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4页)
编号:9567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6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12-21
上传人:闰***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冯**(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15
积分
- 关 键 词:
-
手机
模具
资料
18
- 资源描述:
-
手机模具资料18,手机,模具,资料,18
- 内容简介:
-
机械制造方向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专业: 实验题目: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部分 一、实验类型: 综合型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2、了解普通的、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和现代机械加工手段,掌握以 为代表的三维 统的特征建模理论方法以及数控编程方法和 体化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机外壳设计建模 用 机外壳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1所示。 图 1 手机外壳 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 基于所设计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用 成手机外壳模具的设计建模 四、实验要求 该实验是针对机制方向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对特征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识和理论有充分了解,掌握分型面等模具设计的相 关概念,能够在规定 时间内运用 成手机外壳及其模具的设计和建模。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机外壳建模 a. 手机外壳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 征建模工具 手机外壳是典型的薄壁类零件,根据手机外壳的结构特点,手机外壳的主要结构特征建模及其所对应的 征建模工具如表 1 所示: 表 1 手机结构特征及其对应 征建模工具 手机外壳结构特征 征建模工具 薄壁特征 抽壳工具 孔特征 拉伸工具 圆角,倒角 倒角工具 b. 手机外壳建模步骤 ( 1) 新建手机 外壳模型文件 在 统文件菜单中点新建命令,激活新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类型列表中选择零件类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所要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名称,点确定完成手机外壳模型文件的建立。 ( 2)建立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基于“ ”拉伸特征工具,建立如图 2 所示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图 2 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具体操作步骤为:点击“ ”按扭,激活拉伸特征工具菜单,在菜单中点击放置按钮,点定义按钮,激活草绘菜单,选择 作为草绘平面,选择矩形绘图工具“ ”绘制外壳矩形截面。绘制完后,用倒圆角工具 ,在 所绘制的矩形中完成倒圆角。用选择工具“ ”选择并依次修改外壳截面图形尺寸达到规定的要求。修改好后,点完成按钮“ ”结束手机外壳截面绘制,重新激活拉伸特征工具,输入拉伸的距离,点完成按钮“ ”即可建立如图 2 的手机外壳实体 模型。 ( 3)建立外壳周边圆角特征 点击倒圆角特征工具“ ”,依次选择手机外壳模型一侧平面要导圆角的棱边,并在倒圆角特征对话框中输入圆角半径,点完成按钮 ,建立如图 3 所示的手机外壳圆角特征。 图 3 手机外壳倒角 ( 4)手机外壳抽壳 点击壳特征工具图标“ ”,激活壳特征对话 框,选择手机外壳模型没有导圆角的一侧平面,在对壳特征话框中输入壁厚 1,点完成按钮“ ”,完成对手机外壳实体模型的抽壳如图 4 所示。 图 4 手机外壳抽壳 ( 5)建立手机屏幕窗口孔 点草绘按钮“ ”,选择未抽壳手机外壳模型上表面为绘图平面,然后用矩形绘图工具“ ”在上表面绘制矩形屏幕窗口的形状并导圆角,操作与绘制手机外壳截面形状类似。绘制好后,用鼠标选择尺寸并修改使矩形屏幕窗口位置居中。 然后点“ ”工具,点按钮“ ”设置除材料属性,用 “ ”按扭选择向模型内部的拉伸方向,然后输入大于外壳壁厚的拉伸 距离,点完成按钮“ ”,创建如下图 5 所示的手机屏幕窗口孔。 