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_第1页
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_第2页
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_第3页
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_第4页
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内容简述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拥有生产企业157万家。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201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行业实现累计营业收入108092亿元,累计利润总额9244亿元,累计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1205和471。同期医药制造业实现累计营业收入1173551亿元,累计利润总额120710亿元,累计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876和1355。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稿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实施,除此之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修订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多部规章,均于2014年下半年正式施行。2015年以来,对医疗器械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科技部下发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项目;科技部、卫计委联合颁布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食药监总局发布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创新医疗器械特批程序。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医疗器械的定义、行业特点、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等细分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医疗器械行业做了区域市场分析、销售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政策监管环境分析。最后分析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潜力及风险防范,并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医疗器械产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医疗器械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报告目录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4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综况6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规模10四、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水平12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形势14六、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16附报告详细目录20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一)市场增长动力全球的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欣欣向荣、保持高速增长的市场。推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根据WHO(世卫组织)的报告,全球现有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球总人口数的11,美国预测这一数字在2050年将达到22,这将导致医疗设备需求不断增加。2、全球医疗支出增长。WHO表明目前全球医疗支出已超29万亿英镑,并有全球性增长的趋势。所以虽然全球经济衰退,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设备市场将会持续增长。3、全球化趋势。这一趋势使得国际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将研发和制造转移到低成本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俄国,在降低了发达国家医疗器械的制造成本,减低诊疗费用同时,也激发了当地的医疗器械需求和市场的增长。4、自测试诊断设备(也称体外诊断设备,IV设备)的异军突起。这一细分领域在2009年占整体市场10,年增长率为43,2016年将达303亿英镑。这类设备的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节约诊疗成本,缩短病患住院时间,因此国际顶级医疗设备制造商纷纷设立专门的自测试诊断设备,开拓该领域市场。5、病患信息的数字化进程加速。在计算机、软件、网络、通信等一系列IT技术的促进下,病患信息的数字化催生了更多的网络化、数字化的医疗器械,大大提高医院效率,如无纸化医院可以让医生和病患第一时间获得检测结果,实现远程医疗等。(二)全球市场规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6年的29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5591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88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率超过同期GDP增幅。图表20062014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三)市场发展格局1、区域分布格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图表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区域分布格局资料来源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随着核心技术难关的逐步突破,加上人力成本等相对优势,亚洲地区日渐晋升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医疗器械行业表现突出,年复合增速甚至超过20,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2、企业竞争格局在现阶段,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主要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占比呈增加态势。世界排名前10位的医器企业分别是强生、西门子、美敦力、罗氏、柯惠、雅培、史赛克、GE、飞利浦、依视路。图表20132020年全球销售额前20家医疗器械公司及市场份额数据来源EVALUATEMEDTECH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综况(一)行业发展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销售总规模从2001年的179亿元,到2014年约合2556亿元,增长发1428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六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的稳步增长,而且这种趋势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未来几年将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和器具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然会受益于整个行业扩容所带来的利好,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将显著受益。