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模具说明书.doc

手机模具资料24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手机模具资料24.zip
手机模具资料24
手机模具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mfg0001.mfg.1
mfg0001.mfg.2
moju.prt.1
mojuhao.asm.1
mojuhao.mfg.1
moju_.prt.1
mold_vol_down_.prt.1
mold_vol_up_.prt.1
QQ截图20141109105524.png
QQ截图20141109105604.png
QQ截图20141109105623.png
QQ截图20141109105722.png
QQ截图20141109105737.png
QQ截图20141109105834.png
QQ截图20141109105914我.png
QQ截图20141109110239.png
QQ截图20141109110416.png
QQ截图20141109110519.png
QQ截图20141109110615.png
QQ截图20141109110639.png
QQ截图20141109110803.png
QQ截图20141109110907.png
QQ截图20141109111210.png
QQ截图20141109111832.png
QQ截图20141109111853.png
shoujiwaike.prt.1
shoujiwaike.prt.2
shoujiwaike_.prt.1
手机凸模程序.NC
手机凹模程序.NC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567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6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12-21 上传人:闰*** IP属地:河南
15
积分
关 键 词:
手机 模具 资料 24
资源描述:
手机模具资料24,手机,模具,资料,24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方向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专业: 实验题目: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部分 (一)实验类型: 综合型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2、了解普通的、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和现代机械加工手段,掌握以 为代 表的三维 统的特征建模理论方法以及数控编程方法和 体化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机外壳设计建模 用 机外壳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1所示。 图 1 手机外壳 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 基于所设计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用 成手机外壳模具的设计建模 (四)实验要求 该实验是针对机制方向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对特征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识和理论有充分了解,掌握分型面 等模具设计的相关概念,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 成手机外壳及其模具的设计和建模。 (五 )实验方法和步骤 机外壳建模 a. 手机外壳结构特征及其对应的 征建模工具 手机外壳是典型的薄壁类零件,根据手机外壳的结构特点,手机外壳的主要结构特征建模及其所对应的 征建模工具如表 1 所示: 表 1 手机结构特征及其对应 征建模工具 手机外壳结构特征 征建模工具 薄壁特征 抽壳工具 孔特征 拉伸工具 圆角,倒角 倒角工具 b. 手机外壳建模步骤 ( 1) 新建手机外壳模型文件 在 统文件菜单中点新建命令,激活新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类型列表中选择零件类型,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所要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名称,点确定完成手机外壳模型文件的建立。 ( 2)建立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基于“ ”拉伸特征工具,建立如图 2 所示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图 2 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具体操作步骤为:点击“ ”按扭,激活拉伸特征工具菜单,在菜单中点击放置按钮,点定义按钮,激活草绘菜单,选择 作为草绘平面,选择矩形绘图工具“ ”绘制外壳矩形截面。绘制完后,用 倒圆角工具 ,在所绘制的矩形中完成倒圆角。用选择工具“ ”选择并依次修改外壳截面图形尺寸达到规定的要求。修改好后,点完成按钮“ ”结束手机外壳截面绘制,重新激活拉伸特征工具,输入拉伸的距离,点完成按钮“ ”即可建立如图 2 的手机外壳实体模型。 ( 3)建立外壳周边圆角特征 点击倒圆角特征工具“ ”,依次选择手机外壳模型一侧平面要导圆角的棱边,并在倒圆角特征对话框中输入圆角半径,点完成按钮 ,建立如图 3 所示的手机外壳圆角特征。 图 3 手机外壳倒角 ( 4)手机外壳抽壳 点击壳特征工具图标“ ” ,激活壳特征对话框,选择手机外壳模型没有导圆角的一侧平面,在对壳特征话框中输入壁厚 1,点完成按钮“ ”,完成对手机外壳实体模型的抽壳如图 4 所示。 图 4 手机外壳抽壳 ( 5)建立手机屏幕窗口孔 点草绘按钮“ ”,选择未抽壳手机外壳模型上表面为绘图平面,然后用矩形绘图工具“ ”在上表面绘制矩形屏幕窗口的形状并导圆角,操作与绘制手机外壳截面形状类似。绘制好后,用鼠标选择尺寸并修改使矩形屏幕窗口位置居中。然后点“ ”工具,点按钮“ ”设置除材料属性,用 “ ”按扭选择向模型内部的拉伸方向,然后输入大 于外壳壁厚的拉伸距离,点完成按钮“ ”,创建如下图 5 所示的手机屏幕窗口孔。 图 5 手机屏幕窗口孔 ( 6)保存手机外壳模型 机外壳模具设计建模 a. 具设计的基本概念 (1)参照模型或参照零件 表示与所设计模具相对应的零件模型 。 (2)工件 用于完成模具设计的模具实体模型。模具设计本质就是沿所设计零件的外型轮廓表面,将工件拆分成与零件对应的上、下摸或模芯、模腔,完成零件的模具设计。 (3)分型面 包含零件外形轮廓,并可依据零件外型轮廓将工件完全分离分割开的,具有 完整边界的曲面。 (1)新建模具模型文件 在 统文件菜单中点新建命令,激活新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的类型列表中选择制造,在子类型中选择模具型腔选项,输入模具文件名称,取消使用“缺省模板”选项,点确定,激活新建文件选项对话框,选择 确定进入模具设计环境,激活如图 8 所示的模具菜单。 图 8 模具菜单 ( 2) 调入手机外壳模型 点击模具菜单中的模具模型,在下拉的“模具模型”菜单中选择“定位参照零件”,在激活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刚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在 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中选择选择“同一模型”点确定按钮,在布局对话框中选择单一布局,点确定按钮将手机外壳模型调入到当前设计环境中。 ( 3)创建手机外壳模具工件 在模具模型下拉菜单中点击创建菜单,激活模具模型类型下拉菜单,在其中点击选择“工件”菜单,激活创建工件下拉菜单,选择手动创建,激活如图 9所示的元件创建对话框, 图 9 元件创建对话框 如图 9 所示,类型选零件,子类型选实体,在名称编辑框中输入手机外壳模具的名称,点确定关闭元件创建对话框。激活特征创建选项对话框,选择创建特 征,点确定回到模具模型下拉菜单 ,在其中选择“加材料”命令,接受其他默认选项,点完成菜单,开始基于所建立的手机外壳模型创建手机外壳的模具的实体模型。首先点草绘按钮“ ”,选择手机外壳模型侧平面作为草绘平面,用“ ”工具绘制可包容手机外壳截面的矩形,点“ ”按钮结束对手机外壳模具截面形状的绘制。点“ ”按钮在屏幕底部激活拉伸特征对话框,开始创建外壳模具实体。鼠标在拉伸特征对话框选择相两侧拉伸,既沿刚才选定的手机外壳模型侧平面基于所绘制的手机外壳模具截面向两侧拉伸形成手机外壳模具模型。在拉伸距离编辑框中输入沿两侧拉伸的距离使所拉伸的手机外壳模 具实体模型可以完全包容手机外壳(该工作也可通过鼠标拖动拉伸距离标志完成)。设置好后,点“ ”按钮建立如图 10 所示可完全包容手机外壳模型的手机外壳模具模型。此时,在屏幕左侧模型树中,也会对应显示以所命手机外壳模具名称为名的手机外壳模具模型。 图 10 手机外壳模具工件 ( 4) 定义分型面 分型面就是可以沿零件外型轮廓将模具完全分割开的一个完整的曲面,针对手机外壳模型,其建立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1:复制和封闭手机外壳模型外表面 2:沿底面延拓所复制的手机外壳模型外表面 第一步的具体步骤是首先隐藏刚建立的外壳模 具模型。然后在“模具模型”下拉菜单中点击“分型面”命令,激活“分型面”下拉菜单,点“创建”命令,激活“分型面名称”对话框,输入分型面名称,点确定。激活“曲面定义”下拉菜单,点“增加”命令,激活“曲面选项”菜单,选择“复制”命令,点“完成”命令,激活如下图 11 所示的曲面复制对话框,开始选取手机外壳模型的全部外表面,选中的面将被加亮显示,如下图 12 所示。 