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设计和热分析.doc

注塑模具的设计和热分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5561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12-21 上传人:闰*** IP属地:河南
13
积分
关 键 词:
注塑 模具 设计 以及 分析
资源描述:
注塑模具的设计和热分析,注塑,模具,设计,以及,分析
内容简介:
注塑模具的设计和热分析 , R. S. 43400 要 本文介绍塑料注塑模具在生产翘曲测试样品和进行模具内模具热残余应力的影响的热分析方面的设计。对在注塑模具设计中所需的技术,理论, 方法以及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描述。使用商业计算机辅助版本为 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由于试样的不均匀冷却,用于进行残余热应力分析模型使用被称为析师,版本为 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立和解决。该软件通过塑料注塑成型周期为模型提供温度分布的曲线图和温度变化程度,这个注塑成型周期通过绘制时间响应曲线得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区域来说,收缩可能发生在冷却通道的附近。这种模具在不同区域的不平衡冷却效果归咎于翘曲 .2005爱思唯尔 关键词: 塑料注塑模具设 计 ;热分析 1 前言 塑料工业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位居少量的十亿美元的产业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产品都涉及到塑料的使用,并且大多数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塑料注塑成型方法 1进行生产。注塑 成型工艺以利用较低的成本 2创造具有各种外观和复杂的几何形状的产品而著称。注塑成型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四个重要的阶段。这些阶段是:加料,注射成型,冷却和推出。塑料注塑成型过程开始于将树脂和合适的添加剂从注射机的料斗送到注塑机的注射系统 3中。这是加料阶段,在这个阶段热聚合物熔体在注射温度 下充满型腔。在聚合物充满型腔之后,在注射成型阶段,额外的聚合物熔体在较高压力作用下注入型腔,以补偿由于熔体凝固而可能引起的收缩。紧接着的是冷却阶段”在这阶段,模具被冷却直到塑件有足够的刚性被推出。最后一步是“推出阶段”在此阶段模具被打开,塑料制件被推出,之后模具关闭重新开始下一个周期 4。设计和制造具有理想特性的注塑成型塑料制件一个昂贵的过程,这主要靠经验包括反复修改实际的工具。在模具设计任务中,设计通常在核心部位加一个特定几何形状想凸起和凹坑的模具是非常复杂,为了设计一套模具,许多重要的设计因素必须考虑 。这些因素是模具大小,模腔的数量,腔的布局,热流道系统,浇注系统,补缩和推出系统 6。在模具的热分析中,其主要目的是分析热残余应力或模压对产品尺寸的影响。热诱导应力主要发生在注射的冷却阶段,主要是低的热导率和熔融聚合物与模具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导致的。在冷却过程中在产品内存在不均匀的温度场。 在冷却过程中,靠近冷却管道的地方比远离冷却冷却管道的地方的受的冷却程大 一些。 这种温度的不同,使得材料存在不同的收缩而引起热应力。显著的热应力可以导致翘曲问题。因此,在冷却阶段对注塑成型塑件的残余热应力进行模拟是很重 要的 8。通过了解热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能对其引起的变形进行预测。在本文中塑料注塑模具在生产翘曲测试样品和进行模具内部模具的热残余应力 影响的分析的设计得以描述。 2 方法论 曲测试样本的设计 本节说明翘曲测试样的设计将用于注塑模具。很明显翘曲是一些薄的壳形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产品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塑料制件以确定出薄的壳形的注塑成型塑件翘曲问题的有效因素。翘曲测试样品来源于薄的壳形的塑料制品。样本的外形尺寸长 120 毫米,宽 50 毫米和厚度为 1 毫米。 用于生产翘曲测试试样材料是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注射温度,时间和压力分别为 210C, 3 秒和 60 兆帕。图 1 显示了翘曲测试试样的生产。 图 1 生产的翘曲测试样品 曲测试样本塑料注塑模具设计 本节介绍的设计方面和其他与设计生产翘曲测试样品模具相关的因素。用于生产用于产生翘曲测试样品的塑料注塑模具的材料是 050 碳钢。在设计模具 过程中四中设计方案被考虑包括: 一,三板式(方案 1)双分型面一模一腔模具。由于成本高,不适用。 二,双板式(方案 2)单分型面一模一腔无浇注系统模具,生产效率 低,不适用。 三,双板式(方案 3)单分型面一模二腔有浇注系统和推出机构,由于塑件过于薄,推杆可能会损坏产品。 四,双板式(方案 4)单分型面一模二腔有浇注系统,利用浇口拉出器扮演推杆的角色避免在推出过程中产品受损。 在设计得到翘曲测试样品的模具中,第四种方案被应用,不用的设计因素在设计中已经被采用。