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二)规范发展、政策促进、市场拉动、前景乐观2014年,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真正的“政策大年”,全年不但完成了行业母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重新修订,还完成了5部部门规章的发布,以及几十个规范性文件。政策文件将力促行业规范发展,保护遵纪守法的企业公民,虽然可能带来短暂的行业阵痛,但长远来看,无疑将是对行业的极大推动。国家领导人到医疗器械企业考察调研,并提出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同时,优秀医疗设备遴选工作贯穿全年始终,这样的政策拉动力在历年来都不曾多见。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要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在医疗保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营医疗对医疗器械的添加购置,也将很好地拉动行业的发展。2014年,我国还极积推动社会办医,重点解决社会办医在准入、人才、土地、投融资、服务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问题。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以往公立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需要层层报批,但作为社会资本办医,购买医疗设备无需再进行申报、审批,这将有效刺激医疗设备的应用。卫计委于2013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到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一事,当中有1090亿元被明确用在了县医院建设。县医院建设规划,与全国“城镇化”也相辅相成。城镇化过程中自然要涉及到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升级,医疗器械受益在情理之中。另外,医疗、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话题。而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的占比仅1921。老龄化趋势对一些特定医疗器械如供氧机、血糖仪等生产企业来说,保证了不断扩张的市场。(三)中低端医疗器械放量基层医疗市场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2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9万个,诊所(医务室)190万个。与2013年11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减少。根据新医改的相关方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将投资1000亿元,支持建设全国约2000所县医院、5000所中心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装备配置开展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目前,全国有71万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应发挥主体作用。基层医改的方向是回归公益性、立足保基本,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目前国内中低端医疗设备采购中,本土企业高居榜首,这是因为政府在基层医疗市场上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而医疗设备812年的更新周期,也保证了医疗器械企业的稳定增长。值得关注的动向是,以前我国中低端基层医疗市场主要是国内企业在做,现在的情况是,外资企业在保证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情况下开始向低端市场渗透,甚至三、四线城市,进入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以飞利浦为例,公司基础医疗业务主要关注二级、县级医院、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四)家用医疗器械蓬勃兴起,智能化成为趋势我国正处在老龄化进程加速阶段,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将突破24亿,成为全球老年人比重最高、绝对数最大的国家。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老百姓平时所理解的“保健器械”基本属此范畴。适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这些简单的家用医疗器械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控,方便实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巨大的人口和家庭基数、快速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和以社区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及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的推广,为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的商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市场,家用老年医疗保健器械需求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近年来约为GDP增长速度的两倍多,家用医疗保健器械行业正成长为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医疗市场,市场规模达到200亿,预计未来仍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家用医疗器械中,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护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远程监控预警、家庭医疗康复器具等各种自动、半自动的电子家用医疗器械已经成为普通居民家庭消费的新时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健康调理的关注度提升,家用康复类健康器械需求量增大是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除了市场增温以外,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健康服务业,其中就包含医疗器械等产业。2014年6月1日,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家用医疗器械主要集中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医疗器械,审批流程更加简化。由于医疗器械产品价格昂贵、使用不方便、占地面积大等原因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家庭化的步伐并不是很快。但随着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小型化、无人化发展,我国实现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普通家庭的梦想已经不那么遥远。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器械的智能化程度往往停留在单机水平,很少可以联网,即使是能够联网,也缺乏相关服务;家庭化缺乏有资质的组织和机构运作。目前,发达国家在远程照顾、远程医疗、远程看护、远程病人监测、远程健康、智慧家庭等医疗器械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已经被很多医院广泛采用。伴随着智能硬件朝代的来临,家用医疗器械的智能也必将成为未来市场争夺的热点。(五)健康可穿戴设备开启“大元年”时代中国健康可穿戴设备起步于2013年,但到了2014年才是市场大爆发。