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准确翻译文中语句,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鲜明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教学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首先,老师想请大家来谈一个话题,就是“理想”,下面请大家来谈一谈自己的理想。二、整体感知请同学齐声朗读这篇课文,并注意一下这些字音哂(SHN)笑比及B以俟S君子铿(KNG)尔莫(M)春者冠(GUN)者五六人浴乎沂(Y)风乎舞雩(Y)三、题目及作者简介(请同学根据注释解读)论语有关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孔子简介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四、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句重点字词(一)乎1、吾一日长乎尔2、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二)尔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3、尔何如尔代词,你(三)如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四)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复习学过的知识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五)与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与同意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与语气助词复习学过的知识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2、遂与外人隔绝与和3、生三人,公与之母与给予(六)注意以下词类活用的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2、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重要句式(一)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二)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三)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四)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五)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用。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两题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回忆上节课疏通的文章大意,然后归纳文本大意)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育的现师和一群求知的学生,留下一场著名的对话,其教育场景让人回味。文章通过老师和四位学生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再现了学生的志趣、性格和教养,也表达了老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子路的率直、冉让的礼让、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洒脱、孔子的善诱,通过师生畅言,其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文章运用生活画面来表现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诗情画意之中,很有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根据课文,课文可以划分那几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教师先总结第一部分,后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剩余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孔子的出场,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开明的印象。他先自谦的话语打消师生年龄上的隔阂,为谈话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之后,才让弟子言志。孔子确实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大师。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述志。子路抢先子路抢先轻率发言,说出治理“千乘之国”的抱负,强调的是勇和方,却未涉及礼;孔子报以微笑。冉有、公西华、曾皙先后被孔子点名,冉有以才能可治理小国作答,公西华以才能配小司仪官作答,讲话内容都涉及到礼。曾皙被问,从容“舍琴”作答,言谈中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其言行追求,吻合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孔子当即表示赞同。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孔子评志。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单独探问孔子对三同窗谈话的看法,似有些不自信,怕自己背离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孔子拿礼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一评点,从始至终也没有批评为官。二、合作探究(分小组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先给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后再给出答案)(一)文章涉及到五个人物,文章对这五个人物都有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看看人物的性格(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本文,并且由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后给出回答)1子路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2冉有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3公西华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话语,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4曾皙曾皙很潇洒、高雅,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二)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对冉有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对曾皙孔子与之。(三)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让学生再诵读曾点的话,并联系之前所学分析)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四)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并把这个知识迁移到日常的人物分析题目中人物形象概貌(特点类别)具体分析,选取题目为例)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可以说,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孔子的“礼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集中地体现在曾皙的志向中。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表示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孔子在谈话中也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说到公西华时,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说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笑仲由,是对他“不让”态度的不满,对于“为国”的志向并不反对。总之,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安邦治国干一番事业。其次,文章还写出了作为师长的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和诱导的特点。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大的关心与教育。他指出了学生“居则曰不吾知也。”的现象,也是对学生委婉的批评。因为“治国以礼”,所以他不满仲由的“其言不让”。这些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学生言志,先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清除顾虑。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责。赞同曾皙的说法,表示“吾与点也”,又是在婉转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给学生以启发。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的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呢谈话之初,他先扫除了弟子因为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导引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让志在足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思想。但是他们的回答都似乎还少了一些什么。孔子并不立即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四、写法欣赏1贴近日常生活,富于生活情趣本文以孔子和四个学生在生活中的一次谈话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