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与研究报告》(41页)-其他行业报告_第1页
doc-《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与研究报告》(41页)-其他行业报告_第2页
doc-《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与研究报告》(41页)-其他行业报告_第3页
doc-《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与研究报告》(41页)-其他行业报告_第4页
doc-《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与研究报告》(41页)-其他行业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第一章展望概要211前言312更加从紧的信贷状况将导致投资和GDP增速大幅下降313随着不确定性继续影响经济前景,采取审慎和警惕政策是关键之举4第二章预测概要5第三章金融市场6312008年9月金融状况加速恶化632动荡已经对新兴市场资产产生重大影响733私人资本流动预计将继续减少834信贷紧缩机继续降低国内经济增长前景8第四章全球展望941经合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经济展望942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前景处于特别的不确定性943发展中国家经济展望1044金融动荡可能抑制投资11452009年经济减速可能更显著1146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上升,但即将下降11第五章地区概要125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1252欧洲和中亚地区125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1354中东和北非地区1355南亚地区135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4第六章世界贸易1461世界贸易额收缩1462全球经常项目余额将呈现非常明显的转移15第七章大宗商品市场1671大宗商品价格1672高收入国家的需求减弱导致油价下跌1673因需求减少,许多金属价格在下降1674商品价格下降对贸易条件影响重大17第八章关键风险及不确定因素17第九章长期前景与贫困预测1891经济远景及贫困程度预测19第十章地区展望2010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201011近期发展201012大宗商品价格暴跌201013金融危机正在波及东亚地区211014政策决策困难221015中期展望221016风险23102欧洲和中亚地区231021近期发展231022该地区经济发展各异231023全球危机的加深开始造成危害241024中期展望251025风险2510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61031近期发展261032信贷状况收紧;资本流动大跌271033汇入汇款放缓271034通货膨胀率依然居高不下,尤其是粮食价格271035中期展望281036风险28104中东和北非地区291041近期发展291042商品价格变化对本地区带来极端的影响291043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当小,但是有几个脆弱国家291044产出有好有差;通货膨胀率高企,影响本地区各国的预算301045国内需求在大量FDI的支持下,推动了本地区经济增长311046中期展望321047风险32105南亚地区331051近期发展331052汇款和资本流动341053宏观经济政策341054中期发展351055风险35106撒哈拉以南非洲361061近期发展361062南非经济增长放缓361063中期展望371064风险39第一章展望概要11前言2007年夏季,美国金融市场首先出现困难,到了2008年秋季,这些困难已经演变成为全面的全球金融危机信贷市场冻结;股票市场崩溃;一系列的破产事件危及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各国中央银行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各样的中间措施,但是不足于在源头把危机遏制住。初期犹犹豫豫的政策反应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力。美国政府推出了一个7000亿美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购买9家主要银行和几家大型地区银行的股份。此外,还启动不同的债务和储蓄担保方案。与此同时,欧洲各国政府宣布股权注资,购买价值约4600亿美元的银行资产。在本报告写作之日,2008年10月20日,尽管采取了这些有力措施,而且有迹象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信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市场依然动荡不已。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和政府债券利息差升得更高,越来越多国家被迫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在2007年此次金融危机的初期,金融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相对不大。但是,随着2008年危机加深,特别是9月中旬以来,风险规避(此前经济繁荣的标志就是没有它)程度上升,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突然停止。结果,范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价格2008年以来的升幅几乎全部回落。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情况已经消失,发展中国家企业债券的风险贴水已经升至700多基准点。最近的银行借贷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动数据还无法获得,但是有迹象表明,这些流入也已经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没这么大。几乎没有任何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逃脱了不断扩大的危机的影响,不管经济基本面较好的、进入危机的那些国家,受到影响较小。在那些经常项目逆差大的国家里,已经那些在金融危机加深以前存在经济过热和信贷创造速度快得无法持续的国家里,融资状况恶化程度最严重。在情况恶化反应最为剧烈(按照汇率贬值、息差扩大和股票市场下跌程度测算)的20个发展中国家当中,有6个欧洲和中亚国家,8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12更加从紧的信贷状况将导致投资和GDP增速大幅下降在这种气候中,高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都大大恶化,不能完全排除发生全球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即使席卷世界各地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恐慌浪潮迅速得到控制,这场危机还是可能因为已发生并预计继续的金融市场去杠杆化,导致经济活动急剧减速。