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_第1页
南京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_第2页
南京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_第3页
南京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_第4页
南京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研究工作通讯第16期(总第16期)江苏省工商联研究室南京市民营经济“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在巩固发展国有制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1。民营经济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事实表明,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经济增长率就越快。民营经济已是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2002年非公企业入库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为602,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上缴的税收占县级财政的比重一般也在50以上。在南京,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实现的增加值达到529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1目前学界对于民营经济的范围界定尚不统一,本研究报告的民营经济主要指内资个体、私营经济,不包括外资成份,由于可得性等原因,个别数据可能会有差异。2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上升到336,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9,已成为带动南京市GDP高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是,与其它同类城市相比,南京民营经济在总量、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竞争力等方面,都显得非常薄弱,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省会城市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与南京所具有的发展优势也很不相称。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仍将是民营资本高扩张期。南京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入世后国内外经济大融合以及经济结构大调整两大历史机遇,再加上法律和政策的调整,民营经济将不再是“配角”和“补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样,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流,民营经济将面临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可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南京在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区域性核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实现“藏富于民”、富民强市的根本途径。国内一些兄弟城市的经验为南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供了例证。在“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壮大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一、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一)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1、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近几年来,南京市民营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迅猛势头。截至2003年底,南京市有民营工业企业164万户,比2002年增加4935户,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共有818户,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2本研究报告采用的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03年底,但个别地方可能会采用2004年上半年更新的数据。3以上的企业12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50家,民营工业企业集团19家。同时,2003年南京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47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上交增值税1134亿元,同比增长329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8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77亿元,同比增长2595。见表1。表1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2003年)年份户数(万户)注册资本(亿元)从业人员(万人)总产值(亿元)销售总额(亿元)消费品零售额(亿)1997980107312274132229217389788519981084731042359126912217110894199911668113913409371349425759145822000120175166453107341333192018220011348832254862908739393492301320021544346171583212620031870559868600(资料来源南京市统计年鉴)据统计,2003南京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9。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达529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上升到336。2、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构在产业分布上,2002年南京市第一产业拥有私营企业113家,占私营企业总量的039;第二产业拥有私营企业11971家,占私营企业总量的3166;第三产业拥有私营企业16648家,占私营企业总量的5795(见表2)。2003年南京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186万户,在结构分布上,民营经济分布在三个产业的大多数行业中,其中又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以及社会服4务业居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在商贸、流通领域,民营经济优势明显。表2南京民营企业产业分布情况企业数量所占比例()第一产业113039第二产业119713166第三产业166485795(资料来源南京市统计年鉴2003年)目前,南京民营企业的规模状况是绝大多数为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但已出现一批总产值或销售额在1亿元甚至10多亿元之上较大规模的企业,大、中、小企业塔状规模结构已经形成。另外,南京私营企业大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比重很小,独资企业比重迅速上升。(二)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南京市民营经济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1)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年净增注册资本213亿元,全市私营企业以30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天新产生私营企业465户。私营企业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鸿国、大贺、欣网视讯等三家企业分别在新加坡、香港和国内上市。外地民间资本大举进入南京。仅来自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投资总额就达到486亿元。并且,民营资本投资不断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拓展。(2)工业型私营企业迅速成长。2003年,全市私营工业企业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51个,总投资227亿元。如联强冶金集团投资25亿元,新建年产30万吨不锈钢薄板工程,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47亿元;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5000万元,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亿元;江苏大贺国际广告集团投资4480万元用于数字成像广告制造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利税3567万元。