图 5 手机屏幕窗口孔 ( 6)保存手机外壳模型 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 a. 具设计的基本概念 (1)参照模型或参照零件 表示与所设计模具相对应的零件模型 。 (2)工件 用于完成模具设计的模具实体模型。模具设计本质就是沿所设计零件的外型轮廓表面,将工件拆分成与零件对应的上、下摸或模芯、模腔,完成零件的模具设计。 (3)分型面 包含零件外形轮廓,并可依据零件外型轮廓将工件完全分离分割开的,具有完整边界的曲面。 步骤 (1)新建模具模型文件 在 统文件菜单中点新建命令,激活新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类型列表中选择制造,在子类型中选择模具型腔选项,输入模具文件名称,取消使 用“缺省模板”选项,点确定,激活新建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 确定进入模具设计环境,激活如图 8 所示的模具菜单。 图 8 模具菜单 ( 2) 调入手机外壳模型 点击模具菜单中的模具模型,在下拉的“模具模型”菜单中选择“定位参照零件”,在激活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刚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在创建参照模型对话 框中选择选择“同一模型”点确定按钮,在布局对话框中选择单一布局,点确定按钮将手机外壳模型调入到当前设计环境中。 ( 3)创建手机外壳模具工件 在模具模型下拉菜单中点击创建菜单,激活模具模型类型下拉菜单,在其中点击选择“工件”菜单,激活创建工件下拉菜单,选择手动创建,激活如图 9所示的元件创建对话框, 图 9 元件创建对话框 如图 9 所示,类型选零件,子类型选实体,在名称编辑框中输入手机外壳模具的名称,点确定关闭元件创建对话框。激活特征创建选项对话框,选择创建特 征,点确定回到模具模型下拉菜单,在其中选择“加 材料”命令,接受其他默认选项,点完成菜单,开始基于所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创建手机外壳的模具的实体模型。首先点草绘按钮“ ”,选择手机外壳模型侧平面作为草绘平面,用“ ”工具绘制可包容手机外壳截面的矩形,点“ ”按钮结束对手机外壳模具截面形状的绘制。点“ ”按钮在屏幕底部激活拉伸特征对话框,开始创建外壳模具实体。鼠标在拉伸特征对话框选择相两侧拉伸,既沿刚才选定的手机外壳模型侧平面基于所绘制的手机外壳模具截面向两侧拉伸形成手机外壳模具模型。在拉伸距离编辑框中输入沿两侧拉伸的距离使所拉伸的手机外壳模具实体模型可以完全包容手机外壳(该工作也可通过鼠标拖动拉伸距离标志完成)。设置好后,点“ ”按钮建立如图 10 所示可完全包容手机外壳模型的手机外壳模具模型。此时,在屏幕左侧模型树中,也会对应显示以所命手机外壳模具名称为名的手机外壳模具模型。 图 10 手机外壳模具工件 ( 4) 定义分型面 分型面就是可以沿零件外型轮廓将模具完全分割开的一个完整的曲面,针对手机外壳模型,其建立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1:复制和封闭手机外壳模型外表面 2:沿底面延拓所复制的手机外壳模型外表面 第一步的具体步骤是首先隐藏刚建立的外壳模具模型。然后在“ 模具模型”下拉菜单中点击“分型面”命令,激活“分型面”下拉菜单,点“创建”命令,激活“分型面名称”对话框,输入分型面名称,点确定。激活“曲面定义”下拉菜单,点“增加”命令,激活“曲面选项”菜单,选择“复制”命令,点“完成” 命令,激活如下图 11 所示的曲面复制对话框,开始选取手机外壳模型的全部外表面,选中的面将被加亮显示,如下图 12 所示。 图 11 曲面选取状态的曲面复制对话框 图 12 手机外壳表面选取结果 选取完毕,鼠标点击选取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完成对手机外壳表面的 复制,接下来在曲面复制对话框中双击填充环命令,激活如图 13 所示的聚合填充下拉菜单,鼠标选取包含屏幕孔和拨号键孔的外壳上表面,使其加亮显示,选取完毕,点选取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然后依次点取聚合填充下拉菜单中的“完成参考”和“完成返回”命令,关闭聚合填充下拉菜单,将外壳表面的封闭成一个平面,如图 14 所示。 图 13 聚合填充下拉菜单 图 14 封闭手机外壳上表面封闭 第二步的工作是沿手机外壳底平面构建一个可以将工件分割开的平面并将它与第一步所复制的封 闭外壳表面合二为一形成最终的分型面。具体步骤是,在曲面管理器菜单的曲面定义下拉菜单中点“增加”命令,激活曲面选项下拉菜单,在其中选择平整命令,然后点“完成”命令,激活“曲面:平整”对话框,然后鼠标选取手机外壳底面为草绘平面,选用“ ”矩形绘图工具绘制如图 15 所示的一个可完全包容工件横截面的矩形平面。 图 15 绘制平整平面 绘制完毕,点 按钮。然后点确定关闭“曲面:平整”对话框。