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_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食品安全分析(1)_第1页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_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食品安全分析(1)_第2页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_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食品安全分析(1)_第3页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_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食品安全分析(1)_第4页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_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食品安全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边大学二一三年五月学校代码10184学号2094030565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食品安全分析学生姓名李美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2009级指导教师崔基哲副教授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追求。自从行业中出现食品添加剂后,丰富多彩的食品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要关心食品的营养和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原以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近几年,一些不良食品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超量、超限使用,使得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再加上食品添加剂的不实报道,不仅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妖魔化的印象,而且对食品安全事件心有余悸,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食品添加剂的背景、发展阶段、食品安全事件出发,首先,全面阐述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作用等基础上,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全面加强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措施的建议和对策,使人们更进一步的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关键字食品添加剂;食品监管;食品安全;吹哨法案ABSTRACTTHEFOODTOANNISFIRSTWITHTHEINCREASINGOFPEOPLESLIVINGSTANDARD,PEOPLEPURSUITOFFOODREFLECTSTHEDIVERSITYANDENRICHMENT,THEAPPLICATIONOFFOODADDITIVES,JUSTCANMEETTHEPEOPLETOTHEPURSUITSINCETHEINDUSTRYINFOODADDITIVES,RICHANDCOLORFULFOODANYWHEREATTIMEAPPEARINFRONTOFUSPEOPLEENJOYTHEDELICIOUSATTHESAMETIME,MORESHOULDBECONCERNEDABOUTFOODNUTRITIONANDSAFETY,ESPECIALLYINTHEFOODSAFETYISSUESWITHTHEDEVELOPMENTOFFOODINDUSTRYANDCHEMICALINDUSTRY,FOODADDITIVES,THEAMOUNTANDTYPEOFINCREASING,THOUGHTHARMLESSFOODADDITIVES,INRECENTYEARS,SOMEBADFOODCOMPANIESEXCESS,TRANSFINITEUSEOFFOODADDITIVES,MAKEDOMESTICFOODSAFETYPROBLEMSOCCURFREQUENTLYADDFOODADDITIVESINACCURATEREPORTS,NOTONLYMAKEPEOPLETODEMONIZETHEIMPRESSIONOFFOODADDITIVES,ANDCONCERNEDABOUTFOODSAFETYEVENTS,FOODSAFETYPROBLEMS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BASEDONFOODADDITIVES,DEVELOPMENTSTAGE,THEBACKGROUNDOFFOODSAFETYEVENTS,FIRSTOFALL,THEFOODADDITIVESINTHISPAPER,BASEDONTHECONCEPT,TYPE,FUNCTIONANDSOON,TOANALYZETHEUSEOFFOODADDITIVES,FOODADDITIVEUSEANDMANAGEMENTPROBLEMSTHATEXISTINTHEPROCESSARESTUDIED,ANDTHECOMPREHENSIVESTRENGTHENTHESUPERVISIONOFFOODADDITIVESAFETYMEASURESAREPUTFORWARDTH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MAKESPEOPLEFURTHERUNDERSTANDINGTHEROLEOFFOODADDITIVESANDFOODPRODUCTIONORPROCESSINGENTERPRISESFORUSEOFFOODADDITIVESSAFETY,ENSURETHEHEALTHOFCONSUMERSKEYWORDSFOODADDITIVESFOODSAFETYFOODREGULATIONWHISTLEBLOWERPROTECTIONACT目录绪论1一、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背景1二、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阶段1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2四、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2第一章食品添加剂的简介和种类411食品添加剂的简介412食品添加剂的种类513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食品添加剂分类1014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1115国内禁用食品添加剂11第二章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监管122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要求1222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323食品添加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4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监管存在问题解决方案1531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1532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基本常识的宣传力度1533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法规制度建设1634提高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社会责任意识1635中国政府因吹哨法案,让人们自我保护自己17结论18参考文献20谢辞22绪论食品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随着人们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便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逐步使用和发展起来的。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被认识的历史还不长,食品添加剂形成工业的历史也不长,但是人们实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确源远流长。一、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背景食品添加剂这一名词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但它的直接应用可追溯到1万年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如本草图经中就有使用板子染色的记载;在周朝时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在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剂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就用于腊肉生产,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在国外,公元前1500年埃及墓碑上就描绘有糖果的着色。葡萄酒也在公元前4世纪进行了人工着色14。二、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阶段15我国全面、系统研究和管理食品添加剂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也较快。