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中医学_第1页
专题六:中医学_第2页
专题六:中医学_第3页
专题六:中医学_第4页
专题六:中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游知识专题,专题六: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一、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黄帝及其史官对后代作出更多贡献,例如制造器皿、交通工具、创造文字,发明天文历法和货币等。在中华文化史上,黄帝统治时代已开始把土地固定划分世称“井田制度”。现今广泛相信黄帝是医药之祖,也是中华文化的始祖之一。相传黄帝活到110岁。炎帝(又名神农),相传神农树艺五谷(稻、黍、稷、麦及豆),促进农业发展。神农尝百草,察知其平毒寒温之性,以医治人民的疾病,于是世称神农为药王。,传说中的中医药始祖,黄帝内经: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黄帝内经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分为素问及灵枢二册,是当时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亦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素问,内经.素问记载了皇帝与医事顾问岐伯的对话,以黄帝问而岐伯答的形式记载,主要阐述解剖学、生理学及治疗方法等。文章描述人体有五脏(肝、心、脾、肺及肾)属阴的,有六腑(胆囊、胃、大肠、小肠及三焦)属阳的,书中描述的三焦并非现代认识的实质脏腑,而是集有消化、心脏、呼吸及泌尿功能的一个功能统称。另外亦提出气与经络两个重要概念,气是一种能量,运行在体内十二经络当中。素问把经络和气的运行与水相比较;素问.离合真邪论篇谓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灵枢,内经.灵枢的内容包括针灸疗法,还有脉诊法。针疗法是以细针刺激、补泻身体俞穴的阻塞。艾灸疗法是以艾叶制成的灸柱灼烫皮肤。两种方法所施行的身体部位相同,可互相配合使用。中医的脉诊法是诊断疾病的基础及重要的手法之一,通过按脉部位,了解相关脏器的盈亏虚实而定其功能状态。,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难经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2)神农本草经3)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针灸甲乙经.皇甫谧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书,【成书年代】东西两汉【著者】假托神农,若干医家集体创作。【内容简介及主要贡献】1、载药365种。2、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3、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4、初步奠定了我国中药学基础。5、所载药物都确有实效。,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麻黄止喘,大黄泻下,常山截疟,黄连止痢,“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美国纽约中医学院图书馆,一名中医学员在查阅英文版中医巨著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即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他首创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及厥阴等六经辨证论治的原则及方法。是中国最早的理论结合临床诊疗专书。之后在宋朝(公元9601279年),此书再次被编写,并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册。,千金翼方,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成书年代】唐代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着者】苏敬、李绩等23人。【内容简介】1、收藏方药数量:844种(730味+114味)2、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宋世界上最早实用法医学洗冤集录,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李杲(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补土派)张从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明代(公元1578年)【著者】李时珍,【内容简介】1、载药1892种。2、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62类。3、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用药的经验和知识。,本草纲目明代:温病学说的形成,近、现代时期:中西医论争、汇通、结合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当代: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纳入了正规化高等教育行列。,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养生和治疗的各方面。,中医学认为:人和事物一样,是一个整体,是由脏腑经络、气血、官窍等多个小整体组成,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结构上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等。,形体结构的联系相互沟通,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正因为在生理上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么在发生疾病时,就必然会相互影响,即任何脏腑发生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脏腑;脏腑之间也可以相互传变。所以中医在分析病变的病理机制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和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机能活动之间的联系相互为用、相互影响机体内每一组成部分,每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而五脏生理病理都能通过身体任何一个局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来。如肺系统是由肺与大肠、皮毛、鼻等组成的一个小整体,肺的主要功能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大肠功能是传导糟粕,如果临床上见气短,气喘,咳嗽,大便干结,毛发皮肤干枯,鼻窍不通等,那就考虑是肺脏有病变。,诊断上的整体分析既然人体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那么在诊断疾病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五官、形体、色脉的变化,来了解判断内脏的病变而作出诊断察其外而知其内。中医察舌切脉,就是通过外部诊察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断方法。