在本章作出的基线预测中,更加从紧的信贷状况、中等收入国家资本流入减弱以及全球进口需求大幅度降低,预计将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减速的主要因素。2009年,预计高收入国家的进口需求下降34,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债券和股票资金预计从2007年的1万亿美元降低至2009的5300亿美元左右,占发展中国家GDP的比例从77降低至3。结果,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速度预计将大大放慢,中等收入国家仅仅增长35,而2007年其增长率为132。人们相信,2008年中期,欧洲、日本以及近期美国已经开始发生显著的经济衰退。这次经济衰退预计将延续到2009年,高收入国家2009年GDP将降低0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在2009年降低至45,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79和63。总体而言,预计全球GDP2009年将仅仅增长09低于2001年和1991的速度,实际上这也是1970年开始记录以来最差的经济增速。由于低收入国家不那么容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经济减速对它们的影响主要通过间接的机制,其中包括对它们的出口需求减少、商品价格降低以及移民汇款流入减少。预计国际贸易将急剧减速,全球出口量2009年将下降21这是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超过了1975年19的减速。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机会将迅速减少,这是因为高收入国家的经济衰退以及因为出口信贷正在干涸,出口保险变得更加昂贵。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速下降,预计已经减少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汇款,2007年至2008年,汇款占收款国GDP的比例从2降低至18。在国家层次,经济进一步减速的程度,关键取决于汇率发展情况,双边汇率近期的波动超过了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移民汇款的预期变化。全球经济衰退预计将造成商品价格和通胀率进一步降低,石油价格2009年平均为75美元一桶(BBL);预计与2008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粮食和金属价格将分别下降23和26左右。商品价格降低有助于减轻贫困人口某些群体(特别是城市居民)的负担,由于粮食和燃料价格涨高,他们的购买力已经下降(参见第三章)。价格下降还应该有助于降低整体通胀率。实际上,2007年全年以及2008年上半年,粮食和能源价格迅速上涨,加之许多国家能力偏紧(此前在充分流动性推动下,经济非常快速增长),导致全世界整体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均已高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整体通胀率增长5或以上,而超过半数的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在2008年中期之前都是超过10。此次金融危机以及预计之中的全球经济增长突然减速,正好是在发展中国家被认为是处于比近期更脆弱的阶段。商品价格上涨使得许多石油输入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到令人担忧的水平(在三分之一左右的发展中国家超过GDP的10),而且在价格大幅上扬后,石油输入国的外汇储备占其进口额的比例正在降低。此外,通胀率高,而且由于经济周期原因以及政府增加支出,减轻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部分负担,使得财政状况恶化。虽然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拖长时间,但是最终经济复苏的一些因素已经可以看见。这些因素包括美国建筑业早早走向稳定化;银行和家庭户之间继续在债务解决和强化资产负债表方面取得进展;随着政府救助计划的执行以及投资者开始回归大打折扣的股票市场,信贷条件逐渐改善;在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人群中,实际收入提高(由于食品和燃油价格降低);随着通胀压力减轻,政府食品和燃油补贴支出同步下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扩大。13随着不确定性继续影响经济前景,采取审慎和警惕政策是关键之举虽然这种清醒的展望是一种可能的结果,但是情况依然不稳定,许多结果都有可能,包括2010年经济恢复较弱增长,制约因素是银行部门继续进行结构调整,由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下跌,造成消极的财富效应。经济更加急剧衰退也是可能的。如果信贷市场的冻结状况不是向基准预测中所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融资状况将迅速恶化,表面上表现良好的国内金融部门可能发现无法借款或者不愿贷款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是如此。这种局面的特征是,高收入国家的经济衰退时间长、程度深,范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出现重大经济破坏和动荡,包括银行破产,货币出现危机。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负增长,随之而来的所有冲击,包括贫困程度和失业率上升,都不可避免。虽然高通胀率是一个逐渐远退的问题,但在发展中国家,它依然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因为目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需求的影响不那么大,高收入国家不同救助计划和财政一揽子方案提供的经济刺激导致需求的迅速扩大。在这种局面下,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将在2009年减速,初始阶段这将遏制通货膨胀,但是可以预计,经济增长2010年将突然更急剧增长。目前经常项目逆差大、通胀率高的国家可能遇到经济再次过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非常审慎的政策,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货币可能对变化之中的市场感受和风险规避增加依然很敏感。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不仅是防止危机升级、减轻经济下行的影响,而且是确保一旦经济复苏开始,有一个良好开局。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含义是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国内银行部门的疲软迹象,其中包括在必要的时候诉诸国际援助。