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内蒙古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内蒙古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内蒙古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内蒙古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内蒙古资源丰富,有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然而,经济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因此,研究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制定循环型绿色发展战略,促进生态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对实现内蒙古生态文明建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结合内蒙古工业“三废”的排放现状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以内蒙古工业各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及工业“三废”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内蒙古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关键词内蒙古工业环境三废可持续发展ABSTRACTTHERICHRESOURCESOFINNERMONGOLIA,THEREAREALARGENUMBEROFLANDRESOURCES,MINERALRESOURCES,FOREST,GRASSLANDRESOURCESANDANIMALANDPLANTRESOURCESHOWEVER,THEDEVELOPMENTOFECONOMYMAKESTHESITUATIONFACING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SVERYSERIOUS,THEREFORE,THERESEARCHOFINNERMONGOLIAINDUSTRIAL“THREEWASTES“EMISSIONS,SETUPCIRCULARGREENDEVELOPMENTSTRATEGY,PROMOTEECOLOGICALANDECONOMIC,POLITICAL,SOCIAL,CULTURALCOORDINATIONDEVELOPMENTTOACHIEVE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INNERMONGOLIAANDINDUSTRIALDEVELOPMENTH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PAPERTOGETHERWITHTHEPRESENTSITUATIONOFINNERMONGOLIAINDUSTRIAL“THREEWASTES“EMISSIONS,ASWELLASRELATEDTHEORY,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OFINDUSTRIALINDUSTRIESININNERMONGOLIAASTHERESEARCHOBJEC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INNERMONGOLIA,THEINDUSTRIAL“THREEWASTES“EMISSIONS,ANDANALYZINGTHEPRES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THEINDUSTRIAL“THREEWASTES“TREATMENTANDENVIRONMENTALPROBLEMSININNERMONGOLIAWEREANALYZED,CORRESPONDING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INDUSTRIALENVIRONMENTTHREEWASTESSUSTAINABLEDEVELOPMENTINNERMONGOLIA前言经济的发展在惠及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探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和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新世纪以来,内蒙古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工业化,呈现出“快速发展,持续污染”并存的局面,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未来的最佳选择。目前为止,尽管内蒙古工业环境污染还没有恶化到阻碍经济的发展,但仍应当未雨绸缪提高警惕,经济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长而重蹈其他矿产资源大省的覆辙,内蒙古自治区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化工业的道路,加快循环经济的脚步,环境得到保护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使环境资源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丰收。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1973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关于环境的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意味中国可是重视环境保护事业。2007年,中国通过了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这部条例是作为地方性的环保法规的开端,法律的出台表示,对其的重视程度有着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并在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里约宣言”和521世纪议程,就已表明各国政府达成一个共识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实施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的发展主题。20012011年间,内蒙古工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2001年以来,内蒙古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呈逐年增加态势,在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加强治理“三废”排放刻不容缓。12研究意义内蒙古资源丰富,有着大量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但是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环境失衡,现阶段环境的破坏同时约束了企业发展的脚步,所以,制定合理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协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1工业经济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工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影响源于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而使得生态环境失衡,致使工业发展的速度减慢。所以,合理控制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对于提高内蒙古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22增强工业企业减排意识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已经成为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究其原因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应承担的责任。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提高工业企业对“三废”排放认识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重中之重。123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监督力度。国家对工业“三废”放排的政策不够健全,导致我国对“三废”排放认识不足,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通过对“三废”排放的研究,能够提高政府部门未来对“三废”治理的重视程度。第二章可持续发展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989一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表明以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效益为根本的价值目标与尺度;发展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一是发展不能超过环境阈限,二是发展不能危害后代人的发展。因此,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理解为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其关键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定义也略有不同,目前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为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分配权和发展权的横向公平和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以免在当前和未来造成贫富悬殊和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可持续性原则。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须约束自己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共同性原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开放的整体,这一系统日益变得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复合系统,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联合行动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2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务必依靠的客观实在的空间,所有的发展与布局都有一定的安排,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必须以生产为前提,甚至必须要以很高的代价为前提而获得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是说是,环境可以说是生产力的一种,所以环保事业的发展,就相当于在发展。而一旦环境受到破坏,就相当于影响了生产,对社会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会直接促使自然环境的改善,为环保事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和支持。2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企业“三废”排放与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以及“污染天堂”假说。具体表现为221国内外对“三废”排放在理论方面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有关“污染天堂”假说的文献内容全面,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已有的“三废”研究理论进行改善。222在“三废”方法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如时间序列预测,回归分析,聚类等,这为内蒙古“三废”排放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223对工业企业“三废”排放的研究一直是最近十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而国家对工业“三废”放排的政策还不够健全,导致我国对“三废”排放认识不足,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所以工业企业“三废”需要更大的关注度。