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_第1页
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_第2页
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_第3页
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_第4页
煤矿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二一七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煤矿(加盖公章)二一七年五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单位(部门)职务专业签字1煤矿矿长采矿2煤矿技术负责任人采矿3煤矿生产矿长通风4煤矿安全矿长采矿5煤矿机电矿长机电6调度室主任7生产技术科科长8机电科科长9安全科科长10通风科科长11通风科助理工程师通风12生产技术科助理工程师采矿13生产技术科助理工程师采矿14地质测量技术员采矿15生产技术科助理工程采矿师前言为贯彻执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的通知、川安监201728号关于印发和川安监函201747号关于认真做好宣贯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和辨识评估工作,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矿井上下所有主要作业场所和相关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排查和分级,针对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主要灾害和运输系统、构造、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至灾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和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目录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1第一节煤矿概况1第二节煤矿自然安全条件5第三节煤矿生产系统16第四节煤矿安全管理24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概述29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原则29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29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34第三章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61第一节矿井瓦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61第二节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63第三节矿井火灾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67第四节矿井煤尘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69第五节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70第六节矿井机电及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72第七节其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75第四章评估结论78附件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第一节煤矿概况一、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交通矿山名称煤矿地址企业性质法人代表姓名总经理姓名企业经营证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营业执照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图11交通位置图富源煤矿二、井田、拐点坐标、面积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圈闭,见表12。其拐点坐标详见表12。表12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728394105116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三、开拓开采矿井设计单位为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由省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审批。矿井于2010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并获得省经信委、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准;2010年动工,2016年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设计服务年限178A。本矿井属地下开采,设计开采内大连、内四连、泡炭、外四连、乌金、外大连煤层共6层,开拓方式为斜井平硐综合开拓。矿井布置有4个出露地表的井口,即36243M主斜井、35265M西副平硐、373M东回风平硐、43354M南回风斜井。投产时期仅布置36243M主斜井、35265M西副平硐和43354M南回风斜井三个井口。(矿井主要巷道特征见表13)。表13矿井主要巷道特征表序号巷道名称断面形式巷道毛高M巷道毛宽M掘进断面M2支护形式巷道净高M巷道净宽M净断面积M2安全风速(M/S)实际风速1主斜井三心拱29536854砌碹233062882082副平硐半圆拱33530765砌碹252453882363南回风斜井半圆拱3236102砌碹273072284364副暗斜井半圆拱3131858砌碹2852666881955回风上山半圆拱3236102砌碹273072202560866200M水平回风大巷半圆拱3236102砌碹273072280867采面运输巷梯形235305675金属棚202654602540658采面回风巷梯形2353066金20264450254112属棚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爆破落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后退式回采。掘进方式采用炮掘。矿井正在开采的采区有1个一采区矿井现有采煤工作面1个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2个1M内运输石门,为岩巷;M外运输巷,为半煤巷。第二节煤矿自然安全条件一、井田地质情况1、井田地层富源煤矿矿区大地构造处于新华夏系川东褶皱带华蓥山矿区北段西翼。地层区域归属扬子区,盆地分区。根据矿区附近及井巷、钻孔资料地层由老至新为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及下沙溪庙组(J2XS)见插图2。在山前坡麓及平缓、低洼地带分布有少量第四系洪冲积层(Q4PAL)和残坡积层(Q4ESL)。现将各地层特征简要分述如下(1)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1)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1)上部为深灰黑灰色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微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中部次灰色中层状泥质白云岩为主,夹绿、灰色及暗紫色薄层状白云质泥岩;下部以黄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为主,夹12层灰色膏溶角砾岩,区域上该组底部为厚约1M的黄绿色含钾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2)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该区主要含煤地层,覆盖矿区及附近大部分区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组又分为六个岩性段。