接着在曲面定义下拉菜单中点击“合并”命令,激活曲面合并对话框,鼠标选择刚绘制的矩形平整平面作为合并平面与前面所复制的外壳表面进 行合并,在曲面合并对话框合并类型中选择侧 2,用所绘制平面在外壳表面外侧部分与外壳表面合并生成最终分型面,点完成按钮 实现曲面合并,点完成 /返回关闭曲面定义菜单,然后再点完成 /返回关闭分型面菜单,建立手机外壳分型面如图 16 所示。 图 16 手机外壳分型面 ( 5) 提取模具体积块以生成模具元件: 在左侧模型树中鼠标右键点模具模型取消对模具模型的隐藏,在模具菜单中点击摸具体积块命令,激活模具体积块菜单,在其中选择分割命令,接受两个体积块,所有工件选项,点击完成按钮,激活分割对话框,鼠标选取刚才建好的分型面,点击 确定,完成,依次输入分割出的两个体积块的名称,点击完成 /返回,关闭模具体积块菜单完成模具体积块的分割。然后,在模具菜单中点击模具元件命令,激活模具元件菜单,选择抽取命令,激活模具元件对话框,在其中,点“ ”按钮,点击确定,完成模具元件抽取,生成模具元件。点完成 /返回关闭模具元件菜单。隐藏工件后,模具元件的开模前的装配效果如图 17 所示。 图 17 模具开模前 ( 6)开模: 首先保证工件已经被隐藏,然后点击模具菜单中的模具进料孔命令,打开模具孔菜单,选择定义间距,定义移动命令,然后如图 18 左图所示分别选取上、下 模具元件以及它们的顶面和底面指定开模方向,并分别在下面的对话框中输入上下模具元件各自的移动的距离,最后在模具孔菜单中点完成,实现开模,效果如图 18 下图 图 18 模具开模 ( 7)保存模具模型文件 在文件菜单中点保存命令,保存外壳模具模型, 会自动生成以所命名积块为名称的凸摸和凹模模型文件。 ( 8)模型格式转换 在文件菜单中点打开命令,打开保存的外壳凸摸模型文件。然后在文件菜单中点保存副本命令,如下图 19 所示,选择 式实现模型的转换格式存储。同样对于凹模也执行相同操作实现格式 转换。 图 19 保存副本对话框 六、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 2 实验二 手机外壳模具数控铣削加工实验 (一)实验类型: 综合型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 动编程的基本操作 2. 掌握 具曲面加工刀具路径(曲面挖槽粗加工、曲面等高外形精加工、曲面平行精加工、外形铣削等)设计方法 3. 掌握加工坯料、对刀点及基本参数的设置 4. 掌握 码的生成及传输 (三) 实验内容: 1. 编制手机外壳模具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2. 规划曲面刀具路径 3. 实体加工模拟 4. 后置处理生成 码 (四)实验要求 该实验是针对机械工艺装备专业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对机械加工及数控自动编程、工艺装备等相关理论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能够熟练操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任务,能进行一般的数控机床操作。 (五) 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 2 件、 件。 3通讯软件。 4加工中心。 5. 刀具预调测量仪。 6. 杠杆百分表、磁力表架。 7. 带表卡尺。 8铣削常用刀具、通用夹具。 9寻边器。 手机外壳凹模数控铣削加工步骤 一、 图形处理 1从 系统中输出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 2在 统中将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转换成 回主功能表 /档案 /档案转换 /取 /式文件名 /打开 /度化 结果如图所示: 二、坐标处理 1在构图面 侧视图将图形旋转“ 90”(根据自己设计图形确定旋转角度); 回主功能表 /转换 /所有的图素 /原点 /适度化 /清除颜色 结果如图所示: 原图 结果图 三、对刀点的确定 1在“层别”构图面 空间绘图绘制曲面边界盒,绘制对角线; 2将对角线的中点平移到系统的原点(为对刀点); 3关闭“层别”,在“层别”绘制曲面边界线; 4将图形在、 Y、 Z 轴等比例缩小,系数根据自己设计的尺寸计算( 为尺寸为英寸, 1 英寸 =米); 结果如图所示: 设置图层对话框 产生曲面边界 平移参数设置对话框 平移前凹模模型 平移后凹模模型 四、规划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留余量 1. 在 构图面 俯视图 ; 0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五、工件毛坯设置(选用边界盒)显示工件毛坯大小 刀具路径 /工作设置 如图所示: 六、曲面挖槽粗加工实体加工模拟 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凹模 挖槽粗加工实体验证过程 七、规划曲面等高外形粗加工刀具路径(主要针对较陡曲面的余留残料进行精加工)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 3.