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96226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4.7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12-28
上传人:衕**
IP属地:江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步进
送料机
传动系统
设计
三维
仿真
- 资源描述:
-
步进送料机传动系统设计(带三维图及仿真)本次设计题目为步进送料传动系统机设计。步进送料机是输送机的一种,能够实现间歇工作的输送工件,其应用非常广泛。步进送料整机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对其进行简化,在能实现步进送料功能的前提下,对步进送料机中的电动机、减速器进行分析与三维建模。 本次设计要求:(1)根据步进送料机械运动周期以及传动阻力确定出电机功率及转速,从而选择电机型号;(2)利用确定出的电机转速确定出整机传动比,从而设计出二级圆柱齿轮减速箱;(3)使用solidwork软件画出步进送料整机三维图;(4)在ansys里进行强度校核。 按照以上4点要求完成此次课程设计。





- 内容简介: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步进送料机机构综合 1 学生姓名 : 曹 伟 学 号: 20089022 班 级:工程机械 08级一班 指导老师: 何 俊 日 期: 2011 年 1 月 5 日 前言 本设计是步进送料机 机构综合。 根据题目要求 必须有曲柄、输送架平动, 输送架 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近似为虚线所示闭合曲线 。首先根据要求, 先提出了多种方案 , 最终择优 选取 ,采用铰链四杆机构实现远动要求 。 通过刚体 位置 导引 的方法综合 铰链四杆机构, 确定 该四杆的构尺寸位置。并 进行了 三维建 模,运动仿真 ,制作动画,以及实验台搭建 。设计过程中运用多种软件,如在 三维建模,后导入 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 并通过理论计算算出送料爪的运动坐标方程 通过 件绘出送料爪的轨迹曲线 等等。 第 1 页 共 13 页 目 录 一、 题目简介 2 二、 方案拟定及评价 3 案一 . 3 案二 . 3 案三 . 3 三、 选择电机及分配传动比 4 用电机 4 配传动 . 4 四、 传动原理图 4 五、 机构运动尺寸综合 5 定刚体三个位置 5 架杆 5 架杆 6 验 7 查最小传动角 7 作情况 8 六、 运动循环图 8 七、 三维建模 10 八、 设计总结 11 九、 参考文献 11 十、 附件及 附录 12 第 2 页 共 13 页 一、题目简介 1、 设计题 目: 步进送料机机构综合 设计某自动生产线的一部分 步进送料机。如图 1 所示,加工过程要求若干个相同的被输送的工件间隔相等的距离 a,在导轨上向左依次间歇移动,即每个零件耗时 动距离 a 后间歇时间 虑到动停时间之比 K=t1/及耐用性、成本、维修方便等因素,不宜采用槽轮、凸轮等高副机构,而应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2、具体设计要求: ( 1) 、电机驱动,即必须有曲柄。 ( 2) 、输送架平动,其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近似为虚线所示闭合曲线(以下将该曲线简称为轨迹曲线)。 ( 3) 、轨迹曲线的 为近似的水平直线段,其长度为 a,允差 c(这段对应于工件的移动);轨迹曲线的 的最高点低于直线段 距离至少为 b,以免零件停歇时受到输送架的不应有的回碰。有关数据见下表 ( 4) 、在设计图中绘出机构的四个位置, 和 各绘出两个位。需注明机构的全部几何尺寸。 设计数据 a mm c mm b mm t1 s t2 s 300 20 50 1 2 3.、 设计任务 (1). 步进送料机一般至少包括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二种常用机构, 提出可能的运动方案,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出一 种运动方案进行设计; (2). 画出步进送料机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和运动循环图。 (3). 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尺度综合,并进行运动分析;验证输出构件的轨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用软件( 均可)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5)、 图纸上绘出最终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可以是计算机图)并编写说明书。 图 1 步进送料机 第 3 页 共 13 页 二、 方案拟定及评价 案一 : 图( 2) 送料爪的动作时是通过两根 “ 曲轴 ” 的旋转实现的。 优点:此机构机构简 单,传动简单,能够实现步进送料的功能。 缺点:其送料爪的轨迹为一圆周,与给定轨迹出入太大 。 案二 : 图( 3) 采用两个四杆机构,通过连杆中 间 点的轨迹实现送料爪的运动。 优点: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送料的要求 缺点:该四杆机构综合出来的尺寸比较大,推得过程中将工件顶起 工件, 需较大的功率 。 案三: 图( 4) 第 4 页 共 13 页 采用两个四杆机构,通过连杆外伸端的点轨迹实现送料爪的运动 优点:能实现送料的要求,且机构尺寸较小 缺点:外伸端杆的 承载差。 