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课件5中药与养生_第1页
新版课件5中药与养生_第2页
新版课件5中药与养生_第3页
新版课件5中药与养生_第4页
新版课件5中药与养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与中医学中药养生,本节内容概要,1.中药基础理论概述2.常用药食两用中药3.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中药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2.中药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3.从产地看,绝大多数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中药基础理论,中药的基本形式1.中药材2.中药饮片3.中成药,中药基础理论,中药学专业:医学学科门类下独立的一个一级学科,学习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等主干课程,可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质量评价、制剂制备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学科门类:10医学,一级学科:1008中药学,1001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2临床医学1003口腔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5中医学1006中西医结合1007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8中药学1009特种医学(新增)1010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新增)1011护理学(新增),重要概念,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新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0一一年二月)新修订学科目录,中药学课程:也称为临床中药学课程。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通俗地讲就是解决“中药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中药学发展简史,【中药种类有多少?】1999年普查数据:中药总数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2010版药典收载中药材593种,中药饮片822种,中成药1069种。临床常用约120种,次常用约200种。,中药基础理论,【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肺不布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宣肺利水,津化为水,布津为水,不能温运足三阴,命门火衰,温补肾阳,附子,表示病机变化,表示方药功效,【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火不生土脾不运化,真武汤温肾健脾,水湿泛滥,脾能制水,不能温运足三阴,命门火衰,温补肾阳,附子,表示病机变化,表示方药功效,【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肾不主水,金匮肾气丸温肾补阳,水湿停聚,肾能主水,不能温运足三阴,命门火衰,温补肾阳,附子,表示病机变化,表示方药功效,【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脾,肺,肾,水肿,水肿消失,水肿,水肿消失,肺不布化,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宣肺利水,津化为水,布津化水,火不生土,脾不运化,真武汤温肾健脾,不能温运足三阴,命门火衰,温补肾阳,附子,水湿泛滥,脾能制水,水湿停聚,肾能主水,肾不主水,金匮肾气丸温肾补阳,表示病机变化,表示方药功效,【中药的作用】,中药基础理论,治疗作用,不良作用,又称为中药的功效,副作用,毒性反应,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用药的一条基本原则。,中药基础理论,【中药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中药基础理论,【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药物性能表,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药,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适应症:湿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湿热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温热药,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等,适应症: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症、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属阳。温热助阳又补火,回阳救逆功效彰。温里散寒暖肝冷,通经止痛阴霾光。疗寒以热用热药,阳痿宫冷及亡阳。中寒腹冷寒疝痛,阴水经寒痛痹尝。寒凉泻火并清热,解毒除蒸血热凉。化痰开窍息风火,通利二便镇阳光。疗热以寒用寒药,热病神昏斑疹降。生风出血黄疸肿,便秘淋痛与疮痒。寒热虚实系大法,真假虚实莫能忘。,五味,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与五行相关,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及五脏心肝脾胃肾。五味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五味,酸味:“能收、能涩”,不良作用: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气未尽之证均当慎用。,酸,收敛、固涩滑脱不禁(如:五味子),生津止渴津伤口渴(如:乌梅),五味,苦味:“能泻、能燥、能坚”,不良作用:大多能伤津、败胃,津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使用。,苦,清泄清热泄火(热证,如栀子),通泄通大小便、通血(便秘,如大黄;小便不利,如木通;血瘀,丹参。),泄,燥,坚,坚阴泻火保阴(阴虚火旺)阴虚相火亢盛,燥湿表湿、里湿不同,降泄降肺气(如苦杏仁),降胃气(如黄连),甘,补益虚证(如:参类),和中缓和毒性(如:大枣、甘草),缓急止痛拘急疼痛证(如;芍药、甘草),五味,甘味:“能补、能和、能缓”,不良作用:大多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辛,发表外感表证(如:生姜、薄荷),行气气滞(如:木香、橘皮),活血瘀血(如:川芎),开窍(少数)湿浊(如:麝香、细辛),五味,辛味:“能散、能行”,不良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五味,咸味:“能下、能软”。