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实体验证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图实体验证过程 八、规划曲面平行精加工刀具路径(无余量)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 2. 直径为 6 的球头铣刀 ,;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实体验证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实体验证结果 九、加工面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2. 直径为 3 的平铣刀 (刀具直径大于毛坯宽度);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刀库管理对话框 刀具参数设置对话框 实体验证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十、后置处理(生成 序) 数控加工程序如下: 手机外壳凸模数控铣削加工操作步骤: 一、 图形处理 1从 系统中输出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 2在 统中将手机外壳凸模零件的 式文件转换成 回主功能表 /档案 /档案转换 /取 /式文件名 /打开 /度化 结果如图所示: 二、坐标处理 1在 构图面 侧视图 将图形旋转“ 90”(根据设计图形确定旋转角度); 回主功能表 /转换 /所有的图素 /原点 /适度化 /清除颜色 结果如图所示: 原图 结果图 三、 对刀点的确定 1在“层别”构图面 空间绘图绘制曲面边界盒,绘制对角线; 2将对角线的中点平 移到系统的原点(为对刀点); 3关闭“层别”,在“层别”绘制曲面边界线; 4将图形在、 Y、 Z 轴等比例缩小,系数根据自己设计的尺寸计算( 为尺寸为英寸, 1 英寸 =米); 结果如图所示: 平移参数设置对话框 平移前凸模模型 平移后 凸 模模型 四、规划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留余量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2. 直径为 10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 3. 串连外边界线。 刀具参数如图所示: 五、工件毛坯设置(选用边界盒)显示工件毛坯大 小 刀具路径 /工作设置 如图所示: 产生边界盒 六、曲面挖槽粗加工实体加工模拟 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实体验证结果 七、规划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主要针对按键部分,留余量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2. 直径为 3 刀尖角为 圆角铣刀; 3. 串连内边界线。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实体验证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实体验证结果 八、规划曲面平行精加工刀具路径(无余量) 1. 在构 图面 俯视图; 2. 直径为 3 的球头铣刀;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实体验证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实体验证过程 九、后置处理(生成 序) 数控加工程序如下: 十、体会与建议 通过手机外壳模具设计实验,让我对 这种软件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我们已经学习了 操作,所以对 的操作能很快的上手。经过两天的实际操作学习,对 软件的操作已经比较熟练了,对手机外壳模具仿真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验过程让我懂得了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的知识,借助软件的帮助,可以实现手机外壳的设计。 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老师的细心讲解和指导,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说明帮助,最终顺利的完成实验,对此,向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谢谢。 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最后面的综合实验,我们接触了新的软件,可是学习的时间太短了,学到的知识有限。希望能加长试验时间,让同学们充分掌握这个软件,多学一个技能,也能为以后的就业增加些优势,谢谢。 