图 11 曲面选取状态的曲面复制对话框 图 12 手机外壳表面选取结果 选取完毕,鼠标点击选取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完成 对手机外壳表面的复制,接下来在曲面复制对话框中双击填充环命令,激活如图 13 所示的聚合填充下拉菜单,鼠标选取包含屏幕孔和拨号键孔的外壳上表面,使其加亮显示,选取完毕,点选取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然后依次点取聚合填充下拉菜单中的“完成参考”和“完成返回”命令,关闭聚合填充下拉菜单,将外壳表面的封闭成一个平面,如图 14 所示。 图 13 聚合填充下拉菜单 图 14 封闭手机外壳上表面封闭 第二步的工作是沿手机外壳底平面构建一个可以将工件分割开的平面并将它与 第一步所复制的封闭外壳表面合二为一形成最终的分型面。具体步骤是,在曲面管理器菜单的曲面定义下拉菜单中点“增加”命令,激活曲面选项下拉菜单,在其中选择平整命令,然后点“完成”命令,激活“曲面:平整”对话框,然后鼠标选取手机外壳底面为草绘平面,选用“ ”矩形绘图工具绘制如图 15 所示的一个可完全包容工件横截面的矩形平面。 图 15 绘制平整平面 绘制完毕,点 按钮。然后点确定关闭“曲面:平整”对话框。接着在曲面定义下拉菜单中点击“合并”命令,激活曲面合并对话框,鼠标选择刚绘制的矩形平整平面作为合并平面与前面所 复制的外壳表面进行合并,在曲面合并对话框合并类型中选择侧 2,用所绘制平面在外壳表面外侧部分与外壳表面合并生成最终分型面,点完成按钮 实现曲面合并,点完成 /返回关闭曲面定义菜单,然后再点完成 /返回关闭分型面菜单,建立手机外壳分型面如图 16 所示。 图 16 手机外壳分型面 ( 5) 提取模具体积块以生成模具元件: 在左侧模型树中鼠标右键点模具模型取消对模具模型的隐藏,在模具菜单中点击摸具体积块命令,激活模具体积块菜单,在其中选择分割命令,接受两个体积块,所有工件选项,点击完成按钮,激活分割对话框,鼠标选取刚才建 好的分型面,点击确定,完成,依次输入分割出的两个体积块的名称,点击完成 /返回, 关闭模具体积块菜单完成模具体积块的分割。然后,在模具菜单中点击模具元件命令,激活模具元件菜单,选择抽取命令,激活模具元件对话框,在其中,点“ ”按钮,点击确定,完成模具元件抽取,生成模具元件。点完成 /返回关闭模具元件菜单。隐藏工件后,模具元件的开模前的装配效果如图 17 所示。 图 17 模具开模前 ( 6)开模: 首先保证工件已经被隐藏,然后点击模具菜单中的模具进料孔命令,打开模具孔菜单,选择定义间距,定义移动命令,然后如图 18 左图所 示分别选取上、下模具元件以及它们的顶面和底面指定开模方向,并分别在下面的对话框中输入上下模具元件各自的移动的距离,最后在模具孔菜单中点完成,实现开模,效果如图 18 下图 。 图 18 模具开模 ( 7)保存模具模型文件 在文件菜单中点保存命令,保存外壳模具模型, 会自动生成以所命名积块为名称的凸摸和凹模模型文件。 ( 8)模型格式转换 在文件菜单中点打开命令,打开保存的外壳凸摸模型文件。然后在文件菜单 中点保存副本命令,如下图 19 所示,选择 式实现模型的转换格式存储。同样对于凹模也执 行相同操作实现格式转换。 图 19 保存副本对话框 (六)主要仪器设备 1计算机 2 七)体会与建议 建议学校延长学时,让我们更好的掌握 软件,多一项技能也就是为我们找工作多一项筹码。 报 告 人: 陈勇 报告日期: 2014 年 11 月 7 日 实验二 手机外壳模具数控铣削加工实验 验目的 1了解数控铣削在模具加工中的作用。 2掌握用数控铣加工模 具型腔的加工工艺。 3掌握运用 件对模具型腔进行曲面加工刀具路径设计的方法。 4掌握数控程序的传输方法。 5了解数控程序在加工中心运行过程。 验内容 1拟订模具型腔铣削加工工艺。 2利用 件对模具图形进行处理。 3根据拟订的加工工艺,利用 件对凸、凹模型腔进行刀具路径设计。 4模拟加工并生成 序。 5传输 序。 6试运行 序。 机外壳凹模 1图形处理 ( 1)从 系统中输出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 ( 2)在 统中将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转换成 式文件。 1)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档案 /档案转换 /取。 2)在系统弹如图 16 所示指定文挡名对话框中读取 式的文件名,单击打开。 图 16 指定文挡名对话框 3)系统弹出如图 17 所示的 件参数设置对话框,单击 钮。 图 17 件参数设置对话框 4)在系统弹出如图 18 所示的删除当前文件提示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图 18 删除当前文件提示对话框 5)单击工具栏中的 (全屏显示)按钮,屏幕显示如图 19 所示的凹模线框模型。 图 19 凹模线框模型 2坐标处理 ( 1)在菜单栏选择回主功能表。 ( 2)单击顶部工作栏中的 (等角视图)按钮,单击 (构图面 侧视图)按钮,单击 (全屏显示) / ,如图 19( a)为旋转前凹模模型。 ( 3)在菜单栏中选择转换 /旋转 /所有的 /图素命令旋转所有几何图素。 ( 4)选择执行命令。 ( 5)系统提示选择旋转基准点,在菜单栏中选择原点命令以系统原点为旋转点。 ( 6)系统弹出如图 20 所示旋转参数 设置对话框,输入旋转角度(根据自己设计图形确定旋转角度,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将模具的加工面旋转至 面上,将模具的长方向旋转至 X 轴),单击确定按钮 / (清除颜色) / (全屏显示),屏幕显示如图 19( b)所示的旋转后凹模模型。 ( a)旋转前凹模模型 ( b) 旋转后凹模模型 图 19 旋转前后凹模模型 图 20 旋转参数设置对话框 3对刀点的确定 ( 1)在菜单栏单击层别,系统弹出如图 21 所示的图层设置对话框,输入“层别”,单击确定,单击顶部工作栏中的 (构图面 空 间绘图)按钮。 ( 2)绘制曲面边界线 。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绘图 /曲面曲线 /所有边界 /鼠标选取上曲面 /执行 /执行 /回主功能表,产生如图 22 所示的深色线条为曲面边界。 图 22 图层设置对话框 ( 3)将边界线的左上角平移到系统的原点(为对刀点);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转换 /平移 /所有的 /图素 /两点间 /单击边界线左上角 /原点(对刀点),系统弹如图 23 所示平移参数设置对话框,单击确定 / (清除颜色) / (全屏显示)按钮,屏幕显示如图 24 所示的平移后凹模模型的对刀点,图 25 为平移前凹模模型的对刀点。 图 23 产生曲面边界 图 24 平移参数设置对话框 ( a)平移前凹模模型 ( b)平移后的凹模模型 图 25 平移前后的凹模模型 ( 4)保存文件。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档案 /存档,系统弹如图 26 所示保存文档对话框,输入文档名称,单击存档按钮。 图 26 保存文档对话框 4规划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留余量 ( 1)刀具路径规划 1)单击工作拦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图面。 2)选择刀具路径 /曲面加工 /粗加工 /挖槽粗加工命令。 3)选择所有的 /曲面命令,选择所有 曲面,选择执行命令。 4)系统弹出如图 27 所示曲面粗加工挖槽刀具参数对话框,鼠标放在空白处,单击从刀库中选取刀具,系统弹出如图 28 所示的刀具库对话框,从刀具库中选取直径为 10 刀尖角为1 的圆角铣刀(如果刀库中无此刀具,可单击建立新的刀具,系统弹出如图 29 所示的刀具型式对话框,选择圆鼻刀类型,并设置刀具规格如图 30 所示),在曲面挖槽刀具参数设置对话窗中输入切削参数、程序名、冷却等,如图 31 所示。 图 27 曲面粗加工挖槽刀具参数对话框 图 28 刀具库对话框 图 29 刀具型式对话框 图 30 刀具规格选 项卡 图 31 已设置的刀具参数对话框 5)单击曲面挖槽刀路对话框中的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32 所示。 图 32 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 6)单击挖槽粗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33 所示。 图 33 挖槽粗加工参数选项卡 7)单击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34 所示。 图 34 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 8)单击切削深度选项卡,切削深度参数设置如图 35 所示。 9)单击间隙设置选项卡,选择切削顺序最佳化,参数设置如图 36 所示。 图 35 切削深度选项卡 图 36 间隙设置选项卡 10)单 击曲面挖槽刀路对话窗中的确定按钮,系统提示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标箭头),选择如图 37 所示串连曲面边界线,鼠标拾取边界线,选择执行命令,系统产生如图 38 所示曲面挖槽刀路。 图 37 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 图 38 曲面挖槽刀具路径 2刀具路径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 39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刀路模拟选项卡,在菜单栏选择手动模拟(按“ S”键)或自动模拟,如图 40 所示。 图 39 操作管理对话框 图 40 凹模粗加工刀具路径模拟 3工件毛坯设置。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工作 设置,系统弹出如图 41 所示的工作设置对话框,鼠标捕捉毛坯的左上角为对刀点,分别在 X、 Y、 Z 位置上输入模型的长、宽、高。具体参数设置如图所示。 图 41 工件设置对话框 4曲面挖槽粗加工实体验证。