5(3)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南钢等411家国企改由民营资本投股,净资本达29亿元。江苏宏图三胞等一批带着集体或股份合作制“帽子”的企业的近10亿元的资本恢复了私营企业的真实身份。在全市2003年净增21386亿元资本中,除新增的176亿元注册资本外,其余均为原有企业增资扩股和国有企业改制等因素形成的。(4)科技型企业发挥主要支撑作用。随着南京市政府扶持民营工业经济八条优惠政策的落实,推进科技创新,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特色。2003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200家,全市被认定的54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有380家,占总数的近70,在被认定的全市214家软件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到90以上。(5)企业外向度不断提高。2003年新批准的进出口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企业31家,累计384家。合同利用外资2489万美元,累计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5万美元,累计22亿美元。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9亿元,同比增长347。如南京联创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江苏最大、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三)南京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优势1、“长三角”增量经济有利于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南京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着良好的后发优势。比如,商务成本低,科技人才较为集中,人文资源极为丰富,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所有这些都集聚了南京市在新一轮发展中的优势资源。而南京的发展机遇也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并加以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可以促进南京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集聚、第二产业更新、第一产业优化的战略目标,形成南京与上海双向辐射的良好态势,发挥出南京市在“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作用和沿江经济6发展中的骨干作用。这必将为南京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2、逐步增强的辐射与吸纳能力有利于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未来南京市民营经济能否取得竞争优势,最为主要的是两点一是能否利用发展契机,以投融资的理念来经营和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南京市民营经济,这就取决于能否创造出良好的投资概念和题材,吸引和引导国内外各种资本的进入;二是能否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区内的人文环境实行有效的嫁接,发展和提升商业服务业,并以此带动民营经济的联动发展。因此,将人文资源、区位资源同经济资源的有效融合,将极大地增强南京市的经济辐射和吸纳能力,由此也将极大地促进南京市民营经济的发展。3、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南京作为电子、石化等产业的集聚地,有许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而且工业块状特色优势明显,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南京市能够实施优势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南京五大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形式,带动、引导、集聚一大批个体和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协作,加盟连锁经营,形成产业链和关联企业群体。从而实现个体、私营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社会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二、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与障碍(一)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近两年已是民营资本高扩张期,南京也有不少民营企业不断拓宽投资领域,但与同类城市相比,民营经济仍显得薄弱。南京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老问题仍然存在,表现为1、发展规模偏小从经济总量看,目前南京私营企业虽已数以万计,但当年创造7的价值(GDP)仅占全市的约十分之一,低于全省平均142的水平,在国内同等城市中处于显著落后位置。虽然南京市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较快,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经营规模仍然偏小,产品单一,知名品牌不多,能与国际市场抗衡的企业更是太少。既缺少像深圳华为、北京联想那样既有品牌又有规模的巨人型企业,又缺少行业特色突出、技术领先、效益良好的“小巨人”型企业。2、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从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尽管我市的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大多分布在层面较低比较初级的商贸等服务行业,而在金融、房地产、交通通讯方面的比例很小,这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民营经济行业分布不均衡,众多的民营企业都在“三产”领域角逐竞争,其发展空间和持续竞争力受到限制。3、行业分布两极分化目前,南京市的个体私营企业在一些传统的行业上占有较大比重,比如食品加工业、服装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另一方面,在科技型行业,例如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邮电通信业的私营企业数量在1998年到2003年的5年中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全部私营企业中,这些科技型行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全部企业在该行业的分布比重。这说明,私营企业分布在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4、创新乏力,科技投入力度不够明显尽管南京一些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增长,但是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较少、市场分析和科学决策能力薄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不少发展势头较快的民营企业在走完新生的高峰期后,出现了停滞甚至是颓势。这些私营企业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衔接。由于很多私营企业不求进取,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投入明显不足,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仅从民营科技企业来看,目前全市从事民营科技企业8的人数不及全市从事民营经济人数的十分之一,南京发展私营经济突出的科技优势远未发挥。(二)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造成南京民营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方面的原因,更有政府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方面的原因。南京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最近由南京市委统战部、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和南京市信息中心组成调查组,对100多家南京民营经济中不同类型的重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有7项内容被认为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困难。其中占前两位的分别是“贷款难”(占2352)和“获取政策信息难”,见表3。表3南京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所占比例()1贷款难23522获取政策信息难18333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1434税费过重1435土地问题13146权威的中介服务少11447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吃、拿、卡、要498(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2004年2月公布的调查资料)从体制环境方面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1、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不浓厚(1)文化层面,城市人文精神中存在着“轻商”因素分析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创业氛围浓、创新魄力大,是一个地区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根本动力所在。