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724-2016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1724-2016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1724-2016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1724-2016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1724-2016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17242016 代替 7242009 00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 of 0161013发布 20161213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与术语. 1 4 栽培区区划. 2 5 培育指标. 2 6 造林技术. 3 7 抚育. 4 8 伐前更新. 5 9 主伐. 5 10 验收标准地调查 . 6 11 检查验收 . 6 12 档案管理 .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适宜栽培区.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不同栽培区、年龄、地位指数最低生长量指标. 8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径级、材质培育目标.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数量化方法估计地位指数立地因子得分表. 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适宜立地条件. 11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抚育间伐开始期综合判定表. 12 附录G(资料性附录) 不同林龄阶段抚育间伐强度表. 13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适宜保留密度表. 14 附录I(资料性附录) 不同地位级地位指数胸径和树高生长表. 15 1724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本标准替代 1724本、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 1724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引用文件和术语定义; 增加了立地条件选择有关内容; 删除了林木分化度计算公式,给出了抚育间伐开始期综合判定表附录E; 增加了林木分级有关内容; 增加了伐前更新技术要求; 修订了林分适宜保留密度。 修订了附录有关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录D、附录E、附录F、附录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云江、周强、谭学仁、张宝童、王敏、陈清霖、倪鹏跃、刘景强、李光森、凌帅、魏旭、孙红、李委、滕贵波、付振海、刘延君、安云全、任凤伟、魏永忠、张明磊 17242016 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培育的定义和术语、栽培区区划、培育指标、造林技术、抚育、伐前更新、主伐、验收标准地调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的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林速生丰产大径材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 1078 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 1556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129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2020 落叶松3 术语和定义 大径木林 以生产大径材为培育目标,通过定向培育,在一定的期限内能够达到预期林木径级和规模产量的林分。 定向培育 根据林分的主导功能和经营目的,确定森林的培育目标和方向,应用精细的更新造林方式及经营管理措施,最终实现培育目标。 17242016 1 数量化地位指数 基于数量化理论,应用数量化方法,通过数量化求解式对林地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技术数据表达。 等强度抚育间伐 林分郁闭后,为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在林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其采取不同抚育强度的经营技术。 下更新造林 对森林部分采伐后,仍保留一定的上层树冠郁闭度,并在林下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更新的一种造林方式。 