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五层教学楼设计【全套CAD图+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107页)
编号:95332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12-18
上传人:hon****an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丁**(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教学楼
设计
- 资源描述:
-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A,B,C,D轴框架的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计算了恒载,活载,风载的等效荷载以及各杆端的内力,然后用分层法进行内力分配,然后各层叠加,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内力组合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还进行地基设计。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关键词: 框架 结构设计 内力组合







- 内容简介:
-
载作用 2 单 位 M)9 1 单 位 M) 4 单 位 M)86 5 0 单 位 M) 单 位 M) 单 位 M)8 8 单 位 M) 单 位 M)6 载作用 3 单 位 M)5 0 单 位 M)2 9 单 位 M)5 4 0 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5 0 4 5 5 单位 )1 4载作用 单 位 M) 单 位 M)0 7 单 位 M)9 3载作用 单 位 M)载作用 单 位 M)45 单 位 M) 单 位 M) 单 位 M)8 8 单 位 M) 单 位 M)9 9 6 载作用 3 单 位 M)5 0 单 位 M)2 9 单 位 M)5 5 0 4 55 位 )单位 )单位 )单位 )5 4 4 4 单位 )1 5 4.27边跨 中跨c左 g g 5 r r 5 跨 边跨 中跨 L L q 度 梁间恒载边跨 中跨边跨 中跨边跨 中跨恒载作用下梁端柱边弯矩调幅后竖向恒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单位: kNm)序号边跨 中跨调幅后柱边梁端弯矩柱边梁端弯矩边跨柱边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柱边梁端剪力恒载作用下梁端柱边弯矩序号梁端弯矩恒载作用下梁端柱边剪力序号梁端剪力 梁间恒载边跨 中跨1 位: kNm)柱边梁端弯矩边跨 跨 边跨 中跨r r q q L 跨 边跨 中跨c左 q q L r r 5 幅后柱边梁端弯矩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跨度活载作用下梁端柱边弯矩序号梁端弯矩边跨 中跨柱边梁端剪力边跨活载作用下梁端柱边剪力边跨 中跨序号梁端弯矩 梁间活载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序号梁端弯矩 梁间活载 跨度边跨 中跨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 L L q 位: kNm)层次梁端弯矩 跨度 梁间恒载边跨 中跨1 9 0 5 1 9 0 5 2 1 4 9 跨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梁端剪力边跨位: kNm)活载作用下 活载作用下跨c左 g g 5 r r 5 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5 b b 边柱 中柱5 间恒载 柱边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 边跨风荷载用下梁端柱边弯矩序号梁端弯矩 柱边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序号柱边梁端弯矩风荷载用下跨中弯矩梁端弯矩、剪力,柱轴力计算层次边梁 中梁跨中剪力边跨 中跨 跨中弯矩柱轴力3 b b 边柱 中柱5 力,柱轴力计算层次边梁 中梁 柱轴力 6 7 7 9 跨|M| + 活 +左风)截面 内力 活 +右风)| 面 内力 恒载柱顶 活 +左风) 活 +右风)+风柱底柱顶 M V 左 M 载 载风载)载载载1柱层次截面尺寸组合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M( KNm) 773 算 s(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实配 配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M( KNm) 773 算 s(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实配 柱1 2 3 3400 600 2545s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s 2545s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3 18(763)、 x 18(1018)、 y 18(763)、 x 18(1018)、 y 18(763)、 x 18(1018)、 y 00 600 400 600 400 600 400 6003 18(763)、 x 3 18(763)、 x 3 18(763)、 x 配 二 三 一 二 三M( KNm) 19 算 s( 480 480 480 480 480 480实配 配 8(1018)、 y 18(1018)、 y 18(1018)、 y 柱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s 2545s s 2545s 00 6004 5 2545s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18(763)、 x 18(1018)、 y 18(1018)、 y 18(763)、 x 一 二 三 一 二 19 80 480 480 480 480 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400 8(763)、 x 18(1018)、 y s 2545s 400 600 2545s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3 18(763)、 x 400 6003 18(763)、 x 18(1018)、 y 18(1018)、 y 6003 18(763)、 x 18(1018)、 y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层次截面尺寸组合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M( KNm) 2601 算 s(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实配配 二 三 一 二 三 一M( KNm) 2601 算 s(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实配配00 500 500 500 500 500 33 18(763)、 x 3 18(763)、 x 3 18(763)、 x 2545s 2545s 2545s 18(1018)、 y 4 18(1018)、 y 4 18(1018)、 y 2 3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500 500 500 500 5004 18(1018)、 y 4 18(1018)、 y 4 18(1018)、 y 18(763)、 x 3 18(763)、 x 3 18(763)、 x 二 三 一 二 三M( KNm) 57 算 s( 480 480 480 480 480 480实配配500 500 5004 53 18(763)、 x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2545s 