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不久,为反对食品加工生产中使用某些添加剂,曾颁布了一些规定。1953年规定清凉饮料的制造不得使用有危险的色素和香料,防腐剂只能用苯甲酸钠,用量不得超过1G/1954年规定糖精在清凉饮料、面包、饼干、蛋糕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5G/第二阶段1973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科研协作组,开始全面研究食品添加剂有关问题。1977年有国家颁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方法,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第三阶段1980年组织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及时委员会”,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等推向快速发展阶段。此后,由于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迅速发展,在1993年相继成立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分会”和“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从而真正把我国食品添加剂事业推向世界,走上了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道路。今天,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一门新的科学,并成为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业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食品工业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食品工业不但是一个朝阳产业,更是一项良心工程。而作为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的食品添加剂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统计资料,201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7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截止到2009年,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接使用的有30004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从数量上看,越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多;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有1967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1100种,欧盟允许使用的有1000到1500种1。四、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添加剂在当今食品工业的重要地位是有目共睹无可置疑的。但如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就有可能既增加产品成本又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更严重的是有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如何科学的认识、安全地、准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及其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些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而且影响了国家的形象。近几年我国主要的食品添加剂安全事故有瘦肉精事件、皮革奶事件、染色馒头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化学火锅事件等等。下面主要介绍三聚氰胺事件和地沟油事件1三聚氰胺事件2007年,美国爆发宠物食品污染事件,事后调查表明掺杂了低于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中毒的原因。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污染奶粉的婴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在于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2008年10月25日,中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首次在百佳超市的“佳之选”新鲜鸡蛋中,验出超标88的三聚氰胺。一时间,三聚氰胺多次登上报纸头版头条,三聚氰胺的特性及其安全检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发膀胱癌。2地沟油事件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的味道。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猪、牛、羊屠宰以后内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人们长期使用地沟油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会导致腹泻等肠胃疾病,严重者则会导致胃癌、肠癌等疾病。本文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出发,介绍食品添加剂定义,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及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如何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措施。第一章食品添加剂的简介和种类11食品添加剂的简介111食品添加剂概念及作用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不同,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1983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CAC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本身其本身通常食品的消费,也不是食品典型的任何物质成分,而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它们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调剂处理包装存储等六个过程中,由于技术(包括感官)的目的,有意在食品中加入或者预期的这些物质和副产品成为(直接或间接)食品中的一部分,或者改善食品的性质。它不包括污染物质(农残、包装材料、溶出物等)或者保持、提升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我国食品安全法指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既不是食品中原有的成分,也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但必须对人体无害,并且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能够合理的使用的话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人们健康都有益处。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所以无限制地使很可能引起各种形式的毒性表现。所以必须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发挥其有利作用,防止并不利影响。作用食品添加剂能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等感官形状;有利于食品的保鲜、运输、加工操作,适应食品机械化和自动化;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新的食品资源;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储藏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方便性;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112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1危害分析了解在某种事物中使用了什么化学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及它对人类健康产生伤害结果的性质,这一点是十分重要。2剂量反应特效不同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毒性终点,个体所表现出的毒性风险与其所服用的剂量是相关的。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确定某一剂量的水平,低于此剂量,任何人所表现出有害反应的可能性极低低于零。对于食品添加剂,就是每日允许摄入量(ADD)。3暴露量分析每个人接触到的每种化学物质的量取决于食物中的含量和进食量。不同人群的暴露水平一般不同,因此有必要分为不同的亚组。食品添加剂的暴露水平通常是指每日摄入评估量(EDD)。4风险评估如果确定了ADI,那么就有必要确定EDI超过该水平的人群亚组,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这些人群可能暴露的风险水平。