,治疗上的整体调节注重脏腑和形体官窍的联系;注重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更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变规律。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局部病变,从调整整体出发。,2)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则相应地产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一年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也与之相适应,春夏阳气升腾,气血运行趋向于体表,腠理开泄,表现为多汗,脉搏快;秋冬阳气潜藏,气血趋向于里,腠理闭密,表现为少汗尿多,脉沉。季节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机体本身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可以导致疾病发生。,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昼夜晨昏阳气的消长盛衰过程,人体与之相适应也会产生适应性的调节活动。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体表,夜晚多趋于内脏,故白天精神充沛,夜晚身倦力乏。一般来讲,大多是早晨、上午病情较轻,下午、夜晚较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其主要原因是早晨、上午人体阳气升发,能抗邪于外;下午、夜晚人体阳气收藏,不能抗邪。,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体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南方多湿热病,北方多风寒病。,诊治,病因病机不同用不同的治法和处方用药。,根据机体与疾病作斗争动的过程所表现的不同症状,采用动(不同)的方法治疗。这种动的诊断治疗方法,我们称为辩证论治。,2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是对临床全部活动的总概括。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也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辨:辨别、判断、识别证:证候(症状+体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性(病因、病机、病性、病位)概括。辨证: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所收集来的症状与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判断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症状。疾病的现象,是疾病某种痛苦表现。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体征)。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是疾病的现象(也包括了某些与疾病本质看起来不相符的假象),是辨证的依据。,证:证候。疾病的本质,多个症状(包括体征)的综合。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如前述症状可概括为风寒表证。它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辨证的结果。病:几个证的概括。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全过程临床反映。属综合性诊断。疾病,是一个诊断的总称,可概括一个病变的全部病理过程。如感冒、胃痛等等。,症,疾病,证(病性),病因病机病位病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二)辨证论治1.诊法望、闻、问、切,发明者:扁鹊四诊的诊断方法:望诊:观察五官气色、体态、尤其是脸部和舌部状态。例如舌诊可藉由舌苔推测健康情况,舌苔白厚的人通常胃口较差。,望诊,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闻诊:透过听觉和嗅觉,收集与疾病相关信息。比方听声音,说话响亮、多话的人多属实证;闻口气,若有口臭通常表示有胃肠功能障碍。,闻诊,问诊:一般中医的问诊非常详细,包括得病的来龙去脉、大小便、饮食、睡眠、是否容易口渴及月经情况等,藉以了解病情虚实转变。中医尤重饮食状况及胃口好坏,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食欲正常,表示脾胃消化功能正常,也代表疾病有逐渐好转的迹象。,问诊,切诊:切是切脉的意思。人体脉象可反应疾病的内在变化;也用来检验之前的综合分析是否正确。,切诊,四诊望闻问切,切|脉诊(传统),二十八种脉象论述,脉象是通过脉位、至数、型态、气势等方面来体察,但由于脉象繁多,不容易记忆,因此相关学者多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作为脉纲,以统二十八脉。,切脉诊(传统),中医用三只手指诊寸口脉,由手指到手臂方向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反映的东西都不同,左手寸关尺脉分别代表心、肝、肾,右左手寸关尺脉分别代表肺、脾、命门,但不同理论派别对脉象的理解存在差异。,相传宫廷把脉法,切|脉诊,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诊察,主要任务是通过医生的感官进行四诊。从而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搜集病人的症状以为辨证诊断基础。第二阶段是辨证,辨病,主要是将诊察所得的数据,通过抽象的临床思维过程,做出诊断。,整体观念从整体来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和分析病证、病理机制。辩证论治是诊断疾病的全过程和研究、实施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是中医学临床治疗思维的特点。(含有在诊断上的证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在治疗上是全面的观点。),2.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犹人有四肢也,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诊缺不成其为医。3.辨别病症,4.治疗手段(1)按摩疗法(2)捏脊疗法(3)刮痧(4)火罐疗法,(1)按摩疗法,按摩疗法的机理为: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郁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使其兴奋或镇静,振奋精神,或解除疲劳。,(2)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小儿捏脊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3)刮痧疗法,现代刮痧疗法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或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是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拔罐,(4)火罐治疗法,原理:利用了机械抽气这原理使罐体形成负压,施于人体各穴位,使那皮下较浅的皮肤充了血,以达到各种舒身活血的功能。