这也意味着奉行一项审慎的反周期政策,依靠自动稳定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解决已经成为长期制约许多国家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在目前风险规避和投资者受惊程度增加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需要特别小心,不要因为对全球经济减速反映过度,从而过度举债或创造通胀泡沫的形成条件。尽管政策制定者对问题苗头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是重要的,但是援助的步骤和条件集中考虑解决经济疲软的一些根源性问题,也是重要的。否则,存在的风险是,政府在努力遏制近期经济破坏时,失去市场和纳税人的支持第二章预测概要与上年的比例变化,利率和油价除外下载文件59KB20062007E2008F2009F2010F全球状况世界贸易量9875622160消费物价7国集团国家A,B2217331618美国3326452528商品价格以美元计算非原油商品29117022423243油价每桶美元价格C6437111012745758油价比例变化20410642326418制造业产品单位出口价值D1655902113利率,6个月百分比5253331925,6个月百分比3143493842实际GDP增长E世界4037250930备忘录项目世界购买力平价加权F5049361939高收入3026130120经合组织国家2924120319欧元区2926110616日本2421050115美国2820140520非经合组织国家5556433153发展中国家7779634561东亚与太平洋101105856778中国116119947585印尼5563604460泰国5148463650欧洲与中亚7571532750俄罗斯6266544047土耳其7481603050波兰6946301749拉美与加勒比5657442140巴西8587661540墨西哥3854522846阿根廷4932201131中东与北非5358583952埃及1831493854伊朗6871724560阿尔及利亚5978563542南亚9084635472印度6664625762巴基斯坦9790635877孟加拉6260603045撒哈拉以南非洲5963544658南非6171333759尼日利亚5265635862肯尼亚5451342844备忘录项目发展中国家不包括转轨国家7879634662不包括中国和印度6061502947注释PPP购买力平价E估算F预测A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B以本币计算,用2000GDP加权汇总。C迪拜、布兰特和西得克萨斯中间价的简单平均。D主要经济体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单位价值指数,以美元表示。E2000年GDP不变美元2000物价和市场汇率。F以2000年PPP加权测算的GDP。第三章金融市场312008年9月金融状况加速恶化2007年中期以来一直困扰全球金融市场和信贷市场的、时间拖长的动荡,2008年9月升级,主要金融机构突然倒闭,首先是在美国,随后在欧洲发生。危机已经迅速蔓延到新兴市场,人们更加害怕国际金融体系出现系统风险。由于越来越担心交易对手风险,信贷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遭到破坏。今年早些时候,主要银行依然可以吸引新的股权投资者,重建银行资本金基础;抵押支持的证券和其他资产巨额计提造成的巨大损失侵蚀了资本金基础。但是,3月份世界上总资产排名第七大的证券公司贝尔斯特恩的倒闭打碎了投资者的信心。9月和10月,美国和欧洲政府当局被迫采取超常规的措施进行应对,其中包括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协调降低政策利率、收购主要的金融机构、提高存款担保以及计划购买受损的金融资产(例如美国不良资产重购方案,即TARP),从而参股商业银行并在干预商业票据市场32动荡已经对新兴市场资产产生重大影响尽管人们相信,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对美国次贷资产和相关证券的直接风险敞口不大,但是金融动荡还是影响了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高收入国家的银行和投资基金从新兴市场撤出资金,并将广泛的风险资产转为更具有流动性的资产。风险规避程度的迅速增加还导致融资套利交易强力崩盘。抛售风险资产对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价格、债券息差和货币产生了重大影响,还造成印度、俄罗斯联邦和巴西等较大国家以及泰国和菲律宾等较小国家国内信贷状况偏紧。随着当地投资者也撤出股票市场,以及更广泛地撤出以当地货币计价的投资,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事态发展。经常项目逆差大并因此非常依赖外国资本的国家受到国际市场信贷状况偏紧的最大打击。三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超过其GDP的10,随着资本流入干涸,许多国家可能被迫限制国内需求。例如,2007年,几个国家的私人债务流动迅速增加,刺激了国内私营部门的信贷增长,加大了通胀压力。一年以后,流向一些国家银行部门的私人债务大幅度降低哈萨克斯坦减少132亿美元,俄罗斯减少66亿美元,南非减少37亿美元,土耳其减少31亿美元,乌克兰减少21亿美元(2008年19月与2007年同期相比)。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即使它们经常项目存在顺差,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显性脆弱程度指数表明发展中国家金融状况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以来恶化的程度。脆弱程度指数取过去12个月以来货币标准化贬值、国内股票市场损失和风险贴水增加以及一国资本流入量下降的平均值。该指数表明,几乎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都在经历金融困难。新兴市场股票价格按照摩根斯坦利综合指数(MSCI)测算比2007年的峰值下跌了60以上(以美元计算),股价重新回到2005年初的水平。新兴市场普遍出现股票价格大规模回调现象,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一些欧洲和中亚国家乌克兰(80)、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75)和俄罗斯联邦(73)。其它新兴市场大国,如巴西、中国和印度,回调幅度超过60。虽然过去一年出现下跌,但是从中长期角度看,新兴市场的股票价格依然超过成熟市场的股票价格,尽管其特征是震荡幅度大得多。抛售新兴市场资产现象触发了许多国家汇率的显著贬值,削去了过去两年汇率大部分的升值幅度。例如,2008年8月初至11月中旬,巴西里亚尔对美元贬值40(对欧元贬值20),但只是低于2007年1月美元价值的8。2007年10月末至2008年11月中旬,南非兰特对美元贬值60左右(对欧元贬值38)。同样地,2007年10月末至2008年11月中旬,土耳其里拉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40(对欧元贬值20),但是2007年1月至2008年,按照实际有效汇率计算,该货币已经升值6。2008年9月爆发的银行危机正在限制信贷流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信用最差的借款国。