5风险管理如果已经确定某个人群亚组有潜在的危险,那么就必须对控制风险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引入。必须考虑与这些食物相关的利益,替换方法的相关成本也计算。6风险交流一旦出现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潜在风险时,必须通知到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所有亚组中的人群。根据危害的性质、食物的属性和其他特殊情况,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特殊策略可能还需要其他要素。例如,某些添加剂可能是膳食中的天然成分,或者某些添加剂可能与食物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对于这些物质,就需要特殊的方法。12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截止到2009年,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危害分析暴露量分析剂量反应特效风险评估风险交流风险管理图一接使用的有30004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不包括复合食品添加剂。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得出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有两种一个是按来源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原料,经提纯而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学反应合成的物质。如今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少,价格却很高,而相比之下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较为齐全,价格低,但是使用量较小,对于毒性的比较前者小于后者。尤其是合成食品添加剂的质量不纯,里面含有有害杂质,或者使用量过大时很容易造成对身体的危害。因此,食品添加剂行业偏重于向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或者使用两种食品添加剂混合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按用途分为除了上图中的8种以外,还有漂白剂、着色剂、香料等27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食品添加剂。121防腐剂防腐剂是指能防止微生物(如霉菌、酵母、细菌)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够延长食品保存期。从防腐剂抗微生物定义出发,把防腐剂分成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苯甲酸、山梨酸等直接能加入食品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包括具有保藏作用的食盐、醋等物质,以及那些通常不加入食品储藏、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等。大部分防腐剂不能在较短时间内(510MIN)杀死微生物,主要起杀菌作用。图二食品防腐剂的主要特征1性质稳定,在一定时间内有效2使用过程中或分解后无毒,不阻碍胃肠道酶类的正常作用,也不影响有益的肠道正常菌群的活动3在较低浓度下有抑菌或杀菌作用4本身无刺激味和异味5使用方便122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成分的氧化,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食品被氧化后导致食品中的油脂酸败,还可以导致食品中的食品色、香、味等方面发生不良变化,而且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而且还会使食品褪色、褐变等现象,降低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抗氧化剂能有效减缓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变质。因此在食品工业中使用抗氧化剂是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按来源分成化学和天然两类抗氧化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成为自由基吸收剂、氧清除剂、酶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等。其中自由吸收剂是指能够阻断脂类氧化中自由基连锁反应的酚类物质,如茶多酚TP、BHA、HQ等均属此类,它们都可起氢的供体作用;酶抗氧化剂可以除去溶解的氧气或消除食物体系中的高氧化物,如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均属此类。抗氧化剂的主要特征1安全卫生,抗氧化剂本身及分解产物都无毒无害,便于分析和检测。2对食品的感官性质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能够与食品共存,性能稳定。3抗氧化效果良好,低浓度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123增调剂增稠剂是能够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粘稠、滑腻或胶冻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是一类能够提高食品黏度并改变性能的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在食品加工中起到提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紧密度、稳定浮化悬浊液等作用。因此能提供食品的质量,保持食品且有黏糊适口的感觉。增稠剂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增稠剂的主要特点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2能在水中强烈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3水溶液有较大的黏度,具有非牛顿流体性质4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凝胶体和薄膜。124乳化剂浮化剂是在能使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油和水)中的一种呈微滴状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一类添加剂,也可以说成是在添加少量,即可显著降低油水向界面张力,产生浮化效果的添加剂。由于具有亲水和亲脂的特性,能降低油脂与水的表面张力,能使油脂与水“互溶”,具有乳化、润湿、渗透、消泡、分散、增容、润滑等作用,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种功效,是最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面包、饼干、饮料、乳制品等食品。乳化剂能促进油水相容,渗入淀粉结构的内部,促进内部交联,防止淀粉老化,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延长保质期、改善风味、增加经济效益等作用。世界上食品乳化剂约65种,FAO/WHO制定标准的有34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乳化剂有30种,覆盖的种类有脂肪酸甘油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和戴白乳化剂等。乳化剂的主要特点1无毒、无味、无色2可以显著降低表面张力3可以很快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膜4不易发生化学反应5亲水基和增水基之间有适当的平衡,可安定所需要的乳化液。可产生很大的电动势,在低浓度时可有效地发挥作用。125酸味剂酸味剂是能赋予食品酸味,给人爽快的感觉,可增进食欲,有助于维生素和钙、磷等物质的溶解,促进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和抑菌作用。并且改善食品风味外,有时还可以调节食品的PH值,用作抗氧化剂的增效剂,防止食品氧化褐变,如果肉制品护色,抑制微生物生长及防止食品腐败等,并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酸味剂按其组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酸和无机酸。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是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乙酸等。目前,作为酸味剂使用的主要为有机酸,无机酸使用较多的仅有磷酸。酸味剂的主要特点1改善风味,食品具有一定的酸味2作为化学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3抑制微生物的繁殖4作为缓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5抗氧化助剂螯合作用和护色作用126甜味剂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为主要目的地食品添加剂(SWEETENINGAGENTS)。甜味剂甜味的高低、强弱称为甜度,但甜度不能绝对地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测定。测定甜度只能凭人们的味觉来判断,所以至今为止尚无一定的标准来表示甜度的绝对值。合理的甜味剂具有生理安全性。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既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又不会一起副作用,并且能增加人体免疫力的甜味剂是功能性甜味剂。