2545s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4 18(1018)、 y s 2545s 2545s 18(1018)、 y 8(763)、 x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57 8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二 80500 500 500 500 53 18(763)、 x 3 18(763)、 x 00 2545s 2545s 18(763)、 x 18(1018)、 y 4 18(1018)、 y 4 18(1018)、 y 2545s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加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5004 18(1018)、 y 18(763)、 x 密区 4肢 8100,非加密区 4肢 8200 2545s 次M( KNm) 计算 实配 算 配 18、8、22 2588822 25889截面1支座4354985 7792支座A 58472支座 77153支座A 06475支座 47424支座A 64486支座 23805支座A 80048支座 7000非加密区二肢8200加密区四肢加密区四肢加密区二肢8100非加密区二肢8200加密区四肢加密区四肢加密区二肢非加密区二肢加密区四肢加密区四肢加密区二肢非加密区二肢加密区四肢加密区四肢加密区二肢非加密区二肢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r r q q L L 跨b(M) h(M) b(M) h(M) H(M) (kn/N N 跨 中跨N N 顶5 跨 边跨 中跨r r q q L L 间活载 跨度 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 边跨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序号梁端弯矩 梁间恒载 跨度 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 边跨恒载作用下柱轴力序号端剪力边跨梁端剪力边跨 中荷载边跨 中跨 容重层高活载作用下柱轴力 底 4 6 6 0 跨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恒载作用下柱轴力柱边跨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 边跨 中跨r r q q L 跨 边跨 中跨r r q q L 间活载 跨度边跨 中跨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跨度梁端弯矩 梁间恒载中跨序号边跨1 9 0 5 跨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梁端剪力边跨 中跨边跨 中跨r r L 跨r r L 跨r r q 间活载边跨 中跨竖向恒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单位: kNm)边跨 中跨层次跨度梁端弯矩竖向活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单位: kNm)层次梁端弯矩 跨度边跨 中跨边跨 中跨q q 跨q q 跨L L 0 0 0 0 端剪力边跨 中跨梁间恒载竖向恒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单位: kNm)恒载作用下竖向活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单位: kNm)梁间恒载活载作用下层次 z s z(m) z 柱 中梁 中柱 剪力 边柱 柱 D 每根边柱剪力5 j=5 n=5 j=5k=k= y=y= j=4 n=5 j=4k=k= y=y=值层次 线刚度4柱剪力分配表各层柱反弯点计算表边柱 中柱54040n=5 j=3 n=5 j=3k=k= y=y= j=2 n=5 j=2k=.5 k= y=0.5 y= j=1 n=5 j=1k=k= y=y= 4 3 2 1边柱 根边柱剪力 每根中柱剪力 层高 边柱y 中柱b 力,柱轴力计算层次 中梁132边梁 边柱 中梁 中柱5 刚度A a D K a 08 08 08 94 值中柱边柱柱剪力分配表边柱柱端M 边柱柱底M 中柱柱端M 9 柱 力,柱轴力计算中梁 值 D总 结 毕业设计是 我 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 通过毕业设计可受到本专业系统、综合的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可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初次接触一个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任何经验可言。 从建筑设计开始就由于考虑不周而反复修改。对结构的合理性考虑不周,房间布置、采光通风和交通组织上也存在着问题。 此后,在邵永健老师及夏敏,劳裕华老师的帮助下,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基本满足了建筑设计的要求,还考虑了建筑美观的要求。 在计算机制图的过程中,我更熟练 正建 筑, 建筑设计与结构计算软件。在此过程中,我对制图规范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对平、立、剖面图的内容、线形、尺寸标注等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 在结构设计中,通过手算一榀框架,使我深刻地领会了框架、楼梯、板、基础等部分的设计流程、简化措施、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规范,重视了以前曾经忽视的建筑构造措施,也使我的设计更加接近于实际工程。 紧张的毕业设计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三月份开始至今,回想起几个月来的设计过程,看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设计成果,感觉一个学期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次的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四年来大学所学 专业知识的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归纳,而且使我真正体会了设计的艰辛和一种付出后得到了回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对我将来的设计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通过本毕业设计,可 以 掌握结构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全面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正确、熟练的结构方案、结构设计计算、构造处理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培养 我们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配合意识;培养正确、熟练运用规范、手册、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建立功能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的思想,进一步建立建筑、结构工程师的责任意识。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 A, B, C, 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计算了恒载,活载,风载的等效荷载以及各杆端的内力,然后用分层法进行内力分配,然后各层叠加,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内力组合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还进行地基设计。