拔罐的方法:火罐法抽气罐法挤气罐法留罐法针罐法,施行拔罐,火罐法,肘后备急方,使用拔罐前的准备:酒精、纸片、消毒清洁用品消毒润滑剂一套齊全的工具,拔罐的作用:保健作用治疗作用排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一套齐全的工具,三、中医药基本知识介绍,药用植物的认识中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植物类的药占大多数,古称药学为本草学植物:菊花,枇杷叶,葛根等动物:蛤蚧,羚羊角,蜈蚣矿物:磁石,石膏,硫黄,菊花,枇杷葉,葛根,蛤蚧,羚羊角,蜈蚣,磁石,石膏,硫黃,四气五味,四气-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能特征。能够治疗热性病症的中药,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性病症的中药,则属于温性或热性。五味-中药的辛、甘、酸、咸、苦五种味道。辛有发散、行血之功效,多用来治表症。甘有补益、和中等作用,用来治疗虚症。酸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之类病症。咸有通便泻下及软坚散结之功用,常用来治疗有肿块症状的疾病,亦可消除痰火结核等。苦味有泻火解毒和化湿作用。,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的意思。中医认为各种疾病有不同的病势趋向(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因此能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掌握药物的趋向性,就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既可以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归经,归经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指人体的脏腑经络。有些药物只归一经,有的则归数经。掌握归经,有助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不过临床上不会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因为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影响,用药时有必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气五味(例),四气五味(例),四气五味(例),四气五味(例),四气五味(例),四气五味(例),毒性“是药三分毒”?“药食同源”?目前中药品种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仅100多种。,升降浮沉,与气味有关,一般辛甘温热的升浮,如麻黄、升麻、黄芪,苦酸咸寒凉的沉降,如大黄、芒硝、山楂;与质地有关,“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与炮制有关,如有的药物酒制升,姜炒散,醋炒敛,盐炒下行。,中药的配伍,单行:单独用一种药物治疗疾病,如独参汤治疗大失血后的元气虚弱,清金散(黄芩)治疗肺热出血,马齿苋治疗痢疾,益母草膏调经止痛,丹参片剂治疗胸痹绞痛,鹤草芽驱除绦虫。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加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作用;附子加干姜增强温阳守中的作用。相使:一种为主,一种为辅,辅药可以增强主药的作用。如石膏加牛膝治疗胃火牙疼,石膏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牛膝引火下行,可以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中药的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半夏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毒副作用大为缓和。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绿豆杀巴豆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减弱生姜温胃止呕的作用。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用药原则|分类,用药原则|分类,用药原则|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用药原则|分类,精气学说,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微细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故古人称之为无形。实际上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气的活动力很强,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精:自然界无形之气中的精华或精粹部份;人体中一切有用的成份,如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和津液等;肾中所藏之精,即肾精。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人之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精气足,则生命活动正常:人体中充满着气。,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而通畅,气的运动(即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人体内气的运动也一样。在正常的情况下,升与降、出与入应保持平衡。如果不平衡,则出现病态。此外,人体内气运行畅通,推动血与津液的运行也会畅通,则人体可处于健康的状态。,精、气、神的关系:,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人有生命活动就有神的存在。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如人体面色、眼神、表情、肢体活动等有神。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藏的神。,阴阳学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本身并非物质,亦非能量,而是一套逻辑理论,用以解释各项事物。这种逻辑后来发展成一个思想体系,并在不同的范畴中被广泛应用,中医学便是其中之一。阳:有运动、上升、外向、无形、温暖、明亮、兴奋、刚强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阴:有静止、下降、内守、有形、寒冷、晦暗、抑制、柔弱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阴阳符号,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交感: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的相反可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例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温;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是用以说明事物或现象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不断互为消长运动变化之中。