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 39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实体验证选项卡,系统弹出如图 42 所示的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单击 按钮,实体验证过程如图 43 所示。 图 42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图 43 凹模挖槽粗加工实体验证过程 5规划曲面等高外形粗加工刀具路径(主要针对较陡曲面的余留残料进行 粗加工) ( 1) 6鼻刀对凹模用曲面等高外形粗加工进行刀具路径规划 1)单击工作拦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图面。 2)选择刀具路径 /曲面加工 /粗加工 /等高外形粗加工命令。 3)选择所有的 /曲面命令,选择所有曲面,选择执行命令。 4)系统弹出如图 44 所示曲面等高外形刀具参数对话窗,鼠标放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单击从刀库中选取刀具,从刀具库中选取直径为 6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如图 45 所示(如果刀库中无此刀具,可单击建立新的刀具,系统弹出如图 29 所示的刀具型式对话框,选择圆鼻刀类型, 并设置刀具规格如图 46 所示),在曲面等高外形刀具参数设置对话窗中输入切削参数、程序名、冷却等,如图 47 所示。 图 44 曲面等高外形刀具参数设置对话框 图 45 刀具库对话框 图 46 刀具规格选项卡 图 47 刀具参数设置对话框 5)单击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48 所示。 图 48 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 6)单击等高外形粗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49 所示。 图 49 等高外形粗加工参数选项卡 7)单击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50 所示。 图 50 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 8)单击切削深度选项卡,切削深度参数设置如图 51 所示。 9)单击间隙设置选项卡,选择切削顺序最佳化,参数设置如图 52 所示。 图 51 切削深度选项卡 图 52 间隙设置选项卡 10)单击等高外形粗加工的确定按钮,系统提示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标箭头),选择如图 53 所示串连曲面边界线,鼠标拾取边界线,选择执行命令,系统产生如图 54 所示等高外形粗加工刀路。 图 53 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 图 54 等高外形粗加工刀路 ( 2)刀具路径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 55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 择刀路模拟选项卡,在菜单栏选择手动模拟(按“ S”键)或自动模拟。如图 56 所示。 图 55 操作管理对话框 图 56 等高外形粗加工刀具路径模拟 ( 3)等高外形粗加工实体加工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55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实体验证选项卡,系统弹出如图 57 所示的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单击 按钮,实体验证过程如图 58 所示。 图 57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图 58 实体验证过程 6规划曲面平行精加工刀具路径(无余量) ( 1) 刀对凹模进行曲面平行精加工刀路设计 1)单击 工作栏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图面。 2)选择刀具路径 /曲面加工 /精加工 /平行铣削命令。 3)选择所有的 /曲面命令,选择所有曲面,选择执行命令。 4)系统弹出曲面精加工 平行铣削刀具参数对话框,鼠标放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单击从刀库中选取刀具,从刀具库中选取直径为 6 的球头铣刀(如果刀库中无此刀具,可单击建立新的刀具, 具体设置见曲面挖槽粗加工),在曲面精加工 平行铣削刀具参数设置对话窗中输入切削参数、程序名、冷却等,如图 59 所示。 图 59 曲面精加工 平行铣削刀具参数对话框 5)单击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60 所示。 