其中一、三、五段(T3XJ1、T3XJ3、T3XJ5)为含煤段,主要岩性为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并有厚度不等的细中粒砂岩,含煤层、煤线;二、四、六段(T3XJ2、T3XJ4、T3XJ6)为砂岩段,岩性为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菱铁矿结核及煤包体、砾石。内大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一段(T3XJ1)下部,俗称“下煤组”。一般厚2540M。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内四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一段(T3XJ1)上部。泡炭、外四连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乌金煤层位于须家河五段(T3XJ5)下部,外大连位于须家河组中上部,中煤组厚100125M,一般111M。该矿须家河组第七段(T3XJ7)煤层不发育。(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上部岩性为黄灰色泥岩夹紫红色泥岩,中部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粉砂岩夹煤线,底部为中厚层状细中粒砂岩,总厚一般150285M,一般229M。(4)侏罗系下至中统自流井组(J12Z)该组地层按照岩性不同可分为三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及大安寨段。该组地层上部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夹灰岩、粉砂岩,顶部以灰岩为主;中部为黄灰色泥岩夹粉砂岩;下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岩、粉砂岩。总厚148236M,一般厚194M。(5)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该组共分四段,四段为紫红色泥岩,三段为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二段为深灰色泥岩,一段为紫红色泥岩。总厚282475M一般厚为369M。(6)第四系洪冲积层(Q4PAL)岩性为砾石,细砂、淤泥等组成,砾石大小不等,呈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洪冲积层二元结构不明显,其厚度不详。残坡积层(Q4ESL)在宽缓槽谷、低洼及山麓平缓地带分布,岩性主要为风化残积粘土、粉土、砂质粘土夹少量碎石及块石,为厚023M。(插图13)。插图14富源煤矿矿区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渠县富源煤矿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代号柱状150厚度M岩性特征地层单位系统组段插图3界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下溪沙庙组侏罗系须家河组雷坡口组J1ZH6T3XJ第六段5T3XJ第五段4T3XJ第四段3T3XJ第三段2T3XJ第二段1T3XJ第一段T2L85130外大连紫红色泥岩。灰白、灰黄、灰绿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下部夹煤线。浅灰色细中粒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色细粒砂岩,中上部含外大连,底部为乌金煤层。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泥岩,底部夹砂砂砾岩。浅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下部含零星砾石。珍珠冲组中统中下统上统中统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一段新田沟组自流井组J12Z1J12ZJ12Z3J2X1J2XJ2X3J2X4J2X5大安寨段马鞍山段东庙岳段11519047不详40955842605143836175159304881502852925170710125乌金58100外四连1742泡炭2810139内四连254031内大连不详紫红色泥岩。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深灰色泥岩。紫红色泥岩。褐灰色介壳灰岩,泥质灰岩。深灰色泥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深灰色介壳灰岩,钙质灰岩。深灰色泥岩,北段顶底部局部含煤层。砂质泥岩、泥岩,含内四连、内大连煤层。绿灰色泥质灰岩。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新华夏系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北段西翼,呈单斜构造,走向北25东,倾向295左右,倾角7376,据调查,矿区及附近区内无大的断裂、褶皱,构造简单。综上所述,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较为简单。031035128048040040050160插图15富源煤矿煤层综合柱状图二、含煤地层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情况1、煤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矿区含煤地层,矿区内可采煤层内大连、内四连、泡炭、外四连、乌金、外大连煤层共6层,现将这6层煤分述如下(1)内大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一段。下距雷口坡组灰岩顶界010M,上距内四连89M左右。该煤层一般单一结构,纯煤厚度(除薄化带外)030280M,平均128M,在矿区中偏南段局部可采。煤层底板为泥岩,结构致密,顶板为泥质粉砂岩。(2)内四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一段(T3XJ1)顶部,上距须家河第二段(T3XJ2)砂岩底界约042M,距泡炭煤层约120M。下距内大连煤层89M。含矸14层为复合煤层,在矿区中偏南段局部可采。纯煤厚025050M,平均厚度034M。顶、底板为泥岩。(3)泡炭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底部,下距须家河组第二段(T3XJ2)砂岩0020M,上距外四连煤层约40M。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煤层厚度可采区内030040M,平均厚度033M。属局部可采煤层,分布于矿区北端。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老底为中粒砂岩。(4)外四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顶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砂岩0050M,距乌金煤层98M,下距泡炭煤层约40M。该煤层一般含夹矸12层,为复合煤层。夹矸为泥岩,纯煤厚0304M,平均厚度034M。属局部可采煤层,分布于矿区北端。煤层顶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直接顶板为中粒砂岩。(5)乌金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第一亚段底部,下距须四段砂岩顶界05M,距外四连煤层约98M,上距须五段第二亚段砂岩底界3570M,距外大连煤层约98。煤层单一结构,厚度一般可采区内030038M,平均厚度036M。伪顶、底板均为泥岩,顶板为砂岩、粉砂岩,在井田中偏南段及北段局部可采。(6)外大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第三亚段底部。下距须五段第二亚段砂岩顶界025M,距乌金煤层98M。上距第六段砂岩底界1540M。该煤层含夹矸一层,岩性多为砂质泥岩,矸石厚008210M。矸石将外大连分上、下两分层。煤层总厚060435M,平均厚度230M;纯煤厚035103M,平均厚度075M。该煤层直接顶底板为泥岩,间接顶底板为砂岩、粉砂岩,全井田大部可采。