2008年10月末,主权债券息差从8月末的330个基准点扩大到1100个基准点,远高于2007年6月150个基准点的历史记录,11月中旬则重新恢复到仅仅700多个基准点。当时,在JP摩根EMBI全球指数包括的38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当中,有14个经济体的主权债券息差超过1000基准点的“不良债券”门槛。公司债券比主权债券的息差增幅还要大。11月中旬,风险性、非投资级(评级为BB)新兴市场公司债券的息差扩大到1750个基准点,比2007年中期扩大1450个基准点。2007年6月至2008年期间,美国10年期国债基准收益仅仅下降13个百分点,只是部分抵消了息差的扩大,新兴市场发行的美元主权债券的收益率高达105,为4年来最高水平。33私人资本流动预计将继续减少即使在金融危机加深之前,信贷状况偏紧已经在抑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债券和股票流动。在2008年10月以前一年时间里,跨境银团贷款承诺下降3150亿美元,低于一年前创记录的4000亿美元(但依然高于200506年水平)。发展中国家债券发行额在10月份以前的时间里下降720亿美元,低于2007年中旬1700多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公司债券发行继续下降,大幅度下降的国家有南非(下降156亿美元)、印度(128亿美元)和俄罗斯(94亿美元)。实际上,设在新兴市场的公司发行的非投资级债券占2008年1月至10月总发行额的40左右,而200506年占60。此外,随着股票价格下降,同期股票发行量也在下降,总额为900亿美元,低于2008年年初创下的2000亿美元历史记录。即使假设市场恢复信心,信贷市场和资本流动解冻,新兴市场的整体信贷状况依然比近年来紧缩很多。结果,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债券和股票资本净值,预计将从2007年创下的历史记录1万零3百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GDP的76),下降到2009年的5300亿美元(占GDP的3)。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净值应该对经济下行抵抗力更强一些(如过去一样),信贷紧缩可能造成高收入公司比以往金融危机期间,更大程度上减少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34信贷紧缩机继续降低国内经济增长前景在金融动荡发展成为全球危机之前,发展中国家受到影响,主要是高收入国家需求的减少通过出口渠道传导。面对外部环境的逐渐恶化,许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出强大的弹力,原因是它们的经济得到了强劲投资增长的支持以及巨额外汇储备的保护。2008年9月以来,这种局面已经大大改变。与产品和服务市场的逐渐调整不同,金融市场的调整来得快以及突然,而且经常趋于“过度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危机的升级直接影响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原因是获得资本支出融资突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危机正对外汇储备造成强大压力,与此同时可能暴露出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上危险的货币不匹配情况。在过去五年全球经济繁荣期间,本币资产在升值的国内银行和私人公司发现,在国外以美元形式借款有吸引力。由于货币运动突然掉头,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可能已经导致企业、银行甚至是家庭户的重大损失。由于这种情况导致贷款违约,可能给国内银行体系造成困难,迫使银行找到替代来源的资金,而此时全球融资状况已经显著恶化。因此,货币运动引致的困难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发展中国家投资支出的前景。第四章全球展望41经合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经济展望2008年秋季,美国金融危机加深并蔓延到欧洲主要国家,预计将对属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高收入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即使全球信贷市场的信心迅速得以恢复,企业和消费可以获得的融资的减少以及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的减速,已经为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2008年下半年开始并持续到2009年的经济衰退设好舞台。经合组织国家共同走向经济衰退直到2008年一季度,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减速程度相当小(尽管一季度工业产量停滞)出口得益于发展中国家强劲的进口需求并得益于石油输出国,同时进口下降有助于提高贸易净值对GDP增长的贡献。但是,二季度四大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下降,增长03(年增率),低于2007年的24;随着三季度美国、欧洲和日本GDP普遍减速,经合组织经济增速下降至06。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经合组织所有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原因是国外需求减少,以及一些国家建筑和企业行业低迷造成国内工业订单不足。出口增速从2007年的146降至今年三季度的25(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需求减缓的同时,经合组织内部贸易(尤其是欧洲内部贸易)也现疲态。二季度,欧洲和日本经济状况继续恶化。日本GDP急剧下降37(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欧元区GDP下降07,第一栏)。通胀率大大提高带来的住房支出减少、投资减少以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变化,共同形成了经济拐点。在欧洲,出口市场越来越表现疲软以及欧元长期升级迫使进出口二季度负增长,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7年四季度的14降至0。与此相反,美国GDP二季度增长28(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放松促进了消费者支出。此外,住宅投资下降速度放缓,贸易依然受益于弱势美元的贡献率提高,占经济增长的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2006年以来,美国的国内需求一直不振,国内储蓄的增加有助于解决两年以前人们如此关注的全球失衡问题。随着三季度金融混乱程度加深,包括欧洲、日本和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史无前例的下跌,消费者支出受到更大压力。全球需求的溅落造成经合组织经济体出口表现无力,欧元区和日本本季度进入技术性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增速再度下降。