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_第1页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_第2页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_第3页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_第4页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翊罂2OO5年第11卷第5期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杨莉梅刘彩霞李素【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和2003年51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总结出2002年和2003年感染率分别为3786和3272,感染部位依次是血管通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血液感染,2003年抗生素联合使用率明显高于2002年,病原茵中真菌感染率明显上升,2个以上部位感染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升高结论严格消毒管理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透析液,消毒剂和灭菌剂的监测,注意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血及血制品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CLINICALRESEARCHANDANALYSISOFNOSOCOMIALINFECTIONSOFPATIENTSWITHHEMODIALYSISYANGLIMEI,LIUCAIXIALISU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SHAOGUAN,GUANGDONG51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THECORRELATEDFACTORSOFNOSOCOMIALINFECTIONSOFPATIENTSWITHHEMODIALYSIS,ANDTAKE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ITMETHODS515HEMODIALYSISPATIENTSWERESURVEYEDANDANALYZEDRETROSPECTIVE1YINOURHOSPITALIN2001AND2002RESULTSTHERATEOFINFECTIONIS3786IN2001AND3272IN2002THEINFECTION1OCATIONSAREBLOODVESSE1TRACT,THERESPIRATORYTRACT,DIGESTIVETRACT,URINARYTRACTANDBLOODINFECTIONTHERATEUSINGANTIBIOTICSIN2002ISHIGHERTHANTHATIN2001THERATEOFFUNGOUSINFECTIONINPATHOGENICBACTERIAISRISINGEVIDENTLY,SOISTHEPROPORTIONOFTHEINFECTIONOVERTWOLOCATIONSCONCLUSIONSTHEEFFECTIVE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THENOSOCOMIALINFECTIONSAREBEINGSTRICTINSTERILIZATIONANDASEPTICTECHNIC,STRENGTHENINGMONITORINGDIALYSATE,DISINFECTANTANDTHESTERILEAGENT,WASHINGHANDSSTRICTLYANDUSINGANTIBIOTICS,BLOODANDTHEPRODUCTSMADEFROMBLOODRATIONALLYKEYWORDSHEMODIALYSISPATIENTSNOSOCOMIALINFECTIONPREVENTIONCONTROL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89200505034903为了加强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对我院2002年与2003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2年与2003年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为243例和272例,详细记每一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情况,包括诊断,感染时间,感染部位,相关因素,病原菌的种类与分布,抗生素的使用,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医院感染监测2002年血液透析患者243例,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3786,2003年血液透析患者272例,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3272L_2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与构成比2002年92例感染患者中52例发生1个部位感染,占5652,28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占3O43,12例发生3个部位感染,占13O42003年89例感染患者中41例发生1个部位感染,占46O7,34例发生2个部位感染,占382,14例发生3个部位感染,占1573,见表1作者简介杨莉梅,女,1972年出生,大专,主管护师作者单位512000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L_3医院感染病原茵的监测2002年共分离出阳性病原菌LLO株,其中G一菌54株,占49O9,G菌35株,占3L_82,真菌21株,占19092003年共分离出阳性病原菌142株,其中G菌61株,占4296,G菌41株,占2887,真菌4O株,占2817见表214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发生医院感染者均使用了抗生素,2002年,单一使用的45例,占4891,二联使用的39例,占4239,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8例,占87,2003年单一使用的28例,占3146,二联使用的49例,占55O6,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12例,占1348表1医院感染部位监测结果及构成比349MODERNNURSLNG2005,VO111,NO5衰2医院感染瘸源菌殛构成比2讨论21医院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分析211血管通路部位感染急性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前,常选择静脉插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中显示,在2002年和2003年,血管通路部位感染均占首位根据临床观察,血管通路部位感染,插管引起感染的机会远较内瘘为多,在股静脉插管,3日内发生感染的机会较小,超过一周则十分常见,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的感染发生率也与留置时间长短成正比,一般3周内发生率较低,3周后便明显增加对于永久性血管通路,自身血管的感染率低于移植血管在1993年,FONG报告在移植血管中感染22,而自身血管的内瘘仅431992年PADLBERG也报告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感染发生率高于自身血管的感染发生率ELI此外,与插管的技术和导管的护理也有密切关系,插入时严格无菌操作和插入后准确的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212呼吸道感染因患者抵抗力差,病房及透析室空间小且出入人员多,空气中飞沫传播不易控制,易造成交叉感染,而病情严重者,经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等治疗也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213消化道感染调查结果显示,消化道感染也占较高的比率,并且2003年比2002年有明显升高,并且常为真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这除了自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和消化吸收能力差以外,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14尿路感染尿液除了有有排除代谢产物的功能外还有冲洗尿道的功能,在患者少尿或无尿时,膀胱尿道内的细菌不易被冲洗出去而易于在体内繁殖,导致尿路感染在患者多尿时,抗生素在尿液中达不到足够的浓度,使感染难以控制另外,有些患者需泌尿道插管,插管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时损伤尿道,破坏了粘膜屏障,置管时间过长,护理不当,易发生逆行感染215血液感染输血可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美国CDC报道217O个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透析的170028例患350者中15患者发生HIV感染有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