伐 将伐区内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全部伐除的主伐方式。 伐 在同一林分内,每隔一定时期,单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林木的主伐方式。 4 栽培区区划 将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栽培区划分为、类栽培区,其中类栽培区为不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区域。、类栽培区范围见附录A。 5 培育指标 林成活率和幼林保存率指标 造林当年成活率90%,造林3年后幼林保存率85%。 长指标 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成林后最低生长指标见附录B。 17242016 2 木质量指标 林分工艺成熟时,类栽培区年蓄积生长量8.5 m3/类栽培区年蓄积生长量级指标、出材率指标、材质指标见附录C。 6 造林技术 地选择 选择商品林地或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3和4的公益林地,等级划分参见 1556。 数量化地位指数20为适宜立地条件;18,20为较适宜;18为不适宜。数量化地位指数参见附录D。海拔、坡向、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条件选择参见附录E。 地 地前进行全面清场、割灌、割草(采伐迹地要将采伐剩余物摆带或摆堆),在非防火期进行火烧场地清理。 林前一年秋季的9月10月。 行穴状整地,穴长、宽各5030山里低外高,捡出树根、石块,表土返底 层。 苗选择 苗用种应经国家或省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或审定, 种子质量具体按908执行。 1291规定执行。选择级苗木进行造林,具体按000执行。 林 17242016 3 在4月中下旬进行。 林前选苗,剔除不合格苗木,将选出的合格苗木根系挂满泥浆,以备造林。 行栽植穴中央植苗法,将苗木置于穴中央后覆土,提苗使苗木根系舒展,然后踩实,再覆土,再踩实,再覆土。 植密度 按2222株/500株/7 抚育 林抚育 造林后连续幼林抚育3年5次,即第1年2次,第2年2次,第3年1次。幼林抚育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至8上旬。每年2次抚育的间隔期在20天以上。 林抚育 育方法采用下层抚育法。林木分级采用 15781规定的五级木法。 育初始期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造林后5年10年进行第一次抚育。具体作业时间确定参见附录F。 年4年。 育间伐强度 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采用非等强度抚育间伐技术(弱强弱弱强)方法,最后一次强度抚育后的20年40年间,不再抚育,林木保留密度为主伐保留密度。不同林龄阶段抚育间伐强度参见附录G。 留木选择 初次弱度抚育,伐除全部非目树种和目的树种中没有培育前途的林木,伐除全部藤本植物和灌木; 首次强度抚育,伐除全部、级木和少部分级木; 17242016 4 持续弱度抚育,伐除超弯、腐朽、纵裂、双头等有缺陷的林木,以及处于林冠下层的、级木; 最终强度抚育,伐除超弯等有缺陷的林木和胸径小于平均胸径2/3的林木,对生长势较高的优势木优先保留。 留密度 分栽培区的适宜保留密度见附录H。 工修枝 合初次弱度抚育进行修枝,修枝高度 次弱度抚育修枝后,主要依靠自然整枝,对林缘及自然整枝不良林分,结合最终强度抚育进行修枝。 秋季树木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前进行。 用手锯(小齿锯)。 8 伐前更新 分选择 选择林龄31 年的公路两侧、主要景观区落叶松商品林或国家二级、三级落叶松公益林。单位面积落叶松保留390株/20株/新树种及苗木 更新树种为红松。苗木为4年5年生级移植苗,苗木标准按 2020 执行。 植密度 1600株/ 500株/ 植方法及管护 栽植方法及管护技术按 2020 执行。 9 主伐 17242016 5 伐 在商品林中,坡度615时皆伐面积20度1625时10伐 在坡度25的商品林以及公益林中,每次择伐的蓄积强度最大不超过 25%,伐后林中空地直径不大于林分平均高、林木保留株数不低于伐前总株数的 60%,伐的间隔期不低于1个龄级期限。 前更新林分主伐 用渐伐方式。当下层更新红松10年后,上层落叶松林龄41年,进行第一次渐伐,强度控制在伐前林木蓄积量的35以内,伐后上层林木保留250株/ 00株/ 层落叶松林龄51年,进行第二次渐伐,伐去全部上层林木。 用渐伐方式。当下层更新红松10年后,上层落叶松林龄51年,进行第一次渐伐,强度控制在伐前林木蓄积量的35以内,伐后上层林木保留250株/ 00株/ 层落叶松林龄61年,进行第二次渐伐,伐去全部上层林木,或伐去上层林木蓄积量的35以内,伐后上层林木保留150株/ 00株/ 10 验收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按 1078执行。 11 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具体按 1078执行。 12 档案管理 按辽宁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1993年)进行。 