2014年全年,健康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医疗互联网融资项目中,每个季度都排在前列,资本对该市场极度追捧。如2014年3月,移动健康创业公司“37健康”首轮融资获千万元,主要与多家血压计厂商合作,研发血压管家APP。同月,咕咚网获得A轮6000万元投资,主要产品则是咕咚运动手环和蓝牙秤等,用户可以用来监测自己的睡眠、运动状况并建立云端个人健康档案。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功能相似所不同的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覆盖我们身体的不同部分,基于不同的配对设备而完成不同的功能。可穿戴设备首先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力乃是顺势而为,心脏起搏器就是最早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对健康数据的收集,被认为是互联网对传统医疗行业的一大颠覆。在国内,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体系,更被视为未来家庭医生制度的技术基础。2014年,全球健康可穿戴设备中,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先行者健康手环满足了用户的早期场景需求,而随着市场认知度的提升,目前手环已面临缓慢甚至倒退的增长,市场即将迎来像苹果的APPLEWATCH这样的智能手表时代。仅凭借手表、手环两类穿戴玩家,想要做到销量持续增长肯定比较难,想要最终引爆穿戴设备市场,还是要看智能眼镜这个后起之秀助力。目前可穿戴产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不得而知,主要原因是缺乏长期调查研究。但不管如何,可穿戴设备要比手机更加贴近我们身体,既然目前它们的辐射是否有害尚无定论,那么人们应该对可穿戴设备潜在健康风险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底发布的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用户黏性差、难以坚持使用成为目前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最大的瓶颈。同时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统一、样本量不足,目前尚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六)高端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兴起,风险相伴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融资为目的的购买,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商务部、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对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有相关资质要求。融资租赁出租方靠收取固定利息获利。医疗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其本质是一种贷款融资行为。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均明确要求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贷款购置医疗设备。2013年全国医疗融资租赁业务量已达到510亿元左右,租赁前景广阔。但是,融资租赁模式与卫计委现行的政策冲突颇多。2014年6月初,卫计委发文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禁止公立医院举债新建医院或举债新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在面临资金瓶颈的情况下,一些公立医院正通过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来实现业务扩张。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规模(一)市场销售规模过去13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184倍。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图表20012014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经营企业数量自2007年以来,我国历年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无论是类、类还是类都在缓慢增长,6年间总量也由126万家增长到了近157万家。与之相对应的是,持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6年来也在缓慢增长,从2007年的1610万家增长到了2013年的1838万家。图表20072013年中国医药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数量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类类类总数200732457233212312601160952200833687533224013141157364200936967869231113876155765201040157906241614337165203201140518174240514603168596201240958247258614928177788201342188804267615698183809数据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比一下,2014年医药市场总规模约为133万亿元,生产企业约为4700家,平均每家为283亿元;而医疗器械2014年市场总规模约为2556亿元,但生产企业157万家,平均每家才1350万元,仅为药品平均数的46。可见,医疗器械生产领域市场集中度之低,多、小、散、低附加值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三)注册产品数量截至2013年12月,国内持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57万家,其中在国内外上市的医疗器械公司超过35家。国内取得医疗器械的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品种93592种,同比基本持平,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进口医疗器械34655种。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注册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11月公布的2013年度“药监统计”,当年类、类医疗器械再注册数量增幅惊人。其中,类再注册数量为3738个,比上一年度的2739个增长了3647;类再注册达到了5801个,比上一年的3300个增长了7579。图表20072013年中国医药器械注册统计类类类港澳台进口首次再注册首次再注册首次再注册首次再注册首次再注册200734523883136652222120082117158321722234148511636832009315622942646447334571139211441170120103526249332514181374890463916261746201135832095335034413887014411016541336201243312739363733009131628215723517418120134252373843915801103018522296639163798数据来源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从统计表可以出,2007年至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注册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由2007年的3452件上升到了2013年的7990件,增幅超过1倍。类在2009年2012年间注册总量变化不大,总体在每年7000件左右,但2013年首次注册及再注册均有大幅增长,总量达到了10192种,是2007年的262倍;类产品注册在2012年有大幅增长后,2013年趋于平稳。港澳台医疗器械的注册增长缓慢;进口医疗器械的首次注册和再注册,2012年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13年进口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有缓慢增长,但再注册方面,在2012年250的增速后,2013年已经变成了负增长。