详见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5。表16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名称平均厚度M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可采性容重T/M3煤层倾角外大连035103075泥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砂岩、粉砂岩,复合大部可采140737698乌金030038036泥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砂岩、粉砂岩,98单一局部可采1407376外四连030040034粉砂质泥岩、砂岩粉砂质泥岩、复合局部可采140737640泡炭030040033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简单局部可采1407376120内四连030050034泥岩泥岩简单局部可采1407376内大连030280128泥质粉砂岩泥岩89单一局部可采14073762、煤质(1)物理性质内大连、内四连、泡炭、外四连、乌金、外大连煤层宏观上的物理性质差别不明显,只有内大连上部质软,下部质硬,其余为疏松碎块(偶见致密块状者)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扭曲劈理化、擦痕、滑动面及节理裂隙发育。煤的光泽有油脂、玻璃及半暗淡多种,组成类型以半亮煤及半暗煤为主,断口以土状、锯齿状为多。煤层呈钢灰色、黑褐色,条痕褐黑色,光泽暗淡主要由暗煤组成。内大连、内四连、泡炭、外四连、乌金、外大连等四煤层体重均为140T/M3。(2)化学性质根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2004年7月21日),综合137地质队提交的下毛坝煤矿普查地质报告,所采煤化验资料及矿山提供的化验资料,其煤质指标见表16。表17煤质分析结果表煤层灰份AD()挥发份VDAF()全硫STD()PAD()Y(MM)胶质层(厚度)G()粘结性指数发热量MJ/KG内大连17625122625927310021788253287内四连25842329016882535乌金8721023326606206512602201外大连29317824203700113579221(3)煤质分类及用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表212分析项目,矿区内内大连煤层属中灰、中高硫煤;内四连属中灰、低硫煤;泡炭、外四连为中灰、低硫1/3焦煤;乌金属特低低硫煤;外大连属中高灰、特低硫煤,是较好的炼焦配煤。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三、水文地质井田主要含水层有距外四连煤层约005M。第四矿区内第一组含水层为位于外大连煤层顶板的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细至中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厚约25M175M,平均75M,距外大连煤层约15M40M。第二组含水层为乌金煤层顶板的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细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厚约14M,距乌金煤层约35M70M。第三组含水层为外四连煤层顶板的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粗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厚58110M,平均80M,组含水层为内四连煤层顶板的须家河组第二段(T3XJ2)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含水层厚100133M,平均119M,距内四连煤层约04M。含水层在地表呈宽条带分布在斜坡地带或被粘土类覆盖,地表调查泉、井出露少,富水性不强,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另外,内大连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一段,下距雷口坡组灰岩顶界010M,雷口坡组泥质灰岩含水性较强,对内大连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疏水降压和探放岩溶水措施,疏水降压工作直至水压明显减小、围岩无失稳危险性为止。主要隔水层有矿区内第一组隔水层为位于外大连煤层顶板的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6)泥岩含水层厚约15M40M,隔断了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细至中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对外大连煤层的充水影响。第二组隔水层为乌金煤层顶板的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泥岩和粉砂质泥岩隔水层厚约35M70M,隔断了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细粒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乌金煤层的充水。外四连煤层顶部泥岩隔水层005M、内四连煤层顶部泥岩隔水层04M,由于其上部含水层富水性弱,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根据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提交的煤矿2016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型,井田内岩体裂隙一般发育,矿井充水主要是砂岩裂隙水和老空区水为主,其次是大气降水,矿井最大涌水量2168M3/H,正常涌水量1385M3/H。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工程地质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详见插图13富源煤矿矿区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矿井开采煤层顶板为钙质、炭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局部顶板易随采随落。煤层顶板属中等稳定岩层,应属级2类顶板。2、瓦斯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01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绝对涌出量为10M3/MIN、相对用涌出量为34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3、煤尘根据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14年6月出具的检测检验报告,矿井开所采煤层外大连、外四连、泡炭无煤尘爆炸危险性,乌金、外四连、内四连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4、煤的自燃倾向根据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14年6月出具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矿井开采各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不易自燃。5、地温本矿井恒温带深度一般为100M,恒温温度为20。地温梯度为井田平均地温梯度189/100M;井田煤系地温梯度221/100M;井田非煤系地温梯度156/100M。目前矿井200M水平、0M水平温度一般都在20左右,总的规律是深度越大,温度越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对煤矿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第三节煤矿生产系统一、生产系统简况矿井目前开采内大连、乌金、外大连煤层,在一采区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1212工作面布置在133M区段北翼内大连煤层,2个掘进工作面(133M外大连南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33M内大连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分别布置于133M区段北翼外大连和乌金底板岩层中。