42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前景处于特别的不确定性由于2008年9月至11月的重大变化,难以估测即将来临的经济衰退的深度。如果信贷市场依然冻结,资产价格继续下降,那么明年就可能出现极端性的产出下降。但是,预计财政与货币当局正在采取的超常规措施将最终恢复信息,银行不再需要囤积现金,企业可以获得正常经营所需的融资。但是,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前景依然暗淡。一个普遍因素是国内需求的下降企业资本支出下降幅度越来越大贸易净值不再能够提供支持,抵消这种下降,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步出现显著减速。由于美国私人消费本季度史无前例地下降了31,如果不是因为贸易净值的贡献率,GDP增速下降程度本来会更加严重。尽管2008年四季度GDP预计减速幅度更大,但是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4,这是因为今年上半年贸易做出了有力贡献。投资突然下降以及消费者支出下降1,预计将造成200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减速,明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小幅复苏。2009年全年,GDP预计下降05,2010年将恢复至20,但依然低于标准值。欧元区的金融状况如今出于危险地带。在二季度下降07(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之后,GDP在三季度下降08,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小幅下降,然后在2009年年末开始升温。2008年全年经济增速疲软,预计为11,2009年为06,2010年增长16,依然低于趋势线。欧洲经济衰退的深度可以与美国相比,部分原因是在欧洲公司财务更加依赖银行体系,而且也是因为商品价格下跌将减少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进口需求;该地区是欧洲一个重要的出口需求来源。除了股票市场急速下跌,(2008年中期以前)日本的金融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影响较小。但是,如今其宏观经济情况与美国和欧洲非常类似,令人惊讶。家庭支出已经下降,通货膨胀抑制了购买力,消费者信心降至17年来最低点。随着日本出口前景预期的降低,日本短观(TANKAN)企业投资意向调查指数已经被大幅下调。亚洲新兴经济体进口需求不振,被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为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的提高政策利率的措施进一步放大了。2008年三季度以及四季度,日本GDP下降04(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信贷紧缩和出口下降的溢出效应增加,将导致日本的GDP进一步减速,全年增速为05。日本的经济衰退程度预计不如其它国家深,2009年产出下降01,随着全球投资需求恢复并刺激日本的出口,2010年产出将回升至16。43发展中国家经济展望即使在国际信贷渠道冻结以前,就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减速。高收入经济体经济减速、股票市场下跌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减少,减少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商品价格飙升带来的通胀率急剧上升,又制约了消费者支出。(中国之外)的工业产量一直强劲增长,但只2008年中期开始减速。在东亚其它经济体,产量增长出现下滑,从1月份的20(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下降到2008年5月份的5,到9月份恢复为零。中国的工业生产增长近期出现更大幅度的急剧下降,从7月份的20降至9月份的02(经季节调整的年增长率)。出口增速下降,加之库存管理从紧因为销售前景不确定是根本原因。反过来,这又造成东亚地区三季度总产量增速降为零。印度和南亚其他国家的产量增速也在下降,而匈牙利、波兰、土耳其和波罗的海三国的产量则是近期才开始下降。由于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产量降为负增长,而且巴西的产量急剧下降,拉丁美洲的产出动力也受到影响。发展中地区的进口也表现出减速迹象,反映出其国内需求的下降。2008年前三个季度,新兴市场的出口额表现出消退趋势,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原因是经合组织国家进口需求急剧下降。发展中国家整体GDP增速从2007年的79降至2008年二季度的53(年增长率)。44金融动荡可能抑制投资过去十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推动因素,尤其是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在欧洲和中亚地区。它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乎达到4个百分点,远远超过贸易的贡献率。但是,美国信贷危机的加深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融资,对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取决于所在地区以及具体国别抵消危机对国内银行部门和更广泛的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的能力。新兴市场公司借款人已经看到,息差大幅度扩大,越来越被据于国际债券市场大门之外(见上文讨论内容)。银团贷款开始收紧(高收入国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限制新贷款或收回现有贷款,改善资产负债表),关键的新兴市场企业不再上市。即使在伴随银行危机的信贷流动冻结之前,2008年前9个月,发展中国家整体资本流动比去年同期减少35。452009年经济减速可能更显著展望今后,最近的负面趋势预计将加深,推动因素包括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下降特别急速,高收入经济体进口需求下降带来的出口疲软,以及残存甚或是依然上升的通货膨胀。预计发展中国家GDP增长2009年降至45,比过去五年的平均值低3个百分点。没有任何地区或国家有可能逃过此次经济衰退。2010年经济增长率恢复到61的前提是,高收入国家金融和经济增长状况较快改善,这种经济前景目前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的经济增长结果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前存在很大差别,具体取决于它们对投资所需的外部流动和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与深受影响的高收入国家的贸易联系、对次贷抵押危机的直接和间接风险敞口以及外国银行在本国金融部门的参与程度。此外,对危机的政策响应在塑造近期经济前景方面起到很大作用。46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上升,但即将下降预计之中的全球经济衰退和更低的商品价格,应该有助于缓解2007年和2008年观察到通货膨胀率暴涨。