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表达技巧赏析.pptx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表达技巧赏析.pptx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表达技巧赏析.pptx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表达技巧赏析.pptx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表达技巧赏析.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赏析,泗洪育才实验学校姜道成,宿迁市语文中考回眸古诗词鉴赏,(2013年)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词。畎:田间小沟(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借景抒情。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2017年宿迁市语文考试指南考试内容及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在理解基础上默写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对教材中涉及的古诗文,注重积累、感悟与运用。能够积累一定的课外警句、格言和古代名句。,2017年宿迁市语文考试指南考点解读,古诗词十分讲究表达技巧,运用表达技巧是诗人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的一种手段。明确诗词的表达技巧,便于理解诗词的思想情感,对于我们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意义。,设题形式,1.这首诗(词)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这首诗(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4.诗(词)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的?5.诗(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技巧,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1.结合诗句或词语具体分析;2.准确指出表达技巧;3.探究技巧要表现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揭示的道理)。常见的误区:对常见的表达技巧不熟悉;将表达技巧与诗歌语言特色混淆。,知识归纳,一、表现手法,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其中抒情是考查的重点。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指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指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借对事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助“花”“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指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或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的一类诗歌。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辞官还乡也不忘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心志。,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易混淆。二者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借景抒情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表现乐、哀、愁等情绪,这种情绪绝不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这里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一)(2016苏州57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解析】本首词前面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洋溢着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而结尾陡然转折,以“可怜白发生”收尾,壮志豪情变为无尽的遗憾,可见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二)(2014连云港56题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诗家:诗人。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解析】诗中后两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是作者的想象之景,其中“若”是想像的一个标志词,是一个虚景,和诗歌中的主体内容“早春”这一实景,形成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早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三)(2013连云港67题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2.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解析】答题时,先表明观点,即不矛盾。然后结合诗歌所表现的意境,指出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钟磬音”来衬托佛门的清净,只余下钟磬音在山间回荡,更见环境的清静,同时还要指出这种清净的环境与人的心境相吻合。,不矛盾。(1分)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1分),(四)(2014盐城89题6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2.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示例一: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烘托、虚写、联想、想象),通过写见到“溪流急”,来表现他山之雨的急和猛。示例二:写山雨,而在前三句却不着一个“雨”字,只在最后一句点出“他山落雨来”,构思十分精巧,出人意料。,(五)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14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这首散曲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这首散曲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六)(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4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注释】澹(dn):同“淡”。2.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怎样“托物言志”的,请结合诗句赏析。(2分),山泉“不知名”“无人见”,依然恬淡“长自清”,以山泉写自己,诗人虽遭遇冷落,仍然自洁自清,保持一尘不染的秉性,表达对恬淡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