注1: 17242016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适宜栽培区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适宜栽培区 栽培区 海拔 (m) 年降水 (数量化地位指数 范 围 类区 400 700 18 西丰县振兴乡、营厂乡,抚顺县马圈子乡,桓仁县,清原县(夏家堡镇除外),新宾县(南杂木镇除外),本溪县清河城镇、富家楼子乡、南甸子镇、碱厂镇、田师傅镇、东营房乡、兰河峪乡、草河掌镇、草河城镇、草河口镇,凤城市通远堡镇、赛马镇、弟兄山镇、爱阳镇、石城镇、大堡镇,宽甸县灌水镇、双山子镇、八河川镇、牛毛坞乡、青山沟镇 类区 300 650 18 清原县夏家堡镇,新宾县南杂木镇、抚顺县汤图乡、后安镇,本溪县偏岭镇、山城子乡,凤城市鸡冠山镇、刘家河镇、宝山镇,宽甸县青椅山镇、石湖沟乡、大川头镇、太平哨镇 类区 300 650 18 类区、类区标注的以外范围 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适宜栽培区 栽培区 海拔 (m) 年降水 (数量化地位指数 范 围 类区 400 700 18 西丰县振兴乡、营厂乡、安民镇,抚顺县马圈子乡,桓仁县,清原县(夏家堡镇除外),新宾县(南杂木镇除外) 类区 250 600 18 西丰县和隆乡、清原县夏家堡镇,新宾县南杂木镇、抚顺县汤图乡、后安镇,本溪县清河城镇、南甸子镇 类区 250 600 18 类区、类区标注的以外范围 1724201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不同栽培区、年龄、地位指数最低生长量指标 日本落叶松 长白落叶松 类区 类区 类区 类区 地位指数18 地位指数16 地位指数17 地位指数15 林 龄 / 年 树高 (m) 胸径 (年平均 蓄积量 (m3/树高 (m) 胸径 平均 蓄积量 (m3/树高 (m) 胸径 (年平均 蓄积量 (m3/树高 (m) 胸径 (年平均 蓄积量 (m3/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2 4 6 8 0 17242016 8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落叶松大径木林径级、材质培育目标 树种 平均胸径 (干型比 (%) 大径木率 (%) 出材率 (%) 超弯株数率 (%) 腐朽、纵裂株数率 (%) 双头株数率 (%) 日本落叶松 3085 70 90 5 0 0 长白落叶松 3086 70 90 3 0 0 17242016 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基于数量化方法估计地位指数立地因子得分表 基于数量化方法估计地位指数日本落叶松立地因子得分表 项 目 400m 200m400m 200m 海拔(阴坡半阴坡 半阳坡 阳坡 坡向(509130土层厚度(粉沙壤土 壤 土 沙质壤土 粘 土 土壤质地(量化地位指数求解式:1式中1为海拔高度,3为土层厚度,基于数量化方法估计地位指数长白落叶松立地因子得分表 项 目 400m 250m399m 250m 海拔(阴坡半阴坡 半阳150 半阳150 阳坡 坡向(509130土层厚度(粉沙壤土 壤 土 沙质壤土 粘 土 土壤质地(量化地位指数求解式:1中1为海拔高度,3为土层厚度, 17242016 1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落叶松速生丰产林适宜的立地条件 树种 海拔 (m) 坡向 坡度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日本落叶松 300 半阴破、半阳坡 25 30 粉沙壤土、壤土、砂质壤土 日本落叶松 300 阴坡、阳坡 15 40 粉沙壤土、壤土、砂质壤土 长白落叶松 300 阴坡、半阴破 30 30 粉沙壤土、壤土、砂质壤土 长白落叶松 300 半阳坡 20 40 粉沙壤土、壤土 17242016 11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级木林抚育间伐开始期综合判定表 造林密度 (保存率 (%) 落叶松成数 枯死枝高度 (m) 郁闭度 林龄/年 判定 3333 90 910 7 适宜抚育 3333 8089 79 8 适宜抚育 2500 89 78 8 适宜抚育 2500 90 910 9 适宜抚育 2222 90 910 10 适宜抚育 17242016 12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不同林龄阶段抚育间伐强度表 抚育强度 林龄/年 株数强度 (%) 蓄积强度 (%) 抚育目的 初次弱度抚育 912 2025 1015 解决种间竞争 首次强度抚育 1215 4050 3540 解决种内竞争 持续弱度抚育 1530 1525 1525 林木质量培育 最终强度抚育 3035 4050 3550 确定主伐前林分密度 13 17242016 附录H (规范性附录) 落叶松速生丰产大径木林适宜保留密度表 径阶保留密度(株/栽培区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区 1800 1500 1200 900 690 630 540 510 450 390 390 390 390 390 区 1800 1600 1260 960 750 690 630 540 465 420 420 420 420 420 17242016 14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