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关键词: 框架 结构设计 内力组合 he of is to do in of , B, C, D, E, F. of is of is is by of be by of be to of of in be of of be by is to or of of be of of of is be by as in - 1 - 目 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 建筑介绍、建筑地点、建筑类型、门窗使用、地质条件 1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2 第二部分:楼板设计 3 屋面和楼面板的荷 载计算 3 楼板计算 4 第三部分:次梁计算 19 荷 载计算 19 次梁计算 19 截面设计 20 第四部分: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3 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23 横梁、纵梁、柱线刚度的计算 23 恒载荷载计算 25 恒载内力计算 30 活载荷载计算 38 活载内力计算 42 梁、柱内力计算 50 第五部分: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57 风荷载作用楼层剪力的计算 57 梁、柱线刚度计算 57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 D 值计算 57 - 2 -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59 第六部分: 横向框架内力组 合 65 恒载作用下内力组合 65 活载作用下内力组合 66 风载作用下内力组合 68 第七部分:截面设计 69 框架梁设 计 6 9 框架柱设计 72 裂缝验算 79 第八部分:电算比较 84 数据输入 84 数据输出 85 第九部分:基础设计 91 设计参数 92 柱下独基设计 68 第十部分:楼梯设计 96 楼梯板计算 96 平台板计算 98 平台梁计算 99 第十一部分: 科技资料翻译 101 科技资料原文 101 原文翻译 104 - 1 -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 辅助教学楼 本工程建筑功能为公共建筑,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平面的横轴轴距为 轴轴距为 、外墙体材料为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仿石材外墙涂料,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教室内地面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门窗采用塑钢窗和装饰木门。全楼设楼梯两部。 苏州某地 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表面为平均厚度 右的杂填土,以 下为 右的淤泥质粘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 70kN/下面为较厚的垂直及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粉质粘土层,其承载力的特征值为 180kN/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震设防要求:六度四级设防 当于黄海高程 m, 对本工程无影响。 要构件材料 框架梁、板、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墙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 混凝土强度:梁、板、柱均采用 凝土, 钢筋使用 00 二种钢筋。 ( 1)框架梁: 横向框架梁,最大跨度 L= h=( 1/81/12) L=100075 h=800mm b=( 1/21/3) h=40066 b=300向框架梁,最大跨度 L= h=( 1/121/13) L=45015 h=600mm b=( 1/21/3) h=30000 b=250 2)框架柱: 初定边柱尺寸 400600柱 500500柱 500600至五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 - 2 - N 其中, n 为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g 为折算在单位建筑面 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框架结构近似取 18 kN/F 为 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荷 面, 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 轴压力增大系数。 抗震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轴压比 ,边柱和中柱的负 荷面积分别是 边柱 3 21 . 3 5 . 4 4 . 0 5 1 8 1 0 51789361 . 0 1 4 . 3cA m m 中柱 3 21 . 2 5 5 . 4 5 . 4 1 8 1 0 52294051 . 0 1 4 . 3cA m m 所以边柱取 400600柱取 500500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 3 - 第二部分:楼板设计 面和楼面板的荷载计算 屋面和楼面板的荷载取自建筑荷载规范( 001)。 教室采用水磨石地面 名 称 做 法 厚度( 容重(KN/重量KN(彩色水磨石楼面 白水泥大理石子面 15 25 :3 水泥砂浆找平 18 20 水泥浆一道 2 20 筋混凝土楼板 120 25 3 板底 20 厚粉刷抹平 20 17 面静载 面活载 2 厕所采用地砖地面 名 称 做 法 厚度( 容重(KN/重量KN(厕所 地砖铺实 10 20 : 4 干硬性水泥砂浆 25 20 层处理剂一遍 20 混凝土 坡 20 25 : 泥砂浆找平 20 20 水涂料 筋混凝土楼板 120 25 3 板底 20 厚粉刷抹平 20 17 面静载 面活载 - 4 - 不上人屋面 名 称 做 法 厚度( 容重(KN/重量KN(非上人屋面 高分子卷材 4 12 : 3 水泥砂浆找平 20 20 水珍珠岩保温层 60 4 : 3 水泥砂浆找平 20 20 :6 水泥焦渣找坡 50 15 筋混凝土楼板 120 25 3 板底 20 厚粉刷抹平 20 17 面静载 面活载 道水磨石地面 名 称 做 法 厚度( 容重 (KN/重量KN(彩色水磨石楼面 白水泥大理石子面 15 25 :3 水泥砂浆找平 18 20 水泥浆一道 2 20 筋混凝土楼板 100 25 底 20 厚粉刷抹平 20 17 面静载 面活载 板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002), 楼板长边 短边比小于 2 时, 宜按双向板计算。楼板长边 短边 比大于 2,但小于 ,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尺寸,楼板全为双向板,楼板按照弹性方法进行计算。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多跨连续双向板跨中最大正弯矩: 为了求得连续双向板跨中最大正弯矩,荷载分布情况可以分解为满布荷载 g+q/2 及间隔布置 q/2 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可近似认为各区格板都固定支承在中间支承上,对于后一种情况可近似认为在 中间支承处都是简支的。 - 5 - 沿楼盖周边则根据实际支承情况确定。分别求得各区格板的弯矩,然后叠加得到各区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 多跨连续双向板支座最大负弯矩: 支座最大负弯矩可按满布活荷载时求得。 ( 1)标准层楼板计算: 标准层楼板区格划分: 标准层楼板区格图 - 6 - 板 A 板 一、 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 7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板 B 一、 基 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固定 /铰支 /铰支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 8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s 335 , 板 D 一、 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铰支 /铰支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 1/5. - 9 -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 板 E 一、 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铰支 /固定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 10 -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板 C - 11 - 一、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铰支 /固定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 加的弯矩: () ( 配 251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 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 12 - 配 , (2)楼面板设计: 板 A 一、 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 端 /下端 /右端 /上端):固定 /固定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 13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 板 B 一、 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固定 /铰支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 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 14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板 D 一 、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铰支 /铰支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 15 - 3、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板 E - 16 - 一、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端):铰支 /固定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4225 厚 H = 120 砼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 17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板 C 一、基本资料: 1、边界条件(左端 /下端 /右端 /上 端):铰支 /固定 /固定 /固定 / 2、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g 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2 计算跨度 5400 计算跨度 2700 厚 H = 120 砼强度等级: 筋强度等级: 、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4、泊松比: 1/5. 二、计算结果: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x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X 向应增加的弯矩: () ( 配 , 平行于 向的跨中弯矩 y =() (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 向应增加的弯矩: - 18 - () ( 配 251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沿 向的支座弯矩 =( 配 , 第三部 次梁计算 - 19 - 恒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自重 次梁自重 ( 25 次梁粉刷 ( 2 17 小计: 活载设计值: 20 荷载设计值 g+q= 边跨 1/16(g+q)6 1/14(g+q)4 1/11(g+q)1=NM 第二跨 1/11(g+q)1=NM 1/16(g+q)6 1/14(g+q)4 第三跨 1/14(g+q)4=NM 1/16(g+q)6 1/14(g+q)4 第四跨 - 20 - 1/14(g+q)4= 1/16(g+q)6 1/11(g+q)1 第五跨 1/11(g+q)4= 1/14(g+q)6 1/16(g+q)1 由于第 3跨和第 4跨的计算长度不同, 支座 边跨 .5(g+q)g+q)二跨 g+q)g+q) 三跨 g+q)g+q)四跨 g+q)g+q) 五跨 g+q)f= 0.5(g+q) 面设计 , ,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边缘的距离 35 M= b h 250 400 h - 400 365b b 1 b x / 1 250 34/360 - 21 - (b 339/(250 365) 选配 ( 461 根据裂缝宽度小于 , ,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边缘的距离 35 M= b h 1800 400 h - 400 365b b 1 b x / 1 1800 5/360 选配 ( 508 根 据裂缝宽度小于 设计参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 0钢筋等级 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箍筋间距 s 150剪力设计值 V 截面尺寸 b h 250 280 h - 280 250计算过程: b V 当 V b h 300造要求: 箍筋最小直径 6筋最大间距 150最小配箍面积 ( b s 当 b 4 时, V c b c b 1 14331 V 足要求。 V b s (V - b s / ( ( 150/(210 250) 沿梁全长配 次梁其他截面配筋 见下表: - 22 - 截面 A 1 B 2 C 3 D 4 E 5 F 弯矩设计值 计算配筋( 326 339 506 391 576 757 501 考虑裂缝影响 20 + 20 14 20 14 0+ 16 0+ 14 0+ 实配钢筋 16 14 16 14 第四部分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向框架计算单元 根据结构布置和荷载计算,对一榀横向中框架进行计算,如图所示。房间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阴影线所示。 - 23 - 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柱线刚度计算: 横梁线刚度计算 类别 b h I l l l 2l (m m) ( 4m ) ( m) ( 4310 ) ( 4310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