综合三种方案,现选用第三种方案进行设计 。 三、 选择电 机及 分配传动比 择电机 加工过程要求若干个相同的被输送的工件间隔相等的距离 300导轨上向左依次间歇移动,即每个零件耗时 1s 移动距离 s 所以曲柄的转速为: 20r/次送 5 快料,共重约 200擦因素 =摩擦力 00 =系数 P=据功率,现 选用电机型号 :率 3w,转速: 960 r/( 5)电机尺寸图 分配传动比 总传动比为: 4820960 分配传动比: 带轮传动比取: 3带i=95140= 惰轮) 则减速器的传动比为减i=348=以 12i 23i= 12i =( 32i = 低速传动比: 7 84 8 7 四、 传动原理图 传动原理图及有关参数如下 : 第 5 页 共 13 页 8,m=3 0,m=3 8,m=2 09,m=2 8,m=2.5 6,m=2.5 6,m=2.5 6,m=2.5 6,m=2.5 6,m=( 6)传动 原理图 1 图( 7)传动原理图 2 五、机构运动尺寸综合 1、 给定刚体三个位置 在 三维软件中先试凑得出以下三个位置能满足要求 (三个位置图 见 附录)。 将此三位置代入计算。 1P ( 36), 1 = 2P ( 2 = 3P( 36),3 = 2、 连架杆 自定固定胶链点 A( 0,0)。设计方程可以直接用式( 3其中与刚体给定位置参数有关的已知量i=2,3)由式( 3出: i 12 =; 13 = o ss o s ( 3 第 6 页 共 13 页 12a = 12b = 13a = 13b = 将上述已知量和点 3得动铰链点 1B 的设计方程如下: ( Ax Ay 1( 1y+( 21212=0 ( 3 0y 46. 8 017 026 174 80. 40y 181 . 792- 5 671 183 58. 4 解该线 性方程组,得 ; x=y= 自定固定铰链点 D(300,50)i=2,3)同上。将已知量和点3得动铰链点 1C 的设计方程如下: ( Dx Dy 1 Dx Dy + 1 x - y +( 21 )/2=0 ( 3 0y 86. 4126- 266350 40. 36. 2196- 9678132 23. 2- 其解为 xy合结果 A( 0,0)、 D(300,50) 2121 )()( = 211211 )()( =2121 )()( = 22 )()( = 图( 8) 第 7 页 共 13 页 4、检验 L = 30 结论:该综合方案是一个期望的方案。 构工作情况 由该机构的综合可知, 加工过程 中 被输送的工件间隔相等的距离 a=导轨上向左依次间歇移动,即每个零件耗时 动距离 a 后间歇时间 t +2t =3s 1t /2t = /( 360 =( 360 =t =2s, 1t 1s 所以该机构能够 满足要求 。 六 ,运动循环图 因为远动过程中送料爪作平动,所以送料爪上每一点的速度、加速度相同。现计算出 速度。 图( 10) 第 9 页 共 13 页 根据图示,列出 50= C D c o s+B C c s D s C s B c 解得: = ) 又 = 以 = )+B P s 5 0+t32A B s = y)+B P co s ( 5 0+t32A B co s = 2222 现只列出了公式表达式 。 利用 软件输出的 送料爪轨迹 曲线 如图( 11) 图( 11) 理论计算轨迹曲线 图( 12) 三维 模 型 粗略轨迹 由于公式计算繁琐, 现将 在 件 中,利用 度、加速度曲线如下: 图( 13) 位移曲线 第 10 页 共 13 页 图( 14) 速度曲线 图( 15) 加速度曲线 七、 三维建模 由于时间与知识有限 , 建模不够完善且有诸多问题 ,敬请指正。此处机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由于时间有限,未具体设计。其他局部结构见 图( 16) 第 11 页 共 13 页 八 、设计总结 此设计是 在 老师的指导 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 此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查阅 了 大量资料,学习熟悉 了 多种软件 ,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等。 设计过程中运用多种软件,如在 导入 输出位移、速度 和 加速度曲线。 并通过理论计算算出送料爪的运动坐标方程 , 通过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设计 有诸多不完善甚至有错误的地方,请老师批评指正。 如 通过刚体 位置 导引 综合 铰链四杆机构 时,给定三个刚体的位置及转角的问题,我是通过三维建模凑出一个大体满足 要求的位置 ,然后再代入公式计算,虽然此方法能够综合出符合 要求的设计,但方法不是设计的首选,我相信不久将找出一个 更好的设计方法 。 设计是没有 完美的 , 但我的追求是把每一个设计做的完美。 九 、 参考资料 1 冯鉴、何俊等,机械原理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8月 2 马永林,机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3月 3 郑志祥等,机械零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1月 4 王淑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9月 5 吴宗泽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2月 6 江晓仑,理论力学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年 7月 7 詹迪维, 级应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2月 十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