类、类医疗器械再注册数量增幅惊人,表明医药企业生产企业在面临新版GMP认证背景下,企业变化、产品变化正在加速,但生产企业数量上并没有发生变化,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四、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水平(一)国际技术水平分析20世纪末,医疗器械工业不断采用新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各种现代工程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被誉为具有高增长率,聚集着大量高新技术(诸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化学检测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的朝阳或明星工业。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大科学高速、同步、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的世纪,其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医用诊疗设备的高度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换言之,医疗器械精密类产品将具备更强的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能力,智能化工作程度更高,通过网络化和系统化使得诊断、监护和治疗能相互结合,以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最佳效能。21世纪以来,医疗器械界有许多新出现的技术和产品,使得临床医学得到许多的根本性的提高和改善,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未来的医疗器械必须组有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科学。在今后十年内,医疗器械公司如果要继续立足医疗器械界,就必须作出改变。在新一代的医疗器械中,大多数困难将存在于这两者的互相融合方面,也就是说融合这门技术比以前更显重要。目前,分子医学正推动治疗疾病方法的发展。然而,医疗器械公司却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其机械的和电子的装置上,因为这是他们的强项。但是为取得更佳的结合效果,医疗器械公司正在组合更多的生物学,例如对糖尿病的治疗,就为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糖尿病是一种依检测数据作治疗的疾病,要处理逐日的数据。除器械的进展外,还须解决如何获取数据和将其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医疗器械的趋势是制造更小的、低能源的、由传感器作用的器械,诸如基于蛋白质的疗法的新科学为此提供了新目标和新机会。这些疗法将需要缓释装置,药丸并不是使这些疗法能获得成功的唯一方法。现今,许多电刺激都是采用新电极在原有的脉冲发生装置上进行的。采用内置智能器件、生物制品极有可能提高疗效。例如,自从采用细胞治疗糖尿病,应用纳米技术就可能确定生物制品和器械的结合。目前,以GE、西门子为代表的国外的医疗器械生产商将以下十个领域作为研究重点,有望取得突破。(L)植入式涂层器械重塑医疗器械企业;(2)颈动脉支架预防中风的一大进步;(3)心脏辅助装置关心人类心脏;(4)人工骨和皮肤移植物新材料提供更好的支架;(5)人工矫形盘模仿脊椎活动;(6)基于核酸的IVD(体外诊断)装置快速诊断;(7)医用激光大有作为;(8)医用成像技术风光无限;(9)无线技术医院和病人家庭之间的无障碍连接;(10)计算机辅助外科数字化手术室。(二)国内技术水平分析通过科技开发,国内产品种类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已超过90。我国目前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放射设备、医学影像设备、手术器械、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人工器官、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卫生材料等在内的68大门类,3400多品种,11万个规格的产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门类。我国年开发新产品在300400项。现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的3000多个品种,上万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已能基本满足一般医院各科开展医疗保健活动的需要,特别是常规和中低档品种比较齐全。其中,除手术器械外,其他品种的90以上已进行一次、甚至多次更型换代;也有一大批高科技品种先后供应市场,包括医用驻波加速器、XCT、永磁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激光手术器、纤维内窥镜和超细镜,多功能麻醉机、超声手术刀、超声聚焦治疗仪、X刀、旋转式伽玛刀、血管内照射治疗仪、病人监护网络、PACS等新技术前沿品种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已可以替代发达国家的产品。由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医学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应运而生,如多排螺旋CT、DSA系统、数字化彩色B超、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仪、数字化X线机、人体器官辅助、修复和替代制品及材料、肌电控制假肢等,有力地增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力度,使医疗器械行业有了更多的新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医疗器械行业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从技术的角度看,呈现出以下特点。1、信息技术的渗透性更加显著,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门类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催生出新的产品门类。2、绿色化、人性化和安全性愈加受到重视环保、节约资源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绿色制造技术应运而生。绿色制造技术是力求产品制作对环境影响最小,对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技术。其目标是使产品在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寿期中,产生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少,以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因此绿色制造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已成为今后医疗器械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更加关注新技术安全性影响。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促进了医疗器械技术的进步。3、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加快近20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企业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而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在高技术领域展开激烈的研究开发竞争,加快新技术的扩散和产业化。