224国内学者对于工业企业“三废”排放的研究主要选取全国范围以及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地区,对西部的省市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内蒙古的研究更少。研究方法上,学者们运用聚类的方法对“三废”放排进行研究比较少,特别是用聚类方法进行工业各行业分类评价方面相关文献比较少。23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资源环境状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经济发展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导致生态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生态和环境将面临着新一轮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在一两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分期产生、分别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年的短期发展中将集中爆发出来。第三章内蒙古工业结构的现状31内蒙古工业结构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内蒙古工业结构由产业单一化向产业多元化转变,形成了将化工能源相结合的他色体系,从而使四内蒙古成为了国家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能源基地。从发展演变上来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五”时期到三年调整时期。在一时期,基础原料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工业部门共完成基础建设投资314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占93左右;在重工业中,冶金、电力、煤炭、森工、机械五个部门的投资总额占整个工业基础设施投资的84。这个阶段重工业产值增长109倍,而轻工业只增长38倍。轻重工业比例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的842176变为1962年的425575。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重工业成为内蒙古发展的重点,因为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业逐渐转为无序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于工业类型趋于中小型,工业配置多目标。这一阶段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477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98。至1978年,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16584,轻工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优化升级所带来的创新效率,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强大推动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尽管内蒙古重工业占轻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但是企业结构、技术层次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32内蒙古工业结构的根本格局321工业规模结构表2010年内蒙古工业规模结构2010年,内蒙古的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在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中的贡献率分别为2717、3501和3782,可见中小型工业企业明显处于主体地位。在内蒙古主营业务收入中,小型工业企业所占比重最大,所占比例为3698,在内蒙古利润总额中,中型工业企业所占比重最大,所占比例为3891,这些表明,在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中,中小型企业处于主导地位。2010年底,内蒙古小型工业企业共有3887个,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843。内蒙古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数达到4372万人,所占比重最大,所占比例为3492。历年来内蒙古工业生产总值据相关统计汇总如下表项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工业产值2924442053357753584703103871713095322012201316987881803668322工业产业结构可以看出20002010年期间,内蒙古轻工业产值占重工业产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2年,内蒙古轻工业产值占重工业产值的比重最大为2002年的0490195;2010年,内蒙古轻工业产值占重工业产值的比重最小为0267578。上述表明,20002002年,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20022010年,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又逐渐下降;总体而言,20002010年,内蒙古工业一直处于以重工业为主的阶段。323工业经济结构内蒙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企业单位数占整个工业相应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8812、8926、6996,下降到2005年的6899、6887、3119,再下降到2010年的4964、4972、1743。这表明随着内蒙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但仍在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蒙古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企业单位数占整个工业相应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299、288、1128,下降到2005年的116、116、541,在下降到2010年的11、111、276。这都说明了内蒙古的企业发展受到了国企改革及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影响,其在工业经济的比重也在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很小。20002010年,内蒙古私营企业发展迅速。2005年的各项指标值是2000年的三倍多,2010年除了企业单位数比重是2005年的一倍多,其它两项指标是2005年的近两倍。20002005年,内蒙古的“三资”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贡献明显增加。内蒙古三资企业在2005年的各项指标是2000年各项指标的三倍多。但2010年各项指标与2005年各项指标相比略有下降。324内蒙古各盟市产业结构各盟市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的3个盟市依次为乌海市(095)、鄂尔多斯市(268)以及包头市(27),比重最大的3个盟市依次是兴安盟(3481)、巴彦淖尔盟(1973)和呼伦贝尔市(1957)。巴彦淖尔和呼伦贝尔第一产业比重比2001年降低了将近50,但仍然走在全区各盟市前列,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很大。2014年,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市的第二产业比重为3639、5411和5869。阿拉善盟、乌海市和锡林郭勒盟的第二产业比重位于前3位,分别为8108、7168和6737。2014年,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871、4319和3863,均高于同期内蒙古第三产业比重(361),与世界低收入国家水平(4699)大体相当。比重最小的3个盟市分别为阿拉善盟(1614)、锡林郭勒盟(2256)和巴彦淖尔盟(2397),均低于内蒙古同期该比重。第四章内蒙古工业“三废”现状及分析41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现状选取了内蒙古2001年至2011年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量,即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进行研究与分析,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如下表所示。42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量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废”排放总体呈上升态势。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内蒙古的环境形势却不容乐观。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内蒙古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12003年缓慢增加,20032004年废水排放量有所减少,20042006年增加幅度明显增加,20062009年曲线出现波动,20092010年废水排放增速最大,到2010年,内蒙古工业废水排放量3953569万吨,占内蒙古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9,2011年2010年相比废水排放量基本持平。内蒙古工业废气排放除了在20042005年、20062007年废气排放有所减少外,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且20052006年废气排放增速最大,到2010年,内蒙古废气排放量为2748834亿立方米,占内蒙古工业废气排放量的179,2011年废气排放量为3060486亿立方米,增长了1134。内蒙古工业废固排放除了20072008年有小幅减少外,呈小幅增加的趋势,20062007年增幅最大,到2010年,内蒙古工业废固排放量为1699601万吨,占内蒙古工业排放总量的212,2011年废固排放量为2358411,增长了3876,是20012011年间增速最大的一年。43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分析首先,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对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进行分析,内蒙古经济的迅猛增长,是建立在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严重失衡;随着内蒙古“三废”排放量的增加,政府治理投资应该增加,相应的政策必须加强;当“三废”排放量下降时,政府应对环境治理有稳定的投资,环保政策也应保留,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这样才能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20012011年内蒙古整体环境质量呈不断恶化的趋势。2004年起,“三废”排放量增加,特别是20092011年环境质量快速恶化,表明最近几年内蒙古对环境治理的力度远不能和环境污染的程度相匹配,内蒙古的环境质量恶化严重。第五章内蒙古工业引发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自内蒙古工业迅速发展以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其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急功近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意识资源的过度使用,二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恢复能力的下降以及环境的污染。工业污染最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三个方面。51大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污染大气的化学性物质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冶金、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和焦化等。