艰苦创业是温州、广9州等城市精神的内核,崇尚经商致富,是这些城市的人文特质。而这种崇尚创业经商的精神正是南京所缺乏的。南京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是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有着优久的政治文化传统。重文、重政,不重商,甚至重仕轻商,是南京人文特质重要方面,也是南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特点。在历史上,南京一直是华东以至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近代以来,上海、苏州等城市在长三角地区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南京的城市功能因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功能定位上政治文化特征尤为突出,从而形成了政治文化氛围强烈,经商氛围不足的城市文化特质。因此,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也就出现了经商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的局面,成为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2)政府层面,对民营经济的倡导和扶持力度不够一是所有制观念没有从骨子里实褪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所有制观念根深蒂固,在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方面存在思想顾虑,怕冒头,不敢争先。南京一直是公有制经济的强势地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比较发达,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这种所有制格局,使政府在不自觉地把支持和发展姓“公”的企业摆在优先的地位,无形中造成了对民营发展不利的环境,这与温州、广州、苏州等市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优先地位的情况形成巨大的反差。二是与民争利思想还没有从根子上解决。既得利益包袱放不下,部门权力利益化,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与民争利的问题。许多政府部门仍受狭隘利益观念影响,以部门利益为出发占,与民争利而不是为民谋利。其实,“与民争利”只是一个表面上的现象,当政府在市场交易中以“经济人”的角色出现时,政府在追求“税收”等利益的过程中,利己主义的动机很可能与“经济租金”相结合,这才是“与民争利”的根源。(3)民众层面,自主创业的欲望不强,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南京人长期以来的轻商重仕思想,严重阻碍了创业追求,也使人们缺少创业和敢冒风险的意识。南京人智慧勤劳、诚信务实、擅10长实业,这是南京城市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南京人冒风险的意识不够,守土守业的观念比较重,闯市场、走天下的欲望不够强,崇尚创业、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还没有成为民众文化的主流,没有成为社会的主导。正是这种保守、求稳的心态阻碍了南京人致富。一个很明显的差异,就是浙江人下岗了找市场,而南京人下岗了就找政府,长期以来形成了民众自主创业观念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的习惯。总体说来,南京民众投资创业的意识不浓,与体制与政策的滞后有很大关系。在温州、广州,各级政府很早就默认、允许、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在当地的存在和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州在个体私营经济兴起不久就积极地予以扶持,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直到1997年下半年开始,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推动下,南京乡镇企业才逐步进入实质性的产权制度改革阶段,但在第一次改革中设置的“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和“乡镇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使体制改革处于极不规范的状况。直到2000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并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六放”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要求以后,南京市才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私营经济。2、国有经济量大面广,挤占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对比分析温州、广州、苏州等城市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经验,我们发现,南京民营经济发展缓慢,除了观念滞后,创业氛围不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京的国有经济量大面广,挤占了民营的发展空间。国有经济过大过强的地区,必然会占用过多的发展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政策资源,从而挤占了其它经济形式的发展空间。南京在传统上一直是国有经济占强势地位的地区,长期以来,南京的国有经济在保障GDP增长和保障政府税收上,一直占绝对的优势,因而南京的国有经济扮演着比其它同等城市更为重要的角色,自然也11就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民营经济因其在总量、税收、产业分布等方面的弱势,相对而言处于受冷落的地位。这也造成了对民营经济的思想认识保守,南京私营个体企业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在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上显得比较迟缓。2001年底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倒数第二位,而且在省内,私营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和注册资本均居全省第三位,个体户总数居全省第8位,私营个体户数竟只相当于苏州的64,位置也颇不理想。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只达10,比全省平均水平竟然低12个百分点。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温州等市,国有经济力量一直以来比较薄弱,无法单独形成地区经济的支撑点,因而在发展中更多地考虑从政策层面上最大限度地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因而这些城市的国有企业改制起步早,力度大,政府扶持重心转换也比南京早。长期以来,南京市的国有经济处于一种存量优势、增量劣势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国有经济存量很大,但增长速度缓慢。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存量最终是要由增量来决定的,存量再大,没有增量,最终会由大变小、由多变少。国有经济总量过大,分布面过广,越来越成为制约南京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3、政府服务环境不宽松调查显示,目前有333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政府服务环境不宽松。体现在(1)税收征收方面存在着实际的不公平公平竞争体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税费、要素使用及其价格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歧视现象。目前,在各方面都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南京市民营经济进入的限制正逐步被打破,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民营经济仍然处于“次国民待遇”,特别是在允许民营经济从事的经济活动中,对其审批“更严”;其进入门槛要比其他企业“更高”;而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工12作方式“更硬”。就税收而言,对民营经济的税收负担还有失公平。例如南京某区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算”,而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内资企业则是从“开办日期起算”,显然有悖于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原则。即使在民营企业之间,因其性质不同,也会存在税负差异。对个人独资和合伙的小企业,税法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实行5至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对一般民营企业则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两者比较,其实际税负差异很大。