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绪论Introduction,什么是中医学中医药发展简史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是在中国产生的,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治疗手段的一门传统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指导思想整体观念核心内容脏腑经络诊疗特点辨证论治,一、中医药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各为九卷八十一篇,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黄帝的诞辰农历二月初二,,在黄帝时期,人们经常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没有人懂得用药物治病,更不懂得预防。人一得病,只有听天由命,谁也没有办法。有一次,黄帝带领一支队伍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没有射中要害,箭头从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它在一片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而且边吃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虎背上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黄帝听到这个情况。立刻命人前去察看,并一再叮咛不许杀害老虎。察看人回来也说:“受伤的老虎吃了这种长叶草,伤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黄帝听后,沉思一会儿,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流血的人吃了这种长叶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黄帝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黄帝从这件事上受到很大启发。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把它正式整理出来。,还有一次,黄帝手下驯养动物能手王亥在训练一只熊时,由于这只熊不听指挥,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将它的一只后腿打断。这时,有人主张将熊杀掉吃肉;有人却说:“这是一只母熊,留它一条命,也许还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后一种意见,把这只断腿的母熊放了。这只母熊一颠一跛地钻进了树林,不料又被几个猎人发现。其中一个猎人正准备用箭射它,忽然看到这只熊的一条后腿吊着,正在树林的草丛里寻什么。猎人便隐藏起来仔细观看。原来这只熊用前掌在草丛里刨一种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里嚼一阵,然后吐出来,再用前掌轻轻地敷在被打断的后腿上。猎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没有惊动这只受伤的母熊,回去后把在树林里看到的情景报告给黄帝。黄帝听后,又派人去树林里察看。谁知,去的人找了三天,也没有发现这只熊的踪影。十几天以后,当有人在另一片树林里发现这只熊时,它的断腿不知什么时候长好了。一见猎人,就飞快地逃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把熊刨过的这种草根从地里挖出来捣烂以后贴在损伤筋骨人身上,结果都治愈了。,黄帝从这两件事上受到很大启发。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黄帝把它正式整理出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医案和本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就这样诞生了。不久,又出现了巫彭这位有名的郎中。后世人为了不忘黄帝的功德,综合了黄帝时期的名医的医术,定名为黄帝内经。黄帝升天后,相继出现了战国的扁鹊、东汉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名医。他们都是吸收了黄帝在医药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为后世人寻药,看病,著书,立说,最后都成为古代的名医。,2.西汉.扁鹊难经,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对脉学有详细论述,以“独取寸口”为主。,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外感病)金匮要略(内伤病),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四诊、八纲、八法、载方269首,4.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共收载药物365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中药学的发展,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又称本草学,是我国传统药学的古代称谓,我国相沿将药学称为本草。,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代清代,一先秦时期,1.中药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古有“药食同源”之说。2.各类药物发现的历史背景:最早的先民多以植物充饥发现植物药;进入氏族社会,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人们较多地接触动物逐渐了解动物药;原始社会后期,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发现了矿物药。,二秦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成书时间:大约为东汉末年,不晚于公元200年主要内容: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365种学术价值: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学知识,是研究当时医药情况的重要文献,该书对后世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许多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编写体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经集注成书时间及作者:为南北朝梁时陶弘景所辑。主要内容:该书主要由本经别录的内容及作者的注释发挥而成。全书七卷,分为序论和各论两部分。各论收药730种学术价值: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1.对药材本身进行了系统研究2.对药物的应用及药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3.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炮炙论成书时间及作者:南朝雷敩所著。主要内容: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烈之性。学术价值: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炮制学方面的专著,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四隋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新修本草(唐本草)成书时间及作者:成书于公元659年,由苏敬、李勣等主持编纂。主要内容:全书共54卷,收药844种。分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学术价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采用了图文照的撰写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药学成就,对后世的本草具有深刻影响。,四隋唐时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主要内容:在新修本草基础上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692种以上)。