经合组织国家的总体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从2007年不高的2上升到2008年三季度的4年增长率,上升国家主要是美国(49)、欧元区(39)以及英国(5)。尽管商品价格上涨高峰似乎已经过去,8月份美国总体通胀势头上升,达到85,9月份才得到缓解,但在日本通胀率降到23,欧洲降到36。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价格通胀率比发达经济体增速更快。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整体通胀率的上升大部分可以归因于商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效果;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上升幅度则有限。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五年经济快速增长期间,通胀率保持较低水平,虽然2003年以来石油和金属价格大幅度上涨(见发展中国家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但是,2008年上半年食品和燃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将发展中国家2008年7月的通胀率中值推升到12,30多个国家面临着两位数的通胀率。一个令人欢迎的发展是,通货膨胀中值此后已经在9月份下降到10,商品价格回落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CPI。许多经历过通胀率最快上升国家都处在食品和能源价格攀升以及信贷创造带来的国内市场总体从紧状况的一个危险组合。在过去一年来通货膨胀上升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24个国家里,10个是欧洲和中亚国家;在这些国家,非常强劲的资本流入或繁荣的商品收入推动了通货膨胀。其他国内通胀压力大的国家包括玻利维亚、智利、菲律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以及越南。整体通胀率最高的有些国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但其原因主要是在许多非洲国家,食品占消费的比例超过了50。200608年商品价格上涨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胀加速带来了困难的政策挑战。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继续执行的政府补贴燃油和基本食品的做法,推动了财政赤字的扩大,缩小了政策制定者在其他领域的回旋空间,如定向收入支持、投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采取反周期财政政策。许多国家货币当局在支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胀预期之间面临一个权衡问题。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菲律宾、南非和泰国的政策利率提高了25或更多个基准点。商品价格近期回落和全球经济减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通胀问题;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走向放松货币政策,减轻金融危机一部分抑制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五章地区概要5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2008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GDP增长85,低于2007年的105。(不包括中国在内,该地区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62下降至53。)对于经济增速的下降,重要的是,由于投资和出口下滑,中国的GDP增速三季度下降至9,低于一季度的106。2008年,石油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将该地区通胀率中值推升到9,此前两年则是5。日本和美国经济前景的恶化降低了出口增速,中国以外的东亚国家从2006年的105下降到2008的4。制造业产出从2007年增长5转为2008年下降5。资本流动下降三分之一,2008年9月之前的一年里,总额为640亿美元。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前景随着外部环境的恶化变得暗淡。全球金融危机对该地区几乎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有几个国家更容易受到溢出效应影响,具体形式为公司息差提高、资本流动减少以及国内股票市场狂跌。特别是,私营部门投资于风险之中。虽然中国对即将来临的冲击有着良好的缓冲,但是有几个国家暴露在世界贸易急速下降及更困难的融资状况风险之中。尽管石油和食品价格的下降将支持国际收支平衡并部分缓解通货膨胀问题,但是投资支出的减少,预计将在2009年导致该地区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到67。关键的外国市场的逐渐恢复,将对出口和生产提供新的动力,有助于在2010年将本地区经济增长恢复至78。52欧洲和中亚地区在欧洲和中亚地区,2008年产出可能增长53,低于2007年的71,但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保持了很好的增长。上半年俄罗斯(78)、波兰(6)、土耳其(58)和罗马尼亚(88)的GDP增长速度是基于强劲的国内需求,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该地区碳氢化合物输出国获得的财政收入。但在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的恶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新风险,可能一直脆弱国家的经济前景,经济下行的风险很大。2008年10月,主权债券息差猛升,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联邦和土耳其,尤其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虽然大多数国家保持了前进动力,经济增长表现的差异性已经出现拉脱维亚进入衰退,罗马尼亚经济过热,获得世界银行支持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和摩尔多瓦等三国正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俄罗斯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从担心国内经济过热发展到担心金融危机随着全球市场的动荡,其股票价格不断变化,而且石油价格下降。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但是贸易净值一直阻碍了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快速的信贷扩张和工资攀升,使得该地区容易受到外部融资状况恶化的影响。