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有三维图】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4页)
编号:9769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7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1-08
上传人:木***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柔性
转子
实验
试验
装置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三维
- 资源描述:
-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有三维图】,柔性,转子,实验,试验,装置,设计,优秀,优良,机械,毕业设计,三维
- 内容简介: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系 别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2011 级 指导教师 二 0 一 五 年 六 月 一 日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 摘 要 当今社会,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机械工业的发展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机械工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各个行业被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影响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品牌传播到中国已经成为现实。在新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对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进行改良和优化是当务之急。有大型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生产设备企业对设备的安全指标的有着一定生产的严格要求。 在生产设备的企业,充分考虑到在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噪声污染引起的振动或不当操作设备的现象等。国内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研发及制造要与全球号召的高效经济、安全稳定主题保持一致。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水平密切相关。 本次设计是关于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结构的 设计,通过对传统的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结构 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得此种类型的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结构 的使用范围更广泛,更加灵活,并且对今后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结 构;效率;参考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2 he is a It is as an to as a of of of is a to on by in to of is we by be be by of of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3 目录 摘要 . 2 . 2 第一章 引言 . 2 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2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2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 2 第二章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 . 2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方案布局图 . 2 据采集与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 . 2 实验装置的实验步骤 . 2 第三章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 . 2 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选型计算 . 2 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 2 流电机的选型计算 . 2 盘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 2 盘的工作原理 . 2 盘的作用 . 2 承的选择计算 . 2 动轴的选择计算 . 2 第四章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三维建模 . 2 承座的三维建模 . 2 体的三维建模 . 2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三维建模 . 2 第五章 三维软件设计总结 . 2 结论 . 28 致谢 . 29 参考文献 . 2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4 第一章 引言 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由于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已经远远超越个人掌握所有,一些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专业知识分割,使视野狭隘,可以多多参加技术交流,和参加科研项目,缩小范围,提升新技术的进步和整个块的技术,提高外部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封闭的专业知识的太狭隘,考虑的问题太特殊,在工作中协调困难,不利于自我提高。因此,自上世纪第二十年代末,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基 础理论,拓宽领域,对专业合并的分化。机械工程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并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新产品的开发,降低资源消耗,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控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作为一个超级经济目标和任务。机器能完成人的手和脚,耳朵和眼睛等等器官完全不能直接完成的任务。现代机械工程机械和机械设备创造出更多、更精美的越来越复杂,很多幻想成为过去的现实。