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反对圈子文化发言稿 在当今社会中。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观描述,也是对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经验概括。当前体制下,对于干部任命, “一把手 ”权力过大,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导致,如果跟对了人,就会使获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 “圈子 ”视为成功捷径。【读文有感:人类社会中, “欲望 ”是关键, “欲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欲望 ”是控制大局和人群的抓手,当一个人把 “欲望 ”的应用,玩到了极致。那么,他就能将世界把玩于手掌之中。什么是 “欲望 ”呢 ?就是人们费心思、极力想得到的东西。但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抓住了欲望就抓住了世界,抓住了欲望就抓住了人类的大脑和行动。正常的欲望要应用好。但,还是要经常的想办法,创造一些使人产生欲望的机会。使得利用者自己,始终有抓手牢牢地控制住人们的大脑。比如,评先,有奖的事 ;比如,选用人的事。有十个人、十个人决不能都评先进,必须差额选举,即使名额富余很多,也不能这么办。不能满给。当然了,多出的名额可以分给其他面层的人吗 ?!一定要有比例的采用 “民主集中制形式 ”的评选,既合法又合理,还加强了控制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 在人群的积极性。达到奖勤罚懒的欲望驱动效果,使得主动权始终在手中紧攥 (老人家通过几十年研究和实践,特别明白此理。遂将此招应用得得心应手,自文革以来控制人们大脑的,让人们为之疯狂的就是这招,百试百爽。人类社会中,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前进发展的动力 )。如果在社会中,人人都有时,就变得稀松平常了,人们就不会珍惜了 (新、奇、险、特,是人类的软肋似的弱点追求 !)。大伙就不会有欲望的产生,没有了欲望的驱使,人们就不会主动积极争取。很多人就会变懒,无所事事的瞎混 !达不到鲤鱼跳龙门式的竞争效果。 “用欲望来引领 ;用奖罚来驱动 ;用保障来安心 ;用法纪来约束 ”(这与当前美国的做法大致相同 )。这是人类社会的源动力所在,目前,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可以借鉴 !】 从古到今,无论是性别、年龄、经历、爱好,还是工作生活的环境,人都不可能脱离圈子而存在。一方面,进入某一圈子,可以在圈子中发挥个人专业能力,在小圈子中为全社会的发展起到大作用 ;另一方面,进入了某一圈子,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圈子,无论是亲情还是兴趣爱好圈子,无论是行业还是团队圈子,都能让个人获得更多的资源,获知更多的前沿信息。 但有的人却利用所谓的 “圈子 文化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首先是想着如何跟对人,想着要去抱着某位高官的权力大腿,为个人的政治前程铺好路。其实,对个人人来说,这是不相信个人的能力,害怕站错队、跟错人影响了前程 ;对于 “大腿 ”来说,与下属玩起 “圈子文化 ”,结成了权力和利益同盟,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败坏了威信,玷污了公权的尊严,损害了个人的声誉。 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调查显示,有 受访者表示正因 “山头 ”、 “圈子 ”或附庸问题而苦恼,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这表明, “圈 子文化 ”在官场和各行各业仍十分流行。这种权力的附庸,实际上是把公权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是通过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获取圈子成员的最大利益。由此,有的人当上了干部,整日就琢磨着要去抱谁的大腿,进入到谁的圈子,一旦想方设法混入了 “圈子 ”“跟对人 ”,就不再担心无利益可图、无职位可就。这样一来,造成权力滥用、无心做事、善恶不分、不受约束,各种腐败窝案、串案就会常有发生。诸如,刘志军连同其带病提拔的张曙光等一批铁路系统内的“铁哥们 ”先后落马 ;江西九江水利系统窝案中,水利局长竟授意同乡一名毫无经验的木匠承修水库,皆是赤 裸裸的案例。这种权力非制度化的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 铲除 “圈子文化 ”,打破官场陈风陋习,对于净化官场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唯有真正实施法治、落实法治,才能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改变权大于法、官大于法的不良局面,让那些别有用心的 “圈内人 ”抬起头来看看 “圈外 ”的世界,看看法治建设给国家带来的繁荣昌盛,看看公平正义给人们带来的安居乐业,看看正确用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良性进步,看看良好政治环境给执政地位带来的威望。而让 “跟对人文化 ”没有市场,就必须通过建立风清气正的考核评价机制,让 选人用人程序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 “消消毒、杀杀菌 ”,避免圈子滋生裙带关系,避免萝卜招聘、互相提携现象,让能人好人好上加好,让能人好人能被提拔重用,让能人好人都有机会干出好成绩。要让领导干部不能总是 “一手遮天 ”,就必须严格规范官员的职务行为,用制度建设提高干部职务的风险系数,确保干部正确用权,不能让那些所谓的 “大腿 ”成了一些人梦想的天堂,更不能让领导手中权力成为一些人 “投桃报李 ”的潜规则。 随着打 “老虎 ”、拍 “苍蝇 ”步骤越来越快,系列的窝案、串案不断被纠出,诸如山西省 5 党委接连被查,这足以说明官场圈子在一点 一点走向失控。铲除 “圈子文化 ”,不仅需要官员自觉自律,更需要从制度建设抓起,为圈里圈外划清界限,决不能让 “圈子文化 ”玷污了公权的尊严。 2 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后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 “圈子文化 ”。如四川,被指出 “一些干部通过 打干亲 、 打礼 等方式拉关系 ”;“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 天线 、搞 勾兑 ”。广西, “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 小圈子 ”。江苏, “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 ”。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 ”。近年来,查处的不少腐败案件都是窝案,特别是一些 “老虎 ”落马,总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相继落马者不乏同学、老乡、上下级、校友等关系,这无疑是畸形 “圈子文化 ”造成的恶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 体会 议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 圈子文化 ,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此次中央巡视组晒出的巡视账单着重指出了 “圈子文化 ”问题,足以看出官场 “圈子文化 ”的危害之大。官场 “圈子文化 ”已经成为各种不良风气,如贪污腐败、耽于安乐、同流合污的温床,成为个别圈子、个别干部违纪违法,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 “圈子文化 ”的腐蚀性与危害性。 “圈子文化 ”显而易见的巨大危害有两个。 首先, “圈子文化 ”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 “圈子文化 ”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一个贪腐者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一点遮遮掩掩或者内心的不安,而 “圈子 ”腐败,则会形成一种 “法不责众 ”的自欺欺人和变本加厉,贪腐行为也会表现 得狂妄嚣张。一些腐败窝案曝光后,我们发现这些贪腐官员都拥有集会、享乐的会所,这些地方既是他们耽于享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拉帮结伙、勾兑利益的地方,这种现象正是 “圈子文化 ”的突出体现。 “圈子文化 ”的存在,为 “圈子 ”提供了成员引入、联系交流、利润分配、风险应对的途径和便利,可以说, “圈子文化 ”已经成为腐败蔓延横行的帮凶与工具。