中期经济展望是,在困难的融资状况和出口市场需求显著减弱影响下,投资下降,导致2009年经济增速下降至27。预计随着信贷市场的稳定、通胀压力的减轻以及外部市场恢复经济增长,从而为支出和出口恢复铺平道路,2010年经济增长将稳定在50。53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各国经济保持了四年的强劲增长,经常项目顺差、外汇储备的累积以及政策的改善帮助遏制了核心通胀率,提高了银行体系的质量,并对金融危机蔓延建起了大量的缓冲区。但是,2008年随着石油和食品价格上涨,整体通胀率大幅攀升,巴西和智利等国的政策制定者提高了利率。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19月,该地区资本流入总额缩减45。外部需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恶化,以及近期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GDP增速从2007年的57下降至2008年的44。全球经济减速和资本流动减少给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重大风险,特别是给私营部门投资增加了压力。随着商品价格继续疲软,一些主要的出口国,特别是阿根廷,将可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转为逆差。对于巴西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而言,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的深度可能将其出口增速变为负增长,而进口的缩减应该会使其重新回到顺差。预计该地区的GDP增速将在2009年降至21,2010年将恢复至4。各国的事件也可能带来挑战几个安第斯国家的状况趋于不够稳定;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发生又一轮国有化浪潮,其经济增长预计从2007年的84下降到2010年的32;阿根廷的GDP预计将从2007年的87下降到2010年的4,2009年陷入15的增速低谷54中东和北非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好地说明全球燃油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多样性处于两个极端。在石油输出国,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上升到2000亿美元,支持其经济2008年增长58,低于2007年的64。伊朗伊斯兰共和国(GDP增速从78下降至56)国内需求增速的减缓,是此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伊朗之外,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增长增速到59。由于在欧洲和美国的关键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乏力,高度依赖石油和食品进口的、更多元化的经济体2008年出口减速。但是,继2007年干旱之后,摩洛哥经济强劲增长,突尼斯和约旦经济表现坚挺,推动经济增速从38提高到57。就整个地区而言,这些发展产生的经济增速保持不变,2008年为58。该地区的石油输出国将面临2009年收入减少的挑战。全球石油价格预计将从2008年7月的峰值(每桶145美元)降至2009年的每桶80美元。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在2009年减速至39。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不可能受到金融市场变动的严重影响,但是黎巴嫩、约旦和埃及阿拉伯共和国等几个国家更容易受到这些变动的溢出影响。此外,输出石油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容易受到国际投资头寸亏损的影响,可能会引起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近期增长的中断。对于该地区进口石油的经济体而言,继2008年上半年价格飙升之后,能源价格下降将减少进口成本,在降低通胀方面提供一些回旋空间。随着外部需求的恢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应该能在2010年恢复到52,碳氢化合物价格的下降将让位与一段时期更稳定的价格。55南亚地区南亚地区GDP增长预计从2007年84的增速以及2006年创下25年历史新高的9增速,下降到2008年的63。食品和燃油价格高企、国际信贷状况从紧以及外国需求减弱,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并造成投资增速减缓。但是,贸易平衡的恶化在很大程度被大量的移民汇款流入所抵消,特别而是在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这些国家的移民汇款占其GDP的8或8以上。政策制定者应对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的方式是,部分调整国内燃油价格,削减发展开支,并(在最初)紧缩货币政策。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对经济增长施加进一步下行压力。资本流入减少(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19月减少40)以及信贷状况恶化将减少私人投资,而移民汇款流入减少将增加经济增长压力。食品和燃油价格补贴已经推升财政开支,颠覆了财政集中的最近进展。而且,财政赤字的增加缩小了向该地区负重不堪的基础设施等其他紧急的公共计划提供支持的空间。印度和巴基斯坦经济减速最为明显,两国的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南亚的生产动力最近已经从2008年4月12的增速峰值,下降到8月份的2(经季节调整后的年增长率)。南亚的GDP预计2009年降至54,但是将在2010年恢复至72。外部需求的改善和商品价格的降低将对稳住经济增长提供支持。5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除南非之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2007年显著增长7,这是35年来的最高记录,原因是石油输入国和输出国的经济都表现强劲。2007年,石油输出国经济增长82,连续5年超过55;石油输入国经济增长打破25年记录,增长54。近年来,GDP的增长变得更加广泛,震荡幅度减小,石油输入国尤其突出。非洲近期经济表现一个值得注意的、令人鼓舞的特征是,投资对整体GDP的增长作出持续贡献。2008年,南非之外的经济活动依然强劲增长66,石油生产国的GDP增速略微下降至78,更大规模的石油输入国的GDP全年增长减速到42。投资继续成为GDP增长的基础之一,而净出口也在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尽管全球贸易急剧减缓。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预计2009年降至46,随着外部需求的恢复,2010年稳定在58。如剔除南非,经济增长预计在2009年降至57,2010年加速到66。但是,这种预测受到重大的下行风险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减速比预计的程度更深,导致世界贸易增长急剧下降,净出口对非洲GDP增长的贡献将下降。