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四届焦化年会论文集 (43)_第1页
2010第四届焦化年会论文集 (43)_第2页
2010第四届焦化年会论文集 (43)_第3页
2010第四届焦化年会论文集 (4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第四届全国焦化技术及生产年会 2010年 6月 8日 11日 222 毛细管色谱法测定 贫 溶剂中 碳氢化合物 的含量 李若梅 ( 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 , 650211) 【 摘 要 】 根据粗苯加氢装置中 取精馏的特点, 贫 溶剂中 碳氢化合物 的 含量 影响 萃取 效果 , 因此, 开发了 用 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溶剂中 碳氢化合物 含量 的方法,该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生产再现控制。 【 关键词】 贫溶剂 碳氢化合物 贫溶剂 中 芳 香 烃的组成对萃取效果极为重要。 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原料、 贫溶剂 等进行 碳氢化合物 组分检测 。由于贫溶剂中最轻组分的沸点和最高 组分的沸点相差 162左右,低沸点的温差 30,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好,而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 ;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 , 须采用程序升温 。 当采用 填充柱程序升温时基线 难稳定,实验比较后 毛细管柱的稳定 性 较好 ; 因为 毛细管柱比填充柱有更高的分离效率, 消除了填充柱中涡流扩散的问题,又减小了纵向扩散造成的谱带展宽 ,因此, 开发了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溶剂中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方法,该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生产再现控制。 理 用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 、甲苯等碳氢化合物, 由氢火焰检测器 检测每一组分, 按带 校正因子 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计算试样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 器 与 试剂 气相色谱仪 型号 : 岛津 2014 氢火焰检测器 ; 谱工作站 (岛津 ); 色谱柱: 0. 32 试剂: 苯、甲苯、 氢气:高纯氢 氮气 :高纯 氮 。 相色谱的操作条件 气化室温度: 280 ; 检测器温度: 280 ; 柱温: 初始温度 120 , 保温 4 分钟后,以 10 /分程序 升温至 230;分流比: 1:100;尾吹气 : 25ml/氢气流量: 70空气流量: 50析方法 正因子的测定 准样品的配制 称取 、甲苯,配制与待测试样各组分含量相接近的标样 , 在分析天平上用增量法称重,先称高沸点,后称低沸点,称准至 合均匀 。 正因子的测定 按选定好的操作条件启动色谱仪,待仪器稳定后, 用标准样品清洗微量注射器后 注入 析试样 , 通过色谱工作站用面积归一法测出各组分的峰面积和含量,再根据标 样实际含量,以 正因子的计算 以 ( 1)计算公式计算各组分相对校正因子 m i ( 1) i g. 组分 2010年 6月 8日 11日 2010年第四 届全国焦化技术及生产年会 223 样的测定 析步骤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采取分析试样 100按选定好的操作条件启动色谱仪,待仪器稳定后, 用分析试样清洗微量注射器后 注入 析试样 , 通过色谱工作站测量各组分峰面积,并确保分析条件与测定校正因子的一致。用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含量。 果计算 i 100% ( 式中: % 其它不明物的校正因子也以 析方法的选择 溶剂的特性 汽提塔的塔底产物(贫溶剂),主要含 和甲苯。 43,苯沸点 甲苯沸点 定初始条件 进样量: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确定进样量 进样口温度:贫溶剂中所测物质 样口温度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选择进口温度 280。 色谱柱温度:贫溶剂中最轻组分的沸点和最高组分的沸点相差 162左右,低沸点的温差 30。为了低沸点组分的分离效果好,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不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污染,选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 120,保温 4分钟后,以 10 /分程序升温至 230。 检测器温度:为了保证流出色谱柱的组分不会冷凝,同时满足检测器灵敏度的要求,检测器温度确定为 280。 性鉴定 在上述条件下,用 和甲苯进行定性分析,分别测出各种物质的保留时间 。 苯 , 甲苯 6.9 16.2 量分析 进样 苯 甲苯 N 甲酰吗啉 2010年第四届全国焦化技术及生产年会 2010年 6月 8日 11日 224 由于贫溶剂中 苯 和 甲苯 在 同一条件下,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因子相差较大 ,直接用面积规一法测定各 组分 误差较大,采用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 法,可以消除 系统 误差。 根据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贫溶剂中 碳氢化合物的 含量, 称取 、甲苯,配制与待测试样各组分含量相接近的标样 ,在分析天平上用增量法称重,先称高沸点,后称低沸点,称准至 合均匀 , 用面积归一法 测出各组分 的 面积 和含量 ,再根据标样实际含量,计算出各组分的 相对 校正因子。 以 校正因子为 1,计算其它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苯的相对校正因子: 苯的相对校正因子: 法验证 用 、甲苯配制一系列的标样,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检测。 法的线性 范围 样品 名称 苯 甲苯 浓度 % 峰面积 浓度 % 峰面积 浓度 % 峰面积 第一组 2838941 19769 62534 第二组 2716467 03411 44302 第 三组 2580774 53285 00104 第四组 2400493 002507 92452 相关系数 过用一系列 不同浓度的样品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均大于 测器响应值与样品量成正比的线性关系。 密度 查表得: 5=F 计 ,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精密度好。 确度 样品 名称 样品 含量 % 标样 含量 % 1 2 3 4 5 6 苯 表得: 5=t 计 ,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无较大的系统误差。 细管柱与填充柱两种方法的比较 样品 名称 峰面积 1 2 3 4 5 6 3271646 3272715 3271608 3270706 3271093 3272998 271556 3270806 3272764 3271696 3270575 3273458 苯 399535 399489 399406 399592 399648 399653 99679 399598 399423 399526 399636 399568 甲苯 344149 344056 344209 344132 344213 344005 44056 344158 344162 344203 344154 344207 2010年 6月 8日 11日 2010年第四 届全国焦化技术及生产年会 225 样品 名称 样品 含量 % 1 2 3 4 5 6 毛细管法 充柱法 毛细管法 充柱法 苯 毛细管法 充柱法 表得: 10=t 计 , 因此 两种方法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再现性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