报告人:吴永春 报告日期: 2014 年 11 月 7 日 机械制造方向 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机电信息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实验题目: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 实验 指导老师: 吴青山 班级: 姓名: 吴永春 学号: 实验一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部分 一、 实验类型: 综合型 二、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 学生加深理解、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2、了解普通的、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和现代机械加工手段,掌握以 为代表的三维 统的特征建模理论方法以及数控编程方法和 体化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三、 实验内容: 机外壳设计建模 用 机外壳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1所示。 图 1 手机外壳 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 基于所设计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用 成手机外壳模具的设计建模 四 、 实验要求 该实验是针对机制方向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对特征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识和理论有充分了解,掌握分型面等模具设计的相关概念,能够在规定 时间内运用 成手机外壳及其模具的设计和建模。 五 、 实验方法和步骤 机外壳建模 a. 手机外壳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 征建模工具 手机外壳是典型的薄壁类零件,根据手机外壳的结构特点,手机外壳的主要结构特征建模及其所对应的 征建模工具如表 1 所示: 表 1 手机结构特征及其对应 征建模工具 手机外壳结构特征 征建模工具 薄壁特征 抽壳工具 孔特征 拉伸工具 圆角,倒角 倒角工具 b. 手机外壳建模步骤 ( 1) 新建手机外壳模型文件 在 统文件菜单中点新建命令,激活新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类型列表中选择零件类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所要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名称,点确定完成手机外壳模型文件的建立。 ( 2)建立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基于“ ”拉伸特征工具,建立如图 2 所示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图 2 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具体操作步骤为:点击“ ”按扭,激活拉伸特征工具菜单,在菜单中点击放置 按钮,点定义按钮,激活草绘菜单,选择 作为草绘平面,选择矩形绘图工具“ ”绘制外壳矩形截面。绘制完后,用倒圆角工具 ,在所绘制的矩形中完成倒圆角。用选择工具“ ”选择并依次修改外壳截面图形尺寸达到规定的要求。修改好后,点完成按钮“ ”结束手机外壳截面绘制,重新激活拉伸特征工具,输入拉伸的距离,点完成按钮“ ”即可建立如图 2 的手机外壳实体 模型。 ( 3)建立外壳周边圆角特征 点击倒圆角特征工具“ ”,依次选择手机外壳模型一侧平面要导圆角的棱边,并在倒圆角特征对话框中输入圆角半径,点完成按钮 , 建立如图 3 所示的手机外壳圆角特征。 图 3 手机外壳倒角 ( 4)手机外壳抽壳 点击壳特征工具图标“ ”,激活壳特征对话框,选择手机外壳模型没有导圆角的一侧平面,在对壳特征话框中输入壁厚 1,点完成按钮“ ”,完成对手机外壳实体模型的抽壳如图 4 所示。 图 4 手机外壳抽壳 ( 5)建立手机屏幕窗口孔 点草绘按钮“ ”,选择未抽壳手机外壳模型上表面为绘图平面,然后用矩形绘图工具“ ”在上表面绘制矩形屏幕窗口的形状并导圆角,操作与绘制手机外壳截面形状类似。绘制好后,用鼠标选择尺寸并修改使矩形屏 幕窗口位置居中。 然后点“ ”工具,点按钮“ ”设置除材料属性,用 “ ”按扭选择向模型内部的拉伸方向,然后输入大于外壳壁厚的拉伸距离,点完成按钮“ ”,创建如下图 5 所示的手机屏幕窗口孔。 图 5 手机屏幕窗口孔 ( 6)保存手机外壳模型 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 a. 具设计的基本概念 (1)参照模型或参照零件 表示与所设计模具相对应的零件模型 。 (2)工件 用于完成模具设计的模具实体模型。模具设计本质就是沿所设计零件的外型轮廓表面,将工件拆分成与零件对应的上、下摸或模芯、模腔,完成零件 的模具设计。 (3)分型面 包含零件外形轮廓,并可依据零件外型轮廓将工件完全分离分割开的,具有完整边界的曲面。 (1)新建模具模型文件 在 统文件菜单中点新建命令,激活新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类型列表中选择制造,在子类型中选择模具型腔选项,输入模具文件名称,取消使 用“缺省模板”选项,点确定,激活新建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 确定进入模具设计环境,激活如图 8 所示的模具菜单。 图 8 模具菜单 ( 2) 调入手机外壳模型 点击模具菜单中的模具模型, 在下拉的“模具模型”菜单中选择“定位参照零件”,在激活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刚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在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中选择选择“同一模型”点确定按钮,在布局对话框中选择单一布局,点确定按钮将手机外壳模型调入到当前设计环境中。 ( 3)创建手机外壳模具工件 在模具模型下拉菜单中点击创建菜单,激活模具模型类型下拉菜单,在其中点击选择“工件”菜单,激活创建工件下拉菜单,选择手动创建,激活如图 9所示的元件创建对话框, 图 9 元件创建对话框 如图 9 所示,类型选零件,子类型选实体,在名称编辑框中 输入手机外壳模具的名称,点确定关闭元件创建对话框。激活特征创建选项对话框,选择创建特 征,点确定回到模具模型下拉菜单,在其中选择“加材料”命令,接受其他默认选项,点完成菜单,开始基于所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创建手机外壳的模具的实体模型。首先点草绘按钮“ ”,选择手机外壳模型侧平面作为草绘平面,用“ ”工具绘制可包容手机外壳截面的矩形,点“ ”按钮结束对手机外壳模具截面形状的绘制。点“ ”按钮在屏幕底部激活拉伸特征对话框,开始创建外壳模具实体。鼠标在拉伸特征对话框选择相两侧拉伸,既沿刚才选定的手机外壳模型侧平面基于 所绘制的手机外壳模具截面向两侧拉伸形成手机外壳模具模型。在拉伸距离编辑框中输入沿两侧拉伸的距离使所拉伸的手机外壳模具实体模型可以完全包容手机外壳(该工作也可通过鼠标拖动拉伸距离标志完成)。设置好后,点“ ”按钮建立如图 10 所示可完全包容手机外壳模型的手机外壳模具模型。此时,在屏幕左侧模型树中,也会对应显示以所命手机外壳模具名称为名的手机外壳模具模型。 图 10 手机外壳模具工件 ( 4) 定义分型面 分型面就是可以沿零件外型轮廓将模具完全分割开的一个完整的曲面,针对手机外壳模型,其建立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1:复制和封闭手机外壳模型外表面 2:沿底面延拓所复制的手机外壳模型外表面 第一步的具体步骤是首先隐藏刚建立的外壳模具模型。然后在“模具模型”下拉菜单中点击“分型面”命令,激活“分型面”下拉菜单,点“创建”命令,激活“分型面名称”对话框,输入分型面名称,点确定。激活“曲面定义”下拉菜单,点“增加”命令,激活“曲面选项”菜单,选择“复制”命令,点“完成” 命令,激活如下图 11 所示的曲面复制对话框,开始选取手机外壳模型的全部外表面,选中的面将被加亮显示,如下图 12 所示。 图 11 曲面选 取状态的曲面复制对话框 图 12 手机外壳表面选取结果 选取完毕,鼠标点击选取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完成对手机外壳表面的复制,接下来在曲面复制对话框中双击填充环命令,激活如图 13 所示的聚合填充下拉菜单,鼠标选取包含屏幕孔和拨号键孔的外壳上表面,使其加亮显示,选取完毕,点选取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然后依次点取聚合填充下拉菜单中的“完成参考”和“完成返回”命令,关闭聚合填充下拉菜单,将外壳表面的封闭成一个平面,如图 14 所示。 图 13 聚合填充下拉菜单 图 14 封闭手机外壳上表面封闭 第二步的工作是沿手机外壳底平面构建一个可以将工件分割开的平面并将它与第一步所复制的封闭外壳表面合二为一形成最终的分型面。具体步骤是,在曲面管理器菜单的曲面定义下拉菜单中点“增加”命令,激活曲面选项下拉菜单,在其中选择平整命令,然后点“完成”命令,激活“曲面:平整”对话框,然后鼠标选取手机外壳底面为草绘平面,选用“ ”矩形绘图工具绘制如图 15 所示的一个可完全包容工件横截面的矩形平面。 图 15 绘制平整平面 绘制完毕,点 按钮。然后点确定关闭“曲面:平整”对话 框。接着在曲面定义下拉菜单中点击“合并”命令,激活曲面合并对话框,鼠标选择刚绘制的矩形平整平面作为合并平面与前面所复制的外壳表面进行合并,在曲面合并对话框合并类型中选择侧 2,用所绘制平面在外壳表面外侧部分与外壳表面合并生成最终分型面,点完成按钮 实现曲面合并,点完成 /返回关闭曲面定义菜单,然后再点完成 /返回关闭分型面菜单,建立手机外壳分型面如图 16 所示。 