均经过渠县煤管局“以风定产”批准。1、采煤系统富源煤矿按照渠县煤炭生产管理局关于煤矿2017年二季度采掘头面的批复(渠煤管201741号)的核准,在0M水平一采区133M区段布置有1个采煤面1212采煤工作面(开采外大连煤层)。1212采煤工作面垂高67M,走向长730M,所开采外大连煤层为复合煤层,煤层含砂质泥岩夹矸一层,厚0204M。煤层总厚1827M,平均厚度20M,煤层倾角75,煤层直接顶底板为泥岩,间接顶底板为砂岩、粉砂岩。采用俯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后退式开采,炮采工艺,柔性掩护支架配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工作面自溜或人工攉煤进入搪瓷溜槽,再进入工作面下溜煤眼,工作面轨道运输巷采用防爆机车牵引1吨U型固定矿车运输,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2、掘进系统“渠煤管201741号关于煤矿2017年二季度采掘头面的批复”核准两个掘进面,富源煤矿按此文件要求,布置有2个掘进工作面即133M外大连南运输巷掘进工作面、133M内大连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133M外大连南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布置在煤层中,炮掘机装工艺施工。采用7655型凿岩机湿式打眼,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爆破,P30B型耙斗装岩机装煤(矸),由防爆机车牵引1T固定式矿车将煤(矸)运至133M中部车场;采用11号矿用工字钢金属棚支护。133M内大连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布置在岩层中,炮掘机装工艺施工。采用7655型凿岩机湿式打眼,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爆破,P30B型耙斗装岩机装煤(矸),由防爆机车牵引1T固定式矿车将煤(矸)运至133M中部车场;采用喷浆支护,破碎地带采用锚网支护。3、提升、运输系统(1)提升系统矿井采用二级提升。一级提升主斜井斜长384M,倾角为25,敷设22KG/M型轨道、轨距600MM,安装1台JK2015/24型单滚筒矿用提升绞车,(配套电动机功率185KW,PLC控制,变频调速)串车提升;二级提升主暗斜井斜长473M,倾角为25,敷设轨道型号22KG/M型轨道、轨距600MM,安装1台2JTPB1612/20型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110KW,PLC控制,变频调速)串车提升。(2)运输系统1212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自溜至溜煤眼在轨道运输巷装入矿,采用CTY5/6GB型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牵引133M水平运输大巷石门二级主暗斜井下部车场二级主暗斜井上部车场200M水平运输大巷一级主斜井绞车下部车场一级主斜井绞车提升地面。材料及设备运输与煤炭运输方向相反,将材料运至各作业地点。矿井分别在一级副暗斜井(倾角25、斜长384M)、二级副暗斜井(倾角25、斜长473M)安装有1台RJY2228/750(A)型架空乘人装置(绳速1M/S,配套电动机22KW,吊座间距10M)运送人员。4、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设置3个井筒,即主斜井、西副平硐和南回风斜井,采用主斜井作主进风井,西副平硐作辅助进风井,南回风斜井南风井作回风井,形成“两进一回”通风系统。南风井安装两台FBCDZ16/275主要通风机,配备电机功率275KW,(U380V,N980R/MIN,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主要通风机由双回路供电,主通风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矿井采用反转反风,反风装置齐全,按规定进行了反风演习,反风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供风,井下各硐室均设在新鲜风流中,为全风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FBD50型局部通风机,500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每个掘进工作面安设两台,实现双电源双回路,并能自动切换,掘进工作面安设“三专两闭锁”。5、供电系统矿井采用10KV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电源线路来自渠县琅琊镇35KV/10KV变电站,供电距离5KM,采用一趟LGJ3150MM2型架空线路输送至井口变电所;另一回电源来自渠县城南35KV/10KV变电站,供电距离10KM,采用一趟LGJ3150MM2型架空线路输送至井口变电所。两回路电源安全可靠,能满足矿井供电要求。矿井在地面工业广场设10KV主变变电所、在南回风斜井设风机房变电所。地面工业广场10KV变电所内设2台S11500/10/04型变压器,供地面空压机房、一级主斜井提升绞车、监测监控系统及地面生产、生活用电;南回风斜井风机房变电所2趟电源线路分别由地面工业广场10KV变电所不同母线段馈出,采用LGJ335MM2型架空线,所内安设2台S11200/10/04KV型变压器,供主要通风机用电。主要通风机、地面空压机房、监测监控系统均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矿井井下采用10KV双回路电源供电,分别在200M水平、0M水平设中央变电所。200M水平中央变电所两趟电源线路由地面工业广场10KV主变变电所不同母线段馈出,采用两趟MYJV2287/103120MM2型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经副暗斜井敷设至200M水平中央变电所,线路长约05KM。0M水平中央变电所两趟电源线路由200M水平中央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馈出,采用MYJV2287/10370MM2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沿二级副暗斜井至0M水平中央变电所,线路长约1KM。200M水平中央变电所内安装9台PJG系列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永磁机构高压真空配电装置(进线总开关2台、联络开关1台、所内变压器控制开关2台、主排水泵电源开关2台、送0M水平变电所2台),安装2台KBSG2T250/10/069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供二级主暗斜井绞车,一、二级斜井架空乘人装置用电。0M水平变电所内安设有9台PJG9L系列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进线总开关2台、联络开关1台、主排水泵电源开关3台、变压器控制开关3台),安装1台KBSGZY630/10/069型矿用移动变电站、1台KBSG630/10/069型矿用隔爆变压器,作为采掘动力用及局部通风备用电源;安设1台KBSGZY100/10/069型矿用隔爆移动变电站,作为局部通风机“三专”电源。入井电源线路采用分列运行方式,井下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及双风机双电源供电,并能自动切换,井下电气设备装有漏电、过流、接地三大保护,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瓦斯风电闭锁,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6、排水系统矿井采用分级排水,分别在200M水平、0M水平设水泵房,将矿井水直接由200M水平、0M水平排至350水平副平硐水沟,后经水沟流出井外。0M水平水泵房及水仓设在0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水仓有效容积2000M3,泵房内安设有3台MD300657型水泵(Q300M3/H,H455M,配套电机功率630KW,电压10KV),沿二级副暗斜井、一级副暗斜井敷设2趟2737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吸水管选用32575MM的热轧无缝钢管。