图 60 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 6)单击平行铣削精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61 所示。 7)单击间隙设置选项卡,选择切削顺序最佳化,参数设置如图 62 所示。 图 61 平行铣削精加工参数 图 62 间隙设置对话框 8)单击平行铣削精加工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提示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标箭头),选择如图 63 所示串连曲面边界线,鼠标拾取边界线,选择执行命令,系统产生如图 64 所示平行铣削精加工刀路。 图 63 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 图 64 产生平行 铣削精加工刀路 ( 2)刀具路径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 65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刀路模拟选项卡,在菜单栏选择手动模拟(按“ S”键)或自动模拟。如图 66 所示。 图65 操作管理对话框 图 66 平行铣削精加工刀具路径模拟 ( 3)平行铣削精加工实体加工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实体验证选项卡,系统弹出如图 67 所示的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单击 按钮,实体验证结果如图 68 所示。 图 67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图 68 实体验证结果 7后置处理(生成 序)。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后处理按钮,系统弹出如图 69 所示的后处理程式对话框,选择打开储存 、编辑,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如图 70 所示的输入程序名对话框,输入程序名, 单击保存按钮,显示 序如图 71 所示,修改( 统的程序格式)并保存。 图 69 后处理程式对话框 图 70 输入程序名对话框 图 71 生成 序 8传输 序。在菜单栏选择档案 /下一页 /传输,系统弹出如图 72 所示的传输参数设置对话框,单 击传送按钮,显示如图 73 所示的指定欲传输的程序名对话框,再单击打开 按钮,显示程序传输过程如图 74 所示。 图 72 传输参数设置对话框 图 73 指定欲传输的程序名对话框 图 74 程序传输过程 9加工 ( 1)将平口虎钳装夹在数控铣床上、虎钳的固定面与 X 轴平行,将磁力表架吸附在机床主轴上,装上百分表,用电子手轮操作,将平口虎钳校直并夹紧; ( 2)装夹模具毛坯,用电子寻边器找正毛坯的左上角为工件坐标系零点( 0); ( 3)计算工件坐标系零点处于机床坐标系的偏值,选择工件坐标( 59) 并输入数值; ( 4)将方式选择开关置于“ “ /光标移到“ “自动运行” /按“ / 按“循环启动”; ( 5)执行程序加工。 机外壳凸模 1图形处理 ( 1)从 系统中输出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 ( 2)在 统中将手机外壳凹模零件的 式文件转换成 式文件。 1)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档案 /档案转换 /取。 2)系统弹如图 74 所示指 定文挡名对话框中读取 式的文件名,单击打开。 图 74 指定文挡名对话框 3)系弹出如图 75 所示的 件参数设置对话框,单击 钮。 图 75 件参数设置对话框 4)在系统弹出如图 76 所示的删除当前文件提示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图 76 删除当前文件提示对话框 5)单击工作栏中的 (全屏显示)按钮,屏幕显示如图 77 所示的凹模线框模型。 图 77 凸模线框模型 2坐标处理 ( 1)在菜单栏选择选择回主功能表。 ( 2)单击顶部工作栏中的 (等角视图)按钮,单击 (构图面 侧视图)按钮,单击 (全屏显示) / ,如图 2 所示的旋转前凹模模型。 ( 3)在菜单栏中选择转换 /旋转 /所有的 /图素命令旋转所有几何图素。 ( 4)选择执行命令。 ( 5)系统提示选择旋转基准点,在菜单栏中选择原点命令以系统原点为旋转点。 ( 6)系统弹出如图 78 所示旋转参数设置对话框,输入旋转角度(根据自己设计图形确定旋转角度,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将模具的加工面旋转至 面上,将模具的长方向旋转至 X 轴),单击确定按钮 / (清除颜色) / (全屏显示),屏幕显示如图 79所示的旋转后凸模模型 ,图 80 所示的 旋转前凸模模型。 图 78 旋转参数设置对话框 图 79 旋转前凸模模型 图 80 3加工坯料及对刀点的确定 ( 1)绘制边界盒 1)在菜单栏单击层别并在图 81 设置图层对话框中输入“层别”,使当前图层处于第2 层 ,单击确定,单击顶部工作栏中的 (构图面 空间绘图)按钮。 