人类现在能成为天空的上游和宇宙,潜入海洋,数十亿光年的密切观察,细胞和分子。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人类的新兴科学已经开始加强,并 部分代替人脑科学,这是人工智能。这一新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但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人类智慧的增长并没有减少手的效果,而是要求越来越精致,手工制作,更复杂的工作,从而促进手功能。又一方面实践促进人脑智力。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以及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脑和手是互相促进和平行进化。 大脑和手之间的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的近似关系,唯一不同的是,智能硬件还需要使用机械制造。在过去,各种机械离不开人类的操作和控制,反应速度和运算精度的进化是非常缓慢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人工智能将消除这种限制。相互 促进,计算机科学和机械工程进展之间的平行,将在更高层次的新一轮发展的开始使机械工程。在第十九世纪,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仍然是有限的,大学在欧洲,它与一般的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称为土木工程,下半场的第十九个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第二十世纪,随着机械工程和知识增长的发展开始分解,机械工程专业,有分支机构。在第二十世纪中期趋势分解,在时间之前和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5 大战结束时达到的峰值。由于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已经远远从个人掌握所有,一些专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专业知识使分割,视野狭隘,可以查看和统筹大局和 全球工程和技术交流,缩小范围,新技术的进步和整个块的技术,外部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封闭的专业知识的专家太狭,考虑的问题太特殊,在工作协调困难,不利于自我提高。因此,自上世纪第二十年代末,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理论,拓宽领域,对专业合并的分化。综合职业分化和发展知识循环过程的合成,是合理和必要的。从不同的专业和专业知识的专家,也有综合的知识了解不够,看看其他学科和项目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强烈的集体工作。综合和专业水平。有机械工程全面而专业的冲突;在综合性工程技术也有综合和专业问题。 在人类所有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有一个更高的水平,更广泛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问题。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早在 60 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对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研究, 1966 年 用 制理论,将一个曲轴稳定于倒立位置。在 60 年代后期,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稳定、严重非线性证例提出了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概念,并用其检验控制方法对不稳定、非线性和快速性系统的控制能力,受到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的重视,从而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控制不同类 型的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1975 年采用最优控制和状态重构完成对一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稳定控制, 1978 年采用微机处理实现了二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控制, 1983 年实现了双电机三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稳定控制,国内虽然从 80年代才开始对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进行研究,但成效颇丰, 1982 年西安交通大学采用最优控制和降维观测器完成二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研究和控制, 1983 年国防科技大学完 成一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研究控制, 1988 年徐红兵等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实现二 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稳定性控制, 1995 张明廉等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完成三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研究控制, 2001 年 9 月北京师范大学李洪兴教授领导的复杂系统实时智能控制实验室采用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成功地实现了三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实物系统控制,又于 2002 年 8 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四级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控制系统。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6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 柔性转子临界转速试验台 主要是为了完成转子系统临界转速测量、轴心轨迹测量和油膜涡动实验。 转子在某些转速或其附近运转时,将引起剧烈的横向弯 曲振动,甚至会造成转轴和轴承 的破坏,而当转速在这些转速的一定范围之外时,运转趋于平稳,这些引起剧烈振动的特定 转速称为该转子的临界转速。 柔性转子临界转速的测定装置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台和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系统两部分。模拟实验台主要是由电机,转子和支撑,转子由等直径轴和若干转盘组成,转盘在轴上的位 置可以改变,转轴的直径为,转盘分为两种规格,转子转速的变化通过串激电机改变电压实现的。