尤其是按药物功用特点分列为宣、通、补、泻等10类。学术价值: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五宋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证类本草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082年。唐慎微著。主要内容:以嘉祐图经为基础,广泛收录其他文献中的药学资料,收药1558种药后附列单方3000首。学术价值:方药兼收,图文并茂,首开方药相互印证的先例。因保存了大量早已亡佚的文献资料,文献价值极大。,六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578年。李时珍著。主要内容:全书52卷,分序例和各论两大部分。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发挥。载药1892种,按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附方11000多首并有附图1100多幅。学术价值:该巨著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六明代,救荒本草朱橚著,记载可供灾荒时食用之物颇有特色滇南本草兰茂著,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本草原始李中立著,偏重于生药学研究炮炙大法缪希雍著,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炮制专著,七清代,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成书时间及作者:公元1765年。赵学敏著。主要内容:10卷,载药921种,较纲目新增716种。学术价值:1.增收了大量民间药和外来药,对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并订正了纲目中的错误。2.总结了1618世纪的药学新成就,保存了一批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七清代,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本草求真作者:黄宫绣所辑。主要内容:其对药物性能、功用、配伍、忌宜等论述,十分实用。学术价值:其功效分类的方法,对现代中药学亦有重要影响。,思考题(第一章),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一部?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的名称是什么?,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组织结构上,五脏,经,络,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肝心脾肺肾,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双眼,双耳,鼻孔,口,前后二阴,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脏,腑,五官,五体,在生理方面,人体血液正常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病理状态下,内脏病变,五官形体色脉,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肾气亏虚见耳鸣耳聋,足厥阴肝经,诊治疾病时,外在病变,内在脏腑,暴发火眼雀目口舌生疮耳鸣耳聋,清泻肝火补肝养血清泻心火补益肾气,传染性结膜炎,夜盲症,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季节气候春夏温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脉多浮大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昼夜晨昏“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素问生气通天论,地理环境南方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经济社会安全人的精神较好,生活有规律,抗病力较强社会动乱人的精神较差,生活无规律,抗病力下降人群特征年龄、性别、婚姻、风俗、宗教、信仰生活行为方式,(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全过程的规律。症症状,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证的基本依据。,证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例:风热表证,病位:表浅表浅病因:外感风热邪气外感风寒邪气病性:热证寒证邪正关系: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风寒表证,“病”、“证”、“症”的关系,“症”是“证”和“病”的辨别和判断依据每一种“病”和“证”都有特定的症状同一种“病”可有几种不同的“证”同一种“证”也常出现于不同的“病”中,疾病,证候1,证候2,证候n,症状2-1,症状2-2,症状2-n,症状1-1,症状1-2,症状1-n,症状n-1,症状n-2,症状n-n,所以同一“证”(风热证)分别出现于感冒、头痛、咳嗽三种病中而同一种“感冒”病,有时会表现为“风寒证”,所以“感冒”病则有“风热证”、“风寒证”的不同,病例1: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病名:感冒证型:风热证,病例2:头痛剧烈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病名:头痛证型:风热证,病例3:咳嗽剧烈痰黄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病名:咳嗽证型:风热证,辨证,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证,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四诊,症状,体征,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感冒,风寒,风热,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麻黄汤,银翘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辨证论治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是既辨病又辨证重点着眼于的分辨,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治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以感冒为例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苔薄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面解析贵州省公务员面试题库:从这里找到方向
- 新时代生物医药人才储备计划:怒江疾控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神东煤矿面试实战模拟题库: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
- 高科技行业求职必 备:导航类面试题库分享
- 湖北B类面试题库及答案:职业发展与面试技巧实战训练
-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面试题库
- 疾控系统面试官方题库:临床医学专业考生必 备
- 行业精英面试实战技巧:玖龙纸业面试题库全解析
- 客户服务岗位面试题库
- 00后女孩摄影课件
- 免疫05-第五章-免疫凝集试验
- 2025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C919机组培训-导航系统
- 装饰装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及临时设施计划
- 保险投诉处理培训
- 2024年度礼品设计创新研发合同3篇
- DB43T 1393-201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标准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 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2025年
- 村庄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