从税收执法上看,税务机关对民营企业日常税收征管偏松,方式方法简单,服务不到位。例如对账册不健全的民营企业,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凡营业收入在一定额度内的,一律实行定额或定率附征企业所得税。这种征管办法,在目前法制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虽然简便易行,但其征管过程及服务的质量、效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客观上增加了企业负担,造成税负不公,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2)企业注册门槛过高目前,从体制上看,南京民营企业基本上能与国企、外企平等进入。但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谈不上宽松,企业注册门槛过高,是妨碍民营企业“出生”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现行制度对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场所要求较高,且前置审批手续项目繁多。由于企业设立条件过高,有相当数量的投资人因达不到注册资本(金)的要求而无法设立企业,或出现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更多地,还导致资本的闲置和浪费。(3)政策实施机制缺位与温州、广州、苏州等地相比较,南京市目前不乏好的政策法规,而最缺乏的是贯彻和实施的保障机制。据南京市工商联的调查资料,认为当地政府官员执行有关非公有制企业政策情况“很到位”的,只占176。主要在于13首先,政府信息披露做得不够。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主对本单位所在的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很熟悉的占891,大致知道的占557;对行业总体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很熟悉的占752,大致知道的占557。说明企业对政策环境和发展信息很熟悉的为数不多(见表4)。表4南京市民营企业对相关信息获取情况很熟悉()大致知道()不清楚()本单位所在的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891557028行业总体的发展水平和趋势752557084(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2004年2月公布的调查资料)2003年7月1日,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办法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同时各有关部门和区县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实施细则。但调查显示,对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办法了解的企业只占2963,一般了解的占5185,不了解的占852(见表5),说明大多数企业对新的政策法规并不是很了解。表5南京市民营企业家对新颁布的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所占比例29635185852(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调研资料)其次,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机制。同全国多数地区一样,在南京,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仍然带有“各部门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特点,造成政出多门,职责交叉,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机制。第三,政策实施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具体体现在一是政策落实监督不力,使得国家有关保护投资权益的政策往往有名无实。二14是政策执行“中梗阻”。执法机构与收费行为之间的利益联系没有全部切断,乱收费有禁无止。三是政策信用空缺。尽管政府与民营经济签订的道路、土地等特许经营合同规定了政企双方的权利义务,但一些地方政府却维护国有企业的经营特权,屡屡失信违约,这与政府投资信用约束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在重要关系。可见,尽管南京发展民营经济的策略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制定和着手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发展民营经济,但由于政策实施保障不到位,影响了政策法规的实施效力。(4)不合理的收费久禁不止公平竞争体制不完善,体制性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的另一方面,是不合理的收费。根据南京市委统战部、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和南京市信息中心组成调查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乱收费现象虽有好转,但仍然久禁不绝。(见表6)表6民营企业认为最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序号收费项目所占比例1城建部门收取的空中占道费,堆料费,门牌广告费,建筑噪声污染费,图审费,建设项目中的劳动统筹费过高,收费项目过多11862税务部门强制订阅书刊、杂志;借金税工程,与电脑公司高价强制销售税控机,并收取年度维护费13923工商部门收取的会员费,工商管理费6194卫生防疫部门收取的卫生费、体检费、检验费过高,并高价搭售防疫用品8255质检部门收取的质检费过高,乱罚款10826公安部门收取的流动人口管理费、暂停费、联防费9287电力部门对企业配电室低压线路维护费及变压器维护收费过高,安装电表,每个空箱收费600元1134158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种业务培训费会员费,或借检查之名,拉赞助7739植保费、水土流失治理费、排污费、环保费10310土地、房屋转让中评估费过高,土地补偿费,土地收益金过高,城市建设基础配套费87611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5512残疾人保障金,置业军人安置费36113各种认证费过高(如绿色食品),“重合同、守信用”等评选收取费用567(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2004年2月公布的调查资料)4、金融服务体系滞后调查表明,制约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障碍在投融资领域,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很普遍,这是民营经济不发达的主因。主要表现是(1)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以自有为主据调查,非公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来源有两个部分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见表7)表7南京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来源调查统计资金来源比例()完全是企业自有27580以上为自有资金4275080为自有资金2755080为银行贷款14580以上为银行贷款69(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调研资料)在目前资本市场仍然对私营企业有诸多限制的情况下,一些私营企业还选择了向亲友借款和社会上的高利贷等渠道来筹集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部分。本次调查的131家非公企业中,924的企业有自有资金,664的企业有银行贷款,38的企业有高利贷,还有一16些企业靠向亲戚朋友借款或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2)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对单一目前有643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333为“企业内部集资”和“民间融资”,其他融资渠道只占24。(见表8)表8私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调查融资渠道比例()银行贷款643“企业内部集资”和“民间融资”333其他渠道24(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调研资料)民营企业融资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南京市工商联等单位的调查结果(见表9)显示,民营企业融资最主要障碍是找担保难,已成为发展瓶颈。表9南京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调查统计原因找担保难政策歧视企业资信差融资渠道单一比例()441217655883235(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调研资料)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又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目前南京融资中介体系发育不完善,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当前南京市的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原始积累过程之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生存能力还比较弱,资本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在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担保手段。