从查处的腐败窝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部门的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腐败带来的问题,而是由一个囊括了各类官员、商人、官员家属等在内的 “圈子 ”造成的腐败,这种腐败现象不仅大大加剧了危害和损失 ,而且也为之后的根除影响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 “圈子文化 ”是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朋友圈、同学圈、亲戚圈这些维系人们日常人际关系的 “圈子 ”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蕴含了诸多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官场 “圈子 ”已成为隐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会毒瘤,在这种圈子里,圈子关系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甚至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有一种说法是: “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 ”这从侧面印证了官场 “圈子 ”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决策和执政。在现实中, “圈子文化 ”的存在,势必弱化大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导致用 干部、作决策不是选贤任能、实事求是,而是讲圈子、看亲疏。 “圈子文化 ”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临 “要么加入圈子,要么被圈子孤立、抛弃的两难选择。曾有被查处的贪腐分子就表示, “进了这个的圈子,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 ” (2012 年 12 月 18 日检察日报 )这种由 “圈子文化 ”导致的权力非正常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因此,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谓的 “圈子文化 ”,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监督机制抵制 “圈子文化 ”。 “圈子文化 ”之所以能 够病态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败群体,就是因为存在 “圈子文化 ”的地方或部门权力过度集中。 “一言堂 ”、 “一支笔 ”的存在,使得个人权力很容易失控,一旦个人私欲膨胀,地方政治、经济等整体发展就会面临发展风险,而个人权力过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态 “圈子文化 ”,导致 “圈子 ”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 “圈子文化 ”,就必须要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强化权力监督机制。首先,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一把手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 ,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以监督手段遏制 “圈子文化 ”。监督权力运行,可以有效防止 “圈子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先有了孱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有自愿的 “被苟同者 ”,进而成为 “圈子文化 ”的簇拥者和参与者。在某些地方官场之所以会成为 “酱缸 ”,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导致 “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 ”恶风盛行。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作为体制内监督部门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 权力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和途径。 二是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抵制 “圈子文化 ”。应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置于健康的、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之下,促使广大党员成为抵制 “圈子文化 ”,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践行者。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抵制 “圈子文化 ”病态蔓延的主体。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是党内民主的四大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处理好四者的辩证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民 主现状,才能有效遏制 “圈子文化 ”的滋生蔓延,才能让政治生活回归正常和健康。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只要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好相关民主程序,就能从根本上消除 “圈子文化 ”的影响,从根本上抵制 “圈子文化 ”。 三是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以预防机制抵制 “圈子文化 ”。此次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 “圈子文化 ”的存在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对 “圈子文化 ”危害的认识,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 “圈子文化 ”的侵扰 ,更为那些“圈外 ”同志正了名撑了腰,明确了导向,弘扬了正气,今后还应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喊打官场 “圈子文化 ”的舆论氛围,让官场 “圈子 ”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观照明提升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 托育中心环境设计标准与实施
- 四川省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题 含解析
-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班12月大联考化学含解析
- 网吧圣诞节活动企划方案
-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催化剂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汉彝翻译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汽轮机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健康职业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意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2466-2023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
- 2023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摇摆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Unit+1+Extended+reading课件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内蒙古煤矿竖井地质勘察施工技术
- 周1530安全教育记录(2021至2022)
- 物料管理入门部分真题含答案
- 德育主题班会课件 飘扬红领巾 光荣少先队
- 大学生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