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系统主要是模拟台调速器,前置适配器 个非接触涡流式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信号调理器和 数据采集接口箱 成 。 第二章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 的总体设计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方案布局图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台由电机、两根轴、轴承、质量盘等等组成,其据图方案布局图如下: 据采集与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 本实验将采用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的旋转机械振动状态监测和 分析软件包 现数据采集与处理。 测定柔性转子的临界转速, 可以通过旋转机械振动状态监测和分析软件测得的轴心轨 迹图或波特图得出。 通过将两个涡流传感器分别置于轴某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把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信号分别输入信号分析仪的 X 轴和 Y 轴,由此测得转子的涡 动运动,这种涡动运动的轨迹称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7 为轴心轨迹。转子的轴心轨迹一般近似为椭圆,当转子通过 临界转速时,椭圆迅速变大,椭圆轴线方向迅速改变;通过临界转速后,椭圆又缩小。波特 图反映了转子振幅和相位随转速变化的关系,如图 2 所示。由波特图可以看出,转子通过临 界转速时,振幅迅速变大,相位迅速改变;通过临界转速后振幅迅速变小。 实验装置的实验步骤 该实 验装置的具体实验步骤为: 1、实验前查阅柔性转子临界转速的相关资料,预习实验指导书中相关内容,对柔性转子的 临界转速有初步的了解。 2、熟悉实验所用设备和仪器,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相关介绍连线组建实验系统,接线要认真 仔细。接线完成后,对照实验指导书检查线路是否正确,在此期间不得开启电源。 3、移开实验台上两个转子的支撑件,检查轴、转子及轴承是否良好。实验前为保证轴承正 常工作,需要在螺钉孔滴入适量润滑油。 4、打开数据采集接口箱、前置适配器、信号调理器电源,检查各设备是否正常工作,预热 十分钟。 5、开启微机,运行 件,进入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界面,点击旋转机 械振动监示及诊断软件包 入临界转速实验子系统。 第三章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 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选型计算 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在此次的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结构设计中,我们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并且直流电机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电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直流 电动机定子的构造基本上与电容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其定子上装有两个位置互差 90的绕组,一个是励磁绕组 始 终接在交流电压 ;另一个是控制绕组 L,联接控制信号电压 以 直流 电动机又称两个 电动机。 直流 电动机的转子通常做成鼠笼式,但为了使 电动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线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8 的机械特性,无 “自转 ”现象和快速响应的性能,它与普通电动机相比,应具有转子电阻大和转动惯量小个特点。目前应用较多的转子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高电阻率的导电材料做成的高电阻率导条的鼠笼转子,为了减小转子的转动惯量,转子做得细长;另一种是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杯形转子,杯壁很薄,仅 了减小磁路的磁阻,要在空心杯形转子内放置固 定的内定子,空心杯形转子的转动惯量很小,反应迅速,而且运转平稳,因此被广泛采用。 直流 电动机在没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只有励磁绕组产生的脉动磁场,转子静止不动。当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便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沿旋转磁场的方向转,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控制电压的相位相反时, 电动机将反转。 流电机的选型计算 已知整个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结构中,电机所受到的负载来自通过转动轴上各个零件的重力,圆盘的转动惯量以及各方面的摩擦力,在这里,我们取总重量为 10 动速度为 12r/: 001020 根据本次设计由于为了该机构的方便使用,我们选择直流电机驱动,直流电机的型号是 92体的电机设计计算如下: 1) 直流电机设计计算 1、确定运行时间 本次设计加速时间 01(t 60 载速度( m/ 有速度可知每秒移动 50 . 0 3 31 . 2 = 1 . 23 6 0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9 电 机 0 0 / m i 0 0 5电 机 0 . 3 1 0 2 0 0 0 . 0 0 5 1 . 7 3 0 . 9 N m 式中: 电机的额定转矩; 为摩擦系数 ; 电机的机械效率 ; 左右水平运动2220 . 0 0 5( ) 2 0 0 0 . 0 0 0 1 2 6 7 7 9 ( . )22 M M k g m电 机的负载惯量为:4 3 4 5 27 . 8 7 1 0 0 . 4 0 . 2 3 . 7 2 1 0 ( . )3 2 3 2 L D k g m总惯量为:20 . 0 0 0 3 2 ( . ) L L M J k g 启动转矩 12 ( ) 2 6 3 6 . 9 ( 0 . 0 0 0 3 2 ) 1 . 2 5 6 0 1 . 2 J M J L J 必须转矩 2 . 