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开发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功能甜味剂将成为世界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放方向。甜味剂的主要特点1风味的调节和增强2不良风味的掩蔽3食品的甜味剂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嗜好要求,而且还能改善食品的可口性和其他食品的工艺特性。127食用色素食用色素又称着色剂,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食品的颜色是食品感官质量的最重要的属性,食品具有鲜艳的色泽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提高感官质量,激发购买欲望,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刺激人的食欲。许多食品含有天然色泽,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由于加热、氧化等各种原因,有的容易、褪色甚至变色,严重影响感官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持和改善食品的色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食用色素按来源和性质分为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使用合成色素是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得到的有机色素,而食用天然色素来源于天然物,利用一定的加工方法得到的有机色素。由于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因而天然食用色素颇受注目,但是合成色素在食用色素中占主要地位的原因是天然色素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价格高。128营养强化剂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也可以称为食品强化剂、营养供给剂。属于这类的添加剂有维生素、氨基酸、含氮化合物类、无机盐类和脂肪酸类功能因子。各类食品中本身是含有这些营养素的,但由于食品的种类不同,其分布和含量也不一样。食品的加工、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受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可使营养素受到损失。为了使产品的营养成分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或者加进一些原来没有的营养素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营养强化剂的主要特点1补充天然食品的营养缺陷,改善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其比例,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要2特别补充某些营养物质,达到特殊饮食和健康的目的3减少和预防很多营养缺乏症及因营养缺乏引起的其他并发症4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保藏性能的作用。13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食品添加剂分类中国食品法规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酸度调节剂酸着色剂抗结剂防腐剂抗结剂酸度调节剂防腐剂自由流动剂杀菌剂抗氧化剂抗结剂抗氧化剂抗微生物剂防霉剂消泡剂消泡剂乳化剂抗氧剂抗氧化剂膨松剂抗氧化剂乳化盐着色剂和护色剂漂白剂酵母唐基础剂填充剂增调剂晻制和酸渍剂面粉改良剂着色剂着色剂凝胶剂面团增强剂增调剂护色剂护色剂稳定剂干燥剂赋香剂乳化剂乳化剂增味剂乳化剂和乳化盐防虫剂酶制剂乳化用盐酸酶类发色剂增味剂固化剂酸度调味剂固化剂色调稳定剂面粉处理剂增味剂抗结剂风味增强剂着色剂被膜剂面粉处理剂改性淀粉香味了及辅料调味剂水分保持剂发泡剂甜味剂小麦粉处理剂酸味剂营养强化剂凝胶剂膨松剂成型助剂甜味剂防腐剂上光剂消泡剂熏蒸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保湿剂抛光剂保湿剂品质保持剂甜味剂防腐剂面粉处理剂膨松剂口香糖基础剂增调剂推进剂固化剂润滑和脱模机被膜剂食品香料膨松剂保湿剂非营养甜味剂营养剂食品工业助剂稳定剂螯合剂营养增补剂抽提剂漂白剂甜味剂酶制剂营养性甜味剂制造食品用助剂其他增调剂填充剂氧化剂和还原剂过滤助剂增进气泡PH值调节剂酿造用剂包装气泡加工助剂品质改良剂充气剂豆腐凝固剂螯合剂合成酒用剂溶剂和助溶剂防黏着剂稳定剂和增调剂疏松剂表面活性剂表面光亮剂增效剂组织改进剂14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品种可能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渍菜(泡菜等)、葡萄酒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诱惑红、日落黄)等水果冻、蛋白胨类着色剂、防腐剂、酸度调味剂(已二酸等)腌菜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面点、月饼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面条、饺子皮面粉处理剂糕点膨松剂(硫酸铝钾等)增调剂(黄原胶等)甜味剂(糖精钠等)馒头漂白剂(硫黄)油条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类产品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小麦粉二氧化钛、硫酸铝钾15国内禁用食品添加剂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二氧化氯等食品用消毒剂。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2011年12月20日前完成。33种禁用食品添加剂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硫酸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醇酰胺、脂肪醚硫酸钠。第二章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监管2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要求由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利于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和消费者的吸引力,因此,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保存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但在食品中加入食品添加剂必须不影响食品营养价值,具有增强食品感官性状、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具体来说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食品添加剂,首先应该是对人类无毒无害的,其次才是它对食品色、香、味等性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在无条件遵守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卫生法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的前提下,还应遵守以下一般要求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保证其在允许使用范围内而对人体无害。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应能参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或能被正常的解毒过程解毒后完全排出体外,或因不被消化吸收而完全排出体外,而不在人体内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食品的营养物质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影响食品质量及风味;食品添加剂应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及贮运过程,具有保持食品营养价值,防止腐败变质,增强感官性能、及提高产品质量等作用,并应在较低使用量下具有显著效果,而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食品添加剂最好在达到使用效果后除去而不进入人体;食品添加剂添加于食品后应能被分析鉴定出来;价格低廉,原料来源丰富,使用方便,易于贮运管理。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是有益而无害物质,但有些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性不仅由物质本身的结构与性质所决定,而且与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与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机能状态有关。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示出毒害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在严格控制下进行,即应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工艺效果)和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最大使用量是使用标准的主要数据,它是依据充分的毒理学评价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实际调查而制定的。