而且,该地区许多国家都变得容易受到贸易条件冲击的影响,近年来,燃油和食品价格高企已经导致国际收支平衡的恶化。食品和燃油价格上涨还扩大了贫富差距,增加了可能发生社会动乱的风险。第六章世界贸易61世界贸易额收缩世界贸易量预计将在2009年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高收入国家同时进入经济衰退,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也大大减慢,导致需求大幅减少。全球信贷紧缩可能会尤其给私人投资带来影响,而私人投资是GDP中最具周期性、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最广的组成部分。同时,信贷紧缩还限制了出口融资。已经有例证表明,商业银行的进出口信贷正在枯竭,出口应收账款越来越难获得保险。同样,如果出口企业的信用额度越来越受限,那么它们将减少出运。最后,金融危机与前所未有的汇率剧烈震荡相结合,而这种震荡也对贸易不利。一段时间以来,经济放缓的迹象已经很明显(美国进口需求在2005年已经减少),但减缓的步伐比2001年时要慢得多,当时,进口增速在一年之内从15以上猛降至5。当前所发生的需求逐步下降意味着一些出口国还有时间转向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比如,当美国在印度的出口份额中从2004年的171降到2007年的153,中国在印度进口中的份额则从55升至84。此外,因美国需求减弱而遭受出口下降的几个国家(许多都在拉美),也从商品价格上涨中受益。而且,主要由中国继续融入全球市场而拉动的东亚强劲贸易增长,也中和了世界贸易量受到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在过去两年仍然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而在中国以外,出口增长也保持强劲。这些能够减弱或者弥补影响的因素,却不可能在2009年仍然有效。高收入国家的进口需求会更快地下降,而可以让出口转移方向的增长中心却很少,商品价格正在下降。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将出现大量的、且并非短暂的减少。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持进口增长的国家将需要依赖本币贬值结合增长放缓来约束进口。寄往发展中国家的汇款在2008年达到了2830亿美元(RATHA,MOHAPATRA,ANDXU,2008),但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减少,预计2009年会大幅减少。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高收入石油输出国的收入减少,以及作为移民目的地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放缓,都将使以移民所挣的收入(按移民所在国货币计算)受到挤压。对于汇往发展中国家的钱款数额,基线预测是下降幅度将达到汇款接收国2009年GDP的18到16,各个国家下降的幅度将取决于汇率的变化。最近双边汇率变化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按所在国货币计算的汇款额的预期变化。未来的汇率走向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62全球经常项目余额将呈现非常明显的转移全球经济衰退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减少和商品价格下降,将对经常项目余额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009年,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贸易量缩减,日本和欧元区的顺差将分别增加到2400亿美元和1800亿美元。尽管美国的贸易条件有所好转,其经常项目逆差却仍可能在2009年从2008年的7700亿美元(占GDP的54)扩大到8300亿美元,占GDP的58。全球贸易的大幅下滑对美国的冲击尤其严重其出口量预计将在2009年下降26,进口下降11。整体而言,高收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将在今年减少1850亿美元,为3750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减少相对应,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也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顺差预计将从2007年的最高点5000亿美元,即占GDP的37,降到2009年的3330亿美元,即占GDP的2。中国(因此也意味着东亚)的顺差将增加,其他地区的顺差预计则会减少,或者逆差增大。全球衰退对经常项目余额所带来的正面的影响,可以从以原材料贸易为主的国家群体中看到(其中不包括中国,因为中国在2008年达到近4000亿美元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掩盖了小国的情况变化)。由于预计石油价格将下降26,非石油商品将下降23(见以下“商品市场”章节),这些贸易条件的变化将使石油和粮食进口国受益,它们已因高价而遭受了至少五年的损失。对于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全球需求减少将既降低油价,又减少出口量(预计增长将从2008年的51的水平降到2009年只有03),因此,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将从2008年最高时占GDP的64下降到2009年占GDP的14。相反,进口石油和粮食的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则会减少近一半,将从2008年最高点时占GDP的81降到2009年占GDP的43,因为商品价格降低了,而进口增速将从2008年的81降到2009年只有19。全球形势变化的影响将从2010年开始消退,那时油价稳定,非能源商品价格只下降43,而世界贸易开始复苏。金融危机造成了2008年汇率的大幅波动。几乎世界上的所有货币都对美元和日元贬值了,这是因为对美国国债“择优而选”的态度,以日元为基准的套息交易的放开,以及银行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升值超过了05。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已平均贬值15,但高收入国家的货币(日元除外)对美元也贬值了。总体上,美国、日本、中国(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以及实行本币钉住美元的国家,他们的竞争力将被削弱;而对美元贬值的国家在这些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提高。因此,纯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能将不如以前;与此同时,纯出口可能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恢复增长。第七章大宗商品市场71大宗商品价格从2003开始一直处于上涨趋势的商品价格自2007年直到2008年上半年持续大幅上升。从11月中旬开始,商品价格又大幅下降,丢失了在上半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