200M水平水泵房设在一级行人暗斜井落平点附近,水仓有效容积1600M3,泵房内安装3台MD450603型水泵(Q450M3/H,H180M,配套电机功率355KW,电压10KV),在一级副暗斜井落平点与0M水平2趟2737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并接。二、安全系统简况1、监测监控系统矿井选用瓦斯监控系统型号为KJ110N型,配备主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中心站至分站传输采用信号电缆,所有电缆均为阻燃型电缆。电缆型号MHYV147。信号电缆由副斜井进入井下,信号电缆之间采用防爆三通接线盒(K2、K3)连接。矿井共安装3台KJ110F4型中分站、6台KJ110F8型和1台KJ110F16型大分站,安装各类传感器72台。分别对矿井瓦斯、馈电、一氧化碳、温度、风筒、负压、风速、设备开停、风门开关等进行实时监控。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配备齐全,运行正常。监控中心可以对井下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及瓦斯浓度、温度、流量等主要参数进行连续监控,从而为灾害防治创造了条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设置了甲烷断电仪和风电闭锁装置,并按规定配备便携式瓦斯检测设备。井下各类传感器的安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AQ10292007行业标准要求。2、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矿井通信系统为FD3000型,矿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1台,配备KTA22型煤矿通讯安全耦合器,作为生产调度交换总机,选用MHYAV30(208)型电缆2根,由主斜井、副斜井下两根通信电缆,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相连接构成迂回通道,当任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正常的通信。井下话机选用与KTA22调度总机相配套的本安自动按键话机。矿调度室安装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的直拨电话。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井下电话机选用KTH17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各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上出口(回风巷)、井下各变电所、井下各水泵房、各绞车房及车场、各架空乘人装置候车点、井下消防材料硐室、井下避难硐室、200M北翼总回风巷、350M总回风巷和43354M南回风斜井等的固定通信。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立醒目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等要电话号码,建立和完善井下通讯系统,确保随时畅通。3、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在南回风斜井(井口标高43354M)附近标高474M处建有一座容积为2250M3的高位贮水池,通过该水池采用静压供水,以保证井下用水的水压要求。高位贮水池的池底标高为474M,主斜井工业场地的标高为36243M,南回风斜井工业场地的标高为43354M,各用水点均可通过该水池重力静压供水,水池标高满足地面及井下消防用水的需要。井下用水从43354M南回风斜井向井下供水,并通过200M水平运输大巷等巷道连接形成环状管网。通过上述环状管网,并在井下建立的全矿反风和局部反风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在火灾发生时的人为控制风向和供水方向的转换,达到不同火灾情况下的水流与风流的一致性要求。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在地面设压风机房,安装有3台空气压缩机(2台OGLC110A型,206M3/MIN,105MPA,110KW;1台LG110A8型,21M3/MIN,105MPA,110KW)向井下供风。2台工作,1台备用。井下主管选用D15945MM型管道,支管选用支管选择D5735MM型管道。井下主要巷道均敷设压风管道,并每隔100M设置有支管及阀门供井下用风。在井下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各采煤工作面、各掘进工作面等处均设置有压气支管及阀门,供井下压风自救。井下压风管路、自救系统等设施符合要求。5、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井下设置KJ331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KJ331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KJ331D本安型读卡器、KJ331K本安型识别卡、KT111RT、KDW660/22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矿用阻燃通信电缆组成,除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外的产品应有安全标志。矿井共设置KJ331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7台,KJ331D本安型读卡器5台。对工业广场、各井口、各井下主要巷道、各采掘工作面岔口、各机电硐室等处人员定位,并记录其行走轨迹。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在0M水平水泵房附近建立永久性避难硐室1个,安装ZYJM6矿井压风自救装置10台,KGS型矿井供水施救装置1台。第四节煤矿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煤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矿井实际,已经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现分述如下1、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人员和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机电、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风、安全、机电等各科(部)室安全生产责任制;采煤、掘进等各队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辅助服务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2、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入井检身及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一通三防”综合管理制度、机电管理制度等。3、制定和建立了各工种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制定了岗位作业标准,既包括操作规程的内容,又有本岗位技术标准。主要有长壁柔性掩护支架、井下机械、电气、矿井轨道运输、通风工种、巷道掘进、地测、回采、机电(通风机、提升、主排水泵)、井上供配电岗位作业等多种。4、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上规章制度,矿长与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进行动态、静态检查、考核,并按规定进行查处。5、建立了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维修检查记录齐全(机电(运)科存档设备、设施检查记录)。各项制度都及时修订更新并全部落实学习执行。制定了本单位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生技科作业规程存档),都及时修订更新并全部落实学习执行。