22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22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的使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中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范围超出了国家明确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卫生不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的原因是加工食品的感官要求和营养学特征及食品添加剂与其成分混合很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如需要扩大使用范围,必须经过卫生部严格审批通过后才能使用,若不按照规定范围添加,生产的加工食品则属于不合格食品。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生产经营者将随意的添加到规定范围以外食品中,给食品质量带来严峻影响。如在肉制品中添加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速冻面和膨化食品中添加糖精钠和甜蜜素等甜味剂;尖椒加工中使用大量的漂白剂;奶制品中加入糖精、香精;豆制品中添加苯甲酸等。222食品添加剂超剂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最大食品使用量,这样既能保证添加食品的质量,又能保证对人体的安全、无害。如果随意添加就很可能造成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比较突出的原因在于它们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随意使用。例如在饮料和蜜饯中加入超量糖精钠、甜蜜素等;在肉制品加工中广泛使用亚硝酸盐;在方便面等面食食品中添加过量的苯甲酸钠等。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超出国家明确规定的能够使用最大剂量。223使用过期、劣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产品,具有一定保质期限。假如超过保质期限过期的话功效就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且长期存放导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食品安全性。有些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少量的汞、铅等重金属有害物质,而且产生产品也不纯,加入到食品中严重影响产品质量。224食品添加剂标识不规范或标注出现问题首先是部分食品添加剂未标注具体的名称、净含量等。大部分国内企业产生的食品,标注基本上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其次是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明确标注,而且一些食品作错误标注。食品行业利用这种行为提高市场竞争力。23食品添加剂监管中存在的问题231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技术、手段的滞后国内外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但众多的食品添加剂监管部门的监管技术和检测手段还很滞后。我国基层广大的监督监测机构目前的监督执法手段主要是靠感官检查、常规检查,即使正在流通的食品中含违规物品,也无法用科学的监测数据说话,如“苏丹红一号”、“吊白块”至今在广大的基层监测机构中无法开展监测。而对食品安全方面,尤其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和管理方面存在的缺失,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体系,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追切。232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体系混乱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体系在食品添加剂控制体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工作包括提供全面而符合事实的信息给消费者;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并推出面向食品行业的关键行政人员和员工的教育项目;推行“培训培训者”(TRAINTHETRAINER)项目;向农业和卫生部门的广大员工提供参考资料。食品添加剂控制机构必须将其食品调查人员和实验室分析师所需参与的特别的培训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在有兴趣的团体中培养食品添加剂控制的业务专长和技能也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作为防患于未然的基本因素。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关于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关于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体系的建设还在摸索阶段,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经营和管理很混乱。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监管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我国食品添加剂在使用和监管中非常不容乐观。为了能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我们要采取一套完整的解决措施来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实行监管,提供加强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措施的方案。31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规范标准是进行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的前提,是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建设中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必须使用符合指定质量标准。我国对添加剂的新品种审批和卫生许可证发放时,对添加剂的质量标准也进行严格审核,对于一些国家、行业制定了相关质量要求标准,但是由于使用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分属于不同部门,对该项目工作的研制投入不足,协调不够,存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的问题,往往一种食品添加剂已经批准使用多年,但仍无相应质量标准或标准标龄老化,而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的法规依据和优先顺序的不够明确,影响对食品添加剂的产生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中国应该加强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大采标力度,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开发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保证添加剂本身的安全质量。对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方面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对食品标签将逐步推行ADI值标识,食品添加剂标签需醒目直观,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避免标准之间“打架”,需要提高检测水平。对于极少数不良后果的添加剂,在发达国家已经淘汰情况下,我国仍使用。在中国批准使用的1500多种添加剂中一部分没有国家标准。32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基本常识的宣传力度首先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让人们真正了解食品添加剂方面法律法规知识,让人们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于健康。其次是对一些质检机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增强监管责任,提高检测能力。再次让企业学习对添加剂的基础知识,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对添加剂的利弊问题正确的认识,对于食品的加工、生产、严格遵循食品添加剂标准,要有正确的诚信经营理念。通过宣传让人们增强防止意识,主动维护利益,能够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应不良产品的信息,最终能够形成全民防范食品安全的良好气氛。33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法规制度建设对标签和说明书按照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要求严格审批,对于改正后仍没有达到规范卫生标准要求的一律不给予核发卫生许可。