而中介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担保能力弱,难以及时满足企业的担保需17求。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南京市工商联调查的数十家企业中,没有一家的创业资金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其次,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而且担保条件苛刻,手续复杂。近两年来,中投保南京分公司、技术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等各类担保基金总共只为很少民营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大多数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只有300500万元。以总注册资本218亿元和放大5倍计算,充其量只有10亿元的担保能力,占2003年全市新增贷款比重仅为11。此外,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由于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在运行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往往贻误了商机。5、社会化综合服务未成体系(1)企业信息服务程度低社会化综合服务是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统。目前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获得各类信息、人才和适用技术,进行产品开发、人才培训,开展进出口业务等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例如,在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方面,据调查,认为南京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很好的占1132,不充分的占4717,差的占2264,无渠道的占1887。信息共享讲了很多年,落实到基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表10南京民营企业间信息共享情况调查18信息共享程度比例()很好1132不充分4717差2264无渠道1887(资料来源南京市工商联调研资料)除了政策短缺因素,还有中介业(比如技术评估业)不发达,难以为民间投资提供必要的服务。目前,由于社会上缺少一种权威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技术与资本的结合遇到难题,合作双方难以划分双方的股权比例。有的项目明明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是股权划分中双方都感觉自己吃亏,竟然合不起来。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据了解,在国外,专利占40至50股权的情况非常普遍,而由国家规定来限制百分比,使得技术含量高但资金需求量低的项目就没法展开,实际上等于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重“政府行为”,轻“中介作用”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南京,“政府强、协会弱”的问题同样比较突出,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以致一些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成了政府的附属,甚至成了某些大企业的代言人。这需要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和机制。(2)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根据我们的调查,南京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担保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据了解,南京市担保机构户均资金3000万元,规模偏小,实力较弱。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目前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规模决定了仅靠有限的保费和利息收入难以维持担保机构的持续发展。担保业务的扩大也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并且很多担保机构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19未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二是担保机构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有些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囿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政企难分,项目选择受到行政干预,难以自主运营,独立承担风险;有些担保机构热衷于大项目和高盈利、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资产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大了发生代偿的可能性;还有些担保机构业务操作程序不够完善,必要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识别和控制风险能力差。上述问题已影响到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担保行业自身的存量优化与规范已迫在眉睫。三是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制约担保行业发展。由于在南京银行与非公有制企业的银企合作尚处在初创阶段,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和银行联系较少,尚没有建立起企业的资信记录(包括银行信贷有无不良记录和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尚未开展。“贷款抵押担保”难以落实。三、国内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一)国内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温州、广州和苏州等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其中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形成了各自的特色。1、温州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2002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5亿元,民营企业比重达到85;财政总收入达到12626亿元,民营企业占80;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62亿美元,民营企业占9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多亿元,九成来源于民营资本。温州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近些年取得长足的进步,从内部机制和外20部环境方面分析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经营、集群性效应,凸显低成本优势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整个温州民营经济的特色与质量,可以发现,它很好地利用了分工的原理。温州的民营经济特点首先是产业集中。主要集中在低压电器、服装、鞋类、打火机、眼镜等有限领域内,其次,产业关联度高,专业分工细,生产成本低。区域块状经济是“温州一绝”,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集群性效应”。以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所在的乐清市柳市镇为例,通过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柳市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基地,产销量约占全国的1/3;通过区域内的产业协作体系,形成技术、资金、品牌、规模的集聚优势,类似柳市镇“中国低压电器之都”这样的国字号产业基地,温州已有14个。温州最大的产业是制鞋业,号称“中国鞋都”,年产值300多亿元;第二是服装、服饰业,号称“中国服装名城”,年产值230亿元;第三是皮革加工业,年产值130多亿元。但这种规模经济都是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方式,通过村、乡范围细分工、大协作来进行一种产品的专业化加工生产。(2)地方政府始终不渝地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以政策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全国第一个私营地方行政性法规、第一个股份合作制经济地方行政性法规都出自温州。长期以来,温州始终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四个不限”、“六个平等”,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登记申报平等、收费标准平等、税负平等、金融贷款平等、市场准入平等、部门服务平等。