图 16 手机外壳分型面 ( 5) 提取模具体积块以生成模具元件: 在左侧模型树中鼠标右键点模具模型取 消对模具模型的隐藏,在模具菜单中点击摸具体积块命令,激活模具体积块菜单,在其中选择分割命令,接受两个体积块,所有工件选项,点击完成按钮,激活分割对话框,鼠标选取刚才建好的分型面,点击确定,完成,依次输入分割出的两个体积块的名称,点击完成 /返回,关闭模具体积块菜单完成模具体积块的分割。然后,在模具菜单中点击模具元件命令,激活模具元件菜单,选择抽取命令,激活模具元件对话框,在其中,点“ ”按钮,点击确定,完成模具元件抽取,生成模具元件。点完成 /返回关闭模具元件菜单。隐藏工件后,模具元件的开模前的装配效果如图 17 所示。 图 17 模具开模前 ( 6)开模: 首先保证工件已经被隐藏,然后点击模具菜单中的模具进料孔命令,打开模具孔菜单,选择定义间距,定义移动命令,然后如图 18 左图所示分别选取上、下模具元件以及它们的顶面和底面指定开模方向,并分别在下面的对话框中输入上下模具元件各自的移动的距离,最后在模具孔菜单中点完成,实现开模,效果如图 18 下 图 图 18 模具开模 ( 7)保存模具模型文件 在文件菜单中点保存命令,保存外壳模具模型, 会自动生成以所命名积块为名称的凸摸和凹模模型文件。 ( 8)模型格 式转换 在文件菜单中点打开命令,打开保存的外壳凸摸模型文件。然后在文件菜单中点保存副本命令,如下图 19 所示,选择 式实现模型的转换格式存储。同样对于凹模也执行相同操作实现格式转换。 图 19 保存副本对话框 六、 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 2 实验二 手机外壳模具数控铣削加工实验 (一)实验类型: 综合型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 动编程的基本操作 2. 掌握 具曲面加工 刀具路径(曲面挖槽粗加工、曲面等高外形精加工、曲面平行精加工、外形铣削等)设计方法 3. 掌握加工坯料、对刀点及基本参数的设置 4. 掌握 码的生成及传输 (三) 实验内容: 1. 编制手机外壳模具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2. 规划曲面刀具路径 3. 实体加工模拟 4. 后置处理生成 码 (四)实验要求 该实验是针对机械工艺装备专业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对机械加工及数控自动编程、工艺装备等相关理论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能够熟练操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任务,能进行一般 的数控机床操作。 ( 五 ) 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 2 件、 件。 3通讯软件。 4加工中心。 5. 刀具预调测量仪。 6. 杠杆百分表、磁力表架。 7. 带表卡尺。 8铣削常用刀具、通用夹具。 9寻边器。 手机外壳凹模 数控铣削加工 步骤 一、 图形处理 1从 系统中输出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 2在 统中将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转换成 回主功能表 /档案 /档案转换 /取 /式文件名 /打开 /度化 结果如图所示: 二、坐标处理 1在构图面 侧视图将图形旋转“ 90”(根据自己设计图形确定旋转角度); 回主功能表 /转换 /所有的图素 /原点 /适度化 /清除颜色 结果如图所示: 原图 结果图 三、对刀点的确定 1在“层别”构图面 空间绘图绘制曲面边界盒,绘制对角线; 2将对角线的中点平移到系统的原点(为对刀点); 3关闭“层别”,在“ 层别”绘制曲面边界线; 4将图形在、 Y、 Z 轴等比例缩小,系数根据自己设计的尺寸计算( 为尺寸为英寸, 1 英寸 =米); 结果如图所示: 设置图层对话框 产生曲面边界 平移参数设置对话框 平移前凹模模型 平移后凹模模型 四、规划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留余量 1. 在 构图面 俯视图 ; 0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 ;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 五、工件毛坯设置(选用边界盒)显示工件毛坯大小 刀具路径 /工作设置 如图所示: 六、曲面挖槽粗加工实体加工模拟 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凹模挖槽粗加工实体验证过程 七、规划曲面等高外形 粗加工 刀具路径(主要针对较陡曲面的余留残料进行精加工)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 3. 刀具参数设置如下图: 实体验证结果如图所示: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图实体验证过程 八、规划曲面平行精加工刀 具路径(无余量) 1. 在构图面 俯视图 ; 2. 直径为 6 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