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对单位设立档案监管使他们安全性使用添加剂的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督中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检查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使用量,尤其对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根据添加剂在产品中使用情况加强产品检测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食品中违法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现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提出修订和废止的意见,完善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和食品用香精香料的使用原则及相关规定,健全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标签和说明书、新品种许可等方面的法规和工作制度,提高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水平。34提高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现在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出于对高利润的追求,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为了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地降低生产成本,滥用食品添加剂,成为公众和政府痛心病首的事件。因此,提高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社会责任已是当务之急。提升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自发行动,而且还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公众的互动。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且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食品添加剂应用者一定要主动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经营者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的基本责任来加以重视。提升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企业道德良知长远眼光,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建议采取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社会责任的培训,完善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社会责任的法制建设,建立一套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政府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应用者社会责任的监督等措施来推动食品添加剂使用者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35中国政府因吹哨法案,让人们自我保护自己在美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法律叫做吹哨法案(WHISTLEBLOWERPROTECTIONACT)。吹哨法案是美国的告密者保护法案,本法案旨在保护告密者,鼓励公民参与社会公正的监督。该法案规定,司法部如果在收到举报人投诉、告发决定作为原告参与起诉,举报人可以分到赔偿额的1525;如果司法部不参与,举报人可以自行调查、起诉,并可分到赔偿额的2530。而举报人的安全则由马歇尔办公室、司法部执行局、联邦监狱局以及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等4个负责证人安全的机构负责。这一部由美国政府通过的联邦政府法律,主要为了鼓励公务员内部的监督,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一心为社会公众利益,都可以积极主动的站出来通过告密的手段,来维持和保证社会公正。告密者能感受到法律自身保护,也可以通过一些诉讼手段来起诉和告密政府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检举渎职等问题。另外告密者也可以向美国相关授权部门进行告密。在我国,短时间内制定并通过这样一部法律不太现实,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体制优势,那就是政府强大的执行力。可以以行政规定的方式在食品行业内出台类似吹哨法案的政策,以鼓励食品企业员工揭露企业违法内幕和政府官员揭露政府主管人员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腐败行为,激励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去,形成全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合力。据中国网报道,陕西省政府今年将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向社会各界征集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目的是激励普通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此举可以看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决心,但真正的吹哨法案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司法、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中国一个有良知的老百姓,为了保护社会大众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是没有独立的法治做监管的话,老百姓出来就很快被老板压下去了。所以我们政府好好地下放权力,把“吹哨”的法案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监管工厂,然后透过一个合理的机制,告的人安全有保障,同时得到一笔打酬劳。结论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把“双刃剑”。在合理的情况下它能向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色彩和味道,延长食品的储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但是一旦超出使用范围,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几年出现的许多安全事故,不全在于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那些非法经营者掺杂作假,不按照法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因此对消费者给予不信任感和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对于针对非法企业或商人,我们是处于弱势地位。只能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部门的法规更加详细与严厉,对群众媒体严格监督,工厂合理生产,让消费者创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并且也为民族和人民的未来负责。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品质有很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是没有食品添加剂的介入,就不可能有现代意义的食品工业。凡是已被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其安全性绝对没有问题。往往是一些非法添加物混淆着人们的视线,比如之前发生过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吊白块事件”与“瘦肉精事件”等,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充分的利用食品添加剂发展食品工业,一方面在于合理、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食品添加剂工业。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近几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品种、产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于利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食品添加剂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的相关。因此,为了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适应食品工业的日益发展和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的需要,学习和掌握食品添加剂的知识非常必要。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食品工业的需要。对于做好食品添加剂安全工作我们必须要按照国务院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责任落实。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是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