正是这种“无为”而治为民营经济的产生、形成、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降低了民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风险,使得温州创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中许多个第一。21(3)地方政府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温州政府坚持运用行政职能维护企业权益,大力为企业服务,而不参与企业运作。一是采取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温州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止“三乱”,改善投资环境。2002年温州市包括各县(市、区)均已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明文规定凡具备进入行政审批中心办理条件的审批事项,均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做到“一门办理、一条龙服务”。同时,政府各部门和直属单位建立审批责任制度,确保依法行政。针对企业反映机关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连续几年在机关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整治“三乱”歪风,减轻企业负担。近3年共取消不合理的涉及企业收费项目400多项,为企业减轻负担8亿元,2002年共削减审批、审核、核准事项600多项,减幅为64。同时还实行投诉追究制,所有机关干部,凡是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调离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三是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招才引智,推销产品。(4)行业协会、商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经济对商会的需求是内在的、本能的、自发的,其本质是需要形成一个“行业代言人”,以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协调行业内外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改革开放后,温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民营经济自我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引导,加上工商联组织的大力推动,都是推动温州民间商会产生的重要条件。1988年,温州市第一批民间商会温州市三资企业联合会、温州食品工商企业同业公会、温州百货同业商会等宣告成立。从那时算起,温州的民间商会已经走过了16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温州已有服装商会、皮鞋商会、打火机商会等几十家商会。2、广州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2002年,全广州市民营工业企业25万户(推算数,包括个体工商户),其中私营工业企业08万户。实收资本每户平均107万元,22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民营工业企业有95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广州市销售收入超3亿元的民营工业企业20多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400多户,完成工业总产值880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3。广州市民营经济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广州市在扶持民营企业方面所做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给民营经济真正的国民待遇广州的对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是真正落到实处的,表现在一是在市场主体地位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制定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排除超经济的行政权力的不当干涉,消除对部分市场主体的不平等待遇。把个体私营经济同国有经济一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产业投资政策、投资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指导和协调,有关工作会议邀请个体私营企业代表参加,征询他们的意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偏重于国有经济管理向各种经济成份的全方位管理转变,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二是在市场准入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根据广州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扩大吸引民间投资领域;重点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投资一些行业和领域,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三是在资源配置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重点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的问题,解除“瓶颈”制约,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产权交易;规划、国土部门依法处理和解决个体私营企业用地问题,等等。(2)出台政策措施,引导、扶持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1993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加快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1997年,市人大颁布了广州市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1998年关于鼓励私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补充规定,2000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关于加强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232002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上新水平的若干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40条规定,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有效服务一是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公开透明度。广州市已经全面清理了前置审批,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其他的前置审批项目全部取消。二是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以公正、便民和廉政、勤政为准则,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三是依法清理“三乱”,保护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明确公布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对公益性的赞助活动等。四是强化执法监察与效能监察,建立监督投诉机制。2003年3月,广州市率先成立民营经济权益投诉中心,所属各区各县级市同时成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通过科学、规范、具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保证依法行政,提高效能。3、苏州市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2003年,苏州市私营企业73102户,注册资本88911亿元;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223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9,约二分之一强,占全省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的205,达到五分之一比重。个体工商户206万户,注册资本7126亿元;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41万人,私营个体经济累计入库税金823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257;私营企业完成出口689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47。目前苏州市已成为江苏省首个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超千亿的城市,在中国也名列前茅。