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卢氏县电业局优秀农电工马彦振 _第1页
记卢氏县电业局优秀农电工马彦振 _第2页
记卢氏县电业局优秀农电工马彦振 _第3页
记卢氏县电业局优秀农电工马彦振 _第4页
记卢氏县电业局优秀农电工马彦振 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记卢氏县电业局优秀农电工马彦振今年37岁的马彦振,1995年从河南大学机电一体化专科毕业,1999年到卢氏电业局双槐树向供电所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0年。他是所里8个农村电工中唯一的外乡人,也是全局二百多名农电工中唯一的大专学历。马彦振现在负责该乡中桃花和寺合院两个行政村8个台区457户的供电服务,包括抄表、收费以及10千伏到400伏到220伏的线路维护等业务。拿收电费一项来说,虽然每月也就能收5000多块钱,每户多则二三十块钱,少则几毛钱,但是每月都要户户到,家家清,月月结零。最远的中桃花村要骑摩托车跑30多里路,有几户车上不去还要来回步行一两个小时。从马彦振珍藏的一摞荣誉证里我们了解到,这些年,他曾荣获过一次全市地电系统优秀农村电工称号,五次被县局评为优秀农村电工,2016年还荣获抢险救灾先进工作者称号。“400V综合线损年累计国家标准是不超过12,我们所线损稳定在,在全县排在前列,他管理范围内的线损低于全所平均水平,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供电所职工代民志说。寺合院村石家沟里住着3户人家,只有一条小路勉强可以骑摩托车通往沟外。今年82岁的董秀文老汉就住在2/5这沟的最后面,他和弱智的老三儿子、智障的儿媳相依为命。他向我们讲述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今年4月,马彦振来沟里查线路,看到给董秀文老汉家供电的木杆子有两根因腐朽将要倾倒,万一停电,老汉年纪大了,晚上摸黑可不安全。次日一大早他就来到沟里,在老汉房后的坡上砍了两根杆子,往返两回背到老汉院子里。没有电钻,就用凿子凿了孔,装上了瓷瓶,然后再把电杆栽上,把线接好。下午三点,老汉家通上了电,他才悄悄地离开。据老汉说,这道沟一共有木杆子八九根,一根能用三四年。这几年,哪一根不中了马彦振都来换,从来不耽搁大家用电,而一户算下来一个月电费也就几块钱。问他这么辛苦图个啥他说干的就是这,服务群众嘛。董秀文老汉感慨地说“我住这道沟偏僻,平时除了电工肯来,别的没啥人来。我活了恁大岁数,让我看,哪个单位也没有这管电的服务好”。双槐树乡寺合院村2组的莫随怀家里装有一台钢磨。他说,咱这深山区里线路长,树多,肯出故障,难管理。越是电闪雷鸣,大雪封山,越是肯出故障。彦振的手机号码全村人都记得很牢。可不管是啥天,啥节气,一打电话,他准来,风雨无阻。有一次,夜里十二点了,磨坊里正在忙着,外面响雷,突然停电。电话一联系,彦振很快就来3/5了。排除故障送上电。第二天,他才听说,几天前供电所里重新分工,彦振已经不负责管理他们村的用电了。莫随怀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供电是最正常的,电价也是最正常的。别的啥都长价,电价一直是稳定的。”因为马彦振整天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巷,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是“骑着电驴送电的人”。“听见电驴叫,光明马上到。”“停电不用怕,赶紧叫小马。”“有了马彦振,用电最省心。”说起马彦振,双槐树的乡亲们没有谁感到陌生的。他们介绍说,彦振最初干电工,骑的是自行车,后来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山路难行,车常常坏在半路上,只好推着回去,有时推也推不动,就跑回去叫上修车的,过来修好,再骑上走。旧车一年要换一回轮胎,光轮胎就换了四次。为了工作,2016年,他狠狠心买了一辆新摩托车。马彦振干电工一年骑摩托车的里程有8000公里,有人算过一笔账,这十年来,他骑摩托车奔波的里程要超过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遇到步行少说也有2000公里了。提起马彦振,中桃花村党支部书记侯立红还告诉我们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村里的老弱病残户,到收电费的时候有些交不上,彦振就转借一点给他们垫上,等收上来再还给人家,两个村一个月下来总得垫上七八百块钱。有少数三两户还不上,最后也就白垫了,一年为这恐怕要搭进去一百多块钱。彦振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在村里吃4/5饭。不管在谁家忙活完,东西一收拾饿着肚子就走了。马彦振家在与双槐树乡相邻的官坡镇蔡家村,距供电所有60多里路,家里四口人,两个孩子都还不到10岁。平时工作很忙,难以顾及家里,每月工资也就500多块钱,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另外搞点袋料食用菌,年收入4000元。知夫莫如妻。妻子乔玲玲说,家里啥事都靠不上他,农忙时实在顾不过来,就每天花三四十块钱雇个人干。前年洪灾,家中几千袋香菇袋料被冲完了,他忙着恢复供电没有顾上回家看看。”生老大孩子时,正碰上县电业局到双槐树检查工作,他在所里忙。孩子得了肺炎,在医院两天两夜高烧不退,打电话他说所里太忙回不来。他80多岁的奶奶去世时,他也没能在身边说到这里,一旁的马彦振头扭向一边,悄悄地抹着泪水所里同志说,像马彦振这种情况的,有的人早就坚持不住另谋生路了。而他却十年如一日,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深山区最基层的农电事业。他说“我学的是这一行,也热爱这一行。每次看到自己为群众排除了故障,送去光明,就有一种成就感。年轻人受点苦没有啥,要干就得干好,工作上的事对我来说没有小事,都是大事。”“你在这儿干离家远,今后有啥打算,想不想找领导说说回官坡老家干”“在哪儿干都一样,服从领导安排。要说回去离家5/5近,能帮家里干点家务。可是我在这里十年了,沟沟岔岔都跑遍了。全乡12个村,无论大人小孩都认识,哪里肯出故障,出啥故障我都清楚;同事们也相处不错。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只要用得着,我打算就在双槐树,在农电工这一行干一辈子。”10年来,作为农电工群体中的一员,马彦振和其他农电工一样,为卢氏山区农电事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