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治理商业贿赂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_第1页
论文:治理商业贿赂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_第2页
论文:治理商业贿赂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_第3页
论文:治理商业贿赂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_第4页
论文:治理商业贿赂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论文治理商业贿赂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或领域蔓延,它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则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既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破坏市场交易秩序,又毒化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高度重视,XX年7月以来,多次研究部署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并把它列为XX年我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6项重要任务之一。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执法各部门加大了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结合国情和司法实践来看,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无法满足打击和惩治商业贿赂的需要,难以从根本上遏止住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商业贿赂的线索难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只要有商业交易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商业贿赂发生,它已经渗透蔓延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有些领域,商业贿赂已经演变成一种“潜规则”。而被查出的商业贿赂案件只是现实发生的案件中的很小一部分,具体比例无法考证,但普遍认知的是远低于2/5百分之一。造成这种高发案,低破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业贿赂的线索难以发现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商业贿赂的隐蔽性非常强。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人所共知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了掩盖事实,逃避追究,贿赂的过程往往十分隐秘,基本上都是行受贿双方“一对一”进行,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书证。同时由于行贿方和受贿方都能从中获取各自的利益,行贿者通常不会主动向有关机关举报。其次,群众举报热情不高。打击商业贿赂的前提是发现商业贿赂行为,目前,发现商业贿赂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人民群众的举报,只有通过群众举报,使商业贿赂行为得以揭露,为各执法执纪机关惩治商业贿赂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从近年来的现实情况来看,群众举报热情不高,举报质量偏低,举报数量逐年下降,并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匿名的多,署名的少;谈现象的多,谈具体事实的少;业外人士举报的多,业内人士举报的少。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第三,各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配合和协作。按照法律规定,对于商业贿赂行为,检察院、公安局、工商局、纪委和审计等多个部门均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各执法主体执法的依据不同,执法的手段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执法的尺度不一。各部门都有自己搜集商业贿赂3/5线索的渠道和网络,由于缺乏情报交换和案件移送机制,导致许多案件线索没有被充分利用,使本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仅承担了行政处罚责任,或本应受到行政处罚的仅承担了司法机关的刑事处罚,甚至由于掌握线索的部门无权或无力查处,导致线索束之高阁,彻底浪费。这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状况,加之缺乏有效、规范、硬性的配合、沟通和协作,必然会导致反商业贿赂的梗阻。商业贿赂的打击不够有力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执法执纪机关的职能作用,并依靠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滋生蔓延,缘于对商业贿赂的打击不力。第一,重刑事轻行政和民事。由于商业贿赂的核心动机是谋取经济利益,所以遏制商业贿赂动机的最好途经就是从经济上使贿赂行为得不偿失。而使其在经济上得不偿失的手段中,最直接有效的还是行政和经济手段,以及在刑事处罚中加大经济惩罚力度。民事手段就是要剥夺其贿赂利益,并给予受损同行惩罚性的补偿,增大其贿赂成本。行政手段包括降低贿赂者的资质、剥夺贿赂者从业资格、注销贿赂企业执照、处以惩罚性的罚款等等处罚。然而,在治理商业贿赂的实践中,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均重刑事4/5轻行政和民事处罚,在查处的商业贿赂案件中,大多数没有受到行政处罚,几乎全部没有受到民事处罚,加之贿赂行为难以发现,查处的案件只占实际发生的很小的一个比例,如此打击的结果,就是使贿赂者认为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刺激了贿赂动机,纵容了贿赂行为。第二,重受贿轻行贿。我国在打击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贿赂犯罪上,现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刑事政策等方面所坚持的都是重受贿轻行贿的原则。如两者的立案标准、量刑幅度不一样,在刑事政策上,历来强调反腐败的重点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等国家工作人员,而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是以受贿的方式从事腐败活动的,与此相对照的是刑法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因此,司法实践中,在已查处的贿赂案件里,受到刑法处罚的行贿人远不及一成,即使受到处罚,也只伤及皮毛,而受贿者往往失去地位、工作,身败名裂。行贿和受贿本是一对孪生体,它们都极大地危害着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破坏着制度。打击贿赂行为必须坚持行贿受贿并重的原则,事实上,贿赂总收益中的绝大部分为行贿者所攫取,为了获取经济上的好处,贿赂中行贿占主动的占绝大多数,如果对行贿打击不力,必然就是对贿赂的放纵,会导致行贿不止,受贿难除的恶5/5性循环。第三,重大案轻小案。近几年来,反腐败各部门均强调突出重点查办大案要案,然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却变成了“抓大放小”,立案数额标准成倍提高,刑法明文规定,受贿罪的数额起点是5000元,但不少地方的检察机关却制定内部的掌握标准受贿五万元以下一般不予立案,片面追求大要案率。较之法律的规定,法网的法眼放大了十倍中,大量的“漏网之鱼”仅受到党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