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规模型经济共同构建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概括起来,苏州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经验体现在这两个方面24(1)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园区,引导私营企业向园区聚集,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资源,减少投资成本,是苏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截止到2003年底,全区累计注册民营企业5163家、个体工商户5613户,注册资本总额103亿元,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2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的有447家,超过1000万元的有208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30家,超过1亿元的有11家,企业单体规模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5倍。在高新区内,民营经济占园区财政比重154,园区平均每天新增七个民营、个体老板。全区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52个专业市场以及众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村,如狮山商业街、镇湖绣品街、东吴建材市场、浒关分区的木制品加工等,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而且也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2)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政府自身的变革,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扎实有效在苏州市,政府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管理者,更是地方名牌产品的推销员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各级政府都把宣传推销地方名牌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营造良好环境,苏州市削减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规范行政行为。其典型做法有苏州市建立了运作规范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全部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在苏州新区实行市级不收费的原则,市里出台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省以上规定的收费项目能砍则砍,能免则免;苏州各级开发区及市镇都设立了一个叫“马上办”的办公室,全天候受理和协调处理企业在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马上办”实行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抓紧办,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25(二)对南京市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对温州、广州和苏州等三地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给南京市带来的启示就是只有政府重视其自身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重视对民营经济的科学引导,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民营经济才能获得快速发展。1、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民营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对以上三个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的研究,可以发现,民营经济的发展往往都是由于政府重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以超前的姿态领跑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市的民营经济是在不断摸索中发展的,因此民营企业的自身难免会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及科技含量低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温州市提出了“四个创新“。其中的“创新政策“就是成立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工商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解决协调个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行环境整治,依法保护个私企业利益,与其他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让个体经营者在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正是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在扩大投资领域和改进服务环境上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营造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的良好发展环境,全面促进广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新水平。苏州近几年改变了体制上存在着的明显发展势能落差,从而唤醒人民群众的创业欲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的创业氛围,激发群众的创业冲动,真正让蕴藏在民间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2、不断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26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努力营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州市在个私企业的税收征收上采取了先发展,发展后再征税补税的政策,藏富于民,鼓励民间投资。广州市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市经委也转变了职能,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工作,如(1)发布信息,做好市场及经营引导,把有关文件和信息材料发放到这批民营企业并请他们参加有关会议;(2)支持技改经费。2002年全市创新技改、挖潜资金有三分之一是支持民营工业企业的;(3)支持减免税。2002年,协助民营企业落实国家鼓励技术改造的抵税免税政策,减免税额近6000万元;(4)对民营企业的重大项目参与组织、策划与协调。苏州市政府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加大政府支持服务的力度,把对外商的“亲商”理念不折不扣地移植到为民营企业服务上来,满腔热情、真心诚意地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真正把各级政府建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为民亲商的“服务政府”、实干有为的“责任政府”和公正廉洁的“阳光政府”。3、重视对民营经济的科学引导从以上三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促进了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温州经济起步于家庭工业,企业“低、小、散”问题在开始阶段也特别突出。过去的几年,温州坚持扶优扶强,培育龙头,对民营企业进行正确引导。一是抓好一批重点企业。全市确定百家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企业,在资金、用地、技改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二是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根据温州原有的块状经济的特点,建设温州“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电器城”等一批特色工业园和专业化产业基地,形成企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三是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创品牌、上规模、成气候。27广州市政府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品牌合作、OEM、配套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且,实施优势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广州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形式,带动、引导、集聚一大批个体和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协作,加盟连锁经营,形成产业链和关联企业群体。另外,结合广州市中高级批发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和系列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区域产业链,实现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