3 6 . T M T L T S S N m; 里取 X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0 根据以上得出数据,我们选用直流电机型号为 92用直流电源驱动,根据电机的特性曲线以及参数表如下: 根据计算和特性曲线以及电机基本参数表,我们选用直流电机的具体型号为92机额定功率为 定转矩为 大转矩为 X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1 额定转速为 3000r/ 盘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盘的工作原理 圆盘 ,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 圆盘 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 圆盘 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 原理示意图如图 1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 90旱牧铰仿龀逍藕拧 ,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三种。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 A、 B 和 A、 于基准点定位。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其 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绝对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道,每条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就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在码盘的一侧是光源,另一侧对应每一码道有一光敏元件;当码盘处于不同位置时,各光敏元件根据受光照与否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这种编码器的特点是不要计数器,在转轴的任意位置都可读出一个固定的与位置相对应的数字码。显然,码道越多,分辨率就越高,对于一个具有 码盘必须有 N 条码道。目前国内已有 16位的绝对编码器产品。绝对式编码器是利用自然二进制或循环二进制(葛莱码)方式进行光电转换的。绝对式编码器与增量式编码器不同之处在于圆盘上透光、不透光的线条图形,绝对编码器可有若干编码,根据读出码盘上的编码,检测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2 绝对位置。编码的设计可采用二进制码、循环码、二进制补码等。它的特点是: 1. 可以直接读出角度坐标的绝对值; 2. 没有累积误差; 3. 电源切除后位置信息不会丢失。但是分辨率是由二进制的位数来决定的,也就是精度取决于位数,目前有 10位、 14位等多种。 盘的作用 测量 角位移 的数字编码器。它具有分辨能力强、 测量精度 高和工作可靠等优点,是测量轴转角位置的一种最常用的 位移传感器 。码盘分为 绝对式编码器 和 增量编码器 两种,前者能直接给出与角位置相对应的数字码;后者利用计算系统将旋 转码 盘产生的脉冲 增量 针对某个 基准数 进行加减以求得 角位移 。 光电编码器 是一种通过 光电转换 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 传感器 。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 传感器 , 光电编码器 是由码盘( 光栅 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码盘( 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 圆盘 与 电动机 同轴,电动机 旋转时,码盘(光栅盘)与 电动机 同速旋转,经 发光二极管 等 电子元件 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 脉冲信号 ,其原理示意图如图 1所 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 90 的两路 脉冲信号 。 承的选择计算 根据根据条件,轴承预计寿命 16 365 8=48720小时; ( 1)已知 n =轴承径向反力: 初先两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6205型。 根据课本 11轴承内部轴向力 (2) a= 故任意取一端为压紧端,现取 1端为压紧端 (3)计算当量载荷 263 表( 11 f P=据课本 11得 P1=fP(1 )= P2=fp(1 )=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3 (4)轴承寿命计算 2故取 P= 深沟球轴承 =3; 动轴的选择计算 轴是组成机械的重要零件之一,它是安装各种传动零件,使之绕其轴线转动传动转矩或回转运动,并通过轴承与机座相联接。轴与其上的零件组成一个组合体 轴系部件,在轴的设计中不能只考虑轴本身,必须和轴系零、不见的整个结构密切联系起 来。 由于振动输送所用的轴即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所以我所设计的阶梯轴为转轴,由于小带轮已经设计好,大带轮的尺寸也就定了,只剩下轴径的确定,轴的初步设计是根据扭转强度,校核弯曲强度,由于轴的材料很多,主要根据轴的使用条件,对轴的强度、刚度、和其他机械性能等的要求,采用热处理方式,同时考虑制造加工工艺并力求经济合理,通过设计计算来选择轴的材料,选用最常见的 45#钢作为轴的材料 ,且其需用切应力为 40与其上的零件组合成一个组合体,在轴的设计中不能只考虑轴本身,必须和轴系零部件的整个结构密切联系起来。轴的 结构设计是在初算轴径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满足轴上零件的定位、紧固要求和便于轴的加工和轴上零件的装拆,通常将轴设计成阶梯轴。轴的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合理确定阶梯轴的形状和全部结构尺寸。轴的材料选用 45号钢,为保证其力学性能,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 1、初步计算轴的直径 按照扭转强度估算轴的最小直径,写成设计公式,轴的最小直径 633m i n 9 . 5 5 1 00 . 2 表 c=112, p= n=851,代入设计公式得 虑到轴上有键槽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应适当增加轴径以补偿键槽对轴强度的削弱。取轴的直径 0最右端装带轮处的直径为 40有密封元件和滚动轴承处的直径,应与密封元件和轴承的内孔径尺寸保持一致。轴上两个支点的轴承,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型号,便于轴承座孔的加工。相临轴段的直径不同形成轴肩。当轴肩用于轴上零件定位和承受轴向力时,应具有一定的高度,轴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4 肩处的直径差一般取 5 10里轴肩出的直径差选择 5后协调各段轴的长度,考虑到要装轴承座和机构的合理性,还有螺钉等的长度及其他各方面的 因素,初步确定轴的各段长度。 轴的强度计算一般可分为三种: 1)按扭转强度或刚度计算; 2)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3)精确强度校核计算。 当轴的支撑位置和轴所受的载荷大小、方向、作用点及载荷种类均已确定,支撑反力及弯矩可求得时,可按照弯曲或者弯扭合成强度进行轴的强度计算。作用在轴上的载荷一般按集中载荷考虑,如本设计中的带传动对轴的力,其作用点取在轮缘宽度的中点。计算时,通常把轴当作置于铰链支座上的双支点梁,一般轴的支点近似取为轴承宽度中点。 由于本设计所用轴主要是受弯曲强度,很少的扭转强度,是根据 扭转强度设计,应校核轴的弯曲强度,首先分析轴的受力,左端受的是圆锥筛的重力,右端是带轮对轴的力,中间是轴承座的两个支撑力。 