BV,HCV,HGV的感染分别高达58784,338O,326啪另外,各项治疗操作没有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透析器复用次数过多,出现破膜,漏血等现象透析液严重污染等都会造成感染216其他感染患者抵抗力差,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还会引起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有的甚至多部位感染22预防措施221严格无菌技术在实施静脉插管术及各管路连接,分离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股静脉插管一般保留72小时内,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超过3周时应使用带环插管或每3周在原部位换一新管或换一部位另插一新管,并在插管后每天于插管处进行消毒及更换敷料,保持插管处不被污染222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透析室空闻及透析系统各部分严格消毒,特别是传染病患者,血透时应固定床位,专机透析,每次治疗结束后,从床单位到透析机和管路均要实行终末消毒223加强质量监测陆军等N研究结果提示,透析液污染同体内炎症反应相关,故有条件应对透析液进行灭菌处理,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周,透析B液应现配现用,每月应对透析液的入口液,出口液进行监测,使进口液细菌200CFU/ML,出口液细菌2000CFU/ML此外还应注意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感染的发生224注意洗手为了减少对透析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美国CDC提出所有患者的血液和某些体液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还强调接触患者前及医疗操作前后洗手的重要性5,因此医务人员为每个患者操作前后须认真洗手,更换手套,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225合理使用抗生索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抗生紊二联使用以上使用率明显高于2002年2003年真菌感染率比2002年有明显升高,这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多为对抗感染药物多重耐药的菌株,应用抗生素或联合应用二种以上抗生素或长期应用抗生素易发生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J因此,必需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工作,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及频繁换药,避免选择容易诱导产生耐药的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监测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因为抗生素可在透析过程中被清除,应根据透析后清除率予以补充,从而提高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整体水平,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26合理使用血及血制品输血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播,并且接受输血和未接受输血患者免疫状态也不同,前者的淋巴细胞总数降低易发生感染口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及使用血制品指征,减少输血次数,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治疗尿毒症性贫血,纠正与贫血有关的病理生理紊乱,避免输血及血制品所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27其他对患者实施各种免疫计划,尽量减少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复用次数,充分透析,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及皮翊2OO5年第11卷第5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行为模式调查及护理王家香程文惠【摘要】目的向病人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可以接受和掌握的疾病知识,维持疗效,减少复发,提高青光眼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文对8O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A型行为模式TYPEABEHAVIORPATTERN问卷调查结果问卷中有67份符合要求,其中THCH得分3O分47例A型27例,A一型2O例占7O15得分在2729分M型11例,占1642得分26分9例B一型4例,B型5例占1343结论护理着重于心理疏导,确立应激源,增强患者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减少应激源的再刺激【关T词】青光眼A型行为护理中圈分类号R47377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89200505035I02为了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A型行为及护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有效的,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我们对8O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A型行为模式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了我院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病人8O例,其中急性闭角型66例,慢性闭角型14例年龄3O75岁,其中女53例,男27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9例,初中高中27例,高中以上24例职业,农民41例,企事业单位工作者39例12方法采用1984年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组制定的A型行为模式问卷TYPEABEHAVIORPATTERN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共6O题,包括3个分量表1THTIMEHURRY量表有25题,表示时间匆忙感2CHCOMPETILITYHOSTILITY量表有25题,表示争强好胜COMPETITION和怀有戒心或敌意HOSTILITY3LLIE量表,系测谎题,测定被试者掩饰程度,有1O题每一题只需回答“是“与“否“,回答无好坏之分,要求病人尽快做出回答,不必对每题作过多考虑其中部分病人由于视力原因或不识字,由指定调查人员向病人阅读每题后,由病人回答,调查人员做记录L分过高7分则问卷无效每题回答与标准答案相同计1分,否则不计分,最后统计分作者简介王家香,女,1963年出生,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肤清洁,适当锻炼身体,防止过度劳累,提高机体抵抗力等,也有利于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参考文献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乍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6892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381603陈朝生,唐少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184数根据THCH得分分为A型375O分,A一型偏A型,3O36分,M型中间型,2729分,B一型偏B型,2O26分,B型119分2结果本组8O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A型行为问卷调查,其中13例L分7分,不予统计其余67例中,THCH得分3O分,47例A型27例,A一型2O例占7O15得分在2729分M型11例,占1642得分26分9例B一型4例,B型5例占13433护理方法31确立发病诱因本组8O例,有43例5375在住院前具有明确的诱发因素,主要表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诱发因素有家庭,社会矛盾,失业,经济困窘,家庭成员病,故,天气骤变,劳累等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谈,不难确定诱因32心理护理321应尽早去除诱因,通过心理疏导减轻诱因的再作用首先应该热情接待病人,及时,准确用药以减轻病人全身症状如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根据临床观察,解除全身症状可使病人情绪得到稳定,有利于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根据心身医学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