首先,模具的设计是基于注射机活动模板尺寸,所用的注射机是杆( 这种注射机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活动模板的最大面积通过两根拉杆之间的距离决定,注射机的拉杆之间的距离是 254 毫米。因此,模具板最大宽度不能超过 这个距离。此外,为保证模具的开启和运转,两根拉杆与模具之间保留 4 毫米的距离,这使最终模具的最大宽度为 250 毫米。模具标准模架采用250 毫米 250 毫米。模架通过压板从模架或模板的右上角和左下角与注射机进行配合,其他与模板相关的尺寸如表 1 中所示。模具的设计要使得锁模压力产生的锁模力高于内部型腔的压力(反压力)以避免发生溢料。基于模具标准件库提供的尺寸,型芯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 200 和 250 毫米,这些尺寸使在型芯上设计两腔时两腔的位置能够均衡的放置,这样在凹模是空的时候模具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塑料熔体注入腔内用到的 浇道衬套,因此,唯一的一个标准分型面设计在产品表面。 表 1 模具板尺寸 (宽度高厚 ) 顶部夹紧板 250 250 25 凹模 200 250 40 型芯 200 250 40 侧板 /支撑板 37 250 70 推杆固定板 120 250 15 推板板 120 250 20 底部夹紧板 250 250 25 在模具打开时,该产品和凝料在分型面被推出来。模具设有主浇口和侧浇口。为了顺利浇注, 浇口的底部设计成倾斜角为 20 度,厚度为 米。 并且为了塑料熔体能够进入型腔,浇口设计成宽 4 模具设计中主流道 ,选用抛物线截面类型,这种截面优点是在一套模具中可以使注射机简化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是型芯。然而这种类型的流道与圆截面的类型相比存在有更多的热量损失和废料的缺点。这可能会是塑料熔体凝固的更快。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短和大的直径的流道来缓解,流道的直径是 6计的流道要在同一时间,同一温度和同等的压力下将材料或者塑料熔体分流到凹模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由于这个原因,型腔布局设计成对称形式。另一个应该被考虑的设计因素就是通风孔的设计,型芯和凹模的配合面是经过非常的精细的加工以防 止溢料的发生。然而这会导致当模具关闭时候空气的进入并导致短射或有缺陷。为保证进入的空气被释放从而避免成型不完全,需要设计足够的通风孔。冷却系统沿着模腔开通,并且均衡的布置在模具中以确保均匀的冷却。这些冷却管道在凹模和型芯的两侧可设。它在湍流的情况下对模具进行充分的冷却。图 2 所示为通风孔 和冷却管道在型腔上的布局。 图 2 通风孔和冷却通道在型芯上的布局 在模具设计中,推出机构仅仅有推杆固定板,推杆和推板组成。推杆位于型芯的中间位置,它不仅仅是作为一根推杆准确的固定塑料制品。同时在 脱模阶段,当模具打开时它也充当推出器将塑料制品推出模具。在型腔内没有使用和放置额外的推出装置因为生产的产品非常的薄,即 1型腔中加额外的推出装置可能会使产品出现小孔并且在推出过程中损坏产品。最后,足够的尺寸公差给予考虑以补偿材料的收缩。图 3 显示了应用 发的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以及线框造型。 图 3 模具的三维造型和线框模型 3 结果与讨论 品的生产和修改结果 在审核过程中,设计和制造的模具生产出来的翘曲测试样品存在一些缺陷。这 些缺陷只要是短射,溢料和翘曲。短射可以通过随后在凹模的拐角处加工额外的通风孔以让更多的进入里面的空气溢出而得以消除。同时,溢料可以通过减小注射机的成型压力而减少。翘曲可以通过控制各种参数比如注射时间,注射温度和熔化温度来控制。对这些进行修正之后,模具可以通过浇口以较低的价格, 较少的工序生产出高质量的翘曲测试样本。图 4 为经修改够加工了额外的通风孔以消除短射的模具。 图 4 额外的通风孔消除短射 具和产品的详细分析 模具和产品开发后,分析模具和产品开展了。在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熔融的 210C 通过凹模上浇道衬套被注入,直接进入型腔中,冷却开始后,该产品就形成了。一个产品的周期大约需要 35s 包括 20s 的冷却时间。用于生产生产翘曲测试试样的材料是 射温度,时间和压力分别为 210C, 3 秒和60 兆帕。模具采用 050 碳钢作为材料。这些材料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模具中的温度分布,可以利用温度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表 2 为 050 碳钢材料的性质。 表 2 模具和产品的材料属性 属性 模具 (碳钢 050) 产品( 合物) 密度 ( ) 7860 kg/050 kg/氏模量 (E) 208 松比 ( ) 服强度 (5 伸强度 (63636膨胀系数 ( ) 65 1010导率 (K) (m K) (m K) 比热 (C) 1250 J/() 477 J/() 对模具最关键的分析部分是在凹模和型芯上,因为它们是产品成型的 部位。因此热分析来研究温度的分布和在不同时间的温度是使用商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来完成,这款软件叫做 本为 行一次二维的热分析。由于对称性,热分析通过凹模和型芯的垂直截面和侧面的上半部分的这个模型来实现,凹模和型芯在注射阶段就固定在一起了。