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Q型气缸盖双端面铣削组合铣床总体设计
32页 9800字数+论文说明书+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492Q型气缸盖双端面铣削组合铣床总体设计论文.doc
加工示意图.dwg
加工零件图.dwg
液压图.dwg
组合铣床图.dwg
492Q型气缸盖双端面铣削
组合铣床总体设计
摘 要
组合机床是以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专用机床。它适宜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对一种或几种类似零件的一道或几道工序进行加工。组合机床可以对工件进行多面、多主轴加工,一般是半自动的。
本设计就是组合铣床的设计。其主要用在生产线上加工汽车的气缸盖的两端面。适合大批量的生产。
本设计中采用液压传动控制,在结构上要巧妙完成动作协调。用液压系统来提供动力,进而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也能减少人员损伤
关键词:
组合铣床 气缸盖 液压系统
Abstract
Combine the tool machine is an in general use parts that turn, standardizes with the series for the foundation, going together with with the appropriation tool machine that a little amount appropriation parts constitute.It is feat in in large quantity, mass production to a kind of or several category an or a few work preface of the spare parts carries on process.Combine the tool machine can carry on to the work piece to face much, many principal axises process, is a half generally automatic.
This design is a design to combine the machine bed. Its use primarily in the production on-line process the both ends of the automotive cylinder cover. In keeping with the production that large quantity measures.
The origin designs the medium adoption liquid to press to spread to move the control, wanting that the handiness completes the action on the structure coordination.Presses the system to provide the motive with the liquid, then reduce the workload, lift high-efficiency, also can reduce the personnel to hurt.
Key words:
Combination machine bed The cylinder covers
The system of hydraulic pressure
目 录
引 言 4
1明确任务书,分析原始资料 6
1.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6
1.2明确任务书 7
1.3分析原始资料 7
2 组合机床方案的制定 7
2.1 组合机床设计概述 7
2.1.1 组合机床的特点 8
2.1.2 组合机床的分类 8
2.1.3 组合机床发展方向 8
2.1.4 组合机床设计步骤: 9
2.2 确定工艺方案 10
2.3确定机床配置形式及结构方案 10
2.3.1 配置型式的确定 10
2.3.2 结构方案确定 10
3 确定切削用量及选择刀具 11
3.1选择刀具 11
3.2工序余量的确定 12
3.3确定切削用量 12
3.4计算铣削力,切削扭矩,切削功率 13
4 组合铣床总体设计 13
4.1零件工序图 13
4.2加工示意图 14
4.3 动力部件的选择 14
4.4 机床生产率计算 15
4.5机床联系尺寸图的绘制 16
5 液压系统的设计 17
5.1明确系统设计要求 17
5.2分析工况确定主要参数 17
5.2.1负载阻力分析: 17
5.2.2绘制负载图、速度图: 19
5.2.3初步确定液压缸参数: 19
5.3拟订液压系统图 23
5.4计算选择液压元件 27
结 论 29
致 谢 30
参 考 文 献 31
492Q型气缸盖双端面铣削
组合铣床总体设计
引 言
组合机床(Modular Machine)是以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的专用部件组成的工序集中的高效专用机床。它适宜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对一种或几种零件的一道或几道工序进行加工。它既具有专用机床的结构简单、生产率和自动化较高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重新调整能力,以适应工件变化的需要。
组合机床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由万能机床和专用机床发展来的。大家知道,多少年来机械产品加工中广泛采用万能机床。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很多企业的产品量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如汽车、拖拉机行业的汽缸体、汽缸盖、变速箱、后桥等零件。采用万能机车加工就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因为在某一台机床上总是加工一种工件,使万能机床的很多部件品和机构变化作用不大,工人整天忙于装加工件、起动机器、进刀退刀、停车及卸工件等。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率也不高。不利于保证产品加工精度。这样就发生了矛盾,“任何事物内部矛盾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专用机床的创造,就是为了解决着个矛盾。专用机床是专门用于加工一种工件过工件的一定工序的机床,它可以同时用许多刀具进行切削。机床的辅助动作 部分地实现了自动化,结构也比万能机床简单,生产率也提高了。但专用机床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当被加工零件稍有一点变动,它就用不上了,需要另造新的机床,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机 械工业技术迅速发展、产品经常革新的饿需要,而且这种机床设计制周期长造价高。“矛盾不断出现,有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规律。”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创造这样的高效率机床:它既具有专用机床效率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又有万能机床能够重新调整,以适应新工件加工的特点。为此,将机床上带动刀具对工件产生切削运动的部分以机床身、立柱、工件台等设计制造成通用的独立部件,称为“通用部件”。根据工件加工的需要,用这些通用部件配以专用部件就可以组成机床,这就是组合机床。
组合机床是按高度工序集中原则设计的,即在一台机床上可以同时完成许多同一种工序或多种不同工序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设计组合机床很有必要。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的是在自动线里加工汽车发动机汽缸盖端面的组合铣床。另附设计该机床的液压系统。
1明确任务书,分析原始资料
1.1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图表 1
1.2明确任务书
设计一台双面组合铣床完成492Q型气缸盖端间工序加工。另附该铣床的专用夹具设计和液压系统设计。
图表1为492Q气缸盖零件图,年产量100000台。
设计内容:
(1) 三图一卡设计。
(2) 夹具及液压系统设计。
(3)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1.3分析原始资料
(1)如图1所示,该零件为492Q型气缸盖。从结果和形状上看属于箱体类零件。
(2)生产批量为100000台,属于大批量生产。
(3)材料为:铝合金ZL-104。硬度HB≥70。
(4)图1为零件工序图,本工序需要加工缸盖两端面,精度要求为平面度为0.1毫米,粗糙度为1.0。要求保证尺寸493±0.2,19±0.07
2 组合机床方案的制定
2.1 组合机床设计概述
2.1.1 组合机床的特点
组合机床是由大量的通用部件和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工序集中的高效专用机床。它能够对一种或几种零件进行多刀,多轴,多面,多工位加工。组合机床与万能机床和专用机床用机床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组合机床上的通用部件和标准部件占全部机床总量的70%-80%,因此设计和制造周期短成本低。
○2由于组合机床采用多刀加工,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比通用机床高,产品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
○3组合机床加工零件时,由于采用专用夹具,刀具,加工质量由工序装备保证,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4被加工零件更新时,采用其他类型机床,大部分部件将要报废,而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和标准零件可重复利用,不必另行设计制造。
○5组合机床易于连成组合机床自动线,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2.1.2 组合机床的分类
I 按通用部件大小分:
(1) 大型组合机床
(2) 小型组合机床
II 按配置方式分:
(1)单工位组合机床
(2)双工位组合机床
单工位组合机床又分单面、双面、三面、四面。
双工位组合机床又分移动工作台式、回转工作台式、中央立柱式和回转鼓轮式。
2.1.3 组合机床发展方向