二、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煤矿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齐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中公司及矿级(主要负责人)5人,科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人,队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人,全部持“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表18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人员表姓名职务资格证号矿长煤16151000100231技术负责任人煤14051000111502生产矿长煤15151000101649安全矿长煤16051000111087机电矿长煤16051000111086调度室主任正在办理中生产技术科科长正在办理中机电科科长正在办理中安全科科长正在办理中通风科科长正在办理中采煤队队长正在办理中掘进队队长正在办理中机电队队长正在办理中通风队队长正在办理中运输队队长正在办理中工程技术人员姓名专业职称通风助理工程师机电采掘助理工程师采掘助理工程师地质测量采掘助理工程师三、从业人员培训情况1、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情况该矿有安全员15人、瓦斯检查员18人、爆破工8人、电钳工7人、主提升机司机5人、监测监控工6人、探放水工3人,以上人员均经过三级培训机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特殊工种配备符合要求。2、从业人员培训情况2017年年初进行了各类人员的培训,共计140人。该矿认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在国家局和省局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其它从业人员实行教考分离,所有从业人员均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在生产单位还推行了以“手指口述”和“班前会一日一题”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学习培训,矿每季组织一次全员培训统考,对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面的人员还推行了“核心员工培训工程”,对新工人、旷工人员推行了“薄弱人员十种培训工作法”,引深了“常讲案例、常思危害、常敲警钟”的三常教育理念。总之,煤矿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考试,从业人员能够做到持证上岗,符合相关规定。四、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分析1、矿井时刻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制比较明确。3、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齐全,专业结构和知识全面,均取得了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安全资格证书,能够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4、安全管理突出重点。能够把防治水害、防治煤尘爆炸、防治瓦斯灾害工作放在首位,重点突出治理瓦斯。矿井建有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能够严格执行“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5、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和相应的人员、装备配备齐全,工作到位。6、安委会安全政令畅通,国家法律、法规、规程及矿上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得以贯彻落实。7、隐患排查及时。安全科设有安全调度,能够随时掌握全矿安全动态,安全员能实行动态监督检查,对隐患处理情况能够进行跟踪检查。8、有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队级以上干部实行风险考核。9、注重安全教育培训,矿制定有全员培训计划,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全部按照规定进行了培训。10、矿长能够优先安排安全资金,安全投入有保障。11、矿井制定有切合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综上所述,煤矿目前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能够适应矿井安全生产需要。五、事故统计分析20142017年5月煤矿未发生死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0。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概述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原则一、评估范围安全风险年度辨识评估范围主要包含煤矿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危险源。主要包括本年度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二、原则1、基本原则是抓大放小,突出重大风险。以风险管控为主线,突出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建立可能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切断风险转变为隐患的链条,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抓关键人物,强调责任意识。煤矿矿长、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和矿级分管负责人等煤矿决策层(副总工程师以上)必须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承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工作;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对分管范围内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一、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7号发布)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第4号令发布)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发布)7、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6号)8、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7号令)1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1、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12、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1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658号);15、省安全监管局煤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安监201667号);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17、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安委办201420号;18、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安办201489号);19、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736号);20、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21、省安全监管局煤监局关于做好2017年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1722号)22、关于强化煤矿瓦斯治理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718号);23、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安办201725号)。