图 5 为无规律的配合分析的热分析模型。 图 5 热分析模型 该模型的建模还涉及分配属性 ,工序或模型的周期。这需要有限元分析求解器来分析模具建模和绘出时间响应图以便显示在某一 段时间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 针对产品分析利用版本为 析师进行一个二维的拉伸强度的分析。基本上述样品处于一端受拉另一端固定的状态。增加载荷使模型达到塑性变形。图 6 为受载荷作用的模型的分析。 图 6 为分析产品所用的受载荷模型 具和产品分析的结果和讨论 针对模具分析,对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热分布进行了观察。图 7 为塑料注塑成型在一个完整的周期不同的时间间隔内热或热量分布的等高线图 二维分析。 图 7 不同时 间间隔内的热分布等高曲线 对模具的二维分析,绘制了时间响应图表以分析热残余应力对产品的影响。图 8 为为绘制时间响应图标而选取的点。图 9在图 8 中所示不同点温度分布曲线。从图 9绘制的温度分布中可以看出,图中的每一个点的温度都在上升,即从环境温度到某一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然后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个温度不变。这种温度的升高是由于产品熔体塑料进入型腔所致。在一段时间之后温度继续上升至最高温度并且保持在最高温度,这个温度的升高与成型阶段高的压力有关。这个温度一直持续到冷却阶段的开始,冷却使得模具的温度到一 个较低的值且保持在这个水平。绘制的曲线并不光滑,这是因为缺少输入塑料熔体填充和冷却水冷却速度的功能。图表只显示在这个周期内温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在热残余应力时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冷却阶段。这是因为冷却阶段使材料从高于 玻璃化转变温度到低于这个温度。材料应成分收缩而产生热应力。热应力有可能造成翘曲。 图 8 在产品内部选择的点作的时间响应图 图 9 第 284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0 第 213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1 第 302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2 第 290 个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3 第 278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4 第 1838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5 第 1904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6 第 1853 点的温度分布图 图 17 第 1866 点的温度分布图 从图 9示的冷却阶段之后的温度可以看出,靠近冷却管道的区域由于温度降低快而冷却程度大一些,而远离冷却管道的区域冷却程度要小一些。冷却速度快,冷却程度大意味着在这部分区域发生更多的收缩。然而最远的点,第 284点由于热量散失到环境中而冷却程度更大。 结果,由于冷却管道位于型腔的中间位置而使中间部分的温度差异比其余的位置要大。由于收缩量大使得塑件中间部分产生压应力 。不均匀收缩导致翘曲。但是,冷却之后各个点的温度差异小了,翘曲变形就不会那么显著了。对于一个设计师,设计一套具有高效冷却系统和较小热残余应力的模具是很重要的。 对于产品分析,从开展研究的第一步到分析注塑成型产品整个过程,产品在不同载荷因子作用下的应力分布都进行了二维观察分析。图 18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对应的应力等高线图。一个至关重要的点 127,这点处塑料制品收到最好的拉应力作用,这一点的应力 2 和图 23 中。从图 23 中受力情况与应力关系的曲线来看,制品所受的 拉力一直增加直到达到图 23 中的载荷因子的值,这个值是 1150N。这就意味着制品可以承受 1150N 的拉力。高于这个值的载荷会导致制品破坏。在图 23 中,这种破坏更可能发生在试样的固定端所在的区域,这个最大应力为 试样应力分析由于产品是为了进行翘曲测试并且与拉力分析无关而使得其解释非常有限的信息。然而在将来,研究者指出产品的所处状态应该定下来以便于在不同的载荷作用下试样的变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图 18 载荷增量 1 作用下的相对应力图 图 19 载荷增量 14 作用下的相对应力图 图 20 载荷增量 16 作用下的相对应力图 图 21 载荷增量 23 作用下的相对应力图 4 结论 设计出来的模具使生产高质量的翘曲测试样品成为可能。这种成为是样品可以决定出影响 翘曲的参数。这种测试样品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并且只需要比较少的加工。塑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注塑模具的设计和热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95561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