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扩散速度的加快,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运用生物、微纳米、信息、计算机、微加工等高新技术,发展用于微创或无创诊疗的技术和器件,组织工程化人体组织和器官替代品,表面改性和组织诱导性生物医用材料及组织和器官修复器械,深入细胞、生物大分子层次的、功能及分子成像等的影像技术,基于分子和基因的诊断技术,用于亚健康状态调控的低生理负荷体征监测和小型生化检验装置,以及用于医院及远程诊疗的信息系统等是当代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方向。总之,医疗器械行业是新技术高度集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医疗器械及其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形势(一)行业投资最新特点1、投资并购资本越来越大。动辄千万甚至过亿资本的流入,体现出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阶段。国内外的投资机构纷纷下注医疗器械行业,也说明了医疗器械行业有着相当巨大的市场潜力。2、投资和并购会越来越频繁。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融资和并购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朝阳行业的医疗器械行业,在大量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需求的持续增长下,企业投融资和并购会越来越频繁;医疗器械行业还处于向上发展阶段,整个行业整合也不可避免的会持续发生下去。未来行业或者是在细分领域里会出现真正的巨头。3、并购整合完善自身产品线。医疗器械巨头纷纷并购小的医械公司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来整合更多的资源,为布局市场发力。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并购潮以及技术转让新高峰。技术的转让和并购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行业向前快速发展;强强联合的并购更是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同时也加快了整个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4、其他行业的资本巨头入主。房产市场上的巨头华业地产和运盛实业投资医疗器械行业,这也说明了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朝气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他行业资本的大量流入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不断提供资金保障,使得医疗器械行业能够高速的发展,当然市场的利润也是潜力巨大。5、移动医疗渐露头角。软银中国1000万投资医信科技,昭示出移动医疗的光明前景。移动医疗一度被人诟病,发展相对滞后,不断被人唱衰。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产品的不断升级和人性化,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未来更多的资本会流向移动医疗。移动医疗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属于自己真正的黄金时代。(二)重点投资并购案例投资并购是企业壮大行业整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本市场的注入和整合使得行业内部不管从单纯的技术来说还是从技术与销售途径的强强联手来说,都在投资和并购下得到了质的飞跃。行业内部或是外部资本的流入,不仅让行业内技术得以更快成熟,也使得整个行业布局发生变化。1、美敦力429亿美元收购柯惠医疗2014年6月份,美敦力公司宣布同意以4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柯惠医疗,这也成为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收购案件。2015年1月7日,美敦力中国微信发布的信息显示,美敦力和柯惠医疗双方股东分别在特别股东大会中初步批准了此项收购。随着双方股东对交易的赞同,这桩高达429亿美元的医疗器械行业的最大并购案即将尘埃落定。2、华业地产公告拟215亿元现金收购捷尔医疗华业地产2015年1月12日晚公告,拟支付215亿现金,购买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是主营医药商业业务和医疗服务业务,包含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代理业务,已经与多家医院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并通过多种模式涉足医疗服务业务。华业地产将以捷尔医疗为平台,通过与重庆医科大学的深入合作,展开对大型三甲医院的投资及管理,逐步实现对健康服务产业的布局。3、软银中国1000万投资医信科技2015年1月21日,创业公司医信科技完成10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中国。医信科技全称为深圳市医信科技有限公司(EASYHIN),于2014年2月14日成立,为一家垂直于妇儿健康领域的移动医疗公司。医信科技是软银中国投资的第一家移动医疗企业。有投资人表示,1000万已经创造了单个投资机构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天使轮投资纪录。4、运盛实业拟收购麦迪克斯100股权运盛实业2015年2月9日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拟募资不超过55亿元,收购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迪克斯)100股权并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麦迪克斯是一家数字化医疗设备制造商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掌握超过300家三甲医院资源。运盛实业表示,收购完成后,医疗信息化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中的比重将大幅提高,公司将由传统的工业地产行业上市公司逐渐过渡为以医疗信息化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5、瑞博医疗已在中国募资2500万美元进入中国市场瑞博医疗(RAINBOWMEDICALLTD)2015年2月16日表示,公司已在中国募资2500万美元,将在中国成立新中心。据透露,本轮投资方包括平安银行、中兴通讯和中国创投。瑞博医疗器械集团(RAINBOWMEDICAL)成立于2007年,坐落于以色列赫兹利亚市,是一家以医疗器械研发为主的高新技术集团公司,其12家下属子公司产品有8家已通过临床POC验证,在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014年3月曾与苏州医工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6、康德乐拟1944亿美元收购强生旗下CORDIS公司康德乐2015年3月3日宣布了斥资1944亿美元现金(大约1594亿美元税收利益净现值)收购CORDIS的计划。CORDIS为美国强生公司旗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心脏和血管医疗设备制造商。此次收购将采用10亿美元新优先无担保债券和现有现金相结合的融资方式。CORDIS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拥有不断发展的产品组合以及服务全球医疗体系的人才队伍。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费里蒙特,2014年的年销售额约78亿美元,心脏和血管产品的销售额比例接近11。7、弘晖资本、IDG领投21亿元于闻泰医疗闻泰医疗2015年3月完成B轮融资21亿人民币,由弘晖资本领投,IDG跟投。闻泰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由全球享有盛誉的IDG资本投资成立的一家内资企业,业务目前已涵盖创伤、脊柱的全系列骨科植入类产品,整体规模位居国内同行业企业领先地位。六、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一)行业发展前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从医院的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到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将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这无疑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利好。