,不良作用: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有的咸味药如芒硝能伤脾胃,故脾虚便溏者慎用。,咸,泻下软坚便秘证(如芒硝),软坚散结结块、甲亢(如鳖甲),药物气味走入表,五味歌五味辛甘酸苦咸,更添淡涩药味全。辛散酸收甘补缓,淡渗咸软苦燥坚。辛能发散行气血,气血瘀滞表证痊。甘补和缓解药毒,急痛虚证用之安。酸涩收敛能固脱,涩肠缩尿敛精汗。苦泄通降燥湿浊,泻火存阴阴自坚。咸软散结消瘿瘰,软化燥结可通便。淡渗利水除湿饮,湿滞水肿痰饮蠲。酸苦咸阴辛甘阳,五脏归属不必言。药分五味效为主,临证选用须互参。,升降浮沉,含义,按阴阳属性区分,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升,降,浮,沉,上升提举,趋向于上,下达降逆,趋向于下,向外发散,趋向于外,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升降浮沉歌药分升降与浮沉,升浮属阳沉降阴。升浮向上或向外,沉降向下向内分。升浮发表散邪气,升阳举陷兼透疹。涌吐宿食与毒物,开窍启闭能醒神。病位在上与在表,病势下陷升浮臻。沉降降逆止呕喘,平肝潜阳息风晕。重镇安神消积滞,通便利水及通淋。病位在下与在里,病势上逆宜降沉。气机紊乱能纠正,因势利导建功勋。气味炮制与配伍,共主升降与浮沉。,归经,归经方法,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六经辨证系统,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脏腑经络辩证,归经歌用药须知有归经,选择定位有专用。脏腑经络是基础,疗效结果来判定。六经卫气与营血,三焦脏腑辩诸经。形色气味为辅佐,多途判断定归经。掌握归经精选药,药效相同区分用。脏腑相关莫忘记,一药数经有多能。同归一经性味异,升降浮沉各不同。诸多因素要合参,但不拘泥心中明。,毒性,有毒、无毒也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掌握药性必须注意的问题。1.古代药物毒性的概念2.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3.药物毒性分级4.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中药基础理论,临床上应如何根据病症选择用药呢?,常用药食两用中药,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84种,这84种中药,即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橘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广藿香。,山药,药性,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效主治,补脾养胃,脾虚证,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肺虚证,肾虚证消渴气阴两虚证,用法用量,煎服,15-30g,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使用注意:,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由积滞者忌服,中药讲解示例,中药讲解示例,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概述,药食学,即药物与饮食关系的学问,药食同源、药食互补、药食互用。药与食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把药物与事物科学地配合起来用以养生、治病是中医学的重要课题。药食、营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环节,周易“观象取义”原理是“象形药食”及“象义药食”的理论基础。周易的损益理论启迪着人一生的营养损益。,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周易蕴含着药食学的原理,内经作了重要的发展,为中药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宇宙自然界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通规律,即矿物、动物与植物其性相通,故矿物、动物、植物皆可互补,成为了药食同源及药食互补的基础。,概述,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周易象与药食原理,象,即形象、征象、现象、观象。(易经象数理占即观象-运数-推理-预测)“象形药食”即采用外形象人体脏器的药食治病。“以脏补脏”。“象义药食”:如生在水中的食物性寒以清火,长在石山中的矿物性热以祛寒,蝉擅鸣而以之开音,红色的食物性热用以温补,绿色的食物性寒以之清热等。,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八卦气质与药食、药膳学,八卦可概括为五种气质,即水(坎、兑),火(离卦),土(坤、艮),金(乾卦),木(巽、震)。这五种属性不仅是人的气质,而且动物、植物、矿物皆同样属这五种属性。这是自然界物质属性的普遍规律(人类和动物、植物、矿物五气相通、五气互补),成为药食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八卦气质与药食、药膳学,中国药膳学是在药食理论基础上辅以烹调佐料而成的学问,具药疗、营养、美味于一体,别具风格。,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周易“盈虚消息”与药食生物钟,药食生物钟是时间医学的重要课题。周易强调盈虚消息,即指一年和一昼夜阴阳存在着盛衰变化,因此种药、采药及服药时间皆须顺应阴阳的消长规律。,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周易“盈虚消息”与药食生物钟,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司岁备物”:采备药物应根据主岁之气的属性进行。如火运主岁之年则采集和栽培的温热药温热性最强。非节令的蔬菜、水果,外形虽好但其味不正,孔子曰:“不时,不食”。药物也同样,采被必须应时,运气七篇主张食岁谷,即指食当令的谷食。,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周易“盈虚消息”与药食生物钟,服药时间如以“盈虚消息”、“子升午降”为准则药效将会倍增。如一昼夜之中,子时至卯时或一年之中冬至到春风时期,为阴消阳长之期,此阶段服益气温阳药可事半功倍。子时及一年之隆冬,阴盛阳虚,易于气陷,服升提助阳药应在子前;午时及一年之盛夏,阳盛阴虚易于阳亢火炎,故应提前服清热泻火之品。,周易与药食营养生命科学,周易“盈虚消息”与药食生物钟,人体对五味的需求存在着生物钟现象,如一昼夜之间,一年之中和一生之中,对五味的需要都会随着阴阳的盛衰亏盈而发生周期性的改变。如日中、盛夏及青壮年时期,阳盛灼阴,人体自然地喜食酸凉以敛阴生津,入夜、隆冬及暮年阶段,阴盛阳虚又喜食甘温甜食以助阳抑阴。,周易与药食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