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亿”,并进一步了解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情感与态度3、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四、单元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五、本单元计划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十万”这个较大的计数单位2、了解“十万”与“万”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认识生活中“十万”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过程与方法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4读出下面各数4958、3026、4005、7000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二、自主学习认识“十万”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三、反馈交流(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万(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四、精讲点拨提问1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五、当堂训练1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3、掌握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过程与方法1、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情感与态度认识较大的数要结合数位顺序表,弄清计数单位的排列顺序,运用数级来一级一级地认识。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2、发现问题。(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探究新知1、认识“十万”(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和第3页,边看边思考;100000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3)100000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4)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板书十万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万天大约是274年。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的理解和运用。2、认识“百万、千万、亿”(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师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2)师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设计意图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三、方法应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五、课堂检测板书设计数一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后反思第三课时人口普查(读多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这些大数的意义。2、学生能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多位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教具准备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7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自主学习1、展示收集的数据。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1读出上面的数据。三、反馈交流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1)介绍数位。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四、精讲点拨(1)认识数位分级。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122961155301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64指导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同桌之间交流。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小组交流。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五、当堂训练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指导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七、布置作业1教材第7页第1题板书设计亿级万级个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国土面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多位数的大小。2、掌握大数的改写,能用万或亿作为单位表示较大的数。过程与方法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二、自主学习1、出示例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北京13820000人天津10010000人香港6780000人澳门440000人大陆1265830000人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一、反馈交流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二、精讲点拨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板书13820000、10010000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五、当堂训练1、教材第9页第1题2、练习册第6页第1题六、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国土面积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10000000000100亿9600000960万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近似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差异。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难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自主学习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精讲点拨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四、反馈交流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五、当堂训练1、练一练1、2、4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六、课堂小结1、四舍五入的方法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板书设计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记数的演变过程。2、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过程与态度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二、自主学习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三、当堂训练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四、课堂小结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板书设计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体会“位置值”的思想,熟练大数的读写、改写,求近似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进行国情教育。教学重难点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二、多位数的改写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三、读写游戏。(练习题3)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多位数比大小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六、课堂作业教材第15页第5题。七、课堂小结总结这单元所学到的知识。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线与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2、能力目标(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四、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情感与态度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总数。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二、自主学习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三、反馈交流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四、精讲点拨1、三种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2、画直线。1过一点,画直线。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五、当堂训练1、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一题。2、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二题。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教后反思第二课时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线。过程与方法1、能用三角尺画垂直。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教学重、难点1、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操作,归纳概括。学法操作思考,理解运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二、自主学习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三、反馈交流说一说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四、精讲点拨1、练一练(1)、我说你摆。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画一画(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五、小试验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六、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相交与垂直相交垂直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平移和平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过程与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情感与态度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重点难点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出示延缓18页“看一看”左图。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出示第18页“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二、自主学习1、移一移。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2出示第18页小鱼图。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三、反馈交流1、折一折。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2、说一说。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画一画。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四、当堂训练1、第20页“实践活动”。2、思维训练(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五、课堂小结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怎样画平行线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平移和平行教后反思第四课时旋转与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关系。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归纳。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1、转一转,说一说(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2)一人说一人转。(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2、认识平角和周角。(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二、试一试1、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三、练一练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四、你知道吗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1、试一试第1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六、布置作业练一练1、2板书设计旋转与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教后反思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过程与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情感与态度通过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角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大小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用分别度量、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4说说1和平角。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1自学试一试,说说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三、当堂训练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1、量一量练一练的、的度数。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3、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四、数学游戏1、读懂游戏规2、同桌比赛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六、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角的度量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教后反思第六课时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过程与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情感与态度通过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操作,引导发现法。学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一、用三角板画角1、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平角。1让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交流,说说画角方法。2说说各角的大小二、画一个60度的角1、独立画,指名说一说怎么画。还有别的画法吗2、用三角板画你还用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学生试画,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1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2利用三角板还能画出几度的角摆一摆,算一算反馈可以拼成75,105,135,150,120提示拼画的顺序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3、还有别的画法吗用量角器画角。思考讨论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该怎么画1学生尝试画角2讨论得出画角方法、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射线重合。教学补充、在量角器60度的刻度线的地方记一个点。、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新记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就是60的角。三、试一试1、画150度的角,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80、105、160、小结画角的方法,再指名说一说怎么画的,应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一练2、3。板书设计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和垂直的关系。2、辨认各类型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过程与方法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度数,会折45和135度的角。情感与态度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教学反思第三单元乘法一、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过程与方法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情感与态度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032的“试一试”,“练一练”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过程与方法探索两、三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与态度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幻灯设备教学方法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三)精彩展示(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分)(3)估算结果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11473(用21看成“73”)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2394解决方法3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21114114122811420239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四)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2)反馈运算结果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五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教后反思第三课时有多少名观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重点、难点、关键重点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三、精彩展示(1)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三、测评反馈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4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4、板书设计有多少名观众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五、教后反思第四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过程与方法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情感与态度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教具准备计算器、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培优辅差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板书神奇的计算器。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2、认识一些功能键。(1)由学生来说明。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三、精彩展示(1)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实物投影呈现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反馈计算结果。四、测评反馈(1)呈现计算题。12349899100999999999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3)反馈计算结果。(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12319899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