2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75号)25、关于印发(川安监201728号)和关于认真做好宣贯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安监函201747号)二、技术标准1、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2、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505182010T)3、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5、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安监总煤行201461号8、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三、煤矿资料1、矿井的证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2、2012年6月广信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煤矿整合工程修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3、矿井瓦斯等级批复文件4、煤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5、煤矿在用大型设备的检测检验报告6、矿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预防各类事故的对策措施7、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8、矿井定员和劳动组织情况9、矿山救护协议10、矿井反风演习报告11、双回路供电协议12、反应矿井实际情况的11种图纸13、煤矿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事故案例、隐患排查记录及档案等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1、安全评风险辨识评估流程(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安全评风险辨识估资料,初步对矿山重大风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选择评估方法,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大纲;组织评估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成立安全评估项目组。(2)实施评估阶段现场对矿山单位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性、定量分析重大安全风险、有害因素,对矿井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级,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提出对策措施建议。(3)评估报告编制阶段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风险辨评估报告书编制。21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图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措施保障措施持续改进与提升措施保障工作组通风科调度室安全科地测科机电科技术科风险控制工作组矿长、副矿长、各科队各操作岗位风险管控工作组矿井建设系统安全全评价安全评价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辨识划分建设系统管理要素制定管理标准制定防范措施落实控制措施制定岗位责任制落实岗位流程规范培训检查建设系统控制职责行为控制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组考核2、成立工作组在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安全副矿长成员技术负责人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安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调度室主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科科长兼任。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组职责(1)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分级分类;(2)副组长负责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审核,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相关知识培训;(3)成员负责对安全风险的增减和升降级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制度(1)矿、科(部)、队工作制度矿长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全面负责。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辨识评估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各技术负责人、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2)办公室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二、划分安全风险辨识单元1、安全风险辨识单元的划分,我矿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类别进行划分(1)第1单元为矿井瓦斯,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2)第2单元为矿井水害,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生产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3)第3单元为矿井火灾,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4)第4单元矿井煤尘,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5)第五单元矿井顶板,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生产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6)第六单元矿井提升运输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机电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7)第七单元矿井电气系统,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机电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8)第八单元其他,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由安全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部)室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2、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A类、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