1、“国产化”进程加快从国家政策推进程度看,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罕见的政策密集“推进期”。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相关部委鼓励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已发布18个,如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等,特别是2014年6月实施的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新版条例”)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了政策松绑,有望助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种种迹象表明,2015年以来政府希望在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因整体市场扩容和国产化率快速提升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受益的两大核心逻辑,从国产化率提升的角度分析,国内企业市占率较低的高端影像诊断设备和体外诊断领域目前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相关政策的刺激将加速其国产化进程。2、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年均增长率约23。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3年,科技部发布医疗器械“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全面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3、行业并购成未来主要方向医疗器械作为健康服务业的基础支撑行业,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目前在国内的厂家比较多比较分散,规模上5000万的企业大概有1800多家,再小的有2万左右,平均每家的产值大概是在100多万的水平。近年来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年平均交易额高达上百亿美元。这一趋势从整体上导致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规模的企业产生。总体来说,现在医疗器械确实是并购为主的一个方向,国内的企业也一直在做并购。根据医疗器械产业业态分析,器械公司单品种、技术不可延展性等特点,导致公司内生性发展容易出现瓶颈。未来突破这种瓶颈,搭建多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行业并购是快速突破的瓶颈的有效方式。(二)“十三五”发展重点“十一五”以来,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十二五”国家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内,“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五个领域,包括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这五大方面。此外,还会围绕养老健康、残障等方面进行布局。这五个重点发展领域中,数字化诊疗设备将做“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医疗器械产业有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同时它能够带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带动科技创新和制造水平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在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显然主流的高端影像设备,高质量、高分辨率、以及多种功能,以及新的影像设备,仍然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是重要趋势,在影像引导下的规划也是十三五重点发展的领域,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但开发出具有医疗信息监测,健康信息监测、评估、调控的终端或者是软件系统或者是硬件终端是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当务之急,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三)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导致公共卫生服务的费用整体下降,为了不低于原有医疗水准,由原来采购发达国家的中低端设备及低值耗材类产品就不得不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来“替代”。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仍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进口目的地。目前,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他们依靠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优势等比较容易进入新兴市场,并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对新兴市场的高端设备技术进口和本土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世界医疗器械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有绝对数量,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更是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而相对成熟的企业和某一领域领军的企业则更能成为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以此消灭竞争对手,并通过自有品牌营销战略扩大在某一国家的市场销售份额,在不断增强自有品牌营销影响之时,终结原有品牌的影响而实现该领域的独有战略。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帮助,提高了边远落后地区的医疗诊治水平,同时也可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讯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实现即时手术方案以提高当地无法解决或因空间距离无法亲临现场而实现的高水准医疗技术。相比之下,通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术后患者的随访以及术前疾病诊断提供更加现实的可能,也为世界范围内的服务外包提供了基础。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越加紧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营销网络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重点产品如影像、免疫、疫苗、生化、血透、监护、高端耗材与植入及家庭康复用品等,研发与投入将突破瓶颈制约。