图 81 设置图层对话框 2)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绘图 /下一页 , 系统弹出如图 82 所示绘制边界盒对话框 ,单击确定按纽 ,如图 83 所示。 图 82 绘制边界盒对话框 图 83 ( 2)将边界盒的左上角平移到系统的原点(为对刀点)。在菜单栏中 选择回主功能表 /转换 /平移 /所有的 /图素 /两点间 /单击边界盒左上角 /原点(对刀点),系统弹如图 84 所示平移参数设置对话框,单击确定 / (清除颜色) / (全屏显示)按钮,屏幕显示如图 85 所示的平移后凸模模型,如图 86 所示的为平移后前凸模模型。 ( 3)绘制曲面边界线 1)在菜单栏单击层别并在设置图层对话框中输入“层别 3”,使当前图层处于第 3 层 ,关闭第 2 层,如图 87 所示设置图层对话框,单击确定,单击顶部工作栏中的 (构图面 空间绘图)按钮。 图 87 设置图层对话框 2)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绘图 /曲面 曲线 /所有边界 /鼠标选取 上的所有曲面/执行 /执行 /回主功能表,产生如图 88 所示的深色线条为曲面边界。 ( 4)工件毛坯设置。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工作设置,系统弹出如图 89 所示的工作设置对话框,鼠标捕捉毛坯的左上角为对刀点,分别在 X、 Y、 Z 位置上输入模型的长、宽、高。具体参数设置如图 90 所示(输入自己设计的模型外形尺寸)。 图 89 工件设置对话框 ( 5)保存文件。在菜单栏中选择回主功能表 /档案 /存档,系统弹如图 90 所示保存文档对话框,输入文档名称,单击存档按钮。 图 90 保存文档对话框 4规划 曲面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留余量 参数设置 ( 1) 10鼻刀对凸模用曲面挖槽刀路开粗 1)单击工作拦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图面。 2)选择刀具路径 /曲面加工 /粗加工 /挖槽粗加工命令。 3)选择所有的 /曲面命令,选择所有曲面,选择执行命令。 4)系统弹出如图 91 所示曲面粗加工挖槽刀具参数对话框,鼠标放在空白处,单击从刀库中选取刀具,从刀具库中选取直径为 10 刀尖角为 1 的圆角铣刀如图 92 所示(如果刀库中无此刀具,可单击建立新的刀具,系统弹出如图 93 所示刀具型式对话框,选择圆鼻 刀类型,并设置刀具规格如图 94),在曲面挖槽刀具参数设置对话窗中输入切削参数、程序名、冷却等,如图图 95 所示。 图 91 曲面粗加工挖槽刀具参数对话框 图 92 刀具库对话框 图 93 刀具型式对话框 图 94 刀具规格选项卡 图 95 已设置刀具参数对话框 5)单击曲面挖槽刀路对话框中的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96 所示。 图 96 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 6)单击挖槽粗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97 所示。 图 97 挖槽粗加工参数选项卡 7)单击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98 所示。 图 98 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 8)单击切削深度选项卡,切削深度参数设置如图 99 所示。 9)单击间隙设置选项卡,选择切削顺序最佳化,参数设置如图 100 所示。 图 99 切削深度选项卡 图 100 间隙设置选项卡 10)单击曲面挖槽刀路对话窗中的确定按钮,系统提示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标箭头),选择如图 101 所示串连曲面边界线,鼠标拾取边界线,选择执行命令,系统产生如图 102所示曲面挖槽刀路。 图 101 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 图 102 曲面挖槽刀路 ( 2) 鼻刀对凸模按键部分 用曲面挖槽刀路开粗留余量 1)单击工作拦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图面。 2)选择刀具路径 /曲面加工 /粗加工 /挖槽粗加工命令。 3)选择所有的 /曲面命令,选择所有曲面,选择执行命令。 4)系统弹出曲面粗加工挖槽刀具参数对话框,鼠标放在空白处,单击右键 ,单击从刀库 中选取刀具,从刀具库中选取直径为 3 刀尖角为 圆角铣刀(如果刀库中无此刀具,可单击建立新的刀具,系统弹出如图 104 所示刀具型式对话框,选择圆鼻刀类型,并设置刀具规格如图 105 所示),在曲面挖槽刀具参数设置对话窗中输 入切削参数、程序名、冷却等,如图 103 所示。 图 103 曲面粗加工挖槽刀具参数对话框 图 104 刀具型式 图 105 刀具规格选项卡 5)单击曲面挖槽刀路对话框中的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106 所示。 