左端的作用力包括筛自身的重力、物料的重力、物料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所以考虑圆锥筛对轴产生作用力时,仅是一个经验数据。在这里,假设圆锥筛为实心,对轴的作用力取其重力的 41 。 筛的材料为不锈钢,密度是 ,锥筛大端直径为 D= 小端直径是d=360 H=1140 h=510所以锥筛的体积 22( ) ( )3 2 3 2 h 即 2 2 38 5 0 3 6 0( ) 1 1 4 0 ( ) 5 1 0 1 9 8 3 2 7 1 7 2 . 73 2 3 2V m m m ; 所以 ,筛的重力约为 30 . 2 7 . 8 5 1 0 1 5 7 0m V p K g 1 5 7 0 9 . 8 / 1 5 3 8 6G K g N K g N 故取 G= 轴径是按扭转强度初步设计的,所以要校核轴的弯曲强度,轴的强度校核也就是找出危险截面,看危险截面是否满足轴径条件,如果危险截面满 足,那么别的轴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5 径肯定满足;根据轴的实际尺寸 ,承受的弯矩、扭矩图考虑应力集中,表面状态,尺寸影响等因素,及轴材料的疲劳极限,计算危险截面的情况是否满足条件。我所校核的轴是根据许用弯曲应力校核的,即由弯矩产生的弯曲应力 b 不超过许用弯曲应力 b ,一般计算顺序是先画出轴的空间受力图,将轴上作用力分解为水平面受力图和垂直面受力图,并求出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的支承点反作用力。然后作出水平面上的弯矩和垂直面上的弯矩图,作出合成弯矩图和转矩图应用公式 2 2()M M T绘出当量弯矩图,式中 是根据转矩性质而定的应力校正系数。对于不变的转矩,取 11= ;对于脉动的转矩,取10 ;对于对称循环的转矩取 1 。 1b 是材料在对称循环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弯曲应力; 1b 是材料在静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弯曲应力; 0b 是材料在脉动循环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弯曲应力; 在锥筛的设计过程中,轴的材料为 45#钢,其基本参数为 600B M ,1 2 0 0b M P a , 1 5 5b M P a , 0 9 5b M ;应满足 下列条件: 13 0 . 1 或 310 轴的受力,轴左端是锥筛对轴的力也就是锥筛的重力,右端是带轮对轴的压力。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6 第四章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三维建模 承座的三维建模 体的三维建模 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三维建模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7 第五章 三维软件设计总结 通过本次设计,再次提出了利用三维软件的水平,并吸收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图纸的绘制方面,当零件的尺 寸已经给出,不考虑图纸尺寸不合适的,基于三维零件图,装配时必须考虑的大小是合适的,因为 图效果不好,也会引起的尺寸误差,和甚至出现欠定义大小,因此,必须通过在这个时候对零件进行测量,进行修改,直到符合要求。该工具是方便的输入数据映射,通过选择部分的类型,标准件,可以生成,但有时需要在工具集使用部分可能找不到,所以在这个时候随机应变,其他部分而不是通过修改或满足要求增加组件的使用。三维地图应该是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当一个方法不能正常映射,试试另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完成零件的生产,而 且还可以开发映射一个更好的主意,并打破了新思想的规则。 学习使用一些可以节省时间的命令,如镜像,阵列,能省则省”。在装配过沉重,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障碍,是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出为什么。在一个活跃的子组件,虽然活动范围会产生干扰,可以设置该复合物的活动范围,如先进的范围内,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8 和角度范围,即使在这个范围内不影响母配体,不能设置。因为一旦设定的范围内,在父组件将被视为完全定义的组件模型,它将冲突分总成,将无法完成装配。看地图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理解零件图,图表工具,没有工具是没有法律的零件图,所以不要急着写,想通 过零件的结构,并认为通过线图,这是重中之重,映射。部分建模,一般应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零件是由几个特点,摆脱所有的形状特点,它们之间的连接相对位置、表面,然后按主次特征造型的关系,按一定的顺序。一个复杂的部分,有许多简单的功能,通过切除或重叠相交。所以部分建模,序列特征是很重要的,虽然不同的建模过程可以构造出相同的实体部分,但其建模过程和实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实体模型可以修改应用程序,可理解性和实体模型。特别是在二维图纸,我们只能看到元器件的布局,并用虚线给说的内部特征,除了部分的相贯线,这条线 各特征在路口出现。在选秀过程中零件,必须选择第一个草图平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后续的模型飞机的命令,使用简单的说,一个圆柱形围成一个圈,然后绘制,也可以作为一个长方体旋转,虽然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草图平面和命令的使用。如果我们想要一个轴,那么我们应该选择第二个方法以及。 由于该零件的设计不规则零件,用于为拉伸和旋转命令,许多零部件都是对称的,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通常用于指挥镜特性。 一个完整的工程图纸应该包含以下 4 个方面。 一组视图:一组视图(包括视图,剖面,断面,局部视图)是正确的,完整的 ,对各部分的结构和形状表达清楚。 尺寸:尺寸的确定和零件的形状各部分的位置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19 技术要求:表明部分的一些要求必须在制造和检验完成,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材料和热处理的方法和指标。 标题栏:注明产品名称,材料,数量,拉伸比和拉伸,等。 单击 新建 图标以显示新的文件系统, 件”对话框中,单击“选项”对话框中的组件,你可以进入装配工作模式,进行以后的设计工作。 结 论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20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的毕业设计,使我们充分把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不仅复习所学的 知识,而且还获得新的经验与启示,在各种软件的使用找到的资料或图纸设计,会遇到不清楚的作业,老师和学生都能给予及时的指导,确保设计进度。本文所设计的是 双跨柔性转子实验装置的 设计,通过初期的定稿,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