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企业如能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必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附报告详细目录2016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第一章医疗器械概述11医疗器械的概念及特点111医疗器械的定义112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113医疗器械的行业特点12医疗器械的相关分类121医疗器械的分类122从临床角度的分类123医疗器械的分类界定13行业地位及作用分析131医疗器械行业地位阐述132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作用133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134对科技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二章20132015年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分析2120132015年国际医疗器械市场格局211全球市场特点212市场增长动力213企业竞争格局214行业专利纷争215行业热点分析216行业整合加速217市场发展预测22美国221行业政策法规222市场发展规模223重点区域分析224投资并购动态225开征产品销售税226市场发展前景23欧盟231市场持续增长232产品安全新规233实施认证新规实施234德国产业发展规模235法国产业发展规模236英国产业发展规模237西班牙产业规模238意大利产业规模24日本241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概况242调整医疗器械生产法规243电器巨头拓展医械市场244成立医疗器械产业基金245日本企业布局中国市场25印度251行业发展规模252市场特点分析253市场发展动力254产品进口要求255市场规模预测26其他261中东地区262新加坡263越南264韩国265俄罗斯266巴西第三章201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31宏观经济环境311国内生产总值312工业运行情况313固定资产投资314宏观经济展望32社会需求环境321人口规模及结构322老龄化发展现状323居民收入水平324医保体系完善33医疗行业环境331卫生资源情况332医疗卫生需求333医药工业增加值334医药工业投资额第四章201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41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综述411行业基本特征412产业链及其影响413行业区域分布414总体发展趋势42201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运行分析421市场销售规模422经营企业数量423注册产品数量424行业现状特征425行业发展形势43201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热点431资本市场火热432基层市场需求433高端市场需求434家用产品需求435融资租赁需求44201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格局441产品销售渠道442企业竞争格局443中外企业竞争444区域发展格局45201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状况4512013年医疗器械进出口分析4522014年医疗器械进出口分析4532015年医疗器械进出口分析454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形势455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拓展战略46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发展分析461国际技术水平分析462国内技术水平分析463国内技术存在的问题464技术发展趋势分析465政策支持技术方向47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71医疗器械行业各环节中的问题472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473医疗器械行业亟待政策扶持474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研发难题48促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481欧美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482利用创新推动行业降本增效483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措施484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壮大战略第五章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财务状况51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经济规模511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规模512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利润规模513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资产规模52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521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亏损面522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毛利率523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24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销售利润率53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531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率532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率533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54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541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资产负债率54220112015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利息保障倍数55中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55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552影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第六章20132015年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分析61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行业运行概况611行业规模分析612行业供给分析613行业需求分析614运行特点分析62超声诊断仪器621超声诊断概述622超声诊断类型623超声诊断仪简述624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625超声诊断影像系统及设备市场特征626彩色超声诊断设备市场空间627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前景可观628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预测63CT机631CT机概述632CT机的发展史633全球CT机市场规模634欧盟CT机市场分析635美国CT机市场分析636日本CT机市场分析637中国CT机市场发展综述638中国CT机进出口贸易分析64磁共振成像装置(MRI)641磁共振成像642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643国外磁共振成像仪技术进展644中国磁共振成像仪行业综况645中国磁共振成像仪技术进展646本土磁共振成像仪企业发展形势647磁共振成像仪产业的问题及对策65监护产品651监护仪基本介绍652全球监护仪市场规模及格局653中国医疗监护仪市场发展综述654我国医疗监护仪市场格局分析655医疗监护仪市场前景预测656监护产品信息化趋势分析66呼吸机661呼吸机介绍662全球呼吸机市场分析663中国呼吸机市场规模664中国呼吸机市场供需状况665中国呼吸机进出口状况666主要呼吸机企业盈利分析667我国呼吸机市场存在的问题668呼吸机市场投资价值分析67内窥镜技术与产品671中国内窥镜行业综述672我国关节内窥镜市场分析673新型防护内窥镜研制成功674我国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