图 106 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 6)单击挖槽粗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107 所示。 图 107 挖槽粗加工参数选项卡 7)单击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108 所示。 图 108 切削方向误差值选项卡 8)单击切削深度选项卡,切削深度参数设置如图 109 所示。 9)单击间隙设置选 项卡,选择切削顺序最佳化,参数设置如图 110 所示。 图 109 切削深度选项卡 图 110 间隙设置选项卡 10)单击曲面挖槽刀路对话窗中的确定按钮,系统提示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标箭头), 选择如图 111 所示串连曲面边界线,鼠标拾取边界线,选择执行命令,系统产生如图 112 所示曲面挖槽刀路。 图 111 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 图 112 曲面挖槽刀具路径 ( 2)刀具路径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 113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刀路模拟选项卡,在菜单栏选择手动模拟(按“ S”键)或自 动模拟。如图 114 所示。 图 113 操作管理对话框 图 114 按键部分粗加工刀具路径模拟 ( 3)曲面挖槽粗加工实体加工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113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实体验证选项卡,系统弹出如图 115 所示的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单击 按钮,实体验证结果如图 116 所示。 图 115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5规划曲面平行精加工刀具路径(无余量) ( 1) 刀对凹模进行曲面平行精加工刀路设计 。 1)单击工作拦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图面 。 2)选择刀具路径 /曲面加工 /精加工 /平行铣削命令。 3)选择所有的 /曲面命令,选择所有曲面,选择执行命令。 4)系统弹出曲面精加工 平行铣削刀具参数对话框,鼠标放在空白处,单击右键,系统弹出从刀库中选取刀具,从刀具库中选取直径为 3 的球头铣刀如图 118 所示(如果刀库中无此刀具,可单击建立新的刀具, 具体设置见曲面挖槽粗加工),在曲面精加工 平行铣削刀具参数设置对话窗中输入切削参数、程序名、冷却等。 图 118 刀具管理对话框 5)单击曲面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119 所示。 图 119 曲面加 工参数选项卡 6)单击平行铣削精加工参数选项卡,参数设置如图 120 所示。 图 120 平行铣削精加工参数 7)单击间隙设置选项卡,选择切削顺序最佳化,参数设置如图 121 所示。 图 121 间隙设置对话框 8)单击平行铣削精加工对话框的确定按钮,系统提示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标箭头),选择如图 122 所示串连曲面边界线,鼠标拾取边界线,选择执行命令,系统产生如图 123所示平行铣削精加工刀路。 图 122 选择刀路范围限定框 图 123 产生平行铣削精加工刀路 ( 2)刀具路径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 理,系统弹出如图 124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刀路模拟选项卡,在菜单栏选择手动模拟(按“ S”键)或自动模拟。如图 125 所示。 图 124 操作管理对话框 图 125 平行铣削精加工刀具路径模拟 ( 3)平行铣削精加工实体加工模拟。在菜单栏选择刀具路径 /操作管理,系统弹出如图124 所示的刀路操作管理对话框。选择实体验证选项卡,系统弹出如图 126 所示的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单击 按钮,实体验证过程如图 127 所示。 图 126 实体验证操作对话框 6外形铣削(主要针对按键轮廓,深度根据自己设计的按键高度设定) ( 1) 3 平刀对凹模进行按键轮廓精加工刀路设计 1)单击工作拦中的 (构图面 俯视图)按钮,构图面设为俯视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手机模具资料24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95673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