工业生产过程排入大气的有害化学物质最多。最常见的大气一次污染物有颗粒悬浮物,包括降尘、飘尘、石棉和无机金属粉尘等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氯、硫化氢、硫醇和氨等。大气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氧化剂、硝酸雾和硫酸雾等。大气污染不仅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首先,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果人类健康受到损害,还要花费去治疗,这样的话就会是个人与社会经济的负担增重,一般来说,最容易导致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和肺癌等呼吸系统疾。52废水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工业废水造成的伤害一般都很严重,最常见的是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当污水被灌进农田,被人食用后,引发癌症、肝肿大和肠道疾病。还有,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体而损害人体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5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造成的危害固体废物是工业污染中较严重的污染,也是最常见的污染,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随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步伐,工固体废物污染在加重。固体废物通过以下几方面污染环境一是堆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二是对水体的污染。第六章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针对影响环境的因素制定有效的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尤其是对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管制和治理方面更要加大力度,尽快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61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和建立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近些年来专门针对于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目的是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生态平衡协调发展。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可以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展开611大多数企业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模式,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将原来有着重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技术和设备全部淘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监督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末端控制治理型向全过程控制防治型的转变;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环境竞争力,降低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度;对传统产业进行战略整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612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建立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我国已经积极推行工业园示范园区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促进了包头乃至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向其他地区展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美好前景,为全国推广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62实现新型水循环模式水污染作为工业污染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到重视,要解决水污染问题,严格控制高耗水、重污染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严格监督排水污染程度,确保达标率;进行污水截流工程,优化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工程的进展,增加污水的再生处理能力和再生水供应能力。要减轻工业废气对环境的影响的排放,首先应该减少能源额消耗,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地有限度的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优化消费结构。想要控制废固排放,伯绪倡导清洁安全生产,重点控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力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废物废固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废物处理电子化,优化废品收购、转运、处置机构,合理处理固体废物。63发展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为了节约资源,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话,才有可能最小限度的消耗资源,保护环境。内蒙古工业建设的目标应确定从“六高”模式转变为的“两高、四低”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循环型工业模式。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也要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前提,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清洁安全生产,想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和低消耗及低排放、低污染靠拢,在重工业发展地区,进一步改善工业发展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相结合,转变经济的发展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由末端控制的治理型向全过程控制的防治型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换,实现环境污染的标本兼治。64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需要科技的支持。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才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的处理和达标率的提高、污染排放的监测和统计也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因此政府应当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鼓励和财政支持。因此,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坚决淘汰能耗高、效益低的落后产能,为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大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其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充分利用风力发电和清洁的天然气,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彻底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消耗的局面,走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65加强政府环境管制和执行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发挥防污治污的基础性作用,对企业的环保行为给予指导和监督,并在全社会形成可持续理念,逐渐让企事单位、行业协会和公民等主体形成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如果只有部分企业实施防治污染设备的安装等投资就会加重企业成本、降低其竞争力。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统一的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管制和执行力度,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对高利税高污染的企业不应只注重其上缴的税收而降低排污成本或者给予其他优惠政策,政府的正确取向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利用政策手段的同时要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企业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政府还应当提供环境信息开制度,有利于公众和媒体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督,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产品销售、市场份额等情况,这也是引导企业转变观念的重要手段,使企业认识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帮助绿色产品拓宽销路。66建立有效利用资源的新模式当今世界竞争的重点是国家战略资源的竞争,美、日、欧在全球不断争夺战略资源,不断扩大战略储备,力图垄断战略资源。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转变和扩展资源观念,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走向资源枯竭已是前车之鉴,成为困扰当地和国家的难题。内蒙古不能走以前的老路,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以战略的眼光、发展的角度、未来的思想布局基础资源工业,走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67增强民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方式环境质量的提高需要全民参与,环保意识的提高是环保工作的强大动力。内蒙古的消费规模已经刺激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小即美”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适度合理的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并将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从而导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可持续消费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结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根据自身的能源及其他资源优势,通过自身的努力,尤其是抓住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战略机遇,因而使其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工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乃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