,举例2:将待编车列43722173653212415472625324按站顺(1,2,7)编制编组调车作业计划,待编车列停于调车场3道,调车机车在右端作业,编成后转往出发场5道,要求两批分解,使用三条线路(7,8,9)编组,(不包括待编车列停留的线路)。解:1)确定开口位置:43722173653212415472625324二、四暂合,5挂车钩,13摘车钩,23个调车程,例题3,40023次列车的待编车列41631342611223553122311242(28车)停留于调车场5道,编组时调车场4、5、6、7、8道可用,编成后转发车场6道出发,试进行车组下落并编制调车作业计划。,(1)不合并的调车作业计划:(2)若采用三四、二五合列,调车作业计划:,不合并调车计划5278343528142635571,合并调车计划527634352665663425161254411512416F628连挂5钩,溜放9钩,转场1钩,6342728458736647F628,连挂6钩,溜放11钩,转场1钩,63,6下落列数P与最少推送钩数K的关系对口列与被对口列:最大数的列称为对口列;其余以前的列称为被对口列,每次对口与两个列有关,其中一个大号的列为对口列,另一个小号列为被对口列。第一列肯定是被对口列,中间列既可是对口列,也可是被对口列。1)未组成暂合列(不合并):需要完成的对口次数为P-1,即需要P-1个推送钩。2)组成暂合列(合并):重新分解暂合列时完成的对口次数:重新分解暂合列,需要多用1个推送钩;每次重新分解暂合列,最少应完成2次对口才有意义(节省一个推送钩)。,64,P与K的关系暂合列中的各列必须分别向未包含在暂合列中的各列对口。为使暂合列中的每一列都有被对口列,故暂合列中包含的列数最大只能为当时实际列数的一半。即每次在分解暂合列时,其能完成的对口次数k最多等于当时实际列数的一半。下落列为pk时,第一次分解暂合列,完成对口次数k1,最多k1=pK/2,第二次分解暂合列,完成对口次数k2,最多k2=1/2pK/2=pK/4=pK/22,kK-1=pK/2K-1最后一次分解暂合列,完成对口次数kk,最多kk=pK/2K=12K=pKK=log2pK,65,7.选择调车方案把调车作业中使用的连挂钩数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下落列合并使用线路的方案,关键是使收集下落列的每一连挂钩都能实现最多的对口次数。(1)P=1时,K=0,线路数L=1;(2)K=1时,最多使P=21个下落列对口连挂;,(3)K=2,L=3时,最大对口列数P=22(4)K=3,L=4时,最大对口列数P=23,(5)P=2K,L=K+1K为正整数,调车方案是唯一的;2K-1P2K时,由于出现了多余的对口位置,而产生了众多的调车方案(见下表)。,(6)下落列数48时的常用调车方案,例题4,编制42036次摘挂列车,待编车列5221315213423152246123421251(共27车)停留在调车场5道,编组时调车场3、4、5、6道可用于调车,编成后转出发场6道。解1.车组下落,2.选择调车方案,3.按当选方案开列钩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