(1) 扩大工艺范围: 现在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一般已不是完成一个工件的某几道工序,而常常是用于完成工件的全部加工工序。除过去完成平面铣削、钻孔、锪孔、攻丝、粗镗孔外,现在已扩大到完成车削、仿形车削、磨削、拉削、精镗以及非切削加工(如检查、自动装配、清洗、试验,以及打印分类等)工序。
(2)提高生产率: 目前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循环时间一般是1~2分钟,有的只用10~30秒。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方法是改善机床布局,增加同时工作刀具,减少加工余量,提高切削用量,提高工作可靠性及缩短辅助时间等。为了减少自动线的停车损失,提高自动线的柔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线的管理。
(3)提高加工精度: 现在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上纳入很多精加工工序。如进行一级孔的精镗,保证孔加工位置精度在0.2毫米。为了使自动线能稳定地保证加工精度,已广泛采用自测量和刀具自动补偿技术,做到调刀不停车。
(4) 提高自动化程度: 目前组合机床自动线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组合机床用于组成自动线。组合机床本身则是全自动化发展。为此,重点是解决工件加压自动化和装卸自动化。
(5) 提高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的可调性: 除早期发展的多品种,成组加工的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外,还创造了自动换刀和自动控制切削用量的自动化机床。
(6) 创造超小型组合机床: 为了适应仪器、仪表、工业小箱体的加工需要,创造超小型组合机床。这种机床多由超小型气动或液压动力配置而成,体积小、效率高,并能达到高的加工精度。
(7) 发展专能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 随着组合机床技术的发展,过去一直被认为需按具体加工对象专门设计的组合机床,现在已可以以为一些行业范围的工件创制专能的组合机床。
结 论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492Q汽缸盖双端面铣削组合铣床总体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实际能力, 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给了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查阅许多的相关技术、手册、标准、图表等资料;按照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分步完成了加工零件的分析、机床结构方案的确定、组合机床总体设计、液压系统设计。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从中也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熟悉应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毕业设计,一方面,使我们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方法体系和手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掌握进行科技创新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毕业设计也为我们大学生施展才华和个人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门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我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具体的设计题目中进行有关创新设计,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工艺和新方法。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同时也让我们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以一个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工作和未来的挑战。
致 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更是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本次设计,在此特向我的导师孙未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一直得到孙未老师的细心帮助和耐心教导,老师提供了大量的理论资料和实践机会,不仅为论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得到了孙未老师和同学对论文的建议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通过去成都刃具模具厂,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本校金工基地的参观学习和实践也对我们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崇高的谢意!
在设计过程中,引用了有关教科书、资料、手册、文献、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中的作者致意崇高的谢意!
由于我们的水平和时间有限,加之我们缺乏实践经验,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使设计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指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批评。
参 考 文 献
[1] 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编. 组合机床设计(机械部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5
[2] 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编. 组合机床设计(液压部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5
[3] 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编. 组合机床设计参考图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5
[4] 吉林工学院等编. 组合机床设计.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5] 机械工程手册遍委会遍. 机械工程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6] 孟少农主编.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7] 郑修车,冯冠大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 顾崇衔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9
[9] 李云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 薛彦成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11] 戴曙主编. 金属切削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2] 陆剑中,孙家宁主编.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3] 章宏甲主编. 液压传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4] 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遍. 液压传动设计手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5] 煤炭工业部编 . 液压传动设计手册.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16] 南京工学院章宏甲编.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 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
[17] 王光斗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8] 龚定安,蔡建国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第二版).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9
[19] 李庆寿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20] 吴宗泽主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1]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编.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2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
[2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编.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3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
[23]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编.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3卷.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