如果阴阳消长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便称为平衡。阴阳消长例子:四季消长、一日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西方学说:物质的原素理论(亚里斯多德B.C.2400),空氣,土,火,水,五行的各自特性,木:木曰曲直。曲指屈;直指伸。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物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底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土曰稼穑。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获谷物。稼穑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土。金:金曰从革。从指由,说明金的来源;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通过变革而产生的。自然界绝大多数的金属都是由矿石冶炼而成的。金的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水曰润下,指水有滋润下行的特点,故引申为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五行的相生和相克,相生:有相互资生、助长、促进之意。相克:有相互克制、制约之意。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事物就会过份亢盛而为害,就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生克图,五行学说与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肝属木。心阳具有温煦功能,故心属火。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肺具有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故肺属金。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肾属水。,五行与自然界、人体对应表,如图,五行、自然及人体间有着规律性的关系,所有事物与自然便有着对应的关系。,五行学说,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气、血、津液学说,经络理论,经脉,是系统中的主干;络脉,是小网络,纵横交错,无处不至。经络联通周身表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接成协调统一的整体。经脉:12正经(如: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如:任脉、督脉)。络脉:15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脉命名,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任脈,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经闭、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遗精、腹痛、腹泻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腹胀、腹痛、呕吐、胃痛、水肿、心胸痛,督脉,百会,百会:头痛、头晕、神经衰弱长强:痔疮、腰背痛,藏象学说,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体表的生理病理现象。中医学通过观察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研究人体内脏的活动规律,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藏,不仅是一个形态学的概念,而是一个有功能形态合一的概念,重视了脏器的功能。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的,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里属阴。五脏多是实体的器官,是化生储藏精气的内脏,以藏为主。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六腑属表属阳。六腑多为中空柔软的囊性器官,是受盛传化水谷的内脏,以通为主。奇恒之腑:脑、骨、髓、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形态上多中空与六腑相似,功能上储藏精气(藏而不泻)与五脏相似,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为奇恒之腑。,饮食习惯与体质,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自己的体质,及当时的季节气候等因素,再搭配属性寒热的食物,才能获致身体自然平衡,储备最佳体能状态。西瓜是一种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体内火气大的人,吃了会觉得身体清凉舒服起来,小便颜色变淡、尿量增多、心情平静下来;另一方面,体内火气大的人,只要吃了葱、蒜头、辣椒等温热性的食物,马上会感觉兴奋、睡不着觉、口渴口干、甚至牙龈浮肿感、便秘等,会觉得体内火气更加旺盛。,药食同源,食物也分寒、热、温、凉四大属性。根据其属性而调整饮食结构,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收到调养兼顾的效果。大长今的故事,主要描述一位小宫女如何成长成为御膳房的宫女,在学习处理御膳的过程中,如何了解并且运用食物的特性与食补的道理,做出美味健康的餐饮,因为他的厨艺与医术而深受皇帝肯定,封为大长今。据说,这是朝鲜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食物的分类,温热性食物:香辛料辣椒、胡椒、芫荽、葱、姜、韭、蒜、肉桂、茴香、八角等、酒、醋、羊肉、鸡肉、牛肉、火腿、虾、鳝鱼、海参、龙眼、荔枝、桃、杏、樱桃、核桃、松子、木瓜、南瓜、胡萝卜、大白菜、黄豆芽、红枣、糯米、红糖等,一般民间所说的燥或热的食物就是指温热性食物。平性食物:猪肉、猪心、猪肾、鹅肉、牛奶、鲤鱼、苹果、葡萄、白萝卜、蜂蜜、米、育米、甘薯、花生、蚕豆、芝麻、红豆。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以平性食物居多。寒凉性食物:鸭肉、蛋白、蟹、海带、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异果、杨桃、竹笋、冬瓜、黄瓜、丝瓜、苦瓜、黄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针、茄子、莲藕、筊白笋、薏仁、茶叶、绿豆、绿豆芽、盐、酱油、白糖。一般民间所说的